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剂量阿托伐他汀与丁苯酞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2015-05-07蒋辉华洪卫军郑海滨
蒋辉华,林 琳,洪卫军,郑海滨
0 引言
作为神经内科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之一,急性脑梗死是一类因脑组织急性缺血缺氧所致局部神经功能损伤性疾病。已有研究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溃及局部血栓形成是导致急性脑梗死发生的主要机制[1-2]。故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应以有效调节血脂水平、稳定粥样斑块及促进脑部损伤区域功能恢复为主要原则[3]。近年来以阿托伐他汀为代表的他汀类药物广泛用于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但剂量选择仍存在一定争议。本次研究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分别采用常规剂量和高剂量阿托伐他汀与丁苯酞联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血脂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指标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等,探讨常规剂量和高剂量阿托伐他汀与丁苯酞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差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55例)和B组(55例)。A组平均斑块数量为(2.52±0.74)个,平均不稳定斑块数量为(1.68±0.55)个;B组平均斑块数量为(2.60±0.77)个,平均不稳定斑块数量为(1.66±0.52)个。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例)
1.1.1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996年)诊断标准[4];②发病时间<6 h;③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④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加入研究。
1.1.2 排除标准 ①符合溶栓治疗指征;②入组前1个月应用他汀类药物;③恶性肿瘤;④严重感染;⑤研究应用药物禁忌;⑥临床资料不全。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并加用丁苯酞胶囊(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国药准字:20100041)口服,2粒tid;其中A组患者加用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美国辉瑞制药,进口文号:J20120050)口服治疗,10 mg/次,1次/d,B组患者加用高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20 mg/次,1次/d。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1.3 观察指标 ①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价采用NIHSS评分;②血脂水平检测采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指标包括TC、TG、HDL-C及LDL-C;③血清炎症因子检测采用美国罗氏公司MODULARP-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包括hs-CRP和MMP-9;④IMT和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检测采用颈动脉彩超,分别于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由同一影像学医师进行操作。
1.4 疗效判定标准[5]①痊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NIHSS评分减分率>90%;②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缓解,NIHSS评分减分率76% ~90%;③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所缓解,NIHSS评分减分率51% ~75%;④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未见缓解或加重,NIHSS评分减分率≤50%。
1.5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录入、查重及逻辑纠错采用 Epidata 3.10软件,数据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B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A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分别为(11.20±1.74)、(5.71±1.04)分;B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分别为(11.31±1.79)、(3.19±0.67)分;B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后,B组患者TC、TG、HDL-C及LDL-C水平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水平比较(mmol/L)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后,B组患者hs-CRP和MMP-9水平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MT和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水平比较 治疗后,B组患者IMT和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水平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MT和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水平
3 讨论
大量实验及临床研究证实,动脉粥样硬化广泛参与到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中[6];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后,血管出现明显狭窄,脑组织局部出现低血流灌注情况,而在多种因素刺激下斑块脱落后可造成血管闭塞,进而导致脑组织梗死发生[7-8]。而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可出现明显微循环障碍,进而诱发能量代谢失调,加重脑组织神经功能缺损及炎症反应[9]。
丁苯酞注射液是一类新型神经功能保护剂,已有研究证实,其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模型大鼠神经功能障碍,减少梗死面积和血栓长度,促进梗死病灶周围微血管增生,增加脑缺血半暗带区血流量[10];同时丁苯酞还有助于提高脑部缺血区神经细胞线粒体呼吸链功能,上调脑血管内皮一氧化氮和前列腺素Ⅰ水平,降低神经细胞钙离子浓度及花生四烯酸含量,对于减轻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具有重要意义[1]。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一类降血脂药物,主要通过抑制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活性而发挥胆固醇合成拮抗作用[11];阿托伐他汀已被证实具有显著提高HDL-C水平、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降低脑血管意外发生风险等作用[12-13]。
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低于A组,提示高剂量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助于缓解梗死症状,促进受损神经功能恢复,B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指标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优于A组,提示高剂量阿托伐他汀与丁苯酞联用在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指标、降低炎症反应水平方面优势明显;推测此作用是高剂量阿托伐他汀相较于常规剂量具有更佳临床疗效的主要机制;其中hs-CR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具有相关性[14];而MMP-9具有促进斑块纤维蛋白原降解,促进斑块破裂或脱落等作用,其水平升高能够增加脑动脉血栓形成风险[1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已被证实为诱发脑部血管狭窄或闭塞的重要原因之一[16]。B组患者治疗后IMT和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水平均优于A组,进一步证实高剂量阿托伐他汀可有效缩小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改善梗死病情。
综上所述,高剂量阿托伐他汀与丁苯酞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抑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并有助于改善血脂指标及炎症反应水平,疗效优于低剂量阿托伐他汀。
[1] 刘永刚,许云鹤,赵静,等.丁苯酞治疗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4,22(5):340-342.
[2] Datta S,Pal SK,Mazumdar H,et al.Homocysteine and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s[J].J Indian Med Assoc,2009,107(3):345-346.
[3] 周大伟,杨兰,师小娟,等.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23):3382-4484.
[4]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杂志,1996,29(6):37.
[5]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6] Zaharan NL,Williams D,Bennett K.Statins and risk of treated incident diabetes in a primary care population [J].Br J Clin Pharmacol,2013,75(4):1118-1124.
[7] Stone NJ,Robinson J,Liechtenstein AH,et al.2013 ACC/AHA guide on the treatment of blood cholesterol to Reduce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risk adult leaders:The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USA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J].Circulation,2013,128(5):2259-2279.
[8] 李高尚.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探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91-92.
[9] 李国前,王杰华,杨小霞,等.丁苯酞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凋亡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1,27(9):682-685.
[10] 易建,魏娟,艾池波,等.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清水平变化[J].微循环学杂志,2014,24(3):35-37.
[11] 端木寅,王源,梁爽,等.丁苯酞脑缺血治疗作用的相关药理学研究进展[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2,28(3):334-336.
[12] 李登花,夏英,王金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CP-1,MMP-9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1,51(23):98-99.
[13] 胡方方,徐书雯,谢静芳.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3,34(16):2476-2477.
[14] 张晓丽,康素玲,张玉玲.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脑血管反应性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1):32-33.
[15] 张全新.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8):843-845.
[16] 王建亭.氢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hs-CRP水平和颈动脉厚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8):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