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生活的一缕阳光
2015-05-06苏红
苏红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拥有光明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我们白天可以借助太阳,夜晚可以使用电灯照明。我们可以感受温暖和煦的阳光,我们可以感受色彩斑斓的世界。然而,对于一些人来说,光明是一件“奢侈品”,无法触及、不能拥有。但是,因为一些富有爱心、具有创意的人——他们的一个小发明、一个小创意,就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甚至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爱的光明——“可乐瓶灯泡”
“可乐瓶灯泡”又叫“摩斯之灯”,是由巴西南部城市机械师阿尔弗雷德·摩斯发明的。2002年,摩斯当时居住的地方经常停电,为了能继续工作,摩斯想到了一个简单的照明方法。用塑料可乐瓶装满水,利用它的凸透镜折射原理获得光亮。其制做方法也很简单,在屋顶的瓦片上钻个孔,然后将装满水的可乐瓶盖上盖子,用水泥固定在屋顶上。阳光经过水的折射,很快就能使黑暗的房间变得亮堂起来。后来,这种照明方式被命名为“摩斯之灯”。
摩斯发明的“可乐瓶灯泡”得到了附近邻居的欢迎。由于当地穷人的房屋大多没有窗户,即使外面阳光明媚,屋内也十分昏暗。玻璃易碎买不起,电灯的电费也是不小的负担,他们只能靠煤油灯照明,但又存在危险性。摩斯将“可乐瓶灯泡”的制做方法介绍给周围的穷人,将“灯泡”安装到周围邻居的昏暗房屋中,改变了附近居民的居住环境。摩斯的小发明虽不起眼,却为很多穷人解决了大问题。但摩斯没有将这一技术据为己有,而是大力推广,教给其他人。他说,“光明是上天的礼物,所有人都可免费获取,我为自己而骄傲。”
如今,“摩斯之灯”的创意经过改进,正在非政府组织的努力下点亮全世界的贫民窟。“我的庇护所”基金会开展了“一公升光明”(Isang Litrong Liwanag)——可持续灯光计划。“我的庇护所”基金会创始人、社会企业家雅克·迪亚兹解释道:“我们用金属片制造出了一种单向锁,放在瓶子里,以防止瓶子下滑。这样,即使屋顶由于热胀冷缩而变形,也不会影响其防水性,几年内瓶子都能完好无损。”通过这种简单的技术处理,将“可乐瓶灯泡”推广到更多贫困地区,解决贫民区用电困难的实际问题。“一公升光明”这个想法是由麻省理工大学的学生想到并设计从而实现的,最初在菲律宾开展。这个项目仅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城区就惠及了两万八千个家庭、七万人。现在这个“一公升光明”——“可乐瓶灯泡”已经照耀了印度、印度尼西亚,甚至已经远至瑞士。
爱的色彩——盲文标签
有这样一家服装公司,他们主要销售服装和各种冲浪装备。他们想到如果盲人群体来他们的服装店买东西,店铺的销售人员会帮助盲人,为他们提供讲解服务,介绍服装的大小以及颜色。即便如此,盲人群体在购物时仍有一些困难之处,对此这家公司思考:还有什么更方便快捷的方式让盲人了解衣服的颜色呢?他们想到了这样一个有爱的创意——盲文标签。
这个对于普通人来说不是问题的问题,对于盲人来说却是个十分现实的大问题,不可回避。盲人群体由于看不见这个世界,他所要感知的事物只能通过耳朵听以及用手触摸。衣服的大小可以穿在身上比量,衣服的质地可以用手触摸感受,但是衣服的颜色,他们没有办法感知,只能通过其他人的帮助获得。这无疑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不便和困扰。这个“盲文标签”的小创意却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便利,他们也能自己“看到”色彩。
盲文标签对于普通大众而言显得十分文艺,但对于盲人来说是相当的实惠和便利。通过盲文标签,他们可以“触碰”“感知”到衣服的颜色,在他们购物时可以方便快捷地选到自己心仪的颜色。这家服装公司在销售的衣服中有的配置纸质吊牌,将钢印盲文印制在纸质吊牌上;同时,他们在纺织物吊牌上也设置了盲文。更加具有创意和特色的是,此处的盲文标签可以拆下来,盲人可以将纺织物盲文条拆下来,缝在衣服上,这样盲人就可以在衣柜里轻松顺利地选取到心仪的衣服了。
一个小发明,一个小创意,却影响了一些人的生活,甚至改变了他们的命运。正如居住在贫民窟的穷人和看不到色彩的盲人,“可乐瓶灯泡”和“盲文标签”使他们能够拥有光明,感受世界的色彩,让他们的生活洒满阳光、缤纷绚丽。愿你的善意之举,能够温暖人心;愿涓涓细流汇聚成海,让爱洒满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