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游艇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
2015-05-08肖尚福
肖尚福
摘 要:近年来,游艇业作为新兴的产业迅速发展,部分城市逐步把其纳入城市发展的战略规划加以推进,三亚、深圳、厦门、青岛、珠海等沿海城市已脱颖而出走在了国内游艇业发展的前列。作为国家层面规划的五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其余四个为直辖市),广州GDP总量高居全国第三,拥有发达的珠江水系,但游艇业的发展却一直较慢。本文旨在分析广州游艇业发展现状,进而提出下一步发展建议。
关键词:广州 游艇 现状分析 发展建议
1.广州游艇业现状分析
(1)国家及相关省市出台了支持游艇业发展的政策文件,但广州市尚未有政策文件对游艇业的发展进行方向的指引和系统的规划。
2009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发展邮轮游艇旅游,并把包括邮轮游艇在内的旅游装备制造业纳入国家鼓励类产业目录。海南、福建、上海、山东等沿海省份随后出台了以支持邮轮游艇产业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文件,三亚、厦门等地级市进一步对游艇业的发展进行了详细规划。2012年,《广东省滨海旅游发展规划(2010-2020)》出台,提出“大力发展游艇旅游业,积极延伸游艇旅游上下游关联产业,把游艇旅游发展成为滨海旅游的特色,将我省建设成为我国游艇旅游强省”。在对广州旅游的发展指引中,进一步明确“培育发展游艇、邮轮等高端滨海旅游项目,积极培育邮轮游艇制造业,将广州建设成为中国南方重要的游艇度假基地,提高广州国际知名度和国际竞争力”。随后,广东的地级市中,深圳、中山、江门等相继出台了游艇产业规划文件,从政府层面对游艇业的发展进行指导和扶持。
广州拥有发展游艇业的经济基础和适宜的水域气候件,但至今仍未从产业发展的高度对游艇业进行系统的规划和布置。可喜的是,2014年广州市政协19位委员联名提交的关于“大力发展游艇经济”的提案被列为市政协重点提案之一,广州市有关部门也对此进行了专题调研。这表明,游艇业的发展已开始为政府部门所关注和重视。
(2)游艇拥有量逐步增加,但总量仍然较少。
目前,暂未有统一的关于游艇的定义。本文游艇指的是用于娱乐休闲、游览观光、水上运动或商务接待的营业性或非营业性机动或非机动船艇,包括动力艇和各种动力或非动力帆船。广州于1996年出现首条私人游艇,近几年游艇拥有量开始增多。据《海之蓝-中国游艇会数据调查报(2014)》显示,深圳、三亚、青岛、厦门、苏州是全国游艇数量最多的五个城市,其中深圳、三亚都超过300条,广州大约有80条。
(3)专业游艇会数量少、知名度不高,码头泊位较少。
广州目前主要对外营业的游艇会有三家,分别是南沙游艇会、太古仓游艇会和莱茵游艇会,在建的有黄埔长洲岛游艇码头。莱茵游艇会于2002年成立,约有100个泊位,以小型泊位为主。南沙游艇会规划设计水上泊位352个,陆上泊位约100个,一期建成投入使用水上泊位63个,于2011年对外营业。太古仓游艇会是市区唯一的专业游艇会,依托百年太古仓码头项目,2012年建成投入使用的码头泊位20个。据了解,黄埔长洲岛游艇码头规划建设156个游艇泊位,一期26个泊位已基本完工,预计2015年春节前投入使用。市内还有部分的临时趸船泊位可临时停靠游艇。
与三亚、深圳等城市相比,广州的游艇会在知名度、游艇码头泊位数量上还有一定差距,具体见表1。
(4)游艇使用更偏重商务功能,水上休闲娱乐内容较单一。
在欧美发达国家,人均拥有游艇比例很高(具体见表2)。游艇真正走进了千家万户,逐步形成了丰富、完整的水上文化和水上休闲娱乐活动内容。各式各样的帆艇比赛、游艇航行、钓鱼潜水、户外游泳、滑水冲浪等,满足了船东不同的需求。在深圳、三亚、青岛等沿海城市,游艇的功能亦日趋多样化。例如,深圳游艇会内部或游艇会之间经常组织会员、船东进行帆船比赛或其他水上联谊活动。而广州由于水质、航道管理等原因,游艇更多地用于接待客户、展示企业品牌形象,功能较为单一。
(5)游艇产业链不够完善,配套服务严重匮乏。
海外权威机构认为游艇业核心业务主要由游艇设计制造、分销零售(包括船艇销售以及零配件销售)、消费者服务业(包括租赁、培训、停泊、维修保养等)和商业服务业(商业咨询等)四部分组成。以2009年英国为例,设计制造业占25.6%,销售占13%,消费者服务业占38%,商业服务业占2.9%。广州造船工业比较发达,但游艇制造业却较为落后,相对知名的游艇制造厂商只有广州民华游艇一家,也没有规划建设相应的游艇产业园区。游艇驾驶培训只有三家机构拥有资质,分别为广州太古仓码头游艇发展有限公司、广州航海学校以及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开班培训的频率不高。游艇的维修、维护保养缺乏专业的团队和服务,只能作为普通船只进行维修,或者送回厂商维修,时间长、成本高。
2.广州游艇业发展建议
(1)高度重视游艇业的集聚效应,站在城市发展的高度尽快出台游艇产业规划。
游艇业充分体现了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有机结合,属于资金、技术以及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具有较高的产业附加值,产业集聚效应明显。游艇生产制造可带动新型材料、涂料、电子仪器、仪表、动力推进系统等几十个配套工业的发展,游艇消费也可带动展览展示、旅游餐饮、写字楼、酒店以及房地产业的发展。根据国外研究报告表明,在游艇业上投资1美元,可引发6.5美元至10美元的乘数效应。国际游艇设施委员会(ICOMIA)披露的数据显示,在当今世界船舶市场上游艇工业有着巨大的市场份额。目前全球游艇年贸易额高达400亿美元,如果加上相关的维修、管理、娱乐等费用,全球每年的游艇经济收入超过500亿美元。正是由于具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巨大潜力,众多沿海城市才把推动游艇业的发展上升到城市发展战略的高度。2014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积极发现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2015年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之一。广州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虽然GDP总量一直保持全国第三位,但经济增速低于天津、苏州和深圳,差距不断缩小,有被超越的风险,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迫在眉睫。endprint
从政府层面出台产业规划文件,一方面可统筹协调与游艇业发展相关的国土、规划、港务、海事、工商、水利等众多部门,步调一致地高效推进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增强市场信心,吸引有实力的大企业集团进军游艇行业。
(2)因地制宜进行游艇码头布点规划。
目前,国内的游艇码头大部分都规划有上百甚至几百个泊位,主要考虑了举办大型赛事、展览以及发挥规模优势、降低单位建设经营成本的需要。广州离出海口相对较远,游艇活动区域主要在珠江上。珠江航道比较狭窄,前航道主要是各种珠江游客船、水上巴士以及部分游艇在游弋,后航道主要是货船,航道运输比较繁忙。因此,广州市在考虑游艇码头布点规划时,应因地制宜,不能盲目求大、求全,建议在南沙等离出海口较近、航道相对宽阔的区域规划建设中大型游艇码头,在市区应该充分利用原有的码头岸线,采取点多量少的规划原则,即可多设立游艇码头点,但每个点应严格控制水上泊位数量。
(3)充分利用珠江游的品牌效应和渠道资源,挖掘游艇的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功能。
珠江游经过多年的运作已成为广州旅游的一个特色,成了国内外游客游广州的基本项目。但由于珠江游船载客人数较多,服务质量无法保证,加上航线基本固定,难以满足消费者高端旅游观光的需要。近年来,游艇体验旅游开始兴起,客户可定制服务内容、服务标准以及航线,游艇体验旅游受到了中高端人群的青睐。但游艇体验旅游须逐次报备主管部门并与码头经营单位洽商,过程相对繁琐。把游艇旅游作为珠江游的高端产品,有利于提升珠江游的档次、满足不同阶层的各种需要。同时,游艇旅游亦可借助珠江游的品牌效应、渠道资源和运营管理经验,快速发展、规范运营。
旅游部门和游船经营单位近几年一直在探索珠江游的深度开发,核心就是挖掘珠江游的休闲娱乐功能,进行了开发黄埔军校、黄埔古港、黄埔古村以及大元帅府等历史文化景点珠江日游产品的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游艇旅游应充分借鉴游船旅游开发的经验,当然无论是游船旅游还是游艇旅游,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都将是下一步提升品牌、增加市场吸引力的关键所在。
(4)结合南沙新区的建设和珠江两岸黄金岸线的打造,完善游艇产业链。
游艇制造和游艇消费是游艇业发挥产业集聚效应的核心环节。南沙龙穴造船基地是中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其核心企业为广州中船龙穴造船有限公司,一期工程已于2013年竣工验收。在南沙新区的规划建设中,可在龙穴造船基地周边区域规划建设游艇产业园区,充分利用现有的造船工业基础和体系,加上南沙新区和南沙自贸区的政策优势,引进知名游艇品牌制造商以及关联企业进驻。
广州市实施的“退二进三”和“腾龙换鸟”策略为中心城区的发展留下了巨大的空间。在珠江两岸的商业开发中,加入游艇元素,对于招商经营、销售或者消费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高端住宅已经充分意识到游艇在提升档次、增加销售中的作用,开始采取各种方式与游艇会合作或者考虑建设经营游艇会。2014年年底,星河湾半岛就赞助了第三届广州太古仓游艇嘉年华活动,举办了“中国第一居所与游艇发展论坛”,开始了游艇与高端住宅联动的探索工作。对于酒店和写字楼来说,游艇亦可能成为其特色,在引进总部企业、招揽高端客户中占据有利位置。因此,应结合珠江两岸商业开发,配套建设相应的游艇泊位,条件允许的还可选取一至两个点规划建设干仓泊位及维修基地。
(5)加强规范引导,充分鼓励市场创新,让更多的人接触、体验游艇。
按照国际惯例,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游艇经济开始萌芽;达到5000美元时,经济能力允许的消费群体会开始购买游艇;当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后,游艇产业也会随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目前,中国众多的沿海城市人均GDP已超过6000美元,但游艇业的发展并未按照欧美国家的轨迹发展。除了贫富差距等原因,最重要的是游艇消费的观念问题。在国外,游艇代表的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大众化的消费,因而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国内,游艇留给老百姓的还是奢华、高大上的形象,大部分人对游艇消费望而却步。如何降低游艇消费的门槛、培养更多的游艇生活的爱好者对于发展游艇业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市场创新推出的众筹购艇、游艇旅游套餐租赁、游艇培训实际上都是在降低游艇消费的门槛,培育市场的消费需求。政府部门应对此给予鼓励和引导。
发展游艇业,对于广州打造国家中心城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游艇业的发展还有一系列的问题、困难需要解决,也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但是只要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以及游艇从业企业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相信广州游艇业就有蓬勃发展的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杨新发.中国游艇产业发展综述报告[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6-7,16,30.
[2]杨新发.世界游艇产业发展报告[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1,94,101-106.
[3]赵崇煦,李霞.广州游艇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城市观察,2010,(4):144-15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