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心电图对原发高血压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

2015-05-06张雪杰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1期
关键词:原发性心电图检出率

张雪杰

动态心电图对原发高血压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

张雪杰

目的 观察分析动态心电图对原发性高血压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 13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68例, 观察组给予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 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电图检测, 分析两组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心肌缺血检出率为22.06%,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2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室性心律失常检出率及室上性心律失常检出率分别为41.18%和26.47%,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00%和10.2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传导阻滞及ST-T段改变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对原发性高血压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具有更加准确的诊断价值, 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并应用。

动态心电图;原发性高血压;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诊断价值

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高血压作为一种心血管系统的慢性病, 在临床上较为多见[1]。有研究显示, 高血压是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的主要发病因素及常见合并症[2]。高血压会对靶器官造成损害, 一旦治疗不及时, 会造成不可逆性的心脑血管疾病, 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命质量造成严重威胁。作者通过对本院收治的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给予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 以期为临床诊断原发性高血压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提供可靠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3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 并经血生化、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检查确诊;其中, 男78例, 女58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52.3±7.2)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6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照组患者采用心电图常规检测, 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电图检测结果。

1.3 判定标准 心肌缺血:ST段自J点后80 ms处抬高>0.2 mV, 或下降0.1 mV并持续>1 min。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肌缺血检出率比较 观察组心肌缺血检出率为22.06%,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2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肌缺血检出率比较(n, %)

2.2 两组心律失常检出率比较 观察组室性心律失常检出率及室上性心律失常检出率分别为41.18%和26.47%,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00%和10.2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房室传导阻滞及ST-T段改变检出率比较 观察组传导阻滞及ST-T段改变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心律失常检出率比较[n(%)]

表3 两组房室传导阻滞及ST-T段改变检出率比较[n(%)]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管长期受高压状态的影响[3],左心室负荷加重, 代偿性心肌扩张和(或)肥厚发生, 患者的心室壁张力升高, 动脉储备能力受到心室肥厚的损伤。心肌肥厚同时也使其耗氧量增加, 因此需要血液提供更多的氧气, 从而引发心肌缺血, 加重了患者的病情[4]。在高血压患者的心脏重构过程中, 由于左心室功能发生障碍, 紊乱了电生理、心肌发生纤维化并肥厚, 引发急性心肌缺血, 导致缓慢传导及不均匀复极, 同时, 在各种原发性慢性疾病的影响下使组织纤维化转变, 刺激迂回与分隔的肌束之间发生折返运动, 并形成了单向阻滞区, 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心肌缺氧及缺血是原发性高血压心脏重构的关键因素。由于原发性高血压伴心肌肥厚患者症状往往没有特异性表现, 易发生心肌缺血无症状型患者的漏诊, 因此影响了患者的预后, 同时, 该类患者对疼痛感缺乏敏锐性, 因此猝死或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较高。但经过心电图, 可以呈现为T波降低或平坦, 或倒置, 或ST段低平, 甚至患者发生心梗时也没有特异性表现[5]。本研究通过对68例原发性高血压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了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 并将检测结果与同期采用常规检测的患者进行比较发现, 观察组心肌缺血检出率为22.06%,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2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室性心律失常检出率及室上性心律失常检出率分别为41.18%和26.47%,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00%和10.2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传导阻滞及ST-T段改变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动态心电图对原发性高血压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具有更加准确的诊断价值, 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并应用。

[1] 李伟.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比较.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19):207-209.

[2] 董竞琳.300例老年人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与心肌缺血的特点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1):215-217.

[3] 王慧畅.老年人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分析.当代医学, 2011, 17(18):245-246.

[4] 刘战旗.24消失动态心电图对原发高血压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观察.中国医药导刊, 2013, 30(8):1341-1343.

[5] 李萍, 李俭春, 周国宝, 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关系.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1, 10(2): 316-318.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1.044

2015-02-10]

262500 青州荣军医院

猜你喜欢

原发性心电图检出率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原发性肝癌癌前病变中西医研究进展
《思考心电图之174》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