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语言教育发展对策
2015-05-05张居设
【摘 要】通过分析经济全球化对各国语言教育政策的影响,结合高职语言教育的要求,在遵循《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的语言教育政策,提出加强我国高职英语教育和汉语教育的措施。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高职院校 语言教育 对策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C-0135-02
当前,人类已经进入经济全球化时代。经济全球化涉及货物、服务、货币、人、信息和文化的多向、跨境流动,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对地理空间和实时交流的征服”。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人是决定性的因素。人在“多向的、跨境流动”的过程中,语言就是至关重要的关键因素。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教育,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加强英语教育和汉语教育,是人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经济全球化对语言教育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渗透到每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它对各国的教育,特别是语言教育的影响非常大。
(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推动各国的外语教育。经济全球化加强了各国人民的相互交往和沟通,人们之间的接触日益增多,相互间的合作程度也日益加强,经济全球化把来自不同国家说不同语言的人聚集在一起。为了增加合作,减少因跨语言和跨文化的国际交流中的分歧和摩擦,外语能力和全球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满足这一需要,各国的各类学校加强了外语教育,许多国家都实行了双语教育甚至是多语教育的语言教育政策,意在培养更多高水平的外语人才。
(二)经济全球化时代出现了汉语“内冷外热”现象。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由于我国教育界长期以来将汉语当作工具来教授,因而很多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不高,大多将精力用于学习外语,忽视对自己母语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把握,因而中国国内出现了汉语水平越来越低的现象。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外出现了汉语学习的热潮,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上升,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学习汉语的人数在不断攀升。美国更是从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出發,制定了“国家安全语言计划”,建立了“国家旗舰语言项目”,设立了包括汉语在内的八个关键语言旗舰项目,培养高水平的中文人才。
(三)经济全球化促使各国加强强势语言教育。所谓强势语言(dominant language)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在语言使用者数量和语言地位上都占绝对优势的语言。英语是国际强势语言,汉语是中国的强势语言。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下,世界各地的人们在诸如服装风格、交通工具、生活用品、生活方式、工作模式等各个方面都逐步趋同,人们在许多内容上的认同越来越趋于统一。在这样的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都强力突出自己最能体现国民认同的语言——国家强势语言。同时,经济全球化必然会带来语言和文化的多维接触和频繁的碰撞,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各国的外语教学,增加了外语和本国语言的接触,也增加了各国语言的风险性。为了维护国家在政治上的统一和国家安全,促进经济的发展,各国都加强了对本国强势语言的教育。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出现了以英语为强势语言的教育、中国以汉语为强势语言的教育,等等。
二、经济全球化对高职教育中语言教育的要求
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给世界各地的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语言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也给高等职业教育的语言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突出应用能力。经济全球化在各领域发展的结果是:经济一体化、政治多极化、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元化。不管在什么领域,全球化都具有全球性、竞争性、合作性和信息化的特点。在这样的特征指导下,语言沟通和交流起到了关键作用。在教育部高教司2000年10月颁布试行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提出:“打好语言基础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打好基础要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强调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重;强调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实际从事涉外交际活动的语言应用能力并重。”这完全适合了经济全球化给时代发展对语言教育提出的要求,也给我们的教学设定了目标:打好基础,突出实用。
(二)英语依然是经济全球化语言教育的主要卖点。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里,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一路绝尘,成为其他国家追逐的目标,由此引起的英语对其他语言的扩张和取代,也变得越来越强势。特别是借助美国经济扩张和大众传媒的力量,英语已经成为世界第一语言。许多非英语国家都把英语当作第一外语来对待。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里,英语仍然是高职教育中语言教育的主要教育内容。
(三)加强双语或多语教学。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人口的流动,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语言接触。一个地方人民的接触越频繁,说明这个地方的流动性越大,该地方的经济就越发达,此地的外语教育就越迫切。经济全球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世界各国经济的经济全球化,因此,经济全球化也会刺激各国重视英语之外的外语教育。这种语言可以是英语之外的其他强势语言,本国的重要战略伙伴国家的语言,本国周边国家的语言或由于某些特殊原因而需要的“关键语言”(critical languages)。因此在高等教育中,也就出现了双语甚至是多语教育。
三、加强高职语言教育发展的措施
面对着经济全球化时代对高职语言教育提出的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语言教育政策,提高培养对象的语言能力。
(一)转变语言教育观念。语言作为社会的一种象征,其影响是巨大的。语言作为传播的第一手段,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里,无论涉及的内容是政治、经济,或是文化、科技,还是思想理念的交流,首先要做的就是能熟练地运用语言在双方进行准确、到位的沟通和交流。能否做到这一点,实际上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基本的强弱状态。同时,语言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背后的文化是多彩的。因此,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院校,应该从国家安全的角度去考虑外语教育,按照《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要求,突出运用能力,强调英语实用性的教学。
(二)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的外语基本素养。外语素养是指在外语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养成的具有外语特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品质和基本经验的综合。中国的国情要求每一种职业都掌握很高水平的外语是不现实的,但我们可以分专业,把外语教学定位为提升学生的外语基本素养上,满足学生日常生活、外出旅游和交友之需。为此,我们可以在高职院校的相关专业中开设旨在提高英语能力应用能力的英语通识课。英语通识课可以分为英语能力类,包括英语听说策略、时事英语、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等,通过这些课程来巩固学生已有的英语素养,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策略。另一类英语通识课为文学、文化类,包括文学赏析、英美文化、中国文化等,通过文学和文化的习得促进学生用英语介绍中外文学和文化,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对艺术表达的鉴别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际沟通能力。同时,我们也可以根据专业开设专门用途英语课程(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简称ESP)。例如,可以开设服务于专业发展的课程,如财会英语、文秘英语等;也可以开设服务于专业研究方向的课程,如投资英语、新闻采访英语等。通过学习,学习者达到某些学科内使用英语的能力。
(三)加强英语教师的“双师型”素质的培养。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特色,是提高教育质量、办出高职特色的关键,也是培养高技能应用人才的根本保证。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其师资队伍建设有别于其他普通高校,教师除了具备基本的教学与科研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师的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 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把英语作为实用工具,在各行各业中运用英语知识进行信息交流。这就需要英语教师深入行业,了解相关行业的基本管理规范和行业动态,从而把行业和技术领域中的最新成果不断引入到课堂。
(四)加强汉语的教育。世界各国都会而且必须选定并发展一种官方语言作为本国的强势语言。各国强势语言的培育和发展主要靠教育,因此,强势语言的教育对于一个国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强强势语言的教育有利于国家政治的统一、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国家安全,同时对学生来说,有利于学科知识的发展、有利于民族凝聚力的加强、有利于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因此,对中国而言,加强汉语教育于国家于个人都有利。在加强汉语教育中,首先要树立汉语母语教育的意识,树立科学的语文观。其次,要加强汉语语言文化的习得。汉语蕴涵着灿烂的中华文化和旺盛的生命力。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享有的共同的“大傳统”(big tradition)。作为高职院校,我们应加强中华文化的教育,保证汉文化的延续性。最后,应以普通话测试为契机,推动汉语的学习,规避全球语言文化趋同性的危机。高职院校要继续把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提高语言文字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五)保证语文教育的连续性。在我国学生的所有科目中,语文应该是最贴近生活,对人生的影响最长、最深的科目。语文教育最基本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娴熟的口头和书面的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语言来了解生活、反映生活、热爱生活、形成良好的公民素质。但一直以来,我国的语文教育一直受“考试”指挥棒和“工具性”的影响,致使汉语母语教育缺乏人文性和连续性。陈昌来指出,“语文学科是培养语文素质的基础人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素质论已被大多数语言教学工作者所接受”。为此,我们应该在高职院校中,在高中语文课教学的基础上,从提高国家软实力的角度上继续开设语文课或相关的课程。
(六)合理处理好汉语与英语的关系。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由于受到汉语“工具论”的影响和其他科目的挤占,汉语的母语意识在缺失,与其他科目相比,学生学习汉语的时间相对较少。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中国的基础教育强调外语教学,英语对青少年的影响正在超越汉语。大学的语文修养被搁置一边,结果是,青少年成了崇尚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主体,而对中国文化的精髓浅尝辄止。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里,我们要加强英语的学习,同时,我们也要加强汉语母语的学习,合理处理好汉语与英语学习的关系,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和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陈昌来.应用语言学导论[M].北京:商务出版社,2007
[2]李娅玲.中国外语教育政策发展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孟臻.外语教育政策制定与实施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4]苏·赖特.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从民族主义到全球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5]张志国.中美语言教育政策比较研究—以全球化时代为背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张居设(1975- ),男,广西钟山人,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工处副处长,副教授,硕士。
(责编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