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体育课中实施安全教育探析

2015-05-06覃兴耀符传嘉

体育教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健康第一安全教育

覃兴耀 符传嘉

摘 要:学校体育与安全教育的关系表现为学校体育课是承载安全教育的良好媒介。通过学校体育课实施安全教育,首先必须考虑的是体育课自身的安全问题,其次是以体育课为载体来实施安全教育。以体育课为载体进行安全教育则需要注意维护体育课自身的学科特征,教学内容要经过素材到教材再到教学内容的教材化处理,教学设计要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

关键词:健康第一;安全教育;学科特征;教材化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3-0037-03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指出,体育课的设计应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而“健康第一”的前提条件是“安全”。从1996年起,我国就开始建立了“安全教育日”制度,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安排在每年3月份最后一周的星期一。这种每年一次的安全教育活动,与残酷的、严峻的现实情况相对比,显得杯水车薪。在各学科课程中长期有效地渗透安全教育知识和技能,应该作为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加以考虑。

一、学校体育与安全教育

1.安全教育及内容

为全面深入地推动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降低各类伤亡事故的发生率,切实做好中小学生的安全保护工作,促进他们健康成长,1996年,国 家教委、劳动部、公安部、交通部、铁道部、国家体委联合发出《关于建立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制度的通知》,决定建立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制度,将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安排在每年3月份最后一个星期一。为增强“安全教育日”活动的针对性,真正收到实效,每年确定一个“安全教育日”主题(表1)。

随着安全形势的严峻和国家对学生安全工作的重视,2007年2月3日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专业委员会(简称安全专业委员会)在湖北省宜昌市宣告成立。安全专业委员会将积极配合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为中小学安全教育和管理的宏观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服务。同时,积极组织专家学者调查研究中小学安全事故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做好积极预防、科学预防,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并将特别关注农村中小学和西部地区学校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加大在这些地区的培训和研究工作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

2.学校体育与安全教育的关系

学校体育与安全教育各自都涉及众多学科领域,体系庞大。学校体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较为科学、完善的体系。安全教育一直以来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至少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还未形成独立完善的体系。自1996年确立安全教育日制度以来,我们国家的安全教育在形式上是以单个主题出现的。健康教育思想提出以后,我们发现安全教育内容是体育与健康课的重要内容,也是最特殊的内容——没有安全,何谈健康,由此可见,学校体育课程与安全教育的关系十分密切。同时,学校体育和安全教育二者在客体、主体和行为目标方面都有较多的一致性。它们的作用对象都是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它们的目标都是促进少年儿童安全健康的生存生活,并获得进入社会发展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

因此安全教育应作为重中之重,在体育与健康课中得到明显体现。普及安全教育术语,形成关注安全的氛围,教师就会重视安全工作、重视安全教育;学生就会主动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探索安全知识和技能。安全从事体育活动和通过体育课传授安全知识和技能,是学校体育的学科优势所在。安全从事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程自身安全教育的功能体现。体育实践类课程的技艺性、自然性特征为通过体育课传授安全知识和技能提供了实践条件。

二、体育课中的安全教育

1.体育课不能承受之重

在新的课程体系下,体育课的设计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虽然我国中学阶段的体育课已经更名为“体育与健康课”,但事实上体育课并不能承担所有健康教育的内容。体育与健康课,在很大程度来说,还是体育为健康的课。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体质下降,学校体育课应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学生体质的下降是多因素的合力,仅仅是将体育课更名为“体育与健康课”,并重新设定一系列的教学内容,也并不能扭转这个局势。

健康教育与安全教育有很多相交相融的领域,根据安全教育的指导思想以及安全教育的内容,在“健康”指导思想下设计的体育课成为进行安全教育的一种最佳选择,这是无可厚非的。关于这一点,应清楚地认识到,在体育课中渗透安全教育是体育的责任和义务,但体育课并不能承担所有的安全教育内容。因此在体育课中实施的安全教育,不是体育与安全教育,不能偏离体育课的主旨,应是体育为安全的教育、安全为健康的教育。

2.体育课程自身的安全问题

在体育课中实施安全教育,首先关注的应是体育课过程中自身的安全问题。学校体育安全是学校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关于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论述较多,绝大部分论述是从法学角度切入的,主要关注了伤害事故发生后各方的权责问题。少部分研究关注了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的建议。从法理角度分析体育课程中产生的安全问题,不是我们考察的主要对象。体育课自身带给学生伤害的原因及预防,才是我们剖析的重点。

体育课中带给学生的伤害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难以预见的伤害,一类是可预见的伤害。难以预见类的伤害与体育运动的基本性质有关,即对身体的要求以及它的对抗性、竞争性,由此产生的伤害事故多属于偶发性事件,难以预防。可预见类伤害事故的发生是学校和教师的安全意识不够、教师工作的程序不够规范、责任心不强等导致的,因此其事故责任应由学校和教师负责,而这种事故通常是可以避免的(表2、表3)。

3.以体育课为载体的安全教育

除了体育课自身所蕴含的安全教育,体育课能否提供安全教育的其他内容,答案是肯定的。其原因有:①“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的体育课内容与安全教育内容有很多交融的地方,可以就此方面深入挖掘,合理设计。②体育课学科特征对学生发展的要求与安全教育在规避危险时对人的要求有很多的统一性。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基本体能要求、技能要求、应急救护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心理承受力(对恐惧的抑制,理性的分析危机)(表4)。

三、体育课程中实施安全教育的注意事项

1.不能破坏体育实践类课程的学科特征

正如上文所述,体育课程不能承受之重——体育课不能承担所有的安全教育内容,也不能一味地迎合安全教育。在体育课中渗透安全教育,首要的就是不能破坏体育实践类课程自身的学科特征。

体育实践类课程其中最重要的是从事身体练习。从事身体练习,它是从两个方面表现出来的,“其一是学习并掌握运动技能;其二是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前者反映的是课程的‘技艺性’,后者反映的是课程的‘自然性’”[2]。

根据体育实践类课程的特征,要求在体育课中渗透安全教育的时候,不能将安全教育内容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来开设,不能将体育课完全替换为安全知识讲座,而只能是也必须是将安全教育知识融入到体育课中,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理解经过设计的安全教育知识。

2.教材内容的选择

既要不违背体育实践类课程的学科特征,又要将安全教育知识传授给学生,这就给教师在教材内容的选择、设计、开发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这一精神完全符合当前课程改革理念,即要求教师参与到课程建设中来,开发创造出有特色的学校体育课。

教材内容合理开发的首要步骤,是应当找出与体育课有相当密切关系的安全教育内容。根据《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安全教育内容的分类,“公共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六个模块。重点是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保护个体生命安全和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知识和法律法规,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了解保障安全的方法并掌握一定的技能”。联系体育课教材,进行初步的研究发现适合在体育课中实施的安全教育内容集中在社会安全、意外伤害、自然灾害、应急救护四个方面(表5)。

表5中的内容只是与体育课联系较为紧密,但要真正在体育实践课中教学,还需要教师开动脑筋,将上述内容教材化。结合各项体育运动的特点,将上述内容通过设计、改造、整合等办法,在教学中采用,这就是素材的教材化,是从教材内容选择到教材内容实施的阶段。

3.科学的设计

除了体育课自身的安全工作通过引导、规范等措施努力解决外,其余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应通过科学的设计,以体育课为载体来完成。根据安全教育内容,结合体育课的特点,进行内容选择后,再经过教材化处理,方能在体育教学中实施。但事实上,不同学龄阶段的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征不同,知识和技能学习的侧重点不同,因此教材内容必须经过科学的设计和组织实施。

小学阶段以情境教学设计为主。将大量有关的安全知识通过游戏情境化处理,培养学生防范危险的意识,懂得遵守公共安全的一些基本要求。如以课题单元为主设计的体育课“小小消防员”“森林动物过马路”等。

中学阶段在巩固安全意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逃避灾害的体能、技能和心理素质,掌握一些简单的自救和求助逃生知识。初中的体育教学项目应经过适应性改造,提升太过简化的内容,使竞技项目降低难度而具有亚竞技性质。如同样是消防知识和技能掌握的体育课,课题名称“消防英雄大比拼”、组合短距离跑、攀爬楼梯、运水(运沙)灭火、救护等科目,计算个人和小组成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阶段在学生体能、技能和心理要求更高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具有积极主动对危及安全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的能力,从而更为主动地规避危险,提高生存生活质量。为达到这一目标,高中阶段较多采用模块式教学,一个模块是相关内容的若干个单元。如野外生存模块,可以设置攀爬单元、泅渡单元、紧急救护单元、定向运动单元等。

四、结束语

当前学校体育课已经从单纯地增强体质转向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全面发展,从体能发展、技能学习转向体能、技能的拓展运用,从个体保存到个体生存质量的提高,这所有的转型背后,都牵扯着一个焦点,即安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全面发展是为了提高个体的安全,体能、技能的拓展运用是为了提高个体的安全,生命质量的提高更是为了提高个体的安全。当然,每个个体安全提高,也就相应地促进了公共安全的提高,也就提高了全民安全。

学校体育课承担、承载安全教育,是它的历史使命。在学校体育课中渗透安全教育,需要提高体育教师的安全意识,需要对安全教育内容与体育课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及科学的设计。

参考文献:

[1]历年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主题[EB/OL].江苏省家长网上学校,http://www.jiangsuedu.net/2000-04-07.

[2]顾渊彦.体育实践类课程学科性质所引发的思考[J].体育教学,2006.

[3]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EB/OL].上海教育,http://www.shmec.gov.cn/2007-04-03.

猜你喜欢

健康第一安全教育
让体育课堂唤醒学生的生命本色
浅谈初中校园安全教育
信息技术在高校安全教育和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幼儿园安全教育的实践构想
幼儿家庭安全教育问题漫谈
美国职业安全教育培训方式对我国的启示研究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及教育途径的机制研究
我的“健康第一”体育教学观
“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体育教师角色的思考
论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