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 层

2015-05-08林雨

祝你幸福·午后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基层工作基层生活

林雨

收视率为王的媒体经营,到处是娱乐,把面对基层的节目给砍掉了。我们也就离人民越来越远了。

基层在哪儿?这是一个简单可会把人问愣的问题。如果我来回答,我会说:“基层就是老百姓的生活。可老百姓现在的生活分出三六九等来了,有小康有中产还有巨富。因此,对基层的关注点是基层的基层、基层的下层。用从前的话说,是老少边穷那些地方,是没有脱贫或者依然穷困的地方。”

但这么看还不全面,基层也不能只从经济层面来理解。我看到采访矿工的节目,刚刚升出矿井脸上带着洗不干净煤渍的工人说:“咱不缺钱,就是缺少社会的关注和了解、理解。”

因此,这走基层涉及的层面应该是更深的,涉及的人群应该是更多的。

从媒体角度说,对于基层的报道一直没有间断,但做得浅做得短,量也不够大。那些在节假日领导带着一桶油和一袋米去基层慰问的浮皮潦草的报道,不是报道基层而是报道领导。而说实在话,有些慰问也不是基层的真需要最需要。基层的事情,只有去过基层和了解基层的人才会知道。而基层的问题,只有去过基层和了解基层的人才可能解决得好。

因此,基层需要很多的深入和很深的深入。这些深入对于媒体来说,似乎是倾听与报道,但深入本身对于媒体和媒体人会有很多冲击和改变。因为基层的生活是最真实的,基层是人认识生活的真源头。

社会对于基层的疏忽和隔膜很常见。不说中产和巨富阶层,城市里的普通人甚至从农村出来读书的人都不怎么知道农村这个基层的状况,好些人都以为农村鸟语花香田园悠远应该去买块地颐养天年。而真正的农村这个基层,非常深刻而复杂,读懂农村才能读懂中国,这并不是谁喊出的口号,而是历史和现实。

可惜这些年由于网络生活的铺排,许多人习惯和享受伏在网络上获取信息交流经验,以为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但其实网络达不到的基层太多了,网络没有网罗的基层太多了,网络不知道的基层问题和困惑更多。

即使每天24小时伏在网上,我们也不可能知道在遥远的新疆有些孩子要跋山涉水才能到达读书的学校,也不会知道那些空巢村的孩子和老人在孤独无助地生活,甚至我们身边许多不同行业人的苦衷我们也不知道。因此,关注基层和深入基层对于人心灵的冲击也许大于去基层本身的形式,了解和理解基层会使人更加知苦乐懂生活。

也许,去基层和知基层,不应该只是媒体在做,应该更多更广泛地提倡。提倡之中或许会促进社会不同层面的勾连。我们的社会如果连相互间的了解都极度缺乏,理解和支持又从何谈起呢?

从媒体来说,从前走基层不是一个阶段的提倡而是常态。资深一些的记者编辑都会有基层工作的经历和经验,有时也会拿出来晒晒。

有几次,我和同事说自己第一次采访坐火车到了一个县城,在火车站花3毛钱打了一辆毛驴车去采访地的经历,他们很吃惊。因为现在的同事经历基本很简单,没有去过基层,也很少有机会深入接触各色人等,了解不同的人和人生。

以收视率为王的媒体经营方式,使得很多年存在的面对基层的节目被砍掉,广播电视里直接面对工人农民学生孩子老人的节目比例很小,最多的是娱乐更多的还是娱乐,而其实基层最缺的娱乐没去过基层的人还不知道是什么。

基层,真的是太需要关注,太需要深入,太需要发出真实的声音了。

基层需要的关注,是对于人的关注。不仅仅是嘘寒问暖,还有对于人平等权利的尊重。这种尊重在生活已经有了很大差别的现在非常重要。

目前媒体对于基层的深入,只是通过报道让更多的人知道另一些人怎样生活和生活中有怎样的困难,只是给了基层一些话语权。真正解决困难和问题需要基层的政府和官员行动起来,需要许多来自经济和精神方面的支持。

其实谁都知道许多问题不是一蹴而就能解决了的,基本上大家也知道基层工作的难度,但当许多基层问题以记者亲历的形式在媒体上提出来的时候,还是会有不少声音说:“当地的政府干什么了?”

当地政府也是基层。对比上级政府来说,基层的工作难度更大,付出更多。早年有个小说,写一个基层的小官去省里跑要资金修路的事,从这个人坐上火车遭遇冷漠一直写到无功而返心理遭受巨大伤害的过程,读后心里很凄然。

这种凄然现在依然存在,基层的干部工作很难。看到报道一些地方农产品如土豆橘子大葱什么的卖不出去,农民站在地里无助的样子,有时我们会想:“这个地方的干部要想出办法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因为都知道基层工作的难,现在提拔干部的制度就很强调基层工作的经历和经验,要想当大官非要在基层工作过不可。别看在小地方当过小官,在基层工作過的干部是真正见过世面的。有些基层干部貌不惊人却语惊四座,讲话没有稿子也电脑一般把数字说得一点不差,把发展思路忽悠得群情激奋。不过,不是所有的基层干部都能把基层的事情做好,并且基层的很多问题根源不在基层,基层的问题都是国计民生的问题,一点马虎不得。

因此深入基层还不仅仅是去家家户户的个体基层,基层很大很深。基层的一切都最真实,而基层又是生活最大的基础。知基层知中国,基层的问题解决了,中国的问题才能解决得彻底。

对于基层我有很多记忆。记得比较深刻的是有一年我在内蒙古农村的一所小学看我同学给一到四年级的学生上课——我同学那年也就十八九岁,扎着两条辫子,站在貌似讲台的土台子上,用当地话说:“今天回家和你们大大(也就是爸爸)要几个鸡蛋,换上钱,明天来买新书。”那些一到四年级的孩子异口同声说:“知道了,老师。”然后老师让四年级三年级二年级的写作业,开始给一年级的上课,教的是汉语拼音。她念一遍,三个一年级的念一遍……那时我坐在教室的门槛上,很羡慕我那当老师的同学。现在那些一年级的孩子估计也都成大大(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了。我那当过老师的同学回到城市也没有当老师而去当了工人,从一个基层到了另一个基层。

生活在基层,我们大家都是。那些被安排着走基层的媒体人也是基层。他们每天工作之余遭遇的问题都是城市里最基层的:提薪、供房、相亲、成家立业、为父母养老……最基层的生活里有最实际真实的问题,每一个问题都与幸福指数相关。最基层的生活里有最基本的力量,那些力量形成的中国特色这些年改变着很多人的生活。

遗憾的是最基层的改变还不够快不够好。对于基层,再多的关注也不算多。对于基层的关注,实在不应该是短时的重点而应该是长期的聚焦所在。

猜你喜欢

基层工作基层生活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生活感悟
走基层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固本强基 推动基层工作取得实效
开展“五区”联动推动基层工作新发展
抓好六个『切实』 创新基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