有一颗打江山的心
2015-05-08
2012年6月,李逸凡第一次去香港参加SAT考试(相当于美国高考),这次行程让她体会到了一个二三线城市考生的“心塞”。由于太原当地没有SAT考团,而北京的又太贵,李逸凡反复比较后,报了广州出发的考团。置身于一群讲粤语的陌生人中间,让她倍感压抑。糟糕的住宿条件,使她当夜根本休息不好,而第二天考场里冷气太足,却没人事先提醒她多穿衣服,考完试她就发烧了。
在回程的飞机上,本该沮丧的李逸凡想到的却是一个商机:山西的经济水平越来越高,很多同学想去美国留学,就得参加SAT考试,而山西一家SAT考团都没有,学生们想考试只能从别的地方出发,价格高不说,有时候甚至无从下手,我为什么不做一个从太原出发的考试团呢?
这个别人可能想过就忘的念头,却促成了“太原晋学堂文化交流有限公司”的诞生。一个多月的市场调研之后,李逸凡开始筹备SAT考试团,并为它取名“晋考团”。她一个人办手续、联系机票、酒店,租车,完善细节服务,在她锲而不舍的努力下,晋考团第一次就招到了34人,2012年10月4日,这个山西省留学史上第一个SAT考团正式启程。
有了学生自然需要辅导,李逸凡租了教室开始开SAT班。晋学堂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初期1月只开1个班,每班最多6人。很多关系好的同学都拿不到名额,开玩笑说“凡姐不要我”。从一开始在网络上给老师留言请老师代课却得不到回应,到后来慢慢组建起全部来自北京、上海的一线名师团队,里面更是凝聚了李逸凡太多的心血。“晋学堂是我17岁的时候一点点自己攒钱做的,晋学堂的服务理念是我17岁的时候一点点砌成的……后来在加拿大期间,公司在国内有小差池,我都像心灵感应一样睡不着”,李逸凡真正把它当成了自己的孩子。
除了要保证稳定的场地和优秀的老师,晋学堂还有无数琐碎的事情。教务、管理、公关……在晋学堂建立初期,这些事情李逸凡只能独自包揽。她是24小时开机的客服,是勤快的保洁员和搬运工,换上正装又变身为让各大旅行社、航空公司、酒店头痛不已的谈判专家。在繁杂的事务面前,李逸凡体现出了极其强韧的一面,她一直告诉自己:“感到委屈是因为没有忙起来,觉得吃亏是因为没有正视自己的选择。”
“不管出啥事,我都觉得,有凡姐就能解决,‘做个好汉子’这句歌词,就是写给凡姐你的。”不少学员特崇拜她,认为她是条“好汉子”,李逸凡也自我调侃说“一颗打江山的心,却无奈有条生孩子的命”。
和那些主动退学想要办出伟大企业的创业家故事相反,在李逸凡看来读书是必不可少的,她有时只睡4个小时,为的就是保持学习创业两不误的状态。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有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情节:安迪为了修缮监狱的图书馆,坚持每周给州政府写信,6年后州政府终于拨了200美金和一批图书给他,让所有嘲笑他的人都心服口服。李逸凡也完成了一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她成功让麦吉尔大学和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破例,让她加入了北大光华的交换生项目。2014年到麦吉尔大学就读后,李逸凡在国内的公司遇到一些不错的发展机遇,但身在加拿大有诸多不便,她想到了国内一流大学的交换生计划:何不利用做交换生的机会回国,既能及时抓住公司的发展机遇,又能提升学业完善知识储备。原本麦吉尔大学有规定,没有读满一学年的不批交换生申请;北大光华也有规定,交换生项目只接受外国学生的申请。李逸凡能够突破两所大学的制度,成功得到这个机会,靠的就是一次次诚恳的申请和不懈的坚持。每次被拒她都不气馁,微笑说谢谢,第二天接着申请,一个月34封邮件往来……最后麦吉尔大学专门开会讨论了她的申请,答复说:“没什么能阻止你去中国学习,给你破例。”教授在帮她打印许可信时也动容了:“逸凡,我估计一时半会忘不掉你了。”
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李逸凡的晋学堂如今已成为山西省最大的SAT考团。2014年8月,腾讯产品家沙龙全国巡讲杭州站,李逸凡作为年龄最小的演讲嘉宾出席,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创业故事,这也让更多人认识了李逸凡,认识了晋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