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实现配送式后勤保障的主要做法及启示
2015-05-06冯晓梅詹隽青
冯晓梅,詹隽青,贾 楠
(军事交通学院国家应急交通运输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300161)
后勤转型是美军军事转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美军转型的先行者,目的是立足于美国先进的技术和雄厚的物质基础,建设一个能够对转型后的美军实施充分、可靠、高效保障的后勤系统,为21世纪美军作战提供精确保障。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与实践,其覆盖“兵工厂到散兵坑”全程配送式后勤走出了一条成功的道路,经受了战争的检验。配送式后勤是世界各国军队后勤建设追求的目标,是将传统按计划、按基数、逐级请领式为主的程式化、线式补给保障方式转型为网络化、面式配送保障方式。美军配送式后勤建设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和参考。
1 配送式后勤保障的内涵
配送式后勤是在美军军事后勤建设不断创新中形成的一种全新的后勤形态。配送最初的定义为“能够使物资从源头流向用户端,或者点到点的活动,包括运输、分发、仓储、封装、物料处理和订单输入等”。这些活动可以确保正确的物资在正确的时间传送到正确的地点[1]。在军队,配送是指后勤系统各个部门同步进行,将指定物品在规定时间内交付至正确地点以支援作战行动过程。一般意义上的配送式后勤是指弹药、物资实现从保障源头到末端整个勤务链条中的按需配送,为部队提供适时、适地、适量、适配的弹药和物资保障[2]。
随着美军后勤转型的深入,配送式后勤的内涵变得更加宽泛,不仅包含弹药、物资的配送,还扩展到包括勤务在内的全要素的按需配送、持续保障。比如美军的“力量提供者”和“可部署野战医院”,就通过模块化、组合化设计实现可扩充、可裁剪,按保障规模实施全要素勤务配送。基于此,配送式后勤的含义如图1所示。
图1 配送式后勤
2 美军实现配送式后勤的主要做法
美军所构想的配送式后勤保障,就是在全资产可视和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实现对作战部队需求的精确预测,减少库存;构建从源头直达战斗部队的补给网络,灵活调遣物资资源,对作战部队实施适时、适地、适量保障。美军认为,以配送为基础的后勤保障将大大提高补给速度,有效改善各补给环节效益,作为一种全新的后勤工作方法,是对传统保障方式的革命性变革。为此,美军在指挥控制、组织机构、勤务配送和保障模式等方面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完善。
(1)后勤指挥体现集中指挥的理念,以适应配送式后勤保障要求。美军关于集中指挥的概念显示,其目的就是保证未来军事部署和部署通道有足够的空间,从而可以对这些通道进行有效的点对点控制,并可根据变化迅速调整,使部队、装备、勤务保障等能及时抵达有需要的地点[3]。可见,集中指挥的中心思想与后勤所追求的适时、适地、适量的精确保障目标相一致,也与配送式后勤保障从供应商到部队需求的全程可控、直达配送的目标相一致。
现行美军后勤保障体制体现了集中指挥的理念。美军后勤保障是按后勤指挥与后勤保障机构分别进行设置的后勤体制。以美军总部后勤为例,后勤指挥系统为参谋长联席会议联合参谋部后勤部及其参谋机构(如图2所示)。参谋长联席会议联合参谋部后勤部作为美军最高后勤指挥机构,负责拟制联合后勤计划,确立三军后勤职责,审查三军主要物资及人员需要量,并通过三军和海外战区的后勤副参谋长及其参谋机构对三军后勤实施协调和指挥[4]。
图2 美军总部后勤构成
美国国防部则是美军后勤保障系统的最高权力机关,对三军后勤决策和后勤保障工作实施统一领导。国防后勤局、军医署、国防合同管理局、审计局等部门构成的美军后勤保障系统在国防部长的统一领导下,分别负责各自的后勤保障任务。其中,国防后勤局独立于三军之外,是通用物资保障机构,统筹三军物资保障,负责通用物资的采购、储存和供应,军用财产管理,合同管理,以及掌管联邦物资目录等。国防后勤局下设补给中心、国防仓库、勤务中心及国防合同管理区办公室。随着国防后勤局保障的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效益也逐渐提高[4]。
(2)通过体制改革,减少保障环节,改变补给方式,提高保障效率。转型以来,美军后勤在指挥层次上,将原来的集团军、军、师和旅四级作战指挥层级,调整为作战司令部、师级司令部、旅战斗队三级指挥层次;在后勤保障层次上,美陆军将原来承担后勤保障任务的战区保障司令部、军保障司令部、师保障司令部及其所属和加强保障部队的后勤保障层级调整为战区持续保障司令部、持续保障旅和旅支援营三级,减少保障环节(如图3所示)。
图3 美军后勤保障体制转型前后比较
在后勤保障方面,美陆军在战区设立单一的战区级后勤指挥控制机构,即战区持续保障司令部,是作战地域内的陆军后勤司令部,负责掌握战区后勤态势及战区后勤的组织与实施,并负责管理和调用资源及持续保障等。战区持续保障司令部负责战区级后勤保障和战区内后勤指挥与控制,还负责协调战区内的后勤行动。战区持续保障司令部把部署与配送司令部、国防后勤局、合同商及其他后勤部门的后勤保障行动集合成一个整体,配备能够实施医疗、油料、民用工程、维修、运输等任务的模块化部队,可以对联合部队实施保障。而且,战区持续保障司令部可以向前方部署一个或多个远征持续保障司令部,通过这种方式将其指控权直接延伸至前沿[4]。战区持续保障司令部和远征持续保障司令部下辖的持续保障旅,负责指挥控制、计划并实施战区和战术级持续保障任务,主要履行战区开设、战区配送或持续保障职能,为师和旅战斗队提供后勤保障。战区开设职能为有效保障创造了条件,为战区配送系统的后续扩大打下基础;战区配送职能则通过其在重要的时间、地点布置并持续保障战斗力量;持续保障职能是在配送过程中,持续保障旅负责将物资从需要点运送到使用点,为师和旅战斗队提供连续而充分的后勤保障。而旅支援营作为机动旅的后勤保障单位,能够向机动旅提供以配送为基础的持续保障,并能够加强前方保障连的保障力量。在此保障方式下,保障效率大大提高。
(3)通过模块化编成:一方面提高战斗部队支援保障力量配比,提升保障力;另一方面,按模块化组合化要求,整合原有后勤力量,实现勤务功能可扩充、可裁剪,提升按需投送的灵活性。进入21世纪,为适应未来全谱作战要求,美军开展了向以“旅”为基本作战单位的“模块化部队”转型。传统编制中,师作为基本作战单位。当面对小规模冲突时,全师出动,人数太多,部分出动,要素不全,作战能力受到影响。为此,美军着重打造规模小、装备齐全、独立作战能力强的以旅为基本作战单位的“模块化部队”。在没有外部战斗支援的情况下,旅战斗队可独立遂行72~96 h战斗任务[5]。作战编成进行模块化编组后,更加灵活精干,便于快速机动。
加强作战与支援密切配合。美军向模块化行动部队编制转型后,原来编在师一级的支援和后勤保障单位下放到旅战斗队。而且,作为旅战斗队后勤保障单位的旅支援营的人数与其旅战斗队的人员配比得以提高,后勤保障力量显著增强。例如,美陆军原后勤部队与作战部队人员配比约为1∶6,甚至达1∶9,而现在重型旅战斗队编制人员约3 700人,旅支援营编制员额约1 000人,后勤部队与作战部队人员配比仅为1∶3,平均3~4个作战人员就有1个后勤人员实施保障,有效地提升了后勤保障力。
为适应未来全谱作战保障要求,从保障部队编成和装备建设上按模块化、组合化理念设计。组建保障旅,可按照保障需求抽组不同类型的支援保障营,灵活扩充、裁剪,形成适当规模的保障力量,实现全要素勤务配送。配备模块化、组合化保障装备,可根据保障人数扩充、裁剪,实现全要素勤务保障。例如,“力量提供者”系统可以为600人提供宿营、饮食、洗浴、如厕、娱乐等基地化宿营保障,也可以裁剪为4套150人或12套50人的模块化保障系统,实现全要素按需勤务配送。
(4)以信息化为基础,依托集装化运输保障模式,统筹运力资源,实现直达配送,持续保障。美军以信息化为基础,实现全资产可视化,可及时、准确地向后勤指挥与保障各机构提供人员、物资、装备的位置及其运输、状况、特性等信息。这也是以配送为基础的后勤运作的重要基础。
同时,依托集装化运输保障模式,统筹运力资源,可实施就近配送,实现按需配送。比如,美军在战区内的配送主要依托包括整体自装卸车辆在内的集装化运输装备,根据战区内各保障地域特点的不同,分别部署不同的装备,形成前后衔接、梯次展开的集装化运输体系。以整体自装卸车为例,它不仅在美军集装化运输保障网络中起到承上启下、转运衔接的重要作用,同时作为后勤多种专业保障模块的公共运载平台,在后勤综合服务保障中也发挥着关键作用。
另外,美军在发展以配送为基础的后勤过程中,为实现“由兵工厂到散兵坑”的直达配送模式,充分利用其完善发达的铁、公、水、空运输网络(如图4所示),在本土、战略、战区、战术实施以部队为中心的配送和持续保障,更有陆上运输装备、海上运输装备、航空运输装备等运输装备力量,并在各节点配备大量适合集装化装卸和运送的装备,形成直达配送的重要载体。
3 对我军的启示
(1)必须加快全资产可视化能力建设和后勤数据的建设与挖掘,实现库存优化,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以我军后勤信息化建设为基础,加快推进全资产可视化工程和后勤数据中心数据建设与数据挖掘,实现后勤物资库存最优化,物资在储、在运、在处理全程可视化和配送快速化。提升物资储备与资源共享水平,适应未来作战部队对快速高效保障的需要。
(2)必须加快后勤力量编成模块化建设。为适应未来不同作战样式和遂行多样化非战争军事行动的保障需求,后勤保障力量应能够根据需要灵活抽组,组配相应的后勤资源,即模块化组合,从而将物资、人员和装备等后勤资源进行有机组合,实现模块化编成。在编制框架内整合后勤力量,使后勤保障规模能够根据需要扩编、裁剪,快速抽组,使后勤部队实现主动精确、灵活反应、直达终端的后勤保障。
图4 美军从本土到战区的运输保障链
(3)装备体系和装备体制建设中应关注模块化、组合化以及运输装卸的集装化。后勤装备体系建设和体制建设应在覆盖勤务需求的基础上注重模块化和组合化。基地化保障装备系统的发展应注重可裁剪、可扩充,可根据保障规模抽组,形成可配送、全要素勤务保障功能。装备发展要优先采用集装箱化或整装整卸托盘化,借助集装化公共运输平台实现战略、战役、战术配送保障无缝衔接。
[1] Hilburn.Transforming for Distribution Based Logistics ,USA ADA435987[M].Kansas:Transportation Corps,2005:ⅲ.
[2] 张亮.我军配送式后勤的发展研究[D].北京:后勤指挥学院,2010:16.
[3] David S.Alberts.信息时代美军的转型计划[M].李耐和,李盛仁,李欣欣,等译.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109.
[4] 蔡香敏,李娅菲,王毅,等.美军、俄军与我军后勤装备对比研究[R].北京:总后后勤科学研究所,2013:15.
[5] 华菊仙.美国陆军模块化新编制的特点[J].国外坦克,2007(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