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激起千尺浪
2015-05-05倪莹
倪莹
【内容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是好课堂的重要标志,其重要的抓手是问题。本文结合实例总结了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四类问题类型:上位性问题、比较性问题、发散性问题、猜想性问题,阐述了这些问题的重要意义。在教与学当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最终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关键词】思维能力 上位性问题 比较性问题 发散性问题 猜想性问题
杜威在《民主和教育》一书中说到:“就学生的智力发展而言,学校能够或需要为学生做到的,不过是培养思考能力罢了。”这里的“思考能力”应该和我们普遍意义上理解的思维是同一个意思。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思维是好课堂的重要标志。各种各样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试图解决的也是激活学生思维,改变传统教学中重记忆、轻思维的现状。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问题永远是培养思维能力的主要抓手,在教与学当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最终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在初中生物课堂上,以下几类问题对于培养学生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上位性问题
所谓上位性问题就是具有较强的综合性,隐含着若干个小问题(也称下位性问题)的问题。要解决上位性的问题,就必须先解决其属下的下位性问题,从而形成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如:学习藻类植物和人类的关系后,可抛给合作学习小组这样一个问题:针对太湖水华,设计一个治理方案。要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必须要了解什么是水华,水华发生的原因,从而制定治理方案。
学完地面上的植物后这样提问:把地面上四类植物(被子、裸子、蕨类、苔藓)按照从低等到高等排序,那么正确的顺序怎样?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思考需从哪些方面比较植物低等还是高等,是生活环境还是外形还是内部结构?接着要回忆四类植物的基本特征,从中寻找论据。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不仅说明学生已掌握苔藓、蕨类、裸子、被子四类植物的特征,也表示学生初步形成了科学的思考方法。
由此可见,适度的提出上位性问题,可以避免问题过于琐碎,促进学生整体思考问题,这对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上位性问题难度大,解决时需要的知识储备多,更适合小组合作来解决。
二、比较性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比较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很常见。如通过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加深对细胞结构的认识;比较血浆、原尿、尿液的成分实现对尿液形成过程的理解等。其实,很多问题可以通过跟以前的知识不断比较解决,这类问题就称之为“比较性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比较性问题非常具有隐蔽性,学生总是在回答问题时头头是道,看上去没有障碍。如《地面上的动物》中哺乳动物的胎生哺乳生殖方式有何优点?学生很快就在书上找到了答案:提高后代的存活率。但如果追问:这种生殖方式为什么能提高后代的成活率?学生很难回答完整。此时点拨学生与卵式生殖相比较,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提高后代成活率”的含义。只有教师具有强烈的培养学生思维的意识,才能智慧的挖掘并利用这些问题资源。
三、发散性问题
发散性问题是指具有开放性,需用发散性思维才能解决的问题。如在学习《水中的动物》时,分组设计实验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就属于发散性问题。围绕“鱼类有哪些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每个组可以做出不同的假设,并根据不同的假设制定探究计划和实施探究实验。再如学习《土壤里的小动物》,按课本上提供的方法进行探究后,有些学生对蚯蚓的运动、蚯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存疑,想要改进实验方法;有些学生则觉得意犹未尽,还想探究些蚯蚓别的方面。这时可以额外准备些材料,如圆筒纸盒、干湿沙土、干湿黏土、醋、酒精、肥皂水、盐水、糖水等,鼓励学习小组先把实验步骤简单写下,然后按照步骤进行实验。
四、猜想性问题
自然科学的最重要的两个支柱是观察和逻辑推理。猜想性问题就是建立在观察基础上的对未知的推理性问题。
《细胞分裂》一课中,遗传物质的变化是细胞分裂的关键。在观察了细胞分裂的过程后,我给出了第一个猜想性问题:细胞分裂时细胞核一分为二,那么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是不是只有原来的一半呢?学生通过猜想认为:如果遗传物质也一分为二,那么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多,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会越来越少,直至接近为无。由于细胞分裂后两个子细胞形态基本相同,因此推测遗传物质保持不变。我肯定了学生的猜想,接着给出第二个猜想性问题:如何才能实现细胞核分裂而遗传物质保持不变?学生在讨论时形成两种意见,一种是遗传物质先平均分到两个细胞内,然后照原样复制到原来水平;第二种是先复制相同的一份,再平均分配到两个细胞内。两种意见争执不下,我点拨道:哪一种方式更能保证亲子代之间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学生立刻理解了遗传物质先复制后平均分配。
智力是使人能够完成社会活动所必须的各种基本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很显然,猜想性问题以思维能力为核心,对各种认知能力都有促进作用。
问题是推进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是否有效的关键,设计问题应当为每一个教师重视。
【参考文献】
[1] 约翰·杜威 著,薛绚 译. 民主与教育[M]. 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
[2] 郅庭瑾. 为思维而教[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