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执行业务模式的风险分析
2015-05-07
(上海大学 管理学院,上海 200444)
1 引言
采购执行是由第三方物流企业代为采购,并拥有货物所有权的一种物流金融业务模式。采购执行的出现,有效缓解了企业发展中的融资压力,提高了企业资产利用效率,实现了采购商、供应商、物流企业等各参与方的共赢,因此近年来其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便利。但同其他物流金融模式一样,采购执行在为参与各方带来互利共赢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风险。因此,在充分利用业务优势的同时,有效规避采购执行业务风险,对各参与主体而言非常重要。
2 采购执行理论概述
物流金融是面向供应链物流的运营过程,通过应用和开发各种金融产品,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的运动[1],采购执行是物流金融的一种业务模式,也是物流金融的重要发展方向。采购执行是具有融资需求的采购商与金融机构、物流企业签订三方协议,由银行直接向物流企业授信,物流企业代采购商向供应商采购货物,并提供与采购执行有关的储存、运输、监督、结算等服务。银行根据企业还款情况,指令物流企业发货。在采购执行业务中,物流企业拥有货物的所有权,并承担对银行的差额还款义务[2]。采购执行是供应链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真正意义上的资金流、物流、商流和信息流“四流一体”的业务模式[3]。
采购执行业务一般包括四个参与主体:融资企业(采购商)、供应商、物流企业、金融机构。融资企业是供应链的重要参与者,也是物流金融的资金需求方;供应商是供应链上游的原料供应者,为融资企业提供原料或零件,其希望采用货到付款的方式支付货款;物流企业是采购执行业务的核心企业,提供一般的储存、运输等服务,还为融资企业提供代客下单、融资等服务;金融机构一般是指银行,注重贷款的安全性,同时希望扩大业务范围。采购执行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在部分情况下,拥有足够资金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在没有金融机构参与的情况下,使用自有资金完成业务。
图1 采购执行业务流程图
(1)采购商与物流企业签订采购执行合同;
(2)物流企业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
(3)采购商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
(4)金融机构向物流企业提供贷款,用以向供应商支付货款;
(5)物流企业使用现金或银行承兑汇票向供应商付款;
(6)供应商按订单供货;
(7)采购商归还一定数额的贷款;
(8)银行指令物流企业发货;
(9)物流企业按指令发货。
采购执行的实行,能够降低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提高资金的安全性;对于融资企业而言,可以以较低成本获得银行融资,还能够通过物流企业优化库存管理;而第三方物流企业则可以拓宽业务范围,增加企业利润。总的来说,采购执行业务满足了银行、融资企业和物流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实现了各方的互利共赢[4]。采购执行在给参与方带来利益的同时,也伴随着各种风险,如果参与方不加以预防,会给相关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根据采购执行业务的业务特点,本文对采购执行的业务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应对措施。
3 采购执行业务风险研究
采购执行开展中的风险,不仅有系统内部的风险,同时也有系统外部的各种宏观风险。根据采购执行的交易特点,本文将采购执行业务风险概括为: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信用风险、质押物风险。
3.1 市场风险
在采购执行业务中,质物所有权归物流企业所有,在融资企业无法按合约完成采购执行业务的情况下,物流企业对银行负有差额还款的责任,此时质物市场价格的变动潜在地会对物流企业造成较大风险。在质物市场需求旺盛,价格高于物流企业采购价时,对物流企业有利,物流企业不仅可以通过出售货物归还银行贷款,还可利用价差获利;而当质物市场需求萎靡,价格低于采购价时,出售质物不足以归还银行借款,物流企业将会蒙受损失。当质物价格下降较多时,融资企业甚至会选择主动违约,以更低的价格从现货市场购买现货,避免执行合约带来的巨大损失,并将损失转嫁给物流企业。
汇率市场的波动,通过影响进口货物的到货价格,间接给物流企业带来风险。人民币对结算货币(一般是美元)汇率下降时,进口货物价格上升,对物流企业而言较为有利;人民币对结算货币汇率上涨,进口货物价格下降,融资企业存在背弃合约止损的可能。
利率市场的波动,对物流企业最直接的影响是融资成本的变化。人民币贷款利率下降,采购执行融资成本降低,对融资企业与物流企业都有利。人民币贷款利率上调,融资成本上升,融资企业需要负担更多利息;在融资企业无力偿还贷款的情况下,物流企业要承担增加利息的还款义务。
3.2 操作风险
总的来说,采购执行业务操作风险主要包括人为风险、流程风险两个方面。
人为风险是指采购执行人员的经验不足或故意违规操作给企业造成的风险。在采购执行中,初始保证金对于防止融资企业违约、确保资金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初始保证金的设置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信用状况、质物的市场风险及保值性等各个方面,对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如果设置不合理,银行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将会面临潜在的损失。员工是企业开展业务的基础,企业人员的违规操作,是企业难以监管的盲区,会给企业带来损失;质物监管不善导致质物损坏的,物流企业不仅要独自承担货物损坏的损失,还可能面临来自银行和融资企业的索赔;内部人员收取贿赂,以牺牲公司利益换取个人利益,也是企业经营中需要防范的一点。
相对于一般物流金融业务而言,采购执行业务流程繁杂、业务操作难度大、人员素质要求高,对物流企业及其操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违规操作也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损失,需要物流企业加强流程管理。
3.3 法律风险
采购执行业务在操作中涉及到复杂的操作流程以及合同制定,过程中会面临很多法律方面的风险。鉴于采购执行是一种新兴的业务模式,立法方面的规范还不充足,存在很多法律没有规定或规定不明确的地方,此时物流企业的权利可能难以获得法律的支持。
对于条款与现行法律相抵触,或者使用不规范的合同,物流企业在采购执行合同中的权利将无法得到法律的保护。比如,法律禁止销售的物品,亦或具有法律纷争的物品,会导致采购执行合同不成立,物流企业的权利也就无从保障。
此外,物流企业虽然支付货款采购货物,货物依旧可能存在重复质押,或所有权已转移的情况,质物的产权问题需要得到物流企业的关注。
3.4 信用风险
采购执行在一定程度上隔离了融资企业的信用风险,特别是初始保证金、物流企业负有差额还款义务等制度的确立,保障了金融机构和物流企业的利益。但风险是无法完全消除的,采购执行业务中依然存在着信用风险。
信息不对称理论认为,交易的双方拥有不同的信息。此时,拥有较多信息的一方,利用自身优势,做出损害对方的决策,这种现象在市场竞争中较为普遍。在采购执行中,融资企业存在隐瞒信息,以获得融资的可能性;即使物流企业及银行进行充分的调查也难以全部获悉。比如,融资企业对流动资金、企业营收及盈利情况进行修饰,隐瞒企业真实经营情况等。
3.5 质物风险
在采购执行业务中,质物本身也会给物流企业带来风险。某些商品本身不适宜长时间存储,比如容易发生变质的农产品等;而部分产品的价值具有时效性,过季后价值将大打折扣,比如电子产品、时尚产品。另外,在物流企业的存储、运输货物过程中,可能因为存储条件变化、货物积压、货物过期等,导致货物无法交付或变现,物流企业需要承担因此造成的损失,蒙受巨大的损失。
另外,因为标准的不同,融资企业通过改变货物的验收标准,拒绝接收物流企业提供的质物,或者选择折价收购,这也会影响物流企业的利润。
4 物流企业的业务风险对策分析
4.1 市场风险的防范
对于面临的市场风险,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进行规避,将风险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1)物流企业可以通过购买反向的期货产品,对冲市场价格波动给物流企业带来的风险;目前我国拥有四大期货交易所,包括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上海金融期货交易所,交易品种涵盖了金属制品、农产品、化工产品、股指期货等各种标准化产品,能够满足企业套期保值交易的需要。
(2)设置合适的初始保证金,来补偿金融机构及物流企业可能遇到的风险损失。在银行向物流企业提供融资之前,融资企业需要缴纳一定比例的初始保证金,用于在融资企业违约的情况下补偿金融机构和物流企业的损失;确定合适的初始保证金缴纳比例,能够很大程度上预防融资企业的违约行为,减少物流企业可能遇到的风险及损失。在保证金的设置上,银行和物流企业需要综合考量融资企业信用状况以及包括企业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在内的企业经营情况。
(3)在业务合同的设计中,提高违约成本,维护参与各方的合法利益。在业务合同拟定中,注重对物流企业及银行权益的维护,比如规定融资企业具有在规定时限内提货并还款的义务;对于融资企业的违约行为,需要明确规定三方的协商方式以及融资企业的赔偿措施,包括协商不能解决时物流企业及银行拥有通过法律途径追诉的权利。此外,在合同中加入在汇率、利率等因素变化下的浮动条款,提供合同执行的灵活性。
(4)与参与方加强沟通,必要时可以构建伙伴关系。对于时刻变化的金融市场,物流企业要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沟通,及时了解利率及汇率的变化,寻求弥补措施。在互利的基础上,物流企业要寻求与供应商建立伙伴关系,由供应商提供独家的供货,以此换取更有利的价格或其他有利的条件。物流企业要争取与供应商签订回购协议,为融资企业违约后的存货提供处理方式。
4.2 操作风险的防范
采购执行中,物流与资金流的同步转移,可以有效控制融资方的信用违约行为给债权人造成的损失。但物流企业依旧要面对人为风险与流程风险两方面的操作风险。
在员工层面,采购执行业务需要具有丰富的财务知识,并具有丰富风险管理经验的专业财务人员;物流企业需要在人员招聘中,加强对财务及风险意识方面的考察。对于采购执行业务的操作人员,不仅需要一般仓储企业员工所需的仓储专业知识,还需要具有较强的风险与责任意识,并能够与财务人员进行合作。
在企业层面,要建立完整的企业规章制度与培训体系。适当的奖惩制度可以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防止违规操作。对于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公司可以依法提起诉讼,追回公司损失。另外还需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以自动化的机器代替人的操作,减少操作中的误差;需要进行监控措施的改进,以信息化的手段对质物进行全程监控。
在流程风险的监管上,物流企业可以从事前设计、事中监管、事后控制三个方面着手。在事前设计上,公司需要为采购执行业务设计严谨的流程,规范员工操作流程。在事中监管上,充分运用信息化监控手段,比如对仓储物品的温控、在途物品的定位以及电子化交易手段的运用;如果难以做到面面俱到,企业应加强对重要节点的监控管理。在事后控制方面,物流企业要总结采购执行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对人员进行奖惩,进行流程的优化改造。
4.3 法律风险的防范
采购执行业务通过将质物所有权分步转移的方法,保护了物流企业及金融机构的利益,减少了因为采购商的违约行为带来的繁琐的法律诉讼问题。但采购执行业务中依旧存在法律风险,需要物流企业与银行采取措施应对。
(1)合同规范。在合同的设计阶段,采购执行各参与方要充分考虑质押物的特点及业务要求,制定并完善采购执行合同,使合同规范覆盖采购执行业务中的各个方面。
(2)交易合规。交易合规是采购执行业务能够得到法律保障的基础,交易未受法律保护的货物,物流企业与银行的利益将难以得到法律的保护,比如重复质押的货物,在出现法律纷争的情况下,法律会保障具有合理请求的物权人。为了防止重复质押的问题,物流企业需要在购买时确认货物所有权,并索要正规的购买证明,预防面临的潜在诉讼风险。
(3)权责明确。若交易各方对权责有明确的规定,将可以有效减少交易中出现问题带来的纷争,并保障参与方合法的权利,保障采购执行业务的顺利进行。
4.4 信用风险的防范
基于融资企业信用对采购执行业务的重要意义,在开展采购执行业务前,对融资企业信用考察异常重要。在信用评价中,构建适当的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对于系统开展融资企业的信用评价非常重要。
在融资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上,需要考虑很多因素。既要考虑企业的经营管理、财务运作等方面,又要考虑企业的未来、成长性、创新性、发展潜力等,还要考虑到企业经营者素质、诚信意识和企业所处地区的经济金融生态环境[5]。相关信息的搜集不能仅限于融资企业本身,还需要与金融机构、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合作,获得全面的信用信息。
对于信用状况较差、违约较多的企业,物流企业应该拒绝与其开展业务。物流企业要及时了解质物市场,对质物可能存在的折价风险提早预防。
4.5 质物风险的防范
在采购执行业务中,物流企业要采取措施应对质物风险。首先,在进行采购执行业务之前,物流企业要判断货物是否符合采购执行的业务要求。一般而言,采购执行比较适合标准化程度较高、易于运输和储存、价值变化较小的大宗商品,而一般容易腐烂变质的生鲜、农产品,以及价值变化较快的电子产品,并不适合采用采购执行。在货物的验收环节,物流企业要与采购商一起,确定货物符合采购商的标准。
质物的运输、存储都处于物流企业的管理之下,此时发生的任何损坏,物流企业都难以脱离关系。在运输途中,要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做好防护,选择安全性较高的运输工具,减少质物的在途损坏。在货物存储中,物流企业要根据货物要求,选择最佳的储存条件,并加强温度、湿度等方面的监控,防止货物在储运过程中发生损坏。质押物储运过程中的技术监管非常重要,对于在途货物,GPS、GIS等技术设备的引入,能够优化运输路线,实时监控在途货物状态及位置;对于处于仓储状态的质押物,温度及湿度监控设备将使企业能够及时了解质物的存储状态。
5 总结
采购执行是一种新兴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能有效降低业务开展中的风险水平,广泛适用于我国广大信用水平不高的中小企业,为其提供快捷、方便的融资方式,其未来的发展空间将更加广泛。然而,由于采购执行处于业务发展的初期,且有些风险难以避免,要使其获得更好的发展,服务于广大企业,还需要包括物流业、金融业等在内的参与方以及政府的共同努力,不断改善市场环境,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共同促进物流金融快速、健康发展。
[1]储雪俭,梁虹龙.对发展物流金融中信贷风险防范的思考[J].物流技术,2005,(2):106-107.
[2]宋蓉,杜军.基于采购执行的物流金融贷款价值比研究[J].物流技术,2012,31(10):150-153.
[3]曾文.采购与分销执行:供应链管理和贸易融合创新[J].国际经济合作,2012,(2):41-43.
[4]梁春勇.浅析金融物流采购执行业务模式[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2,(2):52-53.
[5]谭中明.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研究[J].学术论坛,2009,32(5):12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