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写人性颤音的姊妹篇

2015-05-05张文海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5年31期
关键词:金菊绣花鞋秀水

张文海

《花被窝》和《回忆一双绣花鞋》是晓苏的两个短篇,收在短篇小说集《花被窝》中,2014年3月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文学评论家金立群先生为这部作品集采访了晓苏,访谈录中有一段话谈及《花被窝》寓言化的色彩对理解作品的深意,耐人寻味。晓苏说:“《花被窝》中的婆媳两人本来有解不开的疙瘩,但是花被窝的出现却让这两代人实现了沟通……因为花被窝的出现,她们感到了人性中共同的矛盾、共同的纠结、共同的渴望,因此她们真正理解了、宽容了、认同了,这就是一种温暖。这对婆媳在别的方面无法一致,只有在人性的最深处才能实现沟通。人性是不分年代的,也是不分地域的,像这样的故事,虽然题材是乡村的,写的是乡村婆媳关系,但是因为写到了人性的深处,有了深厚的生活感悟,也就自然有了普遍的意味,也就自然表现出寓言化的色彩。”

《回忆一双绣花鞋》和《花被窝》是姊妹篇,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是农村题材,同样反映的是农民的爱情与婚姻生活,一个是花被窝那点事,一个是绣花鞋那点事;一个是写事情发生的开端;一个是写事情发生后的陈年往事;一个是女方,一个是男方出现了状况,都在寻求解决的办法,从这个角度说,后一篇是前一篇的补充。写来妙趣横生,合情合理,表现了现代农民的聪明、善良、纯朴和生活智慧以及人性的释放。

《花被窝》这个故事是从“花被窝”那事缘起,沿着媳妇秀水和婆婆秦晚香两个人物的关系和心理微妙变化展开。矛盾冲突并未公开显露,主要是人物心理活动,尤以秀水心里的波澜起伏,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那事一发生,秀水就感到害怕,她不敢喊,她害怕被秦晚香听见。“秀水知道,这毕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要是被婆婆发现,她的脸今后就没地方搁了。更让秀水害怕的是,只要婆婆发现了,那丈夫毫无疑问也就知道了。如果丈夫知道了,那这个家也就完了。不管怎么样,秀水都是看重这个家的。”这就是秀水害怕的原因,反映出性的冲动与家庭伦理的矛盾。这种飘忽游离的人性冲动,偷食禁果新口味的行为,与夫妻固守,共同承担家庭责任的传统道德是相悖的,因而秀水害怕、紧张、时而惊慌,时而惊恐,“她想她真是做贼心虚了”。可见,她害怕这件事被婆婆发现到何种程度。

小说中的另一个人物,就是从秀水的楼房分出去的婆婆,因婆媳感情不和,分出去住在破旧的老屋里,秀水心里似乎处处都有婆婆的影子在,当她猛然看到婆婆时,心里惊叫了一声,一下子傻了,花被窝搭在铁丝上,生怕她从那块湿印子上看出什么来。这时,她“突然感到了一种来自婆婆的威严”,很不自在,觉得十分不安。特别是婆婆不冷不热的问话,淡淡的,有点神秘的笑,更“让秀水感到头皮发紧”,婆婆突然走了,又突然出现,站在你身后,秀水觉得她像个鬼。她走到水塘边,又突然停住了脚步,转过身来问秀水“你锅盖又坏了吗?”秀水说,没坏。“锅盖没坏,李随来干什么?”问这话时,还张大嗓门,这一问,“秀水的头一下子就晕了,好像被秦晚香猛打了一闷棍”。秀水想,“完了,婆婆发现我和李随的事了”。“全身的筋骨像是一下子被人抽掉了,连站也站不稳,就一屁股坐在了土场上。”她害怕这事被婆婆说出去,她害怕被丈夫知道,心里紧张到了极点,忐忑不安,背上流冷汗,一夜没合眼。“她并不是害怕丈夫骂她打她,主要是害怕这个家散了。”她想来想去,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她决定把婆婆请回楼房来一起住。“秀水请婆婆回来一起住的目的十分明确”,保住这个家,堵住婆婆的嘴,她知道,要达到这个目的,首先要婆婆动心,缓和紧张的婆媳关系,虽然有点别扭,开始没感觉,还有点假,但是诚心是真的,不然的话,她怎么会一大清早就把婆婆回来住的房间就收拾好了呢?她劝说婆婆回来住的话是掏心窝子的,发自肺腑的,越讲越像真的了,又是道歉说“对不起你”,又是承认错误说“我们实在是太不孝顺了!”秀水的话可能说到秦晓香心坎上去了,两个人都动了真情,但是毕竟过去有些事纠结太深,秦晓香又是一个很讲面子的人,只是迟迟不吱声,后又长叹了一口气说:“你的好心我领了,但我不想回去。”秀水先就知道会这样,不可能让她回去她就回去,早就准备了一招,拉着秦晓香的手,“像牧童拉着一头牛”似的,带婆婆去看收拾好了的厢房。秦晓香被厢房里的摆设所吸引,被秀水经过精心考虑所说的每一句话所感动,“目光逐渐变得潮湿,后来鼻头一耸,两串眼泪就挂在了脸上”。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尽管秀水的动机她也心知肚明,毕竟是过来人,还是心领了秀水的周到安排,便很快地回老屋捆扎东西了。这以后,秀水内心的矛盾冲突,复杂的心理活动,才慢慢平静下来。

花被窝那事出现以后,围绕那事小说用大量的篇幅描写了人物的心理活动。这些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与人物对那事的认知、态度、反应、语言相一致;与为解决那事,精心筹划的办法,以及情节的发展相吻合;其对人物心理的揣摩,对人物心理微妙变化的把握,对与人物心灵相契合的语言、动作描写的准确度,都可以看出晓苏在提升创作技巧和文学境界方面所作的努力。语言技巧是文学最敏感的部位,用准确的语言表现人物形象,特别是人物的心理活动,需要一定的文学功力。这种功力,不是一年半载可以练就的,我们可喜地看到,晓苏正在他的创作过程中艰苦锤炼,苦心孤诣,孜孜以求。正如晓苏在《访谈录》中所述,花被窝那事的出现,让“她们感到了人性中共同的矛盾、共同的纠结、共同的渴望,因此她们真心理解了、宽容了、认同了,这就是一种温暖”。由于人物所处的年代不同,成长经历和性格各异,辈份也不一样,因而人物在遇事以后的反应迥然不同,一个激烈,一个诡谲,这种运用语言鲜明准确地表现人物形象和心境的功力,要求特别高,没有作家深厚的生活基础,深切的体验,深刻的感悟,很难达到探秘人性深处,使作品具有普遍意义的境界。特别是晓苏选择的这种题材的写作,像是荤菜素做,要把它驾驭好很不容易。

秦晚香回楼房住以后,秀水用心用意地安排了四荤四素的一桌大餐为她接风,她喜欢吃的熏猪蹄煮得又烂又热,这大鱼大肉使秦晚香感到像过年一样,秀水比过年还高兴,秦晚香也笑得连嘴都合不拢。就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婆媳之间都相互感受到了真情的流露,善意的释放和美好的念想,各自都包容了人性中的弱点,双方都轻松自在,相互体贴了。特别是婆婆秦晚香那天到表舅家以后,秀水听李随讲了婆婆秦晚香扛着花被窝走向苞谷地和铁厂垭那个姓陈的男人幽会的故事后,秀水更是盼望她回家,撒欢似地跑上去迎接,和她拥抱,“像看一个久别重逢的亲人”。她们一边品尝热气腾腾的蒸肉,一边你一杯我一杯地喝酒,一边说话,两个人都陶醉于此情此景之中,这恐怕是秀水结婚以后与婆婆秦晚香快乐地在一起,心灵相通的第一次。自从丈夫出门打工后,秀水感到婆婆秦晚香就像一个卧底的巡逻警察,如影随形,跟在她的身边,让她不能不随时多留个心眼,却万万没有想到婆婆秦晚香原来是“一条战壕的战友”,这怎能不让她喜出望外,又怎能不让读者感到这个故事的精彩与美妙呢!好像在津津有味地欣赏一部颇有悬念的电视剧。

孔子的话说得好啊!“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意思是说人的生命,不离两件大事:饮食、男女。一个是性的问题,一个是生活问题,人生就离不开这两件事。从生物学的观点看,性的问题本来很简单,是什么因素使它复杂化了呢?一个是前面说到的心理因素,一个是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与时代特征有关联。婆婆秦晚香年轻时生活在“一大二公”的时代,热衷于搞阶级斗争,性的问题往往上纲上线。要求女子“望门守节”,和封建社会的女人一样,“一与之前,终身不改”。因而,秦晚香扛着花被窝走向苞谷地,在秀水脑海里简直就是一幅动人的画面。可以想象,秦晚香年轻时所经历的事要比秀水复杂得多,处事也老练得多。花被窝那事出现以后,她那“扫了一眼”,“张大嗓门问”,“两颗眼珠像一对青蛙,从她深井似的眼睛里一下子蹦了上来”,特别是她那神秘、奇怪的笑,让秀水心惊肉跳,流露出她的诡秘。她似乎在说,我什么都明白,什么事都逃不过我的眼睛。媳妇秀水所处的是一个开放的时代,油菜坡一带的农民为了赚钱许多都外出打工了,农村人员结构发生了变化,女人比男人多,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视,电视上还放言情片,“两个男女光溜溜地缠在一起,那女的还边动边喊呢”。那个修锅盖的男人,隔三岔五地来献殷勤,进行挑逗,动手动脚,乘虚而入,见缝插针,无疑是对人的性欲冲动是一种刺激,人生面临更多的困惑;善恶、真假、内心美丑的隐秘,让人难以分辨;人的生活情态,爱情与婚姻观念发生了变化,由于这些社会因素使性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化。但是,我国农村妇女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很深,对家的概念认知根深蒂固,夫妻固守承担家庭责任似天经地义。所以,媳妇秀水下决心要保住这个家,这也才有了婆婆秦晚香的心灵契合,重归于好。由此,也才闪耀出了真的、善的、美的人性光芒。爱情与婚姻是需要经营的,媳妇秀水聪明、智慧,又不缺心计,作家晓苏的匠心所在是为秀水保住这个家和经营以后的家,巧妙地运用借喻和隐喻的手法,为秀水的未来家庭做好了铺垫。下面两段描写特别出彩,蕴含很深,但容易被忽略。

“晒好花被窝,秀水从土场上回到了堂屋里。堂屋的方桌上放着一袋花生,秀水一看到这袋花生就想到了在老垭镇上读书的儿子。再过两天就是周末,一到周末儿子就会回家。儿子最喜欢吃花生了,每次回来,秀水都要炒花生给他吃。秀水看了一会儿花生口袋,陡然想起了外面的太阳。今天的太阳实在太好了,秀水决定把花生提到土场上去晒一下。”

“这些花生是秀水自己种的,都是三颗米的长花生。秀水喜欢这种花生,种子还是秀水托人从外地买的。本地花生都只有两颗米,秀水嫌一个花生两颗米太少了,就托人买了外地的花生种。秀水也不知道,她为什么要喜欢有三颗米的花生?”

这个问题,晓苏不好回答,读者也不好回答,我的理解,这只能在秀水的内心深处去找原因。我揣度她的心里是这样想的,由于性的冲动偷食禁果,尝了新口味以后,还是觉得除婆婆以外的三口之家,该有多温馨,在婆婆跟前有脸面,在外人面前有光彩,所以秀水喜欢这有三颗米的花生。为了表达对儿子的爱,经营好自己的家,所以趁太阳好,把花生也提到土场上去晒。下面一段文字也很精彩,不能忽略。

“上午十点钟的样子,天上突然有了太阳,原来它一直藏在云彩里,这会儿终于钻出来了。一看见太阳,秀水便决定剁杂广椒。杂广椒是这地方的一道菜,用红辣椒和苞谷面掺在一起剁成烂泥,再加入生姜和大蒜,然后装进泡菜坛子发酵。发过酵的杂广椒酸酸的、辣辣的,用猪油一炒,好吃的不得了。秀水的丈夫最爱吃这道菜,从外面打工回到家里,每顿饭都离不开杂广椒。每年到了这个时候,秀水都要专门给丈夫剁上两坛子。她喜欢看丈夫吃杂广椒。他一吃就兴奋,浑身火辣辣的,恨不得马上就把秀水抱到床上去。”

秀水明白,要保住自己的家,一家人和和美美地过日子,把丈夫的饮食起居安排好是关键。她虽然不懂圣人“饮食男女”那句话的含义,也许根本不知道有这句名言,但她了解,丈夫喜欢吃杂广椒。吃了杂广椒就兴奋,浑身火辣辣的。她喜欢丈夫那样的状态,更喜欢丈夫把她抱到床上去的那种感觉。晓苏在小说中插叙的这三段细节描写,语言简洁、质朴、内涵丰富、意味深长,越揣摩越有味道,言尽而意未尽,值得称道。

《回忆一双绣花鞋》的故事相当有趣,围绕一双绣花鞋究竟是谁送的,一个信守了二十二年的秘密,夫妻约定在七十岁生日的那天一定要说出来。二十二年里,婚姻美满,夫妻相敬如宾,生活与众不同。由于回忆的那故事不同寻常,有点浪漫,丈夫在讲之前,事先约定,听了以后,不能生气。妻子虽然答应,但是一些预想不到的揣测,触及到情感生活的隐秘,妻子还是控制不住,撒娇似的生了气。丈夫又不得不停下来调整妻子的情绪,然后再继续讲下去。尽管听后时而生气,但由于夫妻长年相守、和谐的感情基础深厚,时而又缓和下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情节发展波澜起伏,让读者也好像在分享那浪漫的回忆,那浪漫的事儿一样。

妻子金菊在丈夫温九七十岁生日那天,正要高高兴兴,笑着听丈夫讲绣花鞋是谁送的故事时,因为头天晚上喝醉了酒,第二天,多睡了一会,醒来后,连忙对妻子笑眯眯的说:“放心吧,等吃了早饭,我一定一五一十地讲给你听。”早饭后,当丈夫说出绣花鞋是妇女主任秋红送的时,金菊万万没有想到,让她觉得诡秘难测,十分诧异,说不生气,不发火的,内心里却很不平静,她对温九说:“我想一个人待一会儿。”金菊到睡房躺下后,不管温九怎么劝,她就是不起来,跟丈夫赌气,不知不觉中回忆起他们一家和妇女主任一家和谐相处的日子。她们本是很好的朋友,两家原住在一个村里,后来秋红全家搬到老垭镇后,金菊还挺想秋红的。“在温九回忆秋红的时候,金菊也在默默地回忆秋红”,两人都处于美好的情谊之中。温九是个技术蛮好的石匠,金菊还曾主动建议并促成温九把一个石桌和四个状似腰鼓的石凳送给了秋红一家。秋红还感激得不得了,热泪顺着两个鼻沟直淌。“金菊与秋红就像亲姊妹一样,从来没有发生矛盾。”当然,“温九与秋红的男人的关系也很好,两人一见面就称兄道弟”。金菊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的男人曾经与自己的好朋友秋红好了,而且在防空洞里还干了那事,成事的那天正是温九的生日,绣花鞋就是挂在防空洞外面桐树上的生日礼物,每次会面都是在防空洞里。这送绣花鞋的既不是金菊猜想的两只奶子像两个葫芦挂在胸脯上的葫芦,也不是绰号叫夜来香的,老实巴交的,身体又不行的那个女人;也不是会做鞋垫的小嫂子,叫小花针的女人,怎么会是秋红呢?金菊一想是秋红,肚子里就来气,一时半会儿怎么也消不了。金菊开始一阵子像喝醉了酒,头有些晕,双眼紧闭,一动不动,“过了半个钟头,她才醒过来”。

信守了二十二年的秘密终于说出来了,一双绣花鞋的故事是那样浪漫,那样温馨,又那样出人意料。温九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却让妻子金菊不好受,心里堵得慌。尽管温九在回忆一双绣花鞋时,十分注意金菊的情绪变化,多次提醒她不能生气,怕妻子受伤害。但是,金菊总是有一些心结解不开,有一些隐秘想不通。温九一直守候在妻子的床边,直到金菊答应和丈夫温九一道到村委会新开的餐馆去吃饭为止。一辈子相濡以沫的恩爱夫妻,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整个故事的叙写,紧紧扣住了人物的心理和情绪变化,错落有致,张弛有度,自然清新,贴近生活,与人物形象相吻合。

金菊在陪温九去村里新开的餐馆吃饭的路上,心里平静多了。她买了拾块钱的棒棒糖要送给曾被她怀疑给丈夫绣花鞋的三个女人:葫芦、夜来香、小花针。给她们的孙子吃,过去错怪了人家,以表示对她们的歉意。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年妇女,近乎孩子过家家似的天真举动,充分表达了她内心的纯真和善意。夫妻俩花了五十元要了“荤的素的都有”的“一锅煮”,还喝了高粱酒,“老俩口都差点醉了”。在回家的路上,金菊要到防空洞去喝水,一到洞前,“金菊一下子完全清醒了,精神也好起来,不停地四处张望”。温九喝了几口泉水,金菊看到了那棵挂绣花鞋的桐树,在金菊一再要求下,温九把他和秋红相好所做的事彻底坦白了。听完后,金菊就要到防空洞里面去看一看,温九劝阻她,“几十年没进去了,不知道还能不能进人”,金菊不想放弃,一定要进去看一看。一个是自己的男人,一个是自己要好的朋友,在里面幽会,到底是一个怎样神秘的地方。温九紧紧地抓住她说:“今天别进去,真要想进去,等哪天我带手电筒,陪你进去。”金菊这才停了下来,过了一会儿,金菊又主动向温九提出来,“明天到老垭镇去一趟,去看看秋红”。温九还以为她去找秋红扯皮,金菊淡淡一笑说:“扯什么皮?事情都过去二十几年了,还有什么皮好扯?”温九说,“那你去看她干什么?”金菊说“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想去看她一眼”。这段对话是冲突后的冷静,是回忆后的反思,是理智战胜情感。原以为自己和秋红是一对惺惺相惜的朋友,像亲姐妹一样,为绣花鞋的那事,还在一起倾诉过,是什么让我遮住了眼睛,没有看清原来她就是我的“情敌”,真是又好气,又好笑。二十多年都过来了,温九真心实意地待我、爱我,现在又信守约定,把他隐藏这么久的秘密毫无保留地说给我听,怕我生气,守在我的床前安慰我,怕我想不通,我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呢?在学校读书的时候,老师不是说过“只有放下过去,才能活在当下;只有放下执念,才能轻松前行”,我从内心里原谅他们了,况且温九和秋红的那事也在情理之中,我不是也喜欢秋红么?金菊这么想,心情好多了,气也慢慢消了,情绪也轻松自在了,她对温九的话完全发自肺腑。温九发现金菊说得很诚恳,想了一下说,好吧。人心所动,情爱所至,夫妻间出现这种矛盾,要合情合理地解决是比较困难的,许多电视剧解决这类矛盾不都是吵得乌天黑地,弄得天翻地覆,或家庭破裂、夫妻反目,或夫妻感情受到伤害,貌合神离,将就过日子。温九和金菊却与众不同,金菊生气,躺在床上不给温九做饭,后又陪温九上餐馆,夫妻两人深入沟通,深情对白,正是小说的价值所在。这人性中的美好,也正是作家的创作思想和塑造人物意象的一种体现。不设定外在目标,只求内心体验,从人物日常生活中,从处理生活的矛盾中,表现人物的人生智慧和思想境界,这种智慧和境界给读者一种启迪,也让我们感受到鲜活的新一代农民形象。

晓苏熟悉油菜坡一带的农民,他以农民的儿子一样质朴的感情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对他们的家庭、婚姻,爱情和日常生活予以人文关怀,愿意去熟悉他们,感受、体验他们的生活,把他经历过的,感同身受的生活表现出来,这就形成了晓苏的创作风格和人物意象的特点。他善于从普通农民日常生活琐事,特别是那些微妙的、暧昧的、诡秘的、幽暗的事情中,搜集写作素材。晓苏曾说:“这些生活往往以故事的形态储存在我的脑海里,并且都与人性有关。”他还说:“带有人性颤音的故事,更能激发我的写作冲动。”这些故事,“有时甚至让人无法做出有关道德与伦理的判断”。然而,就是这些故事,这些看似与众不同的人物意象,却吸引着广大读者,使他们很感兴趣地把小说读下去,而得到某些感悟。而现实中的这些人物生活在普通农民之中,他们生活情态的与众不同,却积极地、正面地影响着周围的农民。例如温九和金菊的夫妻生活就是如此。

小说采用并行递进式结构,一方面回忆了一双绣花鞋的秘密,另一方面通过温九和金菊的邻居福娃的视角,表现了金菊和温九的生活情态确实与众不同。福娃何其人也?他是一个“三十好几了还没结婚,长年在外打工,还算孝顺”的年轻农民,也见过一些世面,经常来温九与金菊家说事,一说事就爱把温九与金菊的夫妻生活与自己的父母李贵与元凤作对比,这远亲不如近邻的关系,而且是与自己的父母做比较,说出来真实。那么,温九与金菊的生活情态有哪些与众不同呢?其一是精神状态不同,福娃羡慕不已,目光直直地看着温九说:“你老人家的精神真好,走路像一阵风,一点也不像老人。”“金菊婶也精神好,煮饭、喂猪、洗衣裳,样样都是一把好手。”其二是生活情趣不同,福娃看着老俩口在一边晒太阳,一边喝茶,疑惑了一会儿说:“你们两个真有意思,并排坐在这里,有说有笑的,还不停地做动作,我在我家门口土场上就看到了,还以为在排节目呢。”福娃说到这里,金菊匆忙看了温九一眼。在金菊看温九时,温九也正好看她。两人的眼睛相撞时,发出一道明亮的光,像火,把两个人的脸都照红了。这明亮的光,是人性的光芒;这火,是男女情爱的火焰;这脸红,是人性真实、善良的美。在福娃的眼里,在读者感受里,温九与金菊这对老年夫妻的确与众不同。他们恩爱如初,彼此信任和尊重;他们互相理解,心灵相通,化解矛盾。作家把这种思想境界和品格,寓于一对纯朴农民夫妇身上,却又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三是爱情与婚姻的理念不同,在处理情感危机时那种淡定、泰然、神定情安的表现,在矛盾突显、情绪突变,冲突过后的冷静,平淡如常的态度,真的让人敬重。福娃说:“我听说你们两个去村委会逛了一圈,还上了餐馆,过得真有意思啊!”温九说:“出去逛一逛就有意思?明天,我们老两口还要到老垭镇上去逛呢!”温九话音没停,金菊伸手打了他一下说,脸比石头还厚,这也值得你吹?“这”,当然是指到老垭镇上去看妇女主任秋红。这种只有两个人懂的、诡谲的玩笑话,却隐含着人性颤音的故事。虽从道德与伦理的是非上难以判断,但从心灵深处却又反映了人性中美好的一面,也是夫妻对爱情与婚姻的理解认识相同,心灵相通的表现。这种感人的境界,为读者所接受,也是作品的意义之所在。

“性爱”的隐性存在,从心理和社会层面来讲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一是社会所依赖和维持家庭的礼法与人的性欲的本能,有时相冲突,家庭要求固守,夫妻共同担负责任与性欲的冲动,有时候飘忽不定相矛盾,于理应该受到谴责和限制,于情似乎又可以得到谅解。显然传统文化中倾向于用礼法和伦理来约束。二是性爱与人的心理因素的存在而变得复杂,两性相爱,由性欲产生性的冲动,往往会出现一些光怪陆离的现象,而且认知上又有审美情趣、文化品位、文明程度的参合,文学作品往往把本能的性欲掩盖住,把极俗的事情,装扮成高贵的样子,因而出现了一些伪君子形象。我们既不能性欲泛滥,又不能抹灭人性,对于性行为的不当,如果采取过分严苛的惩罚也会事与愿违。晓苏驾驭这类题材小说的成功之处在于,把理性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起来,把提升审美境界与提升人格境界结合起来,把从生活中经历、感受、体验过的素材和故事储存在自己的脑海里,经过深思明辨,化为可见、可感的文学意象,这些意象体现了作家的思想倾向,赋予了作家的情感,着眼于人性深处,只有本能欲望和冲动的表达,没有行为产生后的细节描写。通过文学意象正面加以引导,分寸感很强。温九和金菊的生活情态,思想和人格境界以及人生智慧,不仅在农村堪称像福娃这类人群的表率,即使在城市的知性人群中,其精神状态、生活情趣、人格境界,也值得赞赏。

猜你喜欢

金菊绣花鞋秀水
常规救灾晚稻品种秀水6545播期试验
“金菊飘香·中国之夜”魔术专场美国上演
精美“中国鞋”
客家传统绣花鞋的工艺与文化特征探析
秋思
开满茶花的脚
马丽设计作品
金菊对芙蓉 本意 (外二首)
不能叫你的名字
好女人金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