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26例尿毒症脑病患者疗效观察及集束护理干预
2015-05-08蒲玉李浩刘洋
蒲玉 李浩 刘洋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26例尿毒症脑病患者疗效观察及集束护理干预
蒲玉 李浩 刘洋
目的 研究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HD+HP)对清除尿毒症脑病患者体内中大分子毒素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 26例尿毒症脑病患者, 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13例。分别采用HD+HP方法(实验组)和常规方法(对照组)进行透析, 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β2-微球蛋白(β2-MG)和 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β2-MG和ipTH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的方法治疗尿毒症脑病, 恢复效果较为理想, 且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 提高生命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
血液灌流;血液透析;尿毒症脑病
慢性肾衰竭晚期常有部分患者发生尿毒症脑病, 其主要发病机制为中大分子毒素的蓄积。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较理想的替代疗法, 但是, 它只能部分替代肾功能,在治疗过程中不能避免患者发生尿毒症脑病[1]。HD+HP就是在血液透析器之前串联血液灌流器, 优势互补, 可较多的清除尿毒症患者体内的小分子、中分子及大分子毒素, 预防和治疗透析并发症, 延长患者的寿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2月~2014年8月锦州市中心医院血液透析患者中出现尿毒症脑病的患者26 例, 男12 例,女14 例, 年龄23~74 岁。其中原发病(如糖尿病肾病、原发性肾炎等)占75%, 患者入院时进行全面检查, 此26例均伴有睡眠障碍、食欲不振、贫血、消化道出血等症状, 并排除严重感染、肝功能障碍、恶性肿瘤等病症。透析时间2~8年,每周透析2~3次, 均无颅内实质病变, 电解质、酸碱平衡接近正常范围, 患者未服用影响神经系统的药物。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瘙痒、顽固性高血压、失眠、嗜睡, 有的发展到幻觉、幻听、抽搐等, 严重者发生昏迷。26例尿毒症脑病患者, 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1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透析方法进行透析, 实验组采用HP+HD方法透析治疗, 血液透析机采用德国4008-B及日本DBB-27, 血液透析器采用nipro150G及德国F6, 透析液为碳酸氢盐, 灌流器为珠海健帆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HA130型血液灌流器。实验组将灌流器串联在透析器之前的目的是防止脱水后血液浓缩, 使血液粘稠, 致灌流器凝血。血流量220~250 ml/min, 透析液流量500 ml/min, 实验组灌流透析2 h后取下灌流器, 再透析2 h, 全过程大约4 h。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治疗前后β2-MG和ipTH水平检查并进行比较
1.3 集束护理干预方法
1.3.1 透析脑病的护理 透析脑病患者在透析中应加强监测生命体征及意识变化, 观察心电监护、四肢活动等情况,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保护穿刺部位, 必要时系约束带, 防止针头滑脱。对抽搐患者遵医嘱给予镇静治疗, 加床挡, 头偏向一侧, 防止呕吐导致误吸。
1.3.2 凝血的观察及护理 严密观察循环管道的血液颜色变化及有无凝血。如动脉压持续升高, 提示灌流器内凝血。如静脉压持续升高, 则考虑静脉管道凝血或滤网堵塞。如动脉压升高、静脉压降低, 说明体外循环系统凝血, 应立刻处理。透析过程中保证充分安全抗凝, 血液灌流需保证血流量足够, 凝血机制差的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血液灌流温度持续保持37℃左右, 室温保持在22~24℃, 以防温度低导致灌流器凝血。
1.3. 3 定期对尿毒症患者肾功能的监测 尿毒症脑病患者血红蛋白明显低于非尿毒症脑病患者, 肌酐、尿素氮水平明显高于尿毒症非脑病患者。一般情况, 肾功能受损的程度越严重, 中枢系统脑病就越严重。因此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肾功、血红蛋白、电解质。对尿素氮、肌酐水平高, 贫血较为严重者,透析时间每周<12 h、严重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应特别观察有无尿毒症脑病的前驱症状, 以便对此类患者及时对症治疗。
1.3. 4 心理护理 尿毒症患者通过透析维持生命, 生活质量及经济条件下降等多方面的压力, 易因心理因素而诱发精神症状[2]。患者人格和情绪改变往往是发病的前驱症状, 要认真观察, 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护理中应多与患者交流,给予更多的心理支持和康复指导, 并尽可能的得到患者家属的配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β2-MG和ipTH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β2-MG和 ipTH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β2-MG和 ipTH水平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组别例数时间β2-MGipTH对照组13治疗前13.0±2.7540.1±81.8治疗后11.7±2.5528.0±77.2实验组13治疗前13.1±2.6557.0±79.7治疗后 7.1±1.3ab289.5±68.5ab
3 小结
由于尿毒症患者体内毒素与不良代谢产物不断积累, 尿毒症脑病的发生也呈上升态势。目前对尿毒症脑病的探讨与研究, 多数学者认为与体内中分子毒素的蓄积有关, 故清除体内中分子毒性物质有利于改善尿毒症脑病症状。单纯透析,由于半透膜孔径小只能对清除一些小分子毒素有效, 而中大分子毒素分子量较大不能通过半透膜, 残留在体内, 加之患者常并发营养不良, 加重了大中分子物质毒性, 尽管加强常规透析, 效果也不太理想, 本文数据表明对已发生尿毒症脑病的患者应用HP+HD治疗, 尿毒症脑病恢复效果较为理想, 13例患者经3~5次HP+HD治疗后, 逐渐恢复意识正常, 抽搐症状缓解。观察期间全部患者均存活, 无心血管并发症发生。
总之, 此方法能够有效减少患者远近期并发症, 提高生命质量。
[1] 沈清瑞, 叶任高, 余学清.血液净化与肾移植.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234.
[2] 尤黎明, 吴瑛.内科护理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7.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3.169
2015-02-14]
121000 锦州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