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原汽车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2015-05-06韩平阳何松柏曹继霞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均分被调查者躯体

韩平阳,何松柏,曹继霞

(军事交通学院汽车指挥系,天津300161)

高原地区是指海拔在3 000 m以上、气候寒冷、空气稀薄的地区。汽车兵是指担负武器装备牵载和运输保障的广大汽车勤务官兵。高原地区特殊的地理特征、气象天候、交通条件、社会环境等因素,给常年在该地区执勤的汽车兵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给部队安全和军事任务的完成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了解高原汽车兵心理健康状况及异常表现,深入分析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对于生成和保护高原汽车兵战斗力、保障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高原汽车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方法

1.1 调查方法简述

高原汽车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主要借鉴SCL90症状自评量表[1-2]。SCL90 症状自评量表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门诊检查量表,对有心理症状(即有可能处于心理障碍或心理障碍边缘)的人具有良好的区分能力,该量表包括躯体性、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9个症状因子,每个因子对应一定数量的题项,由被调查者根据自己最近一周内的感觉,进行自我评定。自我评定分5个等级,包括没有、轻度、中度、偏重、严重,得分分别为 0、1、2、3、4 分,得分越高,表明心理问题越严重。

高原汽车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依据这9个因子的含义及表现(见表1),设计了更加适合高原汽车兵心理健康状况测量的题项。题项与因子是对应的,根据每个因子的“表现”多寡,设计了不同数量的题项。将问卷发放给被调查者进行自我评定,经过定量分析,对高原汽车兵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价。

表1 高原汽车兵心理健康因子的含义及表现

1.2 指标及其计算

对调查问卷进行定量分析需要计算个体指标和总体指标。个体指标是对每个被调查者总分和因子分的计算,总体指标是对所有被调查者总分和因子分的计算。

个体总均分等于被调查者的个体总分(该个体所有题目得分之和)除以题目总数。例如,计算某个体的个体总均分,假设某个体总分为30分,共15道题,所以该个体的总均分为2分。个体总均分是指总的来看,被调查者的自我症状评价介于“没有”到“严重”之间的哪一个水平。对应表2自我评定等级,一般认为,症状指标的分数在0~0.5,表明被调查者自我感觉没有量表中所列的症状;分数在0.5~1.5,表明被调查者感觉有点症状,但发生得并不频繁;分数在1.5~2.5,表明被调查者感觉有症状,其严重程度为轻到中度;分数在2.5~3.5,表明被调查者感觉有症状,其程度为中到严重;调查者在3.5~4,表明被调查者感觉有症状,且症状的频度和强度都十分严重。

个体因子分等于个体某一因子的各题目总分除以该因子的题目数目。例如,计算某个体的个体因子分,假设某个体“强迫”因子各题项的得分之和为6,共有3个题项,所以该个体“强迫”因子的因子分为2。个体因子分反映出个体在某方面心理症状健康情况,通过因子分可了解其心理症状分布特点。当个体某一因子的得分大于2时,可以认为即超出正常均分,则该个体在该方面就可能有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总体总均分等于总体总分(所有个体的个体总均分之和)除以总人数。例如,假设10个个体的个体总均分相加为15分,人数为10人,则总均分为1.5分。总体总均分反映总体的心理健康症状介于“没有”到“严重”之间的哪一个水平。

因子均分等于某因子所有个体的个体因子分之和除以总人数。例如,考虑躯体化因子,假设10个个体的躯体化个体因子分之和为15分,人数为10人,躯体化因子的因子均分为1.5分。因子均分反映某因子总体的心理症状评价介于“没有”到“严重”之间的哪一个水平。

2 高原汽车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

调查以驻地海拔在2 200~2 800 m,每年在海拔4 000~5 000 m地区执勤时间大于6个月的高原汽车兵为调查对象。随机选取驻格尔木某部汽车兵230名,发放问卷230份,回收有效问卷221份,回收有效率为96%。调查人员全部为男性,其中干部64人,战士157人。

2.1 总体情况

高原汽车兵心理健康总体情况如表2所示。在调查数据有效的221名高原汽车兵中,自我评价“没有”和“轻度”心理健康问题的占82.8%;有“中度”“偏重”和“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的占17.2%,其中,有“偏重”和“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的为9名,占4.07%。总的来看,高原汽车兵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较好,有较重心理问题的人数和比例都不高,这有利于高原运输保障任务的圆满完成。但是,特殊的高原环境必然带来特殊的心理问题。因此,高原环境下,汽车兵易产生哪些心理问题,以及其严重程度如何,是本调查的关注重点。

与战士相比,干部心理健康水平呈现两极分化趋势。其中,干部感觉症状“没有”和“轻度”比例占84.37%,战士为82.17%;而干部感觉症状“偏重”和“严重”的比例占6.25%,战士的这一比例为3.18%。这说明干部心理健康状况较好的人数比例和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的人数比例均高于战士,呈现两极分化趋势。

表2 高原汽车兵心理健康总体情况分布

2.2 各因子得分情况

从高原汽车兵心理健康总均分、因子均分情况(见表3)可以看出,高原汽车兵心理健康总均分为0.89,属于“轻度”症状。从因子均分来看,与总均分相比,因子均分大于总均分的有躯体化、抑郁、恐怖、焦虑4个因子;因子均分低于总均分的有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精神病性、敌对性5个因子。因子均分按症状由重到轻进行了排序,并根据因子症状严重程度分别统计了相应人数(见表4)。

表3 高原汽车兵心理健康总均分、因子均分情况

表4 高原汽车兵心理健康因子均分排序及人数分布情况

从表4可以看出,躯体化因子均分高于总均分45.7%,抑郁因子均分高于总均分26.4%,应重点关注。恐怖、焦虑的因子均分均高于总均分。恐怖“症状偏重”“症状严重”的人数都排在第二位;焦虑“症状偏重”“症状严重”的人数仅次于躯体化、恐怖和抑郁。强迫的因子均分高于人际关系敏感和敌对性,但人际关系敏感“有症状”人数较多,略高于强迫;敌对性的因子均分最低,但“症状严重”的人数高于强迫和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精神病性的因子均分均显著低于总均分,有症状人数分布排位也均靠后。

为使调查分析更具针对性,将干部、战士的数据分开统计,得出其总均分和因子均分情况(见表5)。从表中可以看出,干部和战士之间,总均分没有差异,但各因子均分有差异。干部的抑郁、焦虑和人际关系敏感症状与战士相比更为明显;而战士的躯体化、恐怖、敌对性、偏执症状重于干部。干部和战士之间强迫和精神病性差异不明显。

表5 高原汽车兵心理健康对照

3 高原汽车兵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3.1 躯体化症状

躯体化症状最为显著。出现躯体化症状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心理问题长期压抑得不到解决。由于高原汽车兵常年在低氧、寒冷、大风、干燥、强紫外线的高原高寒环境下工作和生活,特别是长时间从事高强度的驾驶工作,身体的各个系统均可能产生生理和病理改变。出现躯体的一系列不适症状,如头痛、气短、胸闷、厌食、微烧、头昏、乏力等,容易带来情绪上的不稳定,情绪不稳定或倾向不稳定者更易发生重症高原反应。身体问题与心理问题相互作用,会给人的身体和心理带来双重打击,加重身体以及心理问题。除了高原缺氧引起身体的应激反应外,每日长时间行车的疲劳、生活艰苦和住宿条件的简陋、生活不规律也是不可忽视的外部因素。与干部相比,战士的躯体化症状更为明显,说明战士更容易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个人和社会烦恼(如不愉快的事件、困难或冲突)或精神症状转化为躯体症状。

3.2 抑郁症状

抑郁症状比较显著。心理学认为,抑郁的产生除了性格因素外,成年期遭遇应激性的生活事件,是导致抑郁的重要触发条件。高原地区缺氧,人本身就不容易兴奋,再加上高原汽车部队工作要求高、安全压力大、责任重,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当个人成长进步的理想无法实现时,心情抑郁,往往感到孤立无助,对自己丧失信心,情绪低落。同时,高原地区干部的抑郁症状更明显,说明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受到的应激性事件更多,如担负的责任更大、压力更大、家庭的负担更重等。

3.3 恐怖症状

恐怖症状比较显著。心理学认为,恐怖的产生有性格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高原地区道路复杂、天气多变、车辆交通事故频发,驾驶员特别是刚到部队的年轻驾驶员,在执行任务前易产生恐惧心理。在行驶途中,遇到道路复杂、天气变化时,这种恐惧心理会加大。比如,一名驾驶员曾经驾驶车辆在执勤途中的某个地段发生险情,就对这一地段产生恐惧,还没接近这一地段就开始紧张。战士的恐怖症状相对于干部更为显著,主要是因为战士比干部更年轻、依赖性更强。

3.4 焦虑症状

焦虑症状占有较大比例。焦虑的产生原因包括遗传因素、个性特点、认知应对方式、不良生活事件、身体疾病等。高原汽车兵压力大,除了工作压力,还包括婚恋、家庭方面的压力。比如,由于高原环境的艰苦性和观念差距较大等原因,高原汽车兵找对象较难、离婚率较高,导致一些适龄汽车兵在婚恋问题上心理压力很大。又如,大部分高原汽车兵的家属、亲人远在内地,平时照顾不上,父母年迈体弱、家属下岗或没工作、赡养老人和抚养子女负担重等问题都不可避免地给他们带来心理负担。再如,长期在高原工作生活,患上高原病,会无形加重心理负担。

3.5 强迫症状

强迫症状占有一定比例。在此次调查过程中,有强迫表现的人数也不少,特别是在8名“症状偏重”的人员中,干部占了5名。强迫症状在高学历人群中更易发生,且在过于追求完美的人身上更易发生。由于干部担负部队指挥管理的职责,经常需要做决策,责任比战士大。在高原地区运输执勤任务中,经常会遇到气候变化、车辆抛锚、道路受阻等突发事件,需要干部及时作出正确的决策,带领官兵克服困难、完成艰难任务。这些压力落到身上,可能就会引发强迫症状。

3.6 人际关系敏感症状

人际关系敏感症状占有一定比例。调查结果显示,人际关系对于心理健康的影响很大,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增进人的心理健康,而人际关系紧张则会加重心理问题。高原地区地广人稀,少数民族众多,汽车兵平时处于军营的封闭式管理中,较少与外界接触;高原特有的缺氧环境不适宜剧烈运动,开展户外活动受到影响,限制了军营文体活动的开展;面对恶劣环境、艰苦条件和固定重复的生活模式,以及单调荒凉的高原环境、信息闭塞、交往圈子小,一些性格内向、自尊心强、不善与人交往的汽车兵,把自己关闭在自我设计的小天地里,从而容易产生人际关系敏感的问题。

4 结语

高原汽车兵心理健康评价中,敌对性、偏执、精神病性因子与其他因子相比,“有症状”人数较少,症状不显著,相对较好,但也应该对这一部分官兵给予特别关注。他们的问题不具有普遍性,除跟高原环境有关系外,跟个人的认知、情感、性格等因素关系更大。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他们情绪起伏大,容易急躁、激动或冲动、自控力差等问题,及时开展疏导,防止发生问题。

调查结果可能存在偏差,一是自我评定存在欺瞒的可能性;二是测评有一定的时效性,只是测评调查对象最近一周内的症状表现,随着部队任务的不同、环境的转换和测评时机的变化,汽车兵的心理体验可能会有差别。这些因素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测评结果,可以适当增加样本量,或针对同一样本进行多次测量,综合分析调查结果,以减小偏差。

[1]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3:31-35.

[2] 郭颖,杨国愉,冯正直,等.高原汽车兵心理健康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7):624-626.

猜你喜欢

均分被调查者躯体
蝴蝶标本(外一首)
一个可供选择的全随机化模型
最后的晚餐
现在干什么?
00后阅读偏好的三大特点
面积均分线的推广
搬家
“人的躯体那能由狗的洞子爬出!”——叶挺将军囚禁岁月
你为何不能幸福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