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藏模型的动态粗化更新

2015-05-06倪维一

山东工业技术 2015年3期
关键词:新井连通性砂体

倪维一

(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辽宁 盘锦 124010)

1 简介

传统储层建模方法,主要是建立一套精细的地质网格模型。由于精细模型涉及的计算量大,模拟操作难度较高,因此在数值模拟开始之前,需要将这种网格模型进行粗化处理。但传统的粗化方法会出现一系列问题:

(1)如果该模型显著粗化,其中许多本来不连续的砂体,将出现连通。这将导致:1)增加井筒与未连通砂体之间的孔隙量; 2)改变井间传递性的分布。这样一来,精细模型与粗化模型的采收率就会出现差异。

(2)在粗化模型中,由于砂体的连通性被改变,因此加密井将显示不出采收率提升的额外潜力,这是因为粗化模型将未开发的砂体也添加到已开发的砂体中。这将出现两个结果: 1)现有井的产能被高估; 2)加密井的产能被低估。

(3)如果模型被保持在相对精细的规模,模拟时就需要很高的计算量。动态模拟(如,历史拟合)将消耗更多的时间。同时,由于模拟需要大量计算,模型中的很多不确定性可能无法被正确观察。

2 方法

为了解决粗化模型会导致额外的砂体连续性,从而增加砂体与井筒虚假连通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首先,确定现有井与砂体的连通性,并将不连通的砂体从地质单元模型中移除。第二阶段,对已移除不连通砂体的模型进行粗化,并进行数值模拟,直到该井完成开采。此时输出层内压力和饱和度数据,随后使用新井的连通砂体数据,计算新的压力和饱和度。将新数值输出模型,并继续进行模拟。传统粗化方法和本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把油气含量的变化作为一个时间变量。

该方法的基础是在适当的时间引入新的砂体。这里,“适当的时间”是指每个新加入的砂体与现有井的连通时间。所以,当一个砂体未连通到一个特定的井时,我们将其视为非储集岩。但是,如果在随后的时间里,这一砂体与该井发生了连通,那么在粗化过程中,它将被模拟模型考虑在内。

为了建立起上述系统,需要以下信息:

(1)完井历史(时间和位置),以便在不同的时间对连通的砂体(储层)进行评估。

(2)所有砂体(储层)的初始压力和饱和度数据。

(3)先前与井筒连通的砂体系统,在流体模拟过程的所有时间阶段内,其压力和饱和度数据。

(4)当新连通的砂体被收入粗化模型时,粗化模型的压力和饱和度数据。

新方法的应用步骤如下:

(1)建立一个精细规模的地质模型,并假设该地质单元模型具有所需的分辨率,且其数据与测井数据相一致。

(2)基于现有井位,确定所有与井筒连通的砂体(储层),并识别出不与任何生产井相连通的砂体。将不连通的砂体从地质单元模型中移除,标注为非储集岩。

(3)移除不连通的砂体后,将模型粗化至所需水平(所需水平,是指粗化模型能够合理地再现精细模型产能的水平)。

(4)如果计划在若干年后加密井网,则在该时间点停止流体模拟,并输出此时的储层压力、饱和和油气比等数据。

1)根据新井的建议位置,重新检查原始的精细模型,重新计算连通和未连通的砂体(储层)。移除不连通的砂体时应基于新井布局。对包括了新连通砂体的精细模型重新进行粗化处理,生成新的粗化模型(新的孔隙度和传递率)。

2)检查模拟器输出的储层压力和饱和度信息。如果新的砂体此时与原有砂体(已完成开发)连通,则根据总储量,对新的粗化模型使用物质平衡法计算剩余储量,并重新计算饱和度和压力,这是校正压力和饱和度变化的关键的步骤,这种变化是由于模型中新添加了尚未开发的原生烃导致的。

(5)使用新的变量(压力,饱和度,孔隙度,渗透率)进行模拟,模拟模型包括了现有井和新井。

3 结论

在油藏描述过程中,油藏模型的粗化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许多研究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果。然而,已有研究对注粗化过程中不连通砂体(储层)问题关注不多。本文提出的新的方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把粗化过程看作是动态的。它包括三个主要阶段:首先,确定现有井与砂体的连通性,并将不连通的砂体从地质单元模型中移除。第二阶段,对已移除不连通砂体的模型进行粗化,并进行数值模拟,直到该井完成开采。此时输出层内压力和饱和度数据,随后使用新井的连通砂体数据,计算新的压力和饱和度。将新数值输出模型,并继续进行模拟。

本方法具有如下优势:

(1)本方法可以在未增加储层虚假连通性的同时,对精细模型进行粗化,从而使数值模拟更具效率。

(2)本方法可以更好地评估新井的连通性,为油藏挖潜提供更准确的数据。

(3)本方法可以正确估算生产井和注入井的连通情况,因此可以更好的预测水驱效果。

尽管本方法的研究主要针对砂岩,但该方法不仅限于砂岩储层。在碳酸盐岩油藏,同样存在储集岩和非储集岩,同样存在储层与井筒连通的问题。因此本方法也可以应用于碳酸盐岩储层。

[1]祁大晟.油藏模型网格粗化的理论与方法[J].新疆石油地质,2008(02).

[2]景凤江,宋春华,张金庆.储层地质模型与油藏模拟模型之间的桥梁——种有效的模型粗化方法[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2002(06).

[3]祁大晟,平锐 .对油藏模型网格粗化中REV理论的探讨[J].新疆石油地质,2007(06).

猜你喜欢

新井连通性砂体
植被覆盖度和降雨侵蚀力变化对小流域泥沙连通性的影响
超越视野
中国自然保护地连通性的重要意义与关键议题
改进连通性保持的二阶多智能体编队控制
砂体识别组合方法在侧缘尖灭油藏的应用
曲流河复合点坝砂体构型表征及流体运移机理
富县地区长8致密油储集砂体成因及分布模式
日女议员被罢免引“耻辱文化”大讨论
渤海河流相油田储层连通性研究与挖潜实践
——以KL油田3-1483砂体为例
如何提高油田新井油地关系协调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