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地方高校思政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2015-05-07李向东
李向东
(南阳师范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河南 南阳 473061)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新媒体系统以其无与伦比的数字化优势,不仅影响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给高校传统教学方式带来极大的冲击。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无疑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严峻考验。众多学者已就此开展了深入研究和探讨,这里仅就地方高校思政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进行分析。
一、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现状
被称为“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的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用技术支持学习已逐渐成为国内外技术应用及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主流趋势”[1]。但从实践调查来看,自媒体的优势尚未给大学生的学习带来积极影响,技术促进学习的效果并未出现,相反的,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一是面对自媒体海量信息的快速传播,一些大学生缺乏足够的信息辨别能力,在媒体“媚俗”特性的引导下,许多虚假、不健康信息甚至谣言往往被当做新知而以讹传讹,不仅影响大学生正常的思维判断,而且对正能量的传播起到阻碍作用,直接弱化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一些学生对时尚文化的误读、对流行文化的误判、对主流文化的误解,直接影响他们对高尚理想信念的追求”[2],这种现象必须引起思政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二是自媒体技术并没有引起大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当他们一刻也离不开网络的时候,其实仅把它作为一种娱乐工具而已,大量电脑控、手机控并非利用技术改变学习,许多低头族在虚拟世界里迷失了自我,在游戏、微博中寻找刺激和安慰,这不仅是对自己人生及学业的荒废,还是对社会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三是自媒体技术并没有引起教育方式的重大变革。新媒体开放式的教学平台汇集了各种优势教育资源,为全民提供了大量教育信息和教学内容,慕课、微课等网络课堂有力地推动了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但从实践来看,利用技术促进学习的诸多条件在很多地方高校并不完全具备,网络学习至今尚不能算是已经发生,或者按照另外一些学者的定义,网络学习已经发生,只是没有有效发生[3],需要教育者的引领和指导。
上述三点问题的解决最终指向高校思政教育者。对信息真伪的辨别、提高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和新技术应用于教育学习等都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因此,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不仅是开展思政教育的前提和保障,更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要求。
二、地方高校思政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现状
目前,全国高校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都十分重视,无论是制度建设还是师资配备等都给予资源上的高度关照,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从管理机制上看,许多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直接隶属于校党委,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其成员主要包括校党委及其宣传、组织等部门及教务、人事、团委、学工等相关机构的负责人和思政部的主要领导。思政教师队伍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辅导员和部分党政干部三大类。从队伍组成看,高学历、高职称的“双高型”师资力量占主要部分,这是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质量的根本保证。但在实践运行过程中依然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虽然得到了完善,但一些高校还存在部门之间协调不够,如团委与宣传部门举办活动时,有互不知情的现象,思想政治教学部更是很少知情和参与。教师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思政部专任教师与众多兼职教师几乎很少联系,甚至在教学计划进度等方面都是自行其是,影响思政教育的整体效果。
二是自媒体时代的教师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驾驭信息的掌控能力。要让大学生摆脱自媒体带来的网络困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培育良好的媒介素养,思政课教师必须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课要讲好、理要说透、情要动人,这虽是教师的基本功,但难度并不低。事实上,一些教师在专业知识上有老化现象,在讲课技巧上有因循倾向,在新技术应用上能力欠缺,一方面是对新技术难以熟练应用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思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有人甚至连课件也不怎么会做,还有一些教师存在“多媒体依赖症”现象,离开课件就不会讲课,能够深入自媒体环境,运用新载体、新手段实施思政教育的很少见。很难想象在慕课、微课等网络课程新技术已经在教育系统登陆启动的今天,这种现象如何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三是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有待改进。校外兼职教师队伍偏小,到校讲课时间很少,没有形成规模,没能发挥其思政教育的优势。校内兼职教师队伍庞大,大多高校都提倡二级院系的党政干部与辅导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可以兼职承担思政课相关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任务,思政课教师有能力的情况下可以兼任院系辅导员,以“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辅导员两支队伍在角色和工作职能上的相互转化”[4]。但在具体讲课过程中,由于院系党政干部与辅导员事务较多,调停课现象较为突出,再加上日常工作重点不同、专业知识局限、思维方式乃至行为方式不同等问题的存在,其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没能实现角色与工作职能的良好转化。
四是高校思政教育不能仅仅依靠思政教师完成,各专业课教师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应发挥其教书育人的职能,这是我们过去一直忽略的问题。任何高校教师都有育人的义务,专业课教师有学科专业之别,但各学科育人的任务没有差别,任课教师不能仅以完成本学科的教学任务为目标,要在指导学生完成学业的同时让他们懂得如何做人。
三、地方高校思政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与整合
价值塑造是广大教师的首要职责,每位教师都要勇担职责,为学生把好人生“总开关”,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书育人全过程,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5],尤其是互联网时代,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思政教育效果。如何让大学生走出网络、走进课堂,如何使自己的课让大学生喜欢、受益、受用,无疑是对地方高校思政教育者的直接考量。在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地方高校必须因时而为,积极开发、整合思政教育人力资源,确保思政教育有效开展。
1.强化监管机制
“构建大思政体系对贯彻落实党的育人宗旨,推进学校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地方高校要在管理机制上牢固树立“大思政”意识,建立健全党委领导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领导机构和运行机制,加强对思政教育工作的组织、管理和协调,在人员调配、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等方面予以优先和强化,不仅涉及思政教育的运行机制及其保障等问题,而且关系教育理念与方法的转变问题。要在思政教育队伍建设的制度安排上做出实质性保障规定,加大人员的监管力度,严格实行优胜劣汰制,对不能胜任思政教育工作的教师要及时调整。在人力资源的配置和整合上,建立相应的“走出去,请进来”的管理机制,对能够为地方高校提供思政教育的人力资源要大力引进,对校内各种人力资源要加以整合优化,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加强对思政教师队伍的培训,着力提高广大思政教师的综合素质。
2.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和发展的起点在于教育队伍的建设,其中,思政课专职教师是有效开展思政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加强思政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一是从学校管理方面讲,要严把入口关,从事思政课教学的专职教师必须经主管部门的审核,确保立场坚定,专业对口,具有较强业务能力和政治素养。二是从教师自身讲,思政课专职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在学历深造、技能培训等方面积极主动,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和知识储备,同时注意引进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技术与手段,着力提升自身教学艺术和水平,努力适应快速发展的时代需要。三是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媒体应用水平,将自媒体各种手段灵活运用到日常教学中,要紧跟时代潮流,把握时代脉搏,及时了解动态,贴近生活实际,确保思政教育和思政课教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进而筑牢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四是适度进行教学课改实验,可尝试“问题导向”式教学改革或翻转课堂、微课堂等网络教学模式的改革,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改之中,以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求新中获得新知。五是适度引入网络用语,自媒体环境下灵活生动多样的话语极具表现力,思政课教师可以将其转换为思政话语并加以运用,从而将现实的思政教育内容转化为媒体的思政教育内容,转化为符合新媒体特点的、易于为大学生接受的思政教育信息[6]。六是思政课教师可通过媒体技术构建自己的思政教育平台,加强与学生的课外交流,培养他们利用网络学习的习惯,以形成自媒体语境下的良性互动,促进思政教育的网络化发展。
3.思政课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现阶段,许多高校的一些党政领导干部和众多辅导员都承担思政课的教学任务,由于他们本身事务较多,工作方法、教育方式与具体课程教学存在差异,加之所学专业及专业知识的局限,其教学效果可以想见。因此,在今后教师聘用方面,一是各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严格把关,至少在专业和技能方面做出明确规定。二是地方高校要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加大投入积极选派辅导员进行学历深造,在读博、访学、培训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努力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技能。三是充分发挥校外兼职辅导员思政教育的优势,聘请一批乐于奉献、励志性强的先进典型,对大学生进行专题式思政教育,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
4.思政教育资源的整合
自媒体时代思政教育教师队伍的优化整合,一是组织与管理机构的设立要以便于协作为目标,相关部门间负责人相互兼职,既有利于信息互通,又有利于资源调动和相关活动的开展,如思政部主任可兼任宣传部副部长、招生就业处副处长等职,思政部副主任可兼任团委副书记、学生处副处长等职。二是地方高校应以校园文化建设为重点,搞好校内思政教育网络建设和维护,搭建校园自媒体交流平台,让大学生真正投身于这种教育平台之中,进而摆脱他们对理论说教的反叛,提高他们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行,进而把握住高校思政教育的主动权。三是思政课教师要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积极尝试网络课程的建设,网络共享课程的开发应用 “是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提升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能力,扩大全球影响力的重要途径”[7]。既然是一种途径,我们就应该积极尝试,虽然当前的技术和学习环境尚不足以促进和支持学习,但却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总之,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成为地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一,从思政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看,人力资源的配置与管理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第二,从大学生的需要看,地方高校急需建立相应的网络平台,通过平台交流,实现课外的思政教育是一种选择和趋势。第三,从培养大学生媒体素养的角度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都有义务充当媒介中的“把关人”,积极引导大学生遵守网络传播秩序,自觉抵制和远离低俗,弘扬传统美德,崇尚文明礼仪,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叶伟剑.大学生网络课程学习行为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4(6):101-105.
[2]杨芳,郭万牛.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转型[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3(2):137-138.
[3]吉喆,邱崇光.也论网上学习的发生及条件[J].开放教育研究,2009(4):57-61.
[4]叶锦文.构建校本大思政教育体系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11):11-14.
[5]董奇.中国特色教育体系的价值自觉与价值追求[N].光明日报,2014-11-19(01).
[6]肖国飞.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关系[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12):51-52.
[7]孙华.大学生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探索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4(6):9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