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学结合视阈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共关系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2015-05-07牛艳莉

文教资料 2015年3期
关键词:公共关系工学顶岗

牛艳莉

(黄河科技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4)

公共关系学科作为新世纪以来与社会发展及需求最为紧密的学科之一,自19世纪30年代萌芽之后,一直为学术界及商界所关注。目前,我国开设公共关系学课程的高校已达92%以上,开设公共关系学专业的本科院校近29所,设立公共关系硕士点的院校亦有5-6所之多,而中国传媒大学等已经设立了博士点。公共关系学科之所以为高校所重视,一方面由于其广受学生欢迎,另一方面由其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程度不相分开。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其专业设置与课程教学,势必要求其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其人才培养势必要求与岗位能力相匹配。这种形式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已然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实现课程改革,凸显办学特色的必由之路。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共关系课程教学现状

20世纪80年代末逐步在我国高校开设的公共关系学课程,在成为市场营销、文史类、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或选修课后,逐步成为一个专业出现了各个大学的专业目录之中。然而作为传统教学的惯性思维,以往的公共关系学教学仍旧以课堂教学为主,重在理论知识灌输,这与培养具有公关意义和公关能力的人才目标大相背驰。然而,随着大家对于公共关系学科重要性的认识逐渐加深,公共关系作为一门显学越来越受到社会及高校的重视。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我国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别于传统意义的本科院校,对于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发挥至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公共关系教学活动中,却并没有真正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主要表现为人才培养模式单一,重理论轻实践,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培养出来的学生眼高手低,严重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需求。

二、基于工学结合视阈下的课程教学特点及特征

“工学结合”是指把学生在学校学习与在生产岗位顶岗实习交替进行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改革,即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学校学习和企业工作两个过程并交替进行,它是校企合作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发展的,其实质是产学合作、联合育人,利用学校与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把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这种教学模式下的课程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其课程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1.学习环境的交替性,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工学结合课程教学将学生在校的理论学习与到相关企业的实践操作实习交替进行,改变了传统的先学习理论知识后专业实习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学与用紧密结合。采用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通过顶岗实习,学生不但可以感受企业的独特文化,而且在实践认知的基础上再进行学习,其学习的目的性更加明确,主动性更加强烈,学习的效果也将大大强化。

2.企业参与学校教学过程。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中,人才的培养是由学校和用人单位合作共同完成的。企业作为该模式的主要实施者,参与了学校人才培养,教学实施的全过程,其主要体现在:一是专业教学计划是由企业技术人员与学校专业教师商讨并最终确定的;二是学生在企业实践期间,企业负责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三是企业还可以提供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并定期对学生进行专业理论与实践教育。

3.两个教学场所与两个教学资源的互动性。通过工学结合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把学校与企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老师的教学场所和学生的学习场所由学校延伸到了企业,企业既是学生工作的场所,又是学习的场所;同时,学生不但可以利用学校的资源,而且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大大拓宽学校教学与学生学习的空间,社会资源也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从而有效实现学生能力与岗位能力需求的一致性。

三、工学结合下的公共关系课程教学改革的挑战及问题

随着公共关系学的应用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凸显出来,大家对公共关系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视也日趋明显。结合我国高校,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公共关系课程教学的逐步发展,公共关系课程教学改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传统意义上的纯理论式的教学模式,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填鸭式教学。这种模式由于其过于侧重理论教学,学生实践能力严重弱化,目前颇受诟病。第二阶段是引入式教学。即改变传统枯燥的理论灌输,丰富课堂内容,如引入案例、模拟表演、邀请公关人士现身说法。同时引入第二课堂,参观和采访知名度和美誉度较高的组织,或者学生自行承办公关活动等。这一阶段大大加强了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在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中进行推广,并取得了明显效果。第三阶段,工学结合式教学。即通过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工学结合式教学改革。该阶段注重理实一体化教学手段,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纳入与理论文化知识同等重要层面,更加注重学生能力与岗位能力需求的一致性,注重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一致性。

基于工学结合视域下的公共关系专业课程改革,由于其专业的独特性,也决定了其面临诸多问题及挑战。

1.专业性质决定了必须注重实践性,但与实践条件和规模的局限性之间存在一定矛盾。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共关系专业培养的是具有扎实的公共关系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能够在各级政府机构及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公众信息传播、关系协调与组织形象管理事务的调查、咨询、策划与传播实施工作的高级复合型应用人才。这一培养目标也就决定了其与社会活动之间的紧密关系。这也就要求学生在培养过程中参加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具有相应能力。而公共关系专业却有别于工科专业学生,不可能也不具备进行大规模的顶岗实习活动的条件,这就对课程教学提出了更为苛刻的实践要求。

2.实践标准与课程改革标准之间的不一致性。在公共关系专业实习过程中,其顶岗实习内容与实践标准往往是由岗位技能实际需求而决定,也就是说,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过程中,其标准往往取决于岗位能力需求,而课程改革标准则不完全与此想一致。这就要求,公共关系专业若想真正做到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式的教学改革,不能仅仅停留在文件上,停留在计划上,而必须与市场相接轨,与社会需求相匹配。

3.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过程中的管理难度。公共关系专业属于文科专业,其专业特性要求其面向市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但企业接收实习生规模的有限性也决定了其不可能进行批量实习,这就势必加大了实习教学过程中的难度,同时由于公关活动的复杂性,也在一定程度上为顶岗学生的人身安全、价值观引导等带来一系列不确定性隐患。这也使得公共关系课程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对于工学结合教学持更为谨慎的态度。

四、公共关系专业课程的工学结合教学实践探索

1.可供借鉴的几种工学结合课程改革模式。当前公共关系专业开展工学结合教学实践,可供参考的有以下几种模式:一是“七学期、四段式”的“232”工学结合教学组织模式。即将这个三年制分为七个学期,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培养通用能力,行业认知,分为两个学期,第一学期为17周,第二学期为18周,开设课程以公共课为主,部分专业公共课。第二阶段培养专业单项技能,共三个学期,分别是14周,6周,15周,主要以专业核心课和校外基本技能实训为主。第三阶段为第6学期,主要进行校外实习实训,时间为12周。第四阶段即第七学期,24周,进行顶岗实习。

二是“一个平台、两个方向、三线融合、四段培养”的“1234”人才培养模式和“八学期、分段式、工学交替”教学组织形式。即搭建一个基础课平台,实施两个培养方向,实施专业课程体系、实训教学体系、就业指导体系的三线融合,从而实现职业基本技能、职业核心技能、职业拓展技能、职业综合技能四段式的培养。

2.基于“小学期,分段式”的公共关系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改革的实践。所谓“小学期、分阶段”式教学改革模式,主要表现为将原来的4年制8学期教学模式,包含寒暑假时间,进行拆分,拆解为若干个小学期,根据修订后的教学大纲,分阶段进行工学交替,理实结合教学安排。对于应用性本科院校的公共关系专业具体来说,就是“一三三”工学结合模式,即一个基础、三个阶段、达到三个层次课程改革。一个基础就是在大一第一年开展基础能力,基础课程教育(如公共基础课程),从而为工学结合打下坚实基础。三个阶段分别是第一阶段岗位体验性实习,时间一般安排在第三、四学期间暑假(4-8周);第二阶段为技能应用性顶岗实习,时间为第五、六学期间选择9周(包括暑假);第三阶段为择业性实习,时间为第八学期(18周)。三个层次分别是通用能力层次(一般包括沟通能力、与人共事共处能力、协作能力、学习能力、职业态度、职业规范、抗挫折能力、创新能力、自我管理与组织管理能力)、专业基本能力(一般包括专业基本技能的应用和岗位基本能力)、专业综合能力层次(一般包括专业综合能力的应用、胜任岗位工作要求,并能参与工作创新,提高工作效率)。这三个阶段和三个层次的实施则是通过四个途径,途径一为第一阶段岗位体验性实习通过校内实训基地或者校外实习基地实现;途径二为第二阶段的技能应用性顶岗实习通过校外实训基地,一般为专业对口的校企合作企业;途径三为第三阶段择业性顶岗实习一般通过订单企业实现,途径四通过其他企业就业实习实现。

五、构建基于岗位技能标准的公共关系课程改革体系

1.工学结合下的公共关系课程教学改革路径。首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基于教学计划改革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计划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和根本。基于教学计划的改革,从而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创新。改变教学计划,邀请企业、行业协会、专家共同商讨教学计划的制订,以社会对于毕业生的能力需求为培养依据。

其次,校企合作模式改革。公共关系专业校企合作单位应该包括但不局限于广告公司、策划公司、企事业单位公关部门等。一方面从宏观角度,要大大拓宽公共关系的内涵和外延,将公共关系专业的实习纳入到校企合作的大框架中,寻求不同行业的校企合作,这样才能大大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另一方面从微观层面,实现多批次、小批量的微合作模式,即建立多层次的校企合作关系,即可以与公司整体合作,亦可与具体公关部门合作,真正锻炼学生专业技能。

第三,开展基于任务驱动的课程开发。基于任务驱动的课程开发,具体体现在公共关系课程中,就是建立基于工作实际需要的能力培养课程开发机制。课程开发可以不拘于传统教科书模式,可以是企业培训资料,亦可为企业自主开发课件,结合理论教学的必要知识点,从而形成具有岗位技能操作指南性质的教学课程。同时在进行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引入企业人员进行参与,比如资深的公关人士或公共关系专家,真正建立理实一体化的新型课程开发体系。

第四,根据教学计划的调整,开展合理有效的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活动。这是公共关系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举措。由于公共关系专业特点,不可能像工科学生一样进行大规模的驻厂实习活动。因此可充分发挥订单班优势,将企业工作内容转移至学校,将理论教学课堂转移至企业工作场所,有效实现两个教学场地,两个教学资源的有效互补,从而真正意义上开展工学结合式的教学活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以工作任务为驱动、行动为导向、学生为主体,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顺序,创设接近企业实际的工作情境,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通过教师引导和精心组织,学生在实施任务及总结评价过程中习得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提高职业能力。

最后,建立双导师制度下教学成绩考核机制。双导师指的是公共关系专业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企业导师,与学院教学导师共同组成双导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企业导师作为兼职人员定期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效果进行检验。可采用情境教学等方式对学生的应用性能力进行鉴定,并赋予分值,其与理论教学成绩比例为4:6;在顶岗实习教学环节中,教学导师作为兼职指导教师,在公关公司等实习单位,一方面对实习学生进行跟踪式指导,另一方面与企业导师共同对实习学生进行评价,其与理论教学成绩比例为6:4。通过双导师制教学考核机制,使得工学结合式的教学改革成效更为显著。

2.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岗位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改革。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岗位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改革就是要实现工作任务与课程内容的对接、课程标准与职业技能标准的对接、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能力的对接。公共关系课程教学改革,就是要在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下,将工作任务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将职业技能标准与课程标准有效统一起来。

课程内容与工作过程的对接。就是要在顶岗实习中,学生将岗位所要求的职业技能通过工作实践体现在过程中,这就必须改革现有课程内容,就必须实现课程内容与工作过程的对接。

课程标准与职业技能标准的对接。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除了考虑课程内容与工作过程、工作任务的融合之处外,还必须制定各门课程的标准。由于课程内容的选取依赖于典型工作任务,来自于工作过程,因此,课程标准的设置必须与职业技能标准相对接。职业技能标准的直观体现为职业技能岗位在不同级别的培训、考核和职业资格证书的鉴定。因此,基于工学结合开发的课程体系,必须在课程大纲上结合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而形成新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这样公共关系专业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学生在学业和职业技能上均能达到相关专业教学目标和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实现了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实现了职业素质能力与取得国家职业职业资格证书的统一。

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能力的对接。人才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进度安排、课程标准、师资分配、条件配备及机制制度等要素。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综合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而这些能力只有在真实的工作情景中,通过完成工作任务获得,仅仅依靠老师讲授是无法获得的。基于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按照与职业技能标准对接的课程标准组织实施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从而培养出满足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人才。

3.公共关系专业工学结合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一是合作对象遴选与甄别。在选择校企合作伙伴的过程中,学校要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选择专业相近或相符的企业或公关部门作为合作对象。一方面要确保工学结合教学效果,深化校企合作。另一方面避免学生沦为实习单位的廉价劳动力,偏离工学结合教学的既定轨道。

二是管理的灵活性和全程参与性。公共关系专业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由于其实习学生的相对分散性,这就给实践性教学管理带来很大不便。为此,建立灵活的巡查机制显得尤为必要。即学校指导老师变被动的驻厂或驻企定点指导改变为不定期的巡查,为每个学生建立教学档案,将学生的管理纳入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

六、结语

公共关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涉及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制订、新型课程体系开发、课程改革体系构建等诸多方面。基于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的课程改革,不仅是对当前课程改革的一种创新,更是有效解决学生职业能力提升、校企合作深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但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想真正走出一条成功的课程教学改革之路,尚需要进行更多探索与实践。

[1]于皓.公共关系学实践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教师,2009(S1).

[2]赵敏,司孟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一三五六”教学法在《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课程中的实践[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1).

[3]吴倩.公共关系学教学改革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6(2).

[4]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职教通讯,2006(01).

猜你喜欢

公共关系工学顶岗
盐工学人
公共关系(博鳌)合作组织名单
盐工学人
——沈 妉
公共关系功勋奖
公共关系创新领军人物奖
公共关系创新领军品牌奖
盐工学人
——李 琦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工学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