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学风建设到责任教育
——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研究

2015-05-07张曦

文教资料 2015年3期
关键词:学风责任感责任

张曦

(华东理工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生工作委员会,上海 200237)

从学风建设到责任教育
——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研究

张曦

(华东理工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生工作委员会,上海 200237)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重要阶段。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社会价值取向呈多元化趋势。讨论在此形势下大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高等教育议题。本文通过对高校学风建设、大学生责任教育问题的分析,探究某些大学生责任感缺失的原因,提出当前大学生学风建设和责任教育的培养途径,以期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学风建设 责任教育 大学生主体性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及“80后”、“90后”大学生在社会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大学生主体性发展问题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大学生主体性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有非常紧密的联系,社会的发展会带动主体性意识的变化,而主体性意识的进化则会推动社会的发展。正如古人曾经强调“我不属于我自己,我是属于城邦的”,而这种观念到了现代则改变为“我属于自己,不属于任何人”。因此,大学生的主体性发展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教育问题,还与社会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

谈到大学生主体性发展,就不得不谈到大学生责任教育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人的一般责任时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你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认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责任体现的是人的一种社会必然性,如果摆正自身在社会中的位置,处理好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乃至对国家的责任心,那么不仅能帮助自身处理个人关系,还能引导社会优良风气的形成。

大学阶段是青年人逐渐社会化的重要时期,大学生责任教育关系到我国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关系到大学生健康成才和成长,学风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反映,体现出学生治学、读书、做人的风气,以学风建设为基础,以责任教育为导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价值观、责任感,培养新时代下的接班人,是高校教育中一项有战略意义的人才工程。

一、当代大学生学风和责任意识现状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也有一定比例的学生缺乏理想和明确的学习目标。有的学生被父母呵护得过好,将自己的未来寄希望于父母的社会关系上,认为学与不学都一个样,导致他们在学习上缺乏动力,只要求成绩混及格,而不追求真正学到知识。有的学生在选专业时没有选对自己喜欢的专业,导致在专业学习方面缺乏动力,消极对待学习,但并没有意识到现在高校都有转专业制度,如果能在大一期间取得好成绩,完全可以转到自己喜欢的专业。有的学生受网上所谓的文艺作品影响过多,将自己的偷懒、逃避归因于自己还没有“想好未来”,在学习上提不起精神。还有一部分学生奉行“读书无用论”,认为读再多的书也没用,以后有需要的时候再学也不迟。学风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是由于责任意识缺失造成,缺乏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感,这主要体现在理想、价值、意识三个方面。

在理想方面,当代部分大学生注重个人理想,缺乏社会理想。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肩负实现社会理想的使命仅仅是书本上的空谈,与自身并无关系,更多地考虑“利己”而非“利人”,过于关心自身前途和现实利益,缺少对社会理想正确的认识。

在价值方面,当代有些大学生表现出以“我”为中心,在社会价值多元化、利益多样化的驱动下,价值取向偏向个人价值,注重物质利益和个人发展,而对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追求相对弱化。

在意识方面,某些学生以“个性”、“自由”为理由,深受互联网上“说走就走的旅行”、“有钱就是任性”等言论的影响,只考虑自身的爱好,漠视家庭责任、社会责任。在学校中表现为放纵自己、无视学习;择业时表现为漠不关心,全靠家人。这部分学生只注重自我意识,缺乏社会意识和奉献精神,忘却了自己应该对生养自己的家庭、对社会尽一份责任,更重要的是忘却要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当他们认为社会给予他们不足时,便嗷嗷叫唤,但是却对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视而不见。

二、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

造成当代一些大学生学风不如以前,社会责任感缺失是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从社会因素上说,受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风气的影响。尤其是近年来大量财富榜排名的公布及公众媒体对创业成功人士的宣传多以财富价值为标准,同时受西方文化的影响,造成某些当代大学生过于重视个人利益。此外,近年来物价上涨、就业形势严峻,情绪浮躁等问题也使某些大学生不能静下心来学习,而追求更“实际”的技能。

其次,从家庭因素上说,由于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而且父母的眼界、家庭的经济实力都远远好于“70后”,在家中受父母、祖父母等多人关怀中长大的学生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人的给予都是应该的。某些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甚至被“抹杀”掉奉献的机会,从小缺乏责任意识,不善于与人合作,更不善解人意,缺乏合作精神。

最后,从教育体制因素上说,中小学应试教育的体制,成绩是衡量的唯一标准,学生在学习上要么存在竞争意识过浓,从小被牢固树立“必须拿第一”的意识,要么完全靠家人监督,自身毫无学习动力甚至厌恶学习,到了大学阶段压力减轻,便自我放纵起来。此外,过于注重成绩也造成责任教育的弱化,同时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学生从课本上学到的知识不能运用于实际,导致“读书无用论”言论的出现。在高校方面,某些高校老师不把本科教育作为自己的主要工作,集中精力从事自己的科研工作或者忙于校外兼职,上课不认真、敷衍了事,课堂效果较差,使得学生缺乏兴趣。更有些教师学术道德失范,表现为:夸大研究成果、虚假署名、放弃评审原则、伪造数据等,败坏学术风气、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风气。

综合以上现象及原因,有必要加强学风建设,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大学生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责任、对未来负责也是自己的责任,从而培养好大学生的责任观和主体性发展观。

三、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和责任教育的举措

(一)加强师德建设,以教促学,树立教师榜样。

“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一位教师的师德究竟如何,最基本的一条标准是他对待学生的态度。教师除了教书外还要育人,拥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因为教师教学不仅仅是简单地传递知识,还需要关心学生的精神成长,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学生的“示范者”。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往往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尽管这种作用可能在大学期间的影响不如中小学,但一直在象牙塔中成长的学生其内心是非常单纯的,也非常容易被他人的言论感染。如果教师存在道德失范的情况,那么这些责任感缺失的表现就通过课堂传递给学生,无疑对学风建设和责任教育起到负面作用。因此,有必要针对目前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着力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道德素养,使大学教师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从而为学生树立正面榜样,推动高校学风建设,促进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二)规范制度,营造良好的学风建设环境和责任教育氛围。

制度是营造良好环境的重要保障,一方面从社会大环境说,应当积极发挥社会的舆论监督作用,形成惩恶扬善的舆论氛围,建立健全各种社会责任制,明晰责任界限,减少因制度不健全造成的社会负面新闻。同时积极宣扬正面形象,树立社会正义感。制度对于处在他律阶段的责任是不可或缺的,有利于促进责任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变。

从学校角度说,制度保障是从学术道德及教学管理方面进行规范。严格的学术道德要求和教学管理制度是培养严谨学风的所必需的外部环境,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课堂管理制度及对教师和学生的各种规范能够有效地约束教师和学生,使校园中一切不负责任的行为都因不可逃避的责任追究而受到有效遏制。

从家庭角度说,父母既不能过度宠溺子女,又不能过度把控子女,给孩子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培养孩子良好的责任感,使得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

(三)以学术文化活动和学科竞赛促进学风建设和责任意识培养。

学风从广义上讲,包括校园文化之风,校园文化活动包括各项学科竞赛、各类学术活动、社团活动及勤工助学活动等。这些活动不受课堂的限制,通过学生自愿参加的形式在课堂外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给学生发挥潜在活力创造空间。以这些活动为抓手,融入责任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重视学习,积极探索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甚至服务于社会,让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体会探索的快乐、奉献的快乐。

此外,各类校园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帮助他们激发学习热情,发挥他们在各项活动中的主体性作用,对培养社会责任感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黑格尔说:“人的决心是他自己的活动,是本于他的自由做出的,并且是他的责任。”单纯的责任教育是不够的,只有结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履行责任的重要性,才能深化他们的责任意识,萌生责任动机,履行责任行为。

(四)培养学术“四风”,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学术“四风”包含如饥似渴的求知之风、刻苦钻研的探索之风、严谨求实的治学之风及服务社会的责任之风。其含义在于让学生化“要我学”为“我要学”,使他们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责任,学习是终身的学习,要将学习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柏林大学首任校长费希特曾阐述柏林大学的基本精神:“这所大学的教学和科研以追求真理为主旨,它不是依据政府一时的政治利益和党派、教派的狭隘眼光来安排自己的教学和科研。恰恰相反,这所大学是以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以人类进步和人的完善发展,以自由探索真理为办学主旨。”唐纳德·肯尼迪指出:“与学术自由互为补充和对应的是学术责任。但后者却鲜为人用。在我们这样的民主社会里,这二者被视为一个硬币的两面。”这些言论都说明大学的学风建设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密不可分。通过学风建设促进责任教育,使学生主动为自己的未来奋斗、主动参与到社会未来的发展。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代表着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大学生的主体性发展问题不仅仅是个教育问题,还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大学生从生理上讲已经日渐成熟,但是从心理上讲还处于走向成人的过渡期,通过综上几种措施的共同施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兴趣,提升社会角色认知,使得走出象牙塔的学生真正肩负时代使命,成长为社会未来的主人。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2:329.

[2]许辉.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及其培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7,3(1):177-179.

[3]郑家茂,潘晓卉.关于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4):39-43.

[4]牛慧娟.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152.

[5]谢志远.增强大学生责任教育实效性的构想[J].教育评论,2005.7(4):37-39.

[6]格尔.法哲学原理[M].上海:商务印书馆,1982:146.

[7]张宝昆.人的因素对大学发展的影响——德、美、日三国大学发展与高等教育思想家[J].外国教育动态,1988(1):38.

[8]唐纳德·肯尼迪.阎凤桥,译.学术责任[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4.

猜你喜欢

学风责任感责任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培养责任感强的孩子
期望嘱托责任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关于改进高校学风的思考
大学学风建设探究
忠诚 责任 关爱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