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国崛起于地区性守成,消失于世界性扩张

2015-05-07张文木

军事文摘 2015年5期
关键词:版图昆仑世界观

与西方文明比,东方文明,尤其是中国儒家文明的历史要久远得多。五千多年能存在下来并一直保持大国版图的资源丰富的国家,世界上没有几个,而靠自己力量保存其大国版图的国家,大概只有中国了(印度和埃及的大版图是由于英国的需要而保存下来的)。在西方人的东方观中,中国——与印度相比——被赋予了更多的敬意,以至黑格尔说:假如我们从上述各国(即四大文明古国)的国运来比较它们,那么,只有黄河、长江流过的那个中华帝国是世界上惟一持久的国家。

在人类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罗马帝国不在了,奥斯曼帝国不在了,奥匈帝国不在了,大英帝国不在了,苏联帝国也不在了,十多年前还咄咄逼人的美国今天也快扛不住了。与此相反,只有中国“周邦虽旧,其命维新”,亘古不灭,迄今一直保持着统一的道统和法统。

毛泽东说:“我们的国家,是世界各国中统一历史最长的大国,中间也有过几次分裂,但总是短暂的。”毛泽东还说:“一个民族能在世界上在很长的时间内保存下来,是有理由的,就是因为有其长处及特点。”那么,中国能始终保持其不竭的生命力的“理由”何在呢?在于我们的有节制的哲学和世界观。

“福”,拜田一口,不求多也。中国,乃守中之国,福国也。“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中,中道也。郭沫若说“平康正直就是所谓中道”,当然它也是中国人坚守的治理国家和治理世界的大道理。东方人的辩证思维与生俱来,但这绝不是说只有东方人才有节制哲学和世界观,而是说这种世界观在西方人那里难成主流,这是西方帝国短命现象产生的认识论原因。

东方古代“守中”“节制”等的认识范畴在毛泽东这里经过革命化的改造并转化为“不称霸”的理论和实践。1935年10月,红军翻越岷山,长征即将取得胜利,毛泽东作《念奴娇・昆仑》: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1958年12月21日,毛泽东对《念奴娇・昆仑》曾做批注:“昆仑,主题思想是反对帝国主义,不是别的。改一句,一截留中国,改为一截还东国。忘记了日本人是不对的。这样,英、美、日都涉及了。别的解释,不合实际。”这说明,毛泽东在长征路上已考虑到未来新中国不能像日本那样再走帝国主义老路,要走一条“深挖洞、广积粮”,不搞世界性扩张的国家发展道路。只要我们坚持有限哲学,不搞帝国主义式的扩张,我们就有时间“阅尽人间春色”,最终看到世界政治向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即“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的多极化世界转变。

猜你喜欢

版图昆仑世界观
中国世界观的古今演变——“坚持胸怀天下”的历史意涵
我在南昌 你在哪
昆仑润滑油
跨越昆仑
《世界观—雕塑遗产》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助“绿”中国版图
金旅“新”版图
世界观(二)
我的青春,昆仑为证
世界观星地理——澳大利亚艾尔斯岩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