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刮后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效果
2015-05-08张建云
张建云
诊刮后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效果
张建云
目的 研究诊刮术后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58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 每晚睡前给予口服小剂量的米非司酮12.5 mg,连续3个月, 在治疗前、治疗后第3个月末进行内分泌六项、肝、肾功能、血常规及B超检查, 对子宫内膜增厚分别进行监测。结果 58例患者在用药期间均出现暂时性的闭经, 贫血得以改善, 10例停药后恢复正常月经。治疗后血液中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较用药前下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催乳素(PRL)、睾酮(T)变化不大。肝肾功能正常, 复查B超子宫内膜较治疗前变薄(P<0.05)。结论 诊刮术后配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效果好, 能够明显改善其出血症状, 纠正贫血, 提升孕激素和雌激素水平, 不良反应低, 复发率低, 价格低, 患者经济能力能承受且对肝肾功能无影响,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保留子宫, 减少手术创伤(子宫内膜电切和子宫切除术),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米非司酮;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血红蛋白;子宫内膜;肝功能;肾功能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 分为无排卵性和有排卵性两大类, 是由于生殖内分泌轴功能紊乱造成的异常子宫出血, 围绝经期功血属无排卵性功血。米非司酮是孕激素受体拮抗剂, 其抗孕激素作用, 常用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孕引产的协同及药物流产临床治疗, 对围绝经期功血同样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对围绝经期功血患者口服小剂量米非司酮取得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58例功血患者, 年龄47~53岁, 平均年龄(48.3±2.3)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贫血现象, 且平均血红蛋白(Hb)(71.26±9.15)g/L。其功血的临床诊断标准符合第8版人卫版《妇产科学》教材。
1.2 纳入标准 经常规诊断行刮宫诊断为单纯型子宫内膜增生症55例, 3例复杂型子宫内膜增生;不存在生殖器官病变或全身性疾病所导致的生殖器官出血, 血常规示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异常外, 其余正常, 用药前1年未行激素治疗,无口服米非司酮禁忌证, 签调研知情同意书。
1.3 方法 服药前化验内分泌六项(FSH、LH、PRL、P、E2、T)、血常规、肝、肾功能, B超测量子宫内膜厚度, 同时常规行诊断性刮宫, 于术后第1天开始每晚睡前口服米非司酮12.5 mg , 持续3个月, 3个月后复查内分泌六项、血常规、肝肾功能, 复测子宫内膜厚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常规检查结果分析 服药期间肝功能均正常, 治疗后所有患者的贫血症状改善, 平均Hb数值升高(110.18±2.16)g/L, 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全部闭经, 总有效率100%, 停药后6~12个月随访, 41例(70.69%)停药后直接进入绝经期, 15例自觉病情好转分别于服药3个月和4个月时自行停药;9例(15.52%)月经稀发, 10例(17.24%)于停药后5~12周恢复正常月经。
2.2 B超监测子宫内膜分析 所有患者于服药前、治疗后3个月B超分别测量子宫内膜厚度为(9.49±1.11)cm、(4.26± 1.15)cm, 子宫内膜厚度在用药前后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患者治疗前后内分泌变化 用药后FSH、LH、P、E2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PRL、T的下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58例患者治疗前后内分泌水平监测比较±s)
表1 58例患者治疗前后内分泌水平监测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1
时间FSH(IU/L)LH(IU/L)PRL(µg/L)P(pmol/l)E2(nmol/l)T(nmol/l)治疗前8.95±3.096.31±1.1911.31±2.65201.19±61.751.96±0.204.49±1.17服药3个月后 7.63±1.97a5.15±1.69a10.61±1.11 117.20±21.43a1.02±0.10a3.89±2.09
2. 4 不良反应 7例患者服药3~5个月时出现围绝经期症状(激动易怒、焦虑不安, 潮热、出汗、心悸、眩晕、失眠等),口服替勃隆、钙剂、谷维素后症状好转。5例服药后出现胃部不适, 恶心、呕吐症状, 1周后好转。
3 讨论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 围绝经期功血系无排卵性功血, 由于卵巢分泌雌激素、孕激素功能减退, 卵泡发育受阻而不能排卵, 无黄体形成, 卵巢对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反应性差, 由于子宫内膜在单一雌激素的刺激下持续增生, 多数生长卵泡退化闭锁, 至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 内膜失去激素支持而剥脱出血, 子宫内膜脱落不规则和不完整。从而引起撤退性大出血造成患者失血性贫血, 甚至休克, 围绝经期功血一般采用诊刮、性激素、药物等进行止血、纠正贫血及周期调节, 病情严重需切除子宫根治, 但患者创伤大, 恢复时间长, 心理负担较大, 手术费高, 因此有必要采取一种经济、不良反应小、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米非司酮是一种孕酮拮抗剂, 治疗功血的机理是:米非司酮与子宫内膜的亲和力是孕酮的5倍;具有糖皮质激素的拮抗作用, 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下丘脑-垂体系统, 以减少促性腺激素的分泌[1],可竞争性地阻断孕酮的生物效应, 使子宫内膜腺体的分泌活动减少, 使子宫内膜的腺体与间质的组织学失去同步性[2],同时还能够使子宫蜕膜细胞变性, 核分裂象减少;蜕膜变性及内源性前列腺素的合成与分泌增加, 导致蜕膜出血、脱落[3];另外, 米非司酮对卵巢产生直接和(或)间接作用, 使排卵延迟, 结合其诱导黄体溶解作用, 使得体内孕激素和雌激素水平下降[4], 本资料结果说明米非司酮这一作用。另有研究显示[5], 米非司酮影响子宫内膜的增生:①米非司酮可拮抗由雌激素诱导而产生的子宫内膜增生;②其可通过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作用, 降低黄体生成素及卵泡雌激素的分泌,通过促进卵泡的衰退而抑制子宫内膜的增生。有资料显示近绝经期妇女服用米非司酮后可提前闭经[6]。以上研究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提供了理论依据。58例患者用药3个月后子宫内膜较前薄, 雌激素、孕激素均较前明显下降,证明米非司酮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和子宫内膜有调节作用, 58例患者在服用米非司酮治疗期间均出现闭经, 停药后41例(70.69%)进入绝经期, 停药后5~12周10例患者恢复正常月经, 使得机体的内分泌调节水平逐渐恢复正常, 说明米非司酮的影响是可逆的。治疗后由于出血量减少, 协同“速立菲”, 加强营养, 患者的血红蛋白逐渐得到改善, 本研究显示围绝经期功血患者常规诊刮后, 病理报告排除异常, 给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 具有用药方便, 价廉物美, 医疗费用低, 无明显不良反应, 避免子宫切除,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临床疗效较其他方法可靠, 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1] 郑蔓嘉,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剂量与疗效.广东医学, 2011.32(14):1874-1876.
[2] 古赤秀.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在围绝经期功血中的疗效观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 6(1):76-77.
[3] 肖艳春.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效果观察.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 3(29):68-69.
[4] 廖爱华.米非司酮的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实用妇产科杂志, 1994, 10(1):15-16.
[5] 薛艳华.小剂量米非司酮与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围绝经期妇女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对照研究.实用临床医学, 2012, 16(11): 105-107.
[6] 程金华, 张玉荣, 毛为会.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52例临床观察.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3, 19(1):49-50.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3.127
2015-03-11]
225300 江苏省泰州市高港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