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影响和对策措施
2015-05-08崔珺蕾
崔珺蕾
摘要:水利水电作为影响人类发展的基础工程,从日常用水与生活排水可以看出:在消费力度不断加大的当下,污染垃圾大大超过能净化的能力。本文结合水利水电工程,对水利水电对环境的影响和对策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对策
水利水电作为集发电、供水、灌溉、防洪于一体的综合工程,有着很大的环境与经济效益。但是在建设过程中,工程也会对水利水电原建设区域的生态与自然环境构成很大影响,具体如:浪费水资源、蓄水污染、资源浪费等,都是不可避免,且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生态环境的概述
1.生态环境定义
在工业起步时,居民很期待工业社会,希望通过自动化技术改善经济发展。在人类致力于工业开发的同时,却忽略了保护环境,最后酿成很多悲剧。在环境破坏加剧,人类开始关注环境保护,希望建成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而生态的定义也逐渐随着民族文化,出现偏差。从总体来看:人类愿望都是美好的,希望能够得到发展与进步。
2.生态作用
只要身处生态环境中,都能感受到生态环境的作用。从自然发展来看:伴随岁月的流逝,人们肯定会变丑、变老,同时让身边的自然生态变臭、变脏。从2013年开始的雾霾天气,逐渐让群众意识到自然环境的重要性。生活中的废物、垃圾,则需要大家齐心将其打扫干净。
3.当前的生态环境发展现状
从国内生态环境来看:四季温差、沙尘暴、酸雨、雾霾等天气已经说明当今的生活环境,作为华夏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也正在遭受着严峻的水土流失,此时如果不立即采取措施更正,将难以恢复。另外,黄河流域水土遗失还会严重影响陆地、水生生物。对此,我们在努力建成水电水利工程时,必须做好环境调整。
从世界范围来看:很多国家都很注重生态环境,并且还颁布了水利水电法、生态标准等。尤其是卫星定位技术日渐发达的当下,人们很容易掌握卫星数据,以全面的掌握環境信息。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环境分支中,受各种因素影响,景观环境学已经成为不得不考虑的内容。
二、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影响
不同的项目工程,或者相同项目处在不同地方,因为地理区间不同,所以对环境构成的影响也不相同。水利水电不会直接出现问题,它属于非污染的项目,对象主要是区域生态。而水利水电的环境影响有大坝、坝下与库区之分。
1.地质环境
水利水电在环境上首先表现在地质环境中,如果施工不当,很容易出现水土流失。除此之外,水利水电还会包含石方、土方与削坡施工,让库区出现大区域的土方堆积和土层裸露。而规模较大的工程,蓄水库很可能引发坍塌、地震或者库区泄漏等各种问题。
2.区域气候
和来水相比,水利水电对于气候的影响不大,在项目工程建成后,陆地从此变成水泽,势必会对区域气候构成影响。另外,水利水电也会出现一定的蓄水面积变化,在蓄水面积增加、库区低温影响的同时,降雨时间、降雨量都可能出现变化;水体代替陆地,很容易让水体区域内部空气交换形式、强度出现变化,最后让气温出现变化。
3.水文
水利水电对水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下游河道的流量与水量上,都知道汛期是水利水电进行蓄水的主要时期,如果进行水力灌溉或者水力发电,必须整合施工要求进行基道节流,这样就会让周边河道下游水位和周边水位下降。因为这些因素的影响,河流净化能力下降,在水质恶化的情况下,势必会影响到沿河两岸的水路运营、养殖开发和饮水灌溉。
4.水体
当水利水电工程落成后,周边水体的水温、水质势必会发生变化,这期间有有利的部分,也有有害的部分。有利的地方表现在:水流速度减缓、悬浮物将加大沉降、水体停滞时间较长,水体色度、浑浊度以及硬度随之减小,这样也让水体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其不利方面表现在:河道水流速度降低,水体污染发生扩散与迁移,在污染区域增大的同时,水体净化受到影响,这样很容易让内存移质,严重时还会带来重金属与有毒物质,对水体构成安全质量威胁。
5.土壤
首先,是土壤含水量上升,其通气能力降低,让土壤肥力降低,让周边经济作物生长受到影响。其次,是水位变化造成的沼泽,这样就直接影响了土壤肥力。然后,是水利水电库区的地下水补给很可能上升到地表,一直重复的话就会造成地下水蒸发与补给。而这期间的地标盐分不止一种,在盐度上升的同时,势必会构成盐碱化。
6.动植物
水利水电对周边的动植物会造成间接与直接两种影响,间接是水利水电诱发的气候变化,最后造成盐碱化、土壤沼泽;直接影响是工程被淹区域受到损害,所以一定范围内的动植物很容易受到来自威胁。另外,水利水电很容易造成区域盐分、微量元素上升,在水体营养增加的同时,水域生物也会被迫遭受影响;建设工程时,由于水域生物的通道被切断,这不仅改变了生物环境,同时也对生物死亡率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三确保水利水电工程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
1.健全环境评价体系
为了降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在活动策划与安排前,必须对活动可能波及的范围以及影响进行精密的预测、调查与评价,以此优化破坏和防治污染的策略。在工程创建中,进行环境评价,其实也是确保水利、经济与环境建设的主要方案,水利建设不仅需要良好的经济评估,还需要恰当的环境评估,明确项目开发对自然生态构成的问题,最后做好预防措施。进行环境评估,不仅能为工程建设与项目管理提供基础条件,还能避免因为布局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建设前,除了要做好调查工作,还必须整合调查数据进行预测,最后为总方案提供实施条件。
2.完善环境监测
从现行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来看:国内环境监测与生态还存在很多问题,监测体系还需要资金。对此,我们应该尽量选用典型的、小流域工程实施试点,然后再对气候条件、水文、鱼类、水质、植被、发电、泥沙、水文进行全方位分析,对于潜在的问题及时采用措施,这样才能将损失减到最小。
3.优化生态保护
在水利设计中,我们应该以和谐发展为条件,通过为动植物创设条件,将生态保护融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通过健全反馈机制与监测方案,对其进行及时的评价与跟踪,这样才能将损失减到最小。另外,针对生态补偿方案的不足之处,为了达到缓解和预防不必要的破坏,我们必须整合实际情况,优化补偿机制。
四、结束语
水利水电作为基础工程,它对现代化发展,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整合环境影响因素和存在问题,优化改进策略;通过健全生态补偿与环境管理体系,将其纳入生态建设的各个方面。
参考文献:
[1]孙刚强,吴晓毅.浅析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影响和对策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9).
[2]严芳芳.论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影响和对策措施[J].四川水泥,2014,(7):244-244.
[3]周有品.论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影响和对策措施[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3,(12):164-164.
[4]袁润泽.浅析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影响和对策措施[J].中外企业文化(下旬刊),2014,(11):357-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