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逃离的选择恐惧
2015-05-08李晓庆
李晓庆
“你知道‘哲学三问’是哪三问吗?”有同学会说:“早上吃什么?中午吃什么?晚上吃什么?”是呀,很多人会把这个无厘头的回答当成笑话,可是对于有些人来说,就是那些常常说自己“有选择恐惧症”的人,或许真的是个严肃的问题呢。有人或许会嗤之以鼻,“真矫情!”但仔细想想,好像我们每个人都碰到过无法选择的状况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下这个问题:为什么选择如此困难?
请看下图,告诉我“你最先看到的三个词语”是什么。这三个词语就是你在面对选择时的内心独白。答完了吧?下图的“箭头君”表示想送你12个字。不谢!
什么?我有选择恐惧。别紧张,这只是个小游戏。现在让我们来做个测试,“确诊”一下吧!
请看下面5道测试题,验证下你是否已经“躺枪”,“伤势”又如何?0分代表“刀枪不入”,5分代表“体无完肤”。从0~5分,“伤势”越来越重。
1.你觉得可供选择的东西太多,所以让自己不知所措。
2.你认为每个选择都没有绝对好坏,所以经常拿不定主意。
3.有时你多么希望有人能够替你作出选择。
4.你总是很犹豫,觉得自己的选择,对自己来说未必是最好的。
5.作出选择后,你总是在想,如果自己选择了其他,现在又会怎么样。
如果你的分数在15分及以下,那么说明你在面对选择时可以轻松应对,速战速决,几乎没有焦虑、恐惧之类的情绪;如果你的分数在15分以上,那么你可能就是别人眼中那个“犹豫不决”“优柔寡断”“举棋不定”“纠结不已”的“逢选择必抓狂星人”!
选择恐惧常常使我们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你心里清楚地了解,即使你选择一个不好的选项,都比你困在一个纠结的状态里要好,但是你就是难以选择!这种状态通常会随着“截止日期”的到来而结束。当“截止日期”到来的时候,纠结轻的人草草作出选择,纠结不已的人则会被严重的焦虑情绪所笼罩,甚至有些人选择结束后,就立刻懊悔,是否另外一个选项会更好。
那么选择恐惧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呢?换句话说,是什么在给这种恐惧提供动力呢?一种解释是“鱼与熊掌兼得”心理,即什么都想得到,什么都不想舍弃。比如同一款衣服有7种颜色,好不容易排除了5种颜色,但面对眼前剩下的两种颜色,你拿起红色,又看看蓝色,哪件也不想放下,两件都好喜欢呀!这时的你为了在心理上保持对这2种颜色衣服的占有,除了“土豪附体,全部买下”外,或许最好的选择就是“不选择”;另一种解释是“完美主义”心理,即假定所有选项中存在一个最好的决定,只是无法将其分辨出来。特别是,在选择过于丰富的情况下,这种“完美主义”心理带来的副作用更大。曾经有两个“贪玩”的科学家做过一项实验,他们在美国加州一家大型超市里卖果酱,有时他们摆出24种果酱进行售卖,有时只摆出6种。结果如何?当然,我们说的是实验结果。最后,摆出24种果酱来卖的时候,围观的人数是摆出6种果酱时的2倍,但是销量却仅是摆出6种果酱时的20%。不可思议吧?这是因为在有更多选择的情况下,人们会更加难以选出最好的那个,于是很多在6种果酱摆出时可能会购买的围观者当面对24种果酱时,却被“吓退”了!
难道面对选择恐惧,我们就只能任其消耗我们的时间、精力、金钱吗?当然不是!当我们处于一种纠结的选择状态时,可以给自己罗列一张表格,将该选项的优劣势分别两栏列出来进行对照,又或者当你纠结几个选项的时候,你可以分别给这几个选项的优劣势赋予正负数值,计算并对比每个选项的总分。这样或许可以帮你作出比较理智的决定。
其实,有时候我们也不需要如此“大张旗鼓”,“抓阄”就可以!听天由命?NO!奥秘在于本能反应。社会心理学教授哈尔凡德建议,如果经过仔细考虑还是无法选择,或许就应听从自己的本能反应。就好像当我们抓出的纸团给了一个选择时,假使我们的本能反应是消极的,“好想反悔啊”“这次不算”“再抽一次”……那么就不用再选了,我想你已经可以决定下一步该怎么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