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降钙素原水平在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中诊断价值

2015-05-06李汴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1期
关键词:降钙素胰腺炎胰腺

李汴霞

降钙素原水平在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中诊断价值

李汴霞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中降钙素原(PCT)水平的诊断价值。方法 11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60例并发感染者作为观察组, 55例非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 观察两组患者体温、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等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体温、CRP、白细胞(WBC)、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标准评分(APACHE-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时段血清PCT对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可利用血清PCT来鉴别急性胰腺炎患者是否有并发感染, 从而为正确判断预后、采取解决措施提供主要依据。

降钙素原水平;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

急性胰腺炎是胰腺内胰酶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出现水肿、出血、坏死的炎症反应[1], 患者多表现出恶心呕吐、血胰酶增高、上腹痛等症状, 病情有轻有重, 严重者可致死亡。感染是急性胰腺炎的常见并发症, 危害较大, 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必须及时予以有效治疗。治疗的前提是要做出正确诊断, 了解患者病情, 然后才能选择医治方法。血清降钙素原作为检测急性胰腺炎感染的新指标[2], 可正确判断出患者是否感染以及感染程度, 临床上有着广泛应用。本院以降钙素原水平用于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诊断, 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所收治11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 男71例, 女44例, 年龄20~70岁,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腹痛、恶心、胰腺脓肿。经检查, 其中并发感染者60例, 作为观察组;非感染者55例, 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并发感染诊断标准:①CT检查结果显示, 胰腺及周围坏死组织内存在较小且不规则状的气泡;②在B超或CT引导下, 用细针进行穿刺, 吸取坏死组织做涂片, 或细菌培养结果呈阳性;③体温在38℃以上, 白细胞超过20×109/L。

1.2 方法 将患者分组后, 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静脉血采集, 抽取2 ml左右用以血清PCT水平检测;同时对两组患者的体温、WBC、CRP、APACHE-Ⅱ评分指标进行监测。依据相关标准, 采用双抗夹心免疫发光法测试患者血清PCT水平, 采用电脉法检测患者C反应蛋白。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血清PCT、体温、WBC、CRP、APACHE-Ⅱ评分情况, 以及不同时段血清PCT的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PCT及其他指标情况 经对比, 观察组血清PCT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温、WBC、CRP、APACHE-Ⅱ评分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2例死亡, 死前血清PCT均在5.6 μg/L以上。见表1。

2.2 两组不同时段血清PCT变化情况 经观察对比, 观察组第1天、第7天、第14天的血清PC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变化程度较为明显,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患者第1天PCT开始升高, 到第7天达到高峰, 之后迅速下降。见表2。

表1 两组PCT及其他指标对比( x-±s)

表2 两组不同时段血清PCT比较( x-±s, μg/L)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可能是细菌感染、胰腺外伤、药物过敏、长期酗酒、梗阻等原因引起, 多表现有腹痛、恶心、发热、血胰酶增高等症状[3]。临床上常将其分为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另外按照患病程度, 还可分为轻症和重症急性胰腺炎, 前者以胰腺水肿为主要特点, 病情呈自限性, 预后良好;后者则胰腺出血坏死, 并伴有休克、继发感染等, 有着较高的病死率。一旦急性胰腺炎患者出现并发感染, 死亡率将明显升高,为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需及时进行治疗。实践研究表明, 能否提前判断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感染对治疗效果有着较大影响, 这就要求采用正确方法对其并发感染进行诊断。目前,临床上多通过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检测患者是否并发感染, 降钙素原可反映出患者体内分子量糖蛋白和氨基酸的含量, 并发感染者的甲状腺C细胞及外周血水平数值较高[4], 可作为诊断的重要依据。并发感染者与非感染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相关指标较为相近, 差异较小, 采用普通检测法难以取得良好效果, 诊断的正确性无法保证, 而一旦诊断错误, 必将会影响到治疗效果。

健康者体内, PCT含量不高, 血清PCT是一种蛋白质,在细菌、真菌严重感染, 或多脏器功能明显衰竭时于血浆中的水平会有所升高, 有着较高的诊断价值。PCT含量与炎性反应程度呈正相关, 随着炎性反应得以控制, 也逐渐恢复正常, 在临床上对预后和治疗起到指标检测作用。PCT由116个氨基酸构成, 稳定性良好。健康者外周围血肿PCT含量较低, 难以检测到, 当出现细菌感染后, PCT浓度会明显上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降钙素原能够正确检测出急性胰腺炎患者是否并发感染, 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1] 于荔.降钙素原检测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的诊断价值.中国基层医药, 2011, 18(11):1464-1465.

[2] 郎少磊, 安淑霞, 常婧.降钙素原水平检测在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16): 103-104.

[3] 肖玉鹏.降钙素原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 9(10):1219-1220.

[4] 朱喜丹, 田刚, 刘靳波, 等.降钙素原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系统评价.重庆医学, 2013, 42(6):645.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1.031

2015-01-23]

475000 河南省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降钙素胰腺炎胰腺
《中华胰腺病杂志》稿约
CT,MRI诊断急性胰腺炎胰腺内外病变价值比较
孕期大补当心胰腺炎
18F-FDG PET/CT显像对胰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血清降钙素原对ICU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意义
BD BACTEC 9120血培养仪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降钙素原检测在抗生素应用中的临床意义
降钙素原联合病原体检测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5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