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创作文题“不愿_________”及写作指导

2015-05-06袁萍

新作文·初中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弄堂爬山虎选材

袁萍

原创作文题目:不愿________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②思想健康,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抄袭。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解题指导】

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题目。这类题目只是划定了一个写作范围,把拟题、选材、立意的自由留给了学生。半命题作文常见的结构形式有如下几种:前补式,如“__________改变了我”;后补式,如“我们的名字叫____________”;中补式,如“我从_________那里学到的”;补前后式,如“_________,我会想起_________”。

一、拟题:

本题“不愿__________”是属于后补式。首先要把题目补充完整,补题要力求做到“准确、新颖、深刻”。

准确:理解文中题眼“不愿”两字。“愿”在这里因为有否定字“不”的修饰限制,只能是“主观能愿动词”,所以题目就是“不愿做什么”的意思,主语是谁,作者根据文章立意来定。

新颖:有了第一层的理解,就要想如何做到新颖。对题目中已有概念的理解要避开一般层面而取题意允许的新层面;所补题目需利于我们选用自己熟悉的,有感情的,有特色的题材;补题文字巧用辞格,求活求新,引人注目。

深刻:这不是指故作文深,而是指由表象进入本质,由感性进入理性。作者表达对生活、成长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二、选材

选材要注意以“大题材,小角度”为原则,围绕自己文章所确定的主题进行反复比较,筛选出自己最熟悉,最有意义,最容易写好的材料,完成题目并进行写作。

三、立意

古人云:“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我国古代写诗为文都非常重视立意,对立意的论述颇多。他们强调意的统帅作用,主张意从己出,清新有创见,不要抄袭前人;意要鲜明集中,切忌庞杂混乱;意要深刻,要才、学、识三长,才能立意中要;意要含蓄,给人有余味无穷之感。有了主题,才能确定选材。

综合以上三者,“不愿_________”这个题目,可以是从“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这三方面确定自己要表现的主题和选择材料,从而表达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独特的感悟。

比如:“人与人” 方面,主题可以表现自己成长感悟类。如《不愿被你误解》《不愿做温室里的花》《不愿放弃努力》等。

“人与自然”方面,主题可以表现自然环保类。如《不愿破坏那份难得的宁静》《不愿让她再流泪》《不愿遗忘那弄堂》等。

“人与社会”方面,主题可以表现对社会现象的理解。如《不愿做爸爸的公车》《不愿回忆那一幕》等。

从文体来看,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议论文。不管写哪一种,文体要明确,语言要通顺,行文规范,力求生动、深刻。

不愿遗忘它

◎裴令微·江苏省南京市树人国际学校初三(16)班

老家的弄堂是我记忆中不可磨灭的一景。我永远也不愿遗忘它!

弄堂挺深,虽没有戴望舒笔下雨巷的朦胧韵致,但有温暖的阳光从两排楼的顶部倾泻下来,光线交错繁杂,从不同角度温软地亲吻地面。一年四季的清晨,弄堂里总会传来邻居互相打招呼问好的声音,亲人关照上学孩子或是上班人的叮嘱声。豆浆、油条温暖的香味伴随着早餐铺老板憨厚的微笑徐徐地流淌出来,流进弄堂略微湿润的空气里。春天嫩绿色的爬山虎从墙头跃出来,慵懒地挂在墙面上,在阳光里微微发亮。一切都是那么祥和!

闷热的夏夜,常常会有谁家的老爷子,摇着蒲扇哼着小曲在弄堂里踱步。各家的灯几乎都亮着,濡染着暖金色的一圈柔和的光,在对面人家的墙上画出了一幅清晰的剪影。苏北的冬天比苏南冷得多,当北风裹挟着无数锋利的细小冰晶,刀刃般划过整个弄堂的时候,冬天就来了。清晨,每扇窗户上都笼着层薄薄的雾气,孩子在上面写字、画画,然后没有名堂地“咯咯”直笑。大人们出了门,裹着棉大衣互相问好,呵出一大团一大团白色的汽,像一缕缕升腾的云,织就一个个冗长而温馨的梦。

老家的弄堂,就是这么温和而鲜明地、固执地存在于我本该淡忘的儿时记忆里。我不愿遗忘它!

数年之后再回老家,却惊觉一切已变了模样。

弄堂已经被几栋矗立的高楼挡住,人们似乎嫌弃它的陈旧,年青人纷纷离开了弄堂跑到大城市里闯荡。剩下的都是老人或者是无力搬出弄堂的人家。弄堂还是弄堂,那老旧斑驳的墙面,不见了垂挂的爬山虎,也还能闻到早晨豆浆油条的香味,但不见了原来的老板,不见了憨厚的微笑。

早晨的弄堂里,总能听见女人刺耳的尖声叫骂,孩子令人生厌的哭叫,卖早点的人不耐烦的呵斥,还有爱嚼舌根的老人们窃窃私语和讥笑的声音。匆匆走过的人们冷漠地擦肩而过。记忆里温和的、安乐的弄堂,就在这不再湿润的空气,不再墨绿的爬山虎,不再温暖的光亮中分崩离析了。空气里传来的粗鄙的、尖刻的话语,像一把一把比北风更锐利、寒冷的刀刃,瞬间把整个弄堂划开了许多无形的口子,仿佛沁出殷红的、稠稠的血液。隐隐传来低沉的饮泣,它不愿被人们遗忘!

半晌无言……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请善待环境,勿乱扔垃圾。”墙上的标语如是写道。

我望着几乎满是垃圾的地面,心里涌起一阵酸涩的感伤。老家的弄堂,已经被遗忘!而它又多么不愿被遗忘!

可是,人们仅仅遗忘了弄堂吗?

※教师在线

本文紧扣题目展开,通过散文式的笔调叙述了老家弄堂的变化:由和乐温馨转变成粗鄙冷漠,从而抒发了作者不愿遗忘弄堂,对老家旧时弄堂生活的怀念,对人们遗忘弄堂的感伤之情。至于弄堂变化的原因作者没有具体交代,只是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它的现状。但正是这样的留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农村的现代文明进程中很多古老纯朴的生活方式在被人遗忘。结尾反问,发人深省。主题表现很深刻!

(指导老师:袁  萍)endprint

猜你喜欢

弄堂爬山虎选材
“弄堂”一词的由来
爬山虎
想当粉刷匠的爬山虎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弄堂里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爬山虎
南大百岁爬山虎令人神往
弄堂
弄堂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