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医学统计学认知现状及教学需求调查
2015-05-07安胜利
安胜利,宁 冰,杜 越
0 引 言
医学统计学是一门综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原理及方法,对医学科研中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应用性学科。它是医学科研和实践的重要工具,也是研究生通向医学科研的桥梁[1]。对于统计方法使用要领的掌握可避免在资料整理和分析过程中出现错误和科研结果的偏差[2]。考虑到其重要性,各医学院校均已开设该课程。博士研究生在本科及硕士阶段均不同程度地进行过医学统计学的学习,但因毕业院校以及随后个人经历的不同,学习水平参差不齐。为进一步提升博士研究生的医学统计学教学的针对性、优化教学内容,满足不同层次博士研究生的需求,本研究通过对某医科大学2014级所有选修医学统计学的博士研究生在授课前后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现状、需求和建议,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和方法 受调查学校2014 级博士研究生共717 人,以其中选修医学统计学的博士研究生共177(24.7%)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课前调查问卷在课程开课前对学生无记名调查。被调查者填写完后当场回收问卷。课程结束后再用课后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1.2 调查内容 课前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对医学统计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医学统计学的应用需求与建议3 个方面。其中基本信息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工作经历以及对自我逻辑思维能力和数据基础的评价等。其中自我能力评价分为“很差、较差、一般、较好、很好”5 个等级。
课后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和教学效果评价。其中教学效果评价包括“此次医学统计学及SPSS软件学习对攻读博士学位及未来科研的帮助”以及“对此次医学统计学理论课所安排讲授内容的满意度”,均为5 级评价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利用EpiData 3.0 软件进行数据双次录入并检错,采用SPSS 20.0 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频数(%)表示。对计数资料进行Pearson χ2检验。以0.05 作为显著性水准。在具体分析过程中,对于个别条目的缺失数据未进行缺失值估计和填补。
2 结 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年龄跨度较大(25 ~46 岁),其中30 ~35 岁之间人数最多,共84(47.5%)人,平均年龄为(30.35±3.64)岁;男性86(48.6%)人。基础医学专业25 人(14.12%)、公共卫生专业3 人(1.69%)、临床医学专业147人(83.05%)、另有2 人未填写专业。有工作经历的博士研究生145(81.9%)人,其中又以本科和硕士毕业后参加工作的人数为多,分别占31.1%和28.2%。在职研究生107(60.5%)人。分别有33.3%和27.1%的调查对象评价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基础”为“较好”以上水平。在所有调查对象中共有156(88.13%)人已对医学统计学进行过系统的学习,仅有2 人未接触过,剩余17 人自学过,2 人数据缺失。
调查对象的医学统计学应用现状见表1。其中“科学合理的统计设计”选项在不同工作经历学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4.1% vs 66.7%,χ2=4.959,P=0.026)。其余选项在不同工作经历学生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7)。
表1 177 名被调查博士研究生医学统计学认知及应用现状[n(%)]Table 1 Application status of medical statistics in 177 doctors participated in this survey n(%)
2.2 基础统计学知识的认知情况 本次调查问卷共列出了8 类基础统计学知识,均设有3 个选项,分别为“没听说过”、“知道但不会用”、“熟悉并能使用”。
结果显示,只有“双变量线性相关”和“双变量线性回归”存在较低的知晓率(<15.8%)。“熟悉并能使用”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统计描述”、“统计图表”、“t 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χ2检验”,占比均>42.4%。见表2。
2.3 高级统计学知识的认知情况 此次研究共调查10 种高级统计学知识[3]。结果显示,对于“判别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没听说过”所占比例>50%,“Logistic 回归分析”方法能达到“熟悉并且能使用软件”者占比最高,但也仅为7.3%。见表2。
表2 177 名被调查博士研究生对基础统计学知识的认知情况[n(%)]Table 2 Acquisition of the knowledge about medical statistics in 177 doctors participated in this survey n(%)
2.4 对医学统计学的需求与建议 调查发现,博士研究生对医学统计学课程大多具有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较高的应用需求。88.1%的同学认为医学统计学对自己攻读博士学位及未来科研有较大帮助。且80%以上的学生不考虑授课教师的年龄和职称等自身条件。
89.8 %的博士研究生认为应该开设短期专项统计培训班;对于专项培训的内容,79.1%的同学选择“系统评价及meta 分析”;74.0%的博士研究生认为应举办“统计学发展前沿讲座”;90.8%的博士研究生认为博士学位论文盲审前须进行统计学审核具有必要性。
为更全面了解博士研究生对统计知识的需求,问卷最后设置了一项开放式问题,旨在了解受调查者对统计课程的其他要求和期望。共有74 人回答了该问题,主要有3 方面的建议:一是多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讲解;二是增加对软件使用的讲解;三是提供更多学术交流机会。
2.5 教学效果评价 本校医学统计学的博士选修课内容除简单回顾一般医学本科生所学内容外,着重介绍析因及重复测量方差分析、logistic 回归、生存分析、临床试验设计、医学论文中的统计学表达等内容,共计30 个学时。课程结束后的调查结果显示,53.4%的博士研究生感觉教学进度较快,48.9%的博士研究生认为应将当前的30 学时增加为60 学时。94.9%的博士研究生认为医学统计学及软件学习对自己攻读博士学位及未来科研有帮助。关于授课满意度的问题,59.1%的博士研究生评价为“较满意”以上。
3 讨 论
本次调查发现,大部分博士研究生均认为医学统计学的学习具有较强重要性,有助于提升个人科研能力。但由于医学统计学公式多、内容抽象、逻辑性强,许多研究生感觉较其他医学课程难度更大。虽然大部分研究生已经历了本科、硕士阶段的2 次医学统计学的学习过程,但在实际应用中仍有较多困难。例如仍有85.9%的学生在“数据分析时统计方法的正确选择”方面面临困难。本校选修医学统计学的博士生主要以在职研究生为主,尽管有多数人已对医学统计学进行过系统的学习,但因长期从事繁忙的临床工作,对该学科知识多有遗忘,因此希望借此深造机会再复习并提高自己的医学统计学实际应用能力。
关于统计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尽管传统的高级统计学知识在权威文献中已极为常见,但能达到“熟悉且能使用软件”占比最高的“logistic 回归分析”方法也仅为7.3%,反映出博士生对于常见多因素分析方法的实际应用能力亟待提高。
对于专项培训的内容,79.1%的学生选择“系统评价及meta 分析”;74.0%的博士研究生认为统计学发展前沿讲座的举办具有重要意义。推测该结果的得出主要缘于毕业相关要求。更多人认为相比实验室的基础性研究而言,以循证医学方法为基础、通过文献检索分析为手段的系统评价及meta 分析难度较低。而对于举办“统计学发展前沿讲座”的调查结果,在经与几位临床专业博士生调查后面谈了解到学生往往疏于对统计学前沿内容的学习了解,诸如含缺失值的重复测量设计、等级资料的重复测量设计等方法缺乏认知,故希望得到进一步学习的机会。
医学统计学对于培养研究生的科研思维及统计学思维、保证医学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有重大的作用和意义[4]。如何根据特定教授对象采取多样化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准确理解统计学基本原理,从而正确应用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科研问题是医学统计学教学所需解决的重要问题[5]。本研究结果提示,对于医学博士研究生在今后的统计学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改进。
3.1 结合案例教学 调查结果显示,许多学生对统计学方面的知识仅为了解层次。学生们多建议授课老师在课堂上应尽可能结合实际案例,将知识点包含在对案例的分析过程中。这源于医学博士研究生多已有工作或科研经历,对数学公式多有生疏感。因此在教学中应淡化公式的推导演算过程,重点讲解统计方法的基本概念及适用条件等方面内容。教师应多采取“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例如以统计方法误用实例展开教学,结合临床科研实例讲解各种统计方法的应用等。一些博士研究生资历较高,且有自己申获的各类课题,故在今后的博士生统计学教学中,可提前与有意愿的同学沟通,在课堂上介绍该项目研究背景,并将课题研究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共同讨论,随后教师结合相应的课题背景给与合理的统计设计及分析意见和建议。
3.2 提高教学水平 带教老师的水平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次调查发现,研究生对医学统计学的带教老师在年龄、学历、职称等方面并无特别要求,这与某高校的硕士研究生调查结果有所不同[6]。博士研究生更注重实际教学效果,因此资历低的年轻教师可通过参加教学比赛、外出进修、观摩名师教学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3 分班教学 博士研究生几乎均已经历本科、硕士阶段的2 次医学统计学的学习过程,但水平参差不齐,且对医学统计学的认知不同。如有工作经历的博士研究生感觉在“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统计设计”方面困难较大,且明显高于应届博士研究生。这样的差异并非由于后者不存在该方面问题所致,更多是因为其申请或主持课题机会较少。许多在医学科研中出现频率较高的高级统计分析方法,如重复测量设计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logistic 回归、生存分析等,能达到“熟悉并能使用软件”的比例仍然很低。约半数博士研究生选修医学统计学多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有针对性的学习某些高级统计分析方法目的性较强,且常用的统计方法已不能满足科研需要[7]。而另一半学生则基础较差,选修统计学的目的主要是借教师授课过程系统回顾一下基础的医学统计学知识。因此建议在以后的博士研究生医学统计学教学中分为基础班和高级班2 个教班分别授课。对于基础班的学生,在教学中重点在于进一步复习巩固基本统计方法,注重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讲解,强调正确使用统计方法的条件,使学生根据不同资料类型和常见设计,选择正确的统计分析方法。高级班则直接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生存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多因素分析方法的授课,以满足他们的特定需求。
总之,本次调查较全面地反映了博士研究生对医学统计学课程的掌握情况、需求及对当前教学方式的满意度,为改善博士研究生医学统计学教学效果提供了依据。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应支持授课教师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最终达到提高医学博士研究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科研统计问题能力,培养出高级优秀医学人才的教育目的[8]。
[1] 江 梅.探讨“案例”教学模式在医学统计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统计,2010,27(2):210-211.
[2] 潘发明,夏 果,廖芳芳,等.临床科研论文中常见的统计学错误分析(二)[J].安徽医药,2008,12(6):576-577.
[3] 赵艳芳,马修强,孟 虹,等.某高校2011 级硕士研究生对医学统计学的认知现状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3,30(1):112-118.
[4] 薛富波,徐勇勇,王玉琨,等.研究生《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初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9(3):259-261.
[5] 孙 健,李秀昌,韩曦英.中医专业研究生医学统计学教学现状与改革措施[J].中国卫生统计,2011,28(6):728-729.
[6] 邹延峰,潘发明,田 果,等.某医科大学研究生医学统计学教学需求调查[J].中国卫生统计,2013,30(6):934-935.
[7] 罗丽梅,祝丽玲,李兴洲.研究生医学统计学课程改革初探[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9,32(4):90.
[8] 赖兆光,李 敏.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在七年制眼科医学生临床病例讨论教学中应用[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4,27(2):18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