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情感渗透,让心灵在美妙的旋律中成长

2015-05-07郑一飞

成长·读写月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促进音乐教学情感教育

郑一飞

【摘 要】音乐是情感表现丰富、最能拨动人心弦的艺术。情感教育旨在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才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本文通过对学生渗透音乐作品表达出的情感因素与教师创造多种情感音乐教育情境两个方面,对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在学生心灵成长中的促进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有助于学生成为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音乐教学;情感教育;促进;心灵成长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 …”音乐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感染力,引发每个人内心深处情感强烈地共鸣。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特点不稳定,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可塑性强。在音乐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可以缓解学生忽喜忽怒的异常情绪,消除外界因素波动对身心的负面影响,欣赏音乐、倾听情感,培养、塑造学生丰富的情感、美好的情操、高尚的品德、健全的人格。

一、倾听中渗透情感教育,感悟中提高审美能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就是让学生再优美的旋律中,接受、理解并体验音乐之美,提高其音乐能力。”多倾听,循环多次往复;多分析,理解音乐缔造的情感生命;多感悟,欣赏音乐作品中的审美与修养。学会倾听美(有节奏的美、旋律的美、和声的美、复调和曲式的美),掌握音乐旋律的流畅、曲折、平衡与起伏,感悟音乐美的内涵,提高自身审美能力。

例如:学生在倾听贝多芬的音乐中,为其伟大的人格所震撼,这是其他学科所无可取代的。在倾听学习阿炳的《二泉映月》中,教师指导认识了民族音乐创作的旋律连接方式—鱼咬尾(前句旋律的尾音与后句旋律的首音的连接形成各种形式的重叠变幻的旋律),如泣如诉的《二泉映月》充满了悲伤、凄凉,曲调之悲、意境之凉,使人犹如置身于江苏无锡天下第二泉边,倾听者阿炳讲述自己饱受人间沧桑、尝尽人间苦楚的经历,却竭力发出心有不甘地挣扎与呐喊,器乐曲《二泉映月》就像盲人阿炳的眼睛,阅尽人间冷暖,眼观一片光明的世界,耳听黑暗世界传来的低诉与哀吼,学生在感受阿炳身世的同时,更被他敢于与命运抗争、矢志不渝、对美好理想的追求精神。将音乐美与人格美完整地统一起来。

二、语言中融入情感教育,阅读中激发想象力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其意在于感动人心首先是情感和语言,可见语言的韵味与精妙之处。而语言美在音乐教学中既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一段优美的音乐加以跌宕起伏的阅读解说起到了推波助澜、画龙点睛的作用,令人或心情澎湃、或抑郁忧伤、或愉快欢乐… …。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音乐作品需求全情投入阅读一段导入语,使学生很快进入音乐教学的情感教育情境。也可以在音乐进行中、音乐结束时,将一段优美的文字融入音乐中由学生每人有感情的阅读一句,让每个人都来感受作者音乐中所抒发的情愫,激发大家的想象力,共同徜徉音乐作品的神奇魅力,感受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对时代的敬仰、对环境变幻的情绪、对创作出的灵感火花等因素,通过想象力的演绎促进学生心灵的净化与成长。在交响诗《嘎达梅林》作品中,以悠长而富民族风格的主题展开,有大莫草原的描写,也有千军万马的激战,更有对英雄致意的悲歌与颂赞,讲述了草原英雄嘎达梅林带领人民反抗压迫斗争的全过程。音乐教师在学生欣赏作品前,可以先将这个美丽的故事,用优美的语言带领学生进行阅读,体会音乐作品中的故事背景,然后播放音乐作品《嘎达梅林》,学生带着对民族英雄嘎达梅林的钦佩与敬仰,感受嘎达梅林不同凡响的人生,不同的音乐阶段感受他不同的表现,发挥无限遐想的想象力,任其弛骋于“嘎达梅林的战场”,终于在木管的三连音和钢琴琶音的伴奏下,弦乐奏出了第一主题,宽广而灿烂,意味人民斗争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三连音下行伴奏又预示反动势力的镇压,定音鼓和钹猛烈敲击,整个乐队的一个长音和最后一声悲壮的锣声,民族英雄嘎达梅林在沉重的大锣声中缓缓的倒在了草原母亲的怀里。最后是长大的尾声,表现了人民对英雄的哀悼以及化悲痛为力量,和对生活的无限的热爱和憧憬,并为之奋斗不息的战斗精神和勇于胜利的英雄气概。

三、多媒体中体验情感教育,实践中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多媒体以其鲜艳的颜色、高清的画面、震撼的音质使学生身临其境,通过视觉与听觉对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以感同身受,充分体现出现代音乐教育的特色与魅力。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角色互换,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先备好课,在课堂上组织教学,教师从旁协助,这样,教师机可以从中及时发现问题进行调整,又可以使学生情感体验更加深刻并提高团队的协作能力。例如:在《荧屏乐声》的学习中,将《雪绒花》、《冰山上的雪莲》、《我心永恒》的电影片段分组画面选配音乐,感受音乐在电影中的神奇魅力,体验画面和音质表现出的爱国热情。在学唱《雪绒花》时,教师和学生角色互换中,可以先由全体学生轻声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再由教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演唱过程中,要求声音和谐统一,注意整体效果,相互配合,发挥团队协作精神,真情演绎爱国情怀:雪绒花,雪绒花,要永远保佑我的国家。

综上所述,中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以音乐为纽带,将音乐中蕴藏的丰富的人文知识与学生的思想情感连结在一起;以情感为驱动,促进学生心灵健康成长。初中音乐教师应该从音乐教材的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接受情感教育,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人格修养,为顺应社会飞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心理素质基础,在领略音乐的情感性与艺术性的同时,树立正确滴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参考文献:

[1]蔡朝霞.浅谈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情感体验[J].文教资料.2007(16)

[2]杨霰.情感体验——开启音乐大门的钥匙[J].青海教育.2007(Z1)

[3]林能杰,张睿.基础音乐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J].中国音乐教育.2006(11)endprint

猜你喜欢

促进音乐教学情感教育
“体验式旅游”促进吉林省旅游资源优势的作用研究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