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陆军坦克“瘦身”计划
2015-05-07
尽管M1A2“艾布拉姆斯”依然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主战坦克,但美国陆军已经开始着手开发其替代产品。美国陆军对下一代主战坦克的基本要求是,既要能够提供与M1A2相同或更大的火力杀伤力和乘员生存能力,又要具有较低的重量,使其能更便捷地投入战斗,在战场上更加灵活。但到目前为止,美军所做的大量尝试都以失败告终,主要原因是现有的技术还无法实现在大幅降低坦克重量的前提下,保障其战斗力和防护力。如果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又会因巨大的成本使军费开支难以承受。
美国陆军对轻装坦克的需求已经成为装备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焦点,M1A2系列主战坦克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主要针对冷战的要求,用于前沿配置的重型部队以对抗苏联进攻西欧,强调集火力、机动和装甲防护于一体。而现代条件下,美军作战方式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强调能够从美国本土向世界上某个遥远偏僻地方快速部署作战力量,对突发性威胁做出应急反应。因此,坦克“瘦身”势在必行。
坦克增重的历程
目前,对主战坦克轻型化的要求,显然与装甲作战车辆发展的历史轨迹背道而驰。近代战争史上的几次典型性对抗都充分证明,面对更加坚固的防御,必须有更大威力的进攻武器。过去一段时期,反坦克火炮的口径越来越大,特别是随着反坦克火箭和导弹的加入,反装甲能力大大增强,这就促使坦克的设计者不断通过增加装甲厚度以提高装甲防护能力,如采用“查布汉”复合式装甲和反应装甲。
结果,坦克与反坦克武器的装备竞赛呈螺旋式上升,导致坦克越造越重,反装甲能力越来越强,直至今天的主战坦克都变成了庞然大物。由于重量过重,目前的主战坦克大都只能在特定的道路和桥梁上行驶,并且很难以快捷的方式实施部署。同时,因为研发、制造和维护的费用过高,坦克的造价已经可以与作战飞机的造价相抗衡。照此发展下去,迟早有一天坦克会因其重量过大、造价过高而无法在战场上使用。
历史的发展充分证明了这一观点。美军坦克最早可追溯到一战时从法国租借的FT-17型7吨坦克,经过了二战时M4“谢尔曼”中型坦克,直到今天的M1A2,其作战全重约达70吨。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上,由于埋设的简易爆炸装置的威力指数不断上升,导致军队对重型车辆的需求增大,而机械式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制造出了18吨重的防地雷反伏击部队运输车,以取代“悍马”武装运输车。
未来作战系统的尝试
美国试图研发一种重量更轻但作战、生存能力与M1A2相当的坦克,该项目是未来作战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999年,当时的陆军参谋长埃里克·新关将军推动了该项目的研发,意图缩小重型旅战斗部队和轻型旅战斗部队之间的差距。前者火力强大,但难以快速部署,后者机动性强,却缺少火力打击能力。
未来作战系统设计生产了一系列具有高速机动能力的装甲车辆,包括一种重约20吨、可以被一架C-130运输机运载的坦克。这些装甲车辆均安装了传感器以免被炮弹直接击中,还采用了轻装甲和主动防护系统组合,使坦克一旦被击中可有效保护乘员安全。未来作战系统中推荐研发的坦克被称为XM1202车载作战系统,它与M1A2一样,装有120毫米加农炮,但操作只需要2名乘员,比M1A2减少2名乘员。
法国FT-17型7吨坦克
未来作战系统在研发中最头疼的问题依然集中在防护项目上,美军一直试图寻求一种革命性突破来解决坦克“瘦身”问题。由于技术指标差距过大和高昂的造价,使未来作战系统的研发一再延期。美国政府审计署和其他一些联邦监察组织、国会专门小组,都指责其技术不成熟,耗资过大,且在一些关键性作战需求上达不到标准。以车载作战系统项目为例,其重量跃升到30吨,已无法使用C-130运输机运载。
鉴于该项目存在诸多问题,同时也迫于国防预算的压力,2009年,时任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决定取消未来作战系统及其他一些项目。美国陆军原本希望能够保留未来作战系统概念中的若干要素,包括研发一种新型步兵战斗车以取代M2“布莱德利”步战车。但是,所推荐的地面战斗车辆也陷入了相同魔咒,一些军事分析家预测,其重量将高达70吨。在美国国会削减2014财年国防预算开支后,美国陆军宣布取消地面作战车辆项目。
后续探索
尽管从目前看,美国陆军已经放弃了建造新的轻型坦克的想法,但还是希望研发一型作战车辆以替代M2“布莱德利”步战车。根据陆军部负责装备采购、后勤和技术的助理部长麦克尔·威廉姆森中将介绍,该项目称为未来作战车辆。从基本特征上看,仍然延续了地面作战车辆的设计思路,充分利用了之前未来作战系统中的经验。该项目计划在未来2年找到一些突破性技术,并能将其快速消化,以达到技术成熟度水平,而后再将其运用到未来作战车辆上。
同时,对轻型坦克的需求也以另一种方式继续着。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在积极鼓励国防工业研发应对装甲挑战的革命性防护技术的同时,已经启动了一项缩小坦克体积和重量的大胆尝试:地面X车辆技术项目。由于反装甲技术的进步速度明显大于装甲防护技术,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正在寻求将坦克设计理念转向超级机动性能上。
在2014年8月的发布会上,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项目经理凯文·梅西介绍说:地面X车辆技术项目的目标,不仅仅是用于改造或替换一种特定车辆,更重要的是它打破了“更厚装甲”的思维模式,从而开创了对所有装甲战斗车辆的革命性防护。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计划展开创新性的基础研究,将研发的重点转向使未来装甲战斗车辆具有显著增强的机动性、高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从发布的信息看,该项目探索的基本技术是:降低装甲车辆的目标聚焦度,使坦克的外形尺寸缩小50%,乘载人员为现在数量的一半;能够以目前车辆的2倍速度在95%以上的地形上行驶,从而使坦克车辆更难以侦测和引起注意。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表示,这项技术有望在2年内浮出水面。
用更快的速度、更强的态势感知能力和更低的红外电磁侦测性能,取代传统的重装甲,这些都与未来作战系统所追求但未实现的设计理念非常相似。
离成功仅一步之遥?
更具有成果性的尝试或许是正在美国陆军本宁堡基地进行的一个被称为“机动防护火力”的项目。该项目主要为空降作战部队提供恢复作战的能力,用于支援强行进入作战地域的行动。
试验使用的是“谢里登”轻型坦克,重量约15吨,有4名乘员,搭载一门152毫米火炮,能够发射“橡树棍”反坦克导弹和各种加农炮弹。由于机动性能突出,该型坦克在越南战争中使用较多,但其装甲较薄,难以抵挡反坦克地雷和火箭弹的打击。
机动防护火力项目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是:当空降兵强行进入作战地域后,在其重火器无法同时空降的情况下,空降作战部队需要具备一定的火力防护能力。该项目将在陆上提供相应火力来支援步兵作战行动,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保持作战节奏,遂行机动作战行动并达成目标。
这一要求非常符合美军新的作战理念——打赢复杂世界环境下的战争。这就要求美军必须具备在更远的距离上迅速投送作战力量的能力。从作战编制装备看,最适合完成这种任务的部队是第82空降师和第173空降旅的步兵战斗分队。他们能够通过空降快速部署到位,但是一旦他们降落到陆地,其机动和作战能力与二战时相比,基本上没有太多提高。空降分队没有什么有效的手段突击夺取敌方掩体阵地。如果空降部队装备有轻型装甲车,着陆后就可以快速机动,从而保持攻击势头。
虽然详细的作战需求仍在制定过程中,但机动防护火力项目要达到的目标是能够搭乘C-17S或C-130S使用降落伞着陆,具有一定的杀伤力,能够完成预期的一系列作战目标,例如夺取机枪阵地和清除敌轻型装甲车辆。
据武器专家预测,轻型坦克将装备一定类型的加农炮,从而具有快速打击能力,并适用于多种交战行动,而这些是“陶”式和“标枪”反坦克导弹所不具备的。在火炮的大小和乘员的数量上将会有很大限制,因此这些因素直接影响车辆的大小和重量。这些需求将根据所遭受的威胁来最终确定。
为了确保作战平台的轻型化和可空降化,不可采用太多的被动式装甲。有专家设想,坦克本身可能只用少量的被动装甲,在随空降兵一起着陆后,再加装各种类型的增强模块,如被动式装甲、爆炸反应装甲、非爆炸反应装甲和主动防护装甲等。这一理念能够针对特定的威胁提供相应的防护能力。
目前,美国陆军机动作战中心已经制定了一份初始能力文件,提供了对项目作战需求的初步论证,并将提交陆军参谋部审查。该文件有可能很快被批准,机动作战中心就可以与装备采购部门一起展开作战需求的正式制定程序。
“谢里登”轻型坦克
正从C-130运输机超低空投下的“谢里登”轻型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