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的有效建构探析
——以许昌市第二中学学校文化建设实践为例
2015-05-07冶慧玲
冶慧玲
(许昌市第二中学,河南 许昌 461000)
学校文化的有效建构探析
——以许昌市第二中学学校文化建设实践为例
冶慧玲
(许昌市第二中学,河南 许昌 461000)
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在学校师生员工中间培植学校价值观的过程。许昌市第二中学通过追溯历史,挖掘深厚的学校文化积淀,构建了有效的学校文化。本文进一步阐释了一所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只有践行本校真实的学校文化,才能增强师生凝聚力,激发工作、学习热情,树立正确、科学的价值观,使学校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
学校文化 特色化 专业化 多元化 精细化
学校文化究竟该怎么界定,一所学校应该如何找准并发扬光大本校的学校文化,笔者做了有益的探索,供大方之家斧正。
学校领导倡导的学校文化未必就是一所学校真正的学校文化。只有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在师生员工中逐渐形成的共同拥有的理想、信念、行为准则、做事方式等才是一所学校真正的学校文化。然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在认识一所学校时又不由自主地只是找到学校倡导的是什么文化,而忽视学校长期实践过程中蕴含的、体现出来的文化,导致“学校倡导的学校文化”和“学校真实的学校文化”之间的偏离。
校长靠什么才能甄别真伪并维持学校的持续发展呢?笔者认为,只有从自己的学校传统中挖掘出来的东西才能深入人心,才是学校文化的根基。
许昌市第二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名师荟萃、管理严格、人才辈出的优质教育学校。近百年来,一代代二中人以顽强执著的拼搏精神经过自己长期的努力奋斗,形成了“以德育为核心、教学为中心、教师发展为重心、教育科研为先导、管理为保证、质量为根本”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尊重个性,挖掘潜能,以人为本,关注未来的办学理念;明确了教育思想领先,办学水平一流,创中原名校的办学目标;实现了献身教育,品德高尚,治学严谨,业务精湛,善待生命,关爱学生,终身学习,不断创新的教师培养目标,践行了领先发展+突出特长+创新精神+高尚品质的学生培养目标。
学校的发展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不能墨守成规,更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我们面对经济高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社会急剧转型的新形势,学校如何规划自己的发展前景,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了全体二中人亟须解决的问题。全体二中人集思广益,由学校工会牵头,组织全体教师和离退休教师全员参加“许昌市二中精神大讨论”活动。通过追溯学校历史、挖掘学校优良传统,最后制定出了“学校建设特色化,教师发展专业化,学生成长多元化,学校管理精细化”的学校特色办学模式。
一、学校建设特色化:特色化建设构建书香校园
在一所学校里,学生的表现反映的是教师的思想,教师的表现则反映的是校长的思想。许昌市第二中学本着 “和谐、温馨、大气、品位”的原则以百年文化积淀为底蕴,以创新校园文化为引力,通过硬件文化和软件文化建设,让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成为知识的载体,让每一块墙壁都成为会说话的老师,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感化和教育,体现校园处处皆教育的育人观,形成“弘扬传统文化,打造书香校园”的特色校园文化。
许昌第二中学以文化引领行为,以环境熏陶育人。校门内的大型孔子雕塑,正对大门的孔子周游列国及杏坛讲学的浮雕“影壁墙”,墙体上的圣贤名言及解读文字,是学校大力推进传统文化,让孔孟文化进校园的物质载体;“厚德楼”、“致远楼”、“丰园”、“馨园”等对办公楼、教学楼、花坛、甬道的命名,彰显出浓郁的文化特色;走廊墙壁处处可见《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四书五经优秀篇章中的圣人先贤的名人名言,或是对孩子人生的忠告,或是对孩子习惯的培养,或是对孩子精神的鼓舞,或是对孩子学业的指津……这一切,无不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
二、教师发展专业化:专业化发展实施名师工程
教师文化的内涵可以从文化内容和文化形式两个方面加以分析。所谓教师文化的内容,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它主要包括教师的职业意识、角色认同、价值取向、思维方式、态度倾向与行为方式等。其中价值取向与思维方式属于深层因素,内隐于人的内心,属于隐性文化;而态度倾向与行为方式是表层因素,形发于外,是可直接观察到的,属于显性文化。其中隐性文化对显性文化起制约、支配的作用,因此,作为教师文化的核心的价值取向与思维方式,决定着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直接产生影响的态度倾向与行为方式。
当前有一个新名词被称为“舒适地带”。舒适地带就是指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熟悉的范围和习惯经验,人们在这个范围内活动就会觉得很安全、舒适、稳妥,而一旦逾越就可能遇上困难、麻烦和挑战。为了使教师走出属于自己的“舒适地带”,学校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打破教师传统思想的禁锢,积极迎接新课程教学改革大潮的洗礼。
1.转换教育思想。
在教育思想上由“应试型”转向“育人型”;在知识能力结构上由“单一型”转向“综合型”;在教学方法上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学习,接受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全体教师无不为专家们渊博的学识、极强的敬业精神和伟大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专家们的思想、理念如春风化雨对老师们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使自己的教育理念有了很大的提升。
2.实施“名师工程”。
设立教坛新秀、教学能手、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四级培养层次,并实行奖励机制。学校非常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业务比赛,目前学校有省级名师5人,市级名师近20人,许昌市学科带头人、许昌市骨干教师、许昌市教坛新秀近60人。学校还非常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制定《许昌市第二中学青年教师培养方案》,开展师徒结对子活动,举行青年教师拜师仪式,由教务科跟踪服务并进行考核。
3.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淬炼教师。
为了扎实有效地推行高效课堂,学校确定了以“导学案”为切入点的学—探—展—结—清的五大环节教学模式。在教学改革探索过程中,学校通过开展全校性质的赛课、听推门课、评课,撰写教学反思等多种形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学模式日臻完善,课堂上出现可喜的变化。教师通过参与新课程教学改革,教学理念日益前卫、教学手段愈发成熟。
4.组织教师大力开展课题研究。
开展课题研究是促使教师专业水平快速成长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学校教科室具体负责引导教师开展各级各类的课题研究。目前,我校已立项课题现有30多项,其中省级课题12项,市级课题20多项,还有若干校级课题。学校的课题工作受到许昌市教育局的表彰,被评为许昌市课题研究先进单位。
三、学生成长多元化:多元化成长张扬学生个性
学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既受到学校文化(学校、班级、宿舍文化)的影响,又受到家庭(背景)文化、社区文化、整个社会大环境文化(影视、网络、媒体)的影响。学生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一个极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由自己创造形成的,是学生生成状态的一种外在表现,与学生的兴趣、爱好、道德追求、价值观念等有十分紧密的关系。
学校成立了《春风》文学社、清风吟诵社、钻石糖合唱团、武林风武术社团、七彩坊美术社团、阳光剪纸社团、摄影社团、雏鹰航模等近30个学生社团。在社团指导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社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热火朝天的篮球场、设施齐备的电脑室、宽敞明亮的音乐室及充满童趣的作品展示墙,一面面纯真的笑脸,一个个跳跃的音符,一幅幅精美的画面,勾勒出校园的勃勃生机。由于教学内容源自学生的兴趣,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让校园各角落都散播着学生发自内心的快乐。
为确保社团活动的长远发展,该校在体育场看台下设置了12个教室和一个大厅共1400多平方米的空间作为社团活动场地。社团活动纳入课程表,活动时间固定,管理人员固定,指导教师固定。
四、学校管理精细化:精细化管理提升教育品质
众多实践表明,不重视学校管理文化的建设,学校只能在一种较低的层次上徘徊。一所学校的发展并不仅仅取决于物质条件和师资素质,更在于隐藏在其背后的学校的核心精神和核心能力,而学校核心精神和核心能力的形成,则在于学校的管理理念和新型管理文化的建设。
学校牢固树立质量意识,走精细化教学管理之路,以制度建设保障质量,以有效教学夯实质量,以读书活动提高质量,家长满意度、社会赞誉度不断提高。
1.以制度建设保障质量。
制度建设是学校借以拘束、激励师生,保持正常教学秩序的一种手段,它使学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有利于学校工作管理精细化、科学化,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可靠保证。
(1)抓常规学习,促教学行为落实。学校每学期结合当今社会有关教育的热点话题,定期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教育法规,既巩固教师对依法教学的认识,又使教师产生新的认识和理解,促进教师自觉履行职责。
(2)抓制度健全,促教学管理常态。根据实际需要,学校及时修改和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如《行政听课制度》、《教师上课候课制度》、《课堂教学巡视制度》等,以此完善管理体制,规范办学行为。
2.以有效教学抓实质量。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近年来,学校大力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有效课堂”。
(1)抓细节管理,促教学过程精细。学校于学期末分组召开学科教师会议,各备课组从本年级或本学科的实际情况出发,分配导学案编写任务,作为下学期的教研工作重点进行研究,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按照“个人备课—集体磨课—个人修改—大组研讨”的程序进行研究,导学案的编写做到备课要“透”,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活动要“勤”,手段要“新”,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
(2)狠抓常规检查,促教学质量提高。加强督查,强化过程监控。通过期中、末教学质量监测掌握学生学业情况,实行等级评价制;通过推门听课了解教师课堂教学情况并及时点评,追加检查教案。此举大大提高了教师备课的有效性,促进了教师及时进行教学反思;通过教导处每日不定时巡查记录,及时沟通、反馈,加强对日常教学过程的督查和监控。
3.精细课题管理,提高教育科研实效。
(1)过程管理精细化。动员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课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入手,开展课题研究,如每学期开展一次阶段性成果的汇报、展示与交流活动,每月召开一次课题组例会,全面提高教师科研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每年写一篇研究报告,争取多出成果,早出成果,出好成果。
(2)课题研究常态化。只有和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的课题研究,才是常态化的课题研究,才是有生命力的课题研究,才会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我们要以课堂教学的具体问题为切入点,透视课堂,才能追求课堂教学的精彩生成,课题研究才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真正使课题研究发挥贴近教学、服务教学、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作用。
(3)课堂教学课题化。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教师要聚焦课堂,研究学生,关注教育教学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展开研究,使自己对课题研究的理解更深刻,思路更开阔,方法更多样。同时也要加强教学案例分析和课后反思,不断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4.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促提高。
(1)加强班主任工作理论培训。定期召开班主任德育工作专题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组织班主任外出学习、撰写德育论文,举办班主任论坛,切实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2)加强班主任工作过程管理。制定并不断完善优秀班主任评比细则,将班主任评比工作分成常规工作和特色创建两大块,每学期进行一次优秀班主任评比活动,充分发挥优秀班主任模范带头作用,增强班主任的光荣感和责任感。
5.加强行规教育,养成良好习惯。
(1)学规范,知礼仪。《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许昌市第二中学住宿生管理办法》和《许昌市第二中学一日常规》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依据,学校每学期组织全体师生学《守则》与《规范》,针对不同年段、不同时期,将行为规范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将行为规范内容生活化、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人人知晓《规范》的内容,个个明白遵守《规范》的道理。
(2)守规范,正言行。以争创先进班级为目标,深入开展行规教育。学期初要求各班根据学生的学段和年龄特点,制订切实可行的培养目标和实施计划。一是抓常规检查。每天公布一次检查结果,针对存在问题进行点评,指出症结,提出要求,不断促进学生良好行规的养成。二是开展系列养成教育活动。寓《规范》教育于活动中,努力使学生的行为规范外化为行为,内化为素质,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和强烈的环保意识。
[1]顾明远.铸造大学的灵魂[G].教育:传统与变革.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杨全印.学校文化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1.
[3]陶西平.培育学校良好的教育生态[N].中国教育报,2006-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