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匹多莫德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

2015-05-08李留栓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7期
关键词:辅助性莫德淋巴细胞

李留栓

匹多莫德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

李留栓

目的 对应用匹多莫德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对患儿免疫功能产生的影响和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92例支气管哮喘疾病的患儿,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每组46例。采用常规抗哮喘方案对对照组实施治疗;在常规哮喘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对治疗组实施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儿用药前后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支气管哮喘症状消失时间和哮喘疾病临床用药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支气管哮喘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匹多莫德对患有支气管哮喘疾病的患儿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可以使患儿机体的免疫功能得到显著提高。

匹多莫德;支气管哮喘;小儿;免疫功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患有支气管哮喘疾病的患儿92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每组46例。对照组患儿支气管哮喘疾病程1~9年,平均病程(2.4±2.5)年;本次哮喘疾病发病时间1~18 h, 平均发病时间(4.1±4.6)h;男26例, 女20例;年龄1~13岁, 平均年龄(3.2±3.7)岁;治疗组患儿支气管哮喘疾病程1~8年,平均病程(2.3±2.4)年;本次哮喘疾病发病时间1~19 h, 平均发病时间(4.3±5.5)h;男27例, 女19例;年龄1~12岁, 平均年龄(3.4±3.6)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组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哮喘疾病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 口服匹多莫德口服液, 10 ml/次, 1次/d, 计划治疗10 d[3]。

1.3 疗效评价标准[4]显效:所有哮喘症状均已消失, 且治疗后3个月, 患儿没有咳嗽、气喘等症状出现;有效:所有哮喘症状均已消失, 且治疗后6个月, 患儿偶尔出现轻度咳嗽、气喘症状, 但次数不足3次, 每次持续<3 d;无效:结束后患儿哮喘症状没有减轻, 或仍然频繁发作, 每次发作持续时间较长。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观察指标 选择用药前后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变化幅度、支气管哮喘症状消失时间和哮喘疾病临床用药总时间、支气管哮喘疾病治疗效果等作为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实施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支气管哮喘疾病治疗效果 治疗组患儿支气管哮喘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支气管哮喘疾病治疗效果比较[n(%)]

2.2 用药前后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变化幅度 治疗组患儿用药前后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用药前后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变化幅度比较(, g/L)

表2 两组患儿用药前后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变化幅度比较(, g/L)

注:与本次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组别例数时间IgMIgGIgA对照组46治疗前4.31±0.868.16±1.035.57±0.81治疗后 4.89±1.21a8.95±1.54a6.13±0.97a治疗组46治疗前4.42±0.948.09±1.105.64±0.95治疗后 5.94±1.36ab10.32±1.76ab7.14±0.92ab

2.3 支气管哮喘症状消失时间和哮喘疾病临床用药总时间 应用常规哮喘治疗方案治疗后(6.52±1.37)d对照组患儿支气管哮喘症状消失且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水平恢复正常,该组哮喘共用药治疗(11.48±2.11)d;应用匹多莫德治疗后(4.06±1.10)d治疗组患儿支气管哮喘症状消失且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水平恢复正常, 该组哮喘共用药治疗(8.46±2.08)d。两项指标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属于一种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类疾病, 通常情况是由于急性呼吸道感染等因素而导致发病, 并进一步发展, 哮喘疾病症状会随之加重, 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支气管哮喘疾病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 目前临床研究水平仍然对其没有完全的了解, 主要是辅助性T淋巴细胞2型反应性明显增强, 从而导致支气管处于高反应性状态, 和气道发生重塑等异常现象。人体内存在辅助性T淋巴细胞1型和辅助性T淋巴细胞2型两个细胞亚群,在正常生理状态下, 二者的实际含量应该处于一种相关平衡的状态下, 这样可以使人体的免疫功能维持在一个正常的状态下。罹患哮喘疾病的患儿体内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1型和辅助性T淋巴细胞2型两个细胞亚群处于明显失衡的状态下辅助性T淋巴细胞2型反应性的增强, 会使辅助性T淋巴细胞1型的反应随之减弱, 最终导致慢性气道炎症反应的出现,引起哮喘疾病的反复发作。由于儿童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发育还不成熟, 在呼吸道中存在的IgA和IgG表达水平处于相对较低的状态下, 使儿童的免疫功能低下, 呼吸道反复感染发病的可能性增大。因此应用免疫调节剂增强哮喘疾病患儿的免疫力, 使其肺功能得到改善, 是临床哮喘疾病有效防治的一个重要途径[5]。匹多莫德是一种通过由人工合成方式制得的一种高纯度的二肽类物质, 可作为免疫调节剂使用。通过将自然杀伤细胞激活, 使自然杀伤细胞的杀伤作用仅有增强, 使中性粒细胞的增殖以及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的吞噬活性明显提高, 抑制反应性较强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2型细胞功能, 使淋巴细胞增殖速度加快,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6]。

[1] 蔡晓华.匹多莫德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及疗效分析.重庆医学, 2014, 13(12):1508-1509.

[2] 谢莉, 刘蓉, 李艳, 等.匹多莫德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3, 9(6):801-804.

[3] 刘录, 赵金凤.匹多莫德联合川芎嗪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药房, 2013, 24(23):2189-2190.

[4] 刘京霞.匹多莫德对哮喘患儿发作次数、肺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中国医药导报, 2013, 10(12):79-81.

[5] 瞿风馨, 刘馨.匹多莫德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1, 323(2):151-153.

[6] 杨红新, 高天霁, 戴莉.固表定喘法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研究.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1(2):131-133.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7.099儿童属于支气管哮喘疾病的高发人群, 50%以上患儿病情的急性发作与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出现有关[1]。免疫机制在支气管哮喘发病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临床上对支气管哮喘类疾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缓解症状和控制炎症两个方面, 很少有研究会涉及到患儿的免疫机制[2]。本次对患有支气管哮喘疾病的患儿应用匹多莫德治疗对机体免疫功能产生的影响和治疗效果进行研究, 现报告如下。

2015-01-28]

475300 兰考县中心医院儿科

猜你喜欢

辅助性莫德淋巴细胞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一张白纸, 一个故事
食药总局公告:匹多莫德,3岁以下儿童禁用!
绿山墙的安妮(四)
皮肌炎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17的检测及意义
匹多莫德口服液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效果观察
Bcl-6 mRNA在HIV/AIDS患者滤泡辅助性T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HCV早期感染的作用
结核病患者体内抗原特异性多功能辅助性T细胞1的检测及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亚型和细胞因子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