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大市场:云南的文化传统与历史机遇
2015-05-07彭云
彭云
摘要:早在十多年前,国家提出的 “西部大开发”战略就要求西部落后省份要有新思路,要充分考虑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新变化。新时期,云南省如何把握建设国际大市场的机遇,建设开放型经济,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并充分认识到困难和挑战,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大市场;云南;文化;机遇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一、文化传统与历史变迁
一个好的传统,有着无穷的历史魅力。而根植于地区优势特点的对外传统,不仅是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保证,也是这个地区取之不尽的精神源泉。国际权威经济史家李伯重教授指出:改革开放后,中国江南地区的经济为什么能够创造 令世界瞩目的“奇迹”?其他地区也陆续开放了,为什么不能创造经济的“奇迹”?他认为这是由于历史的传统和沉淀所致。明清以来,中国的江南地区一直是工商业经济飞速发展的地区,这里的土地孕育着经济发展所需的诸多条件。改革开放的政策只是释放了这个地区所蕴藏的巨大经济能量。
我们知道,云南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缘优势在中国历史上也是有着深厚的对外交流传统和经验。据文献记载,早在西汉时期,云南就曾与南亚、东南亚发生过密切的经济联系。汉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正在西域进行凿空之旅的大汉使者张骞竟然在大夏国(今阿富汗北部地区)发现了来自我国西南地区的邛竹杖、蜀布,就已感觉到中国的西南必有一条通往印度的道路,于是这条道路就这样发现了。后世学者称之为“南方丝绸之路”,深谙云南历史的学者认为 “布币之路”的叫法可能更为恰当 。张骞回国后建议汉武帝打通通往西南地区的西南夷道,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因而使得一条从成都,经过云南,在到达印度的官方南方贸易通道正式开通。由于道路的开辟,沿途的贸易也开始兴盛起来。
可以说整个古代时期的云南是在用“两条腿”在运转:一条是通往内地的国家向心力和经济发展之路;另一条便是与东南亚和南亚之间充满文化和经济交流的国际通道。先说第一腿,云南自战国时期开始便慢慢开始纳入中原的政治范围和经济范围,汉晋时期云南曾作为巴蜀经济区的一部分闪耀中国的西部 。而云南一直延续的国际文化和经济交流是云南历史的一个鲜明特点,同时也构成了云南历史文化运转的“第二条腿”。云南大学吴晓亮教授指出“云南在历史上,贝币的使用、青铜器型、佛教流布等经济文化方面就体现了开放并与世界交往的特点” 。而这种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的痕迹至今还印刻在云南的许多方面。
新时期,我们再次聚集在这条沉寂已久的西南国际大通道。然而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封闭,云南的对外交流传统丧失殆尽,但是云南百姓求取发展的雄心是没有改变的。通过近十来年的大力发展和建设,云南的交通和经济状况取得了重大的发展。但是在现实面前,困难和挑战依然存在。
二、国际大市场的内涵与建设
目前学界许多人认为建设国际大通道和国际大市场是属同一个概念或者区分不大。但如云大教授林文勋指出的那样,我们要建设的不仅仅是一条国际大通道,而应把谋篇布局集中在建设全方面的市场体系中来,这需要我们更大的勇气和魄力 。
在我看来,国际大市场的内涵应该注重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建设完整的国际大市场,而非仅仅是一条国际大通道。我们知道交通的完善,确实需要很大的投入,尤其是构建在云南这样的复杂地形之上。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其战略地位和地缘优势不言自明。二是云南作为边陲省份,我们建设的国际大市场不仅仅是为了停留在云南与南亚、东南亚的交流和市场建设层面上,而更应把市场扩展到整个西南乃至整个中国,或者说我们要建设的是一个拉动国内国外的市场枢纽链,而非仅仅局部的市场体系。
三、机遇与挑战
在所有的沿边对外贸易当中,可以说经济战略意义最深的就是云南与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但是在这过程中,我们也应正视我们当前所要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找出对策,进行解决。
挑战之一,云南乃至西南的交通状况。作为内陆高原省份,山区半山区面积占云南全省总面积的94%。区内高山深谷相间,山川湖泊纵横,横断山脉、哀牢山群、乌蒙山系高耸入云,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奔腾湍急,6700米高差形成的遍布全省的大峡谷,这一切严重制约云南的交通和对外联系。长期研究云南交通史的陆韧教授指出历史上尽管云南高山大川纵横,但是大山内部依然有小的联系。可以说云南的复杂地形是阻隔云南人对外交往的天然屏障,如何战胜这道天堑,成了我们首要的任务。
挑战之二,周边国家经济的落后以及制度和政策延续性的难以保障。据《瞭望》周刊一记者对德宏州瑞丽市姐告边境贸易区的调查了解。尽管刚开始有着国家政策的优惠,但是却依然没有发展起来。
挑战之三,复杂的南亚和东南亚形势。2004年BCIM(1999年,中国、孟加拉国、印度和缅甸创建的经济合作论坛)第五次会议上,云南方面希望将BCIM从民间层面的二轨机制推进到国家层面的一轨机制。对此,缅甸和孟加拉国都非常支持,唯有印度不同意。地缘政治的影响在现有的国际形势下是会一直存在的,像今年建成通车的大理-丽江铁路,印度人即视为中国准备加大在东南亚、南亚的力量而有所紧张。
总之,我们知道任何伟大的创举都必须面临巨大的挑战,而付诸实施所需要的勇气和魄力则更大。自古以来,云南人以不屈的精神克服着上天给他们的壁垒,从大山里不断走出来,寻找属于他们自己的天空。而今,沧桑已逝,铅华涤尽,支持云南的不仅仅是那山里的各民族百姓,更有强大的祖国母亲在背后作为我们坚强的支撑。新时期,我们需要大胸怀,也要有更大的耐心,以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感披荆斩棘来建设属于云南的国际大市场,属于中国的国际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