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积累,引流习作之源
2015-05-05刘翠红刘庆良
刘翠红+刘庆良
【内容摘要】作文教学是困扰小语文教师的难题,学生作文,不是愁眉苦脸,就是无话可说。为完成任务去套作抄袭,渐渐养成“假、大、空”陋习。怎样才能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呢?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充分认识到,学生作文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因势利导,丰富充实习作之源。
【关键词】观察 体验 赏读 积累
一、观察生活,感受生活
叶老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涌,文章犹如溪水,泉涌丰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的流不歇。”为了让孩子有丰富的生活,我充分利用农村条件,引导学生去观察、感受、激发创作热情,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劳动的人们赞美。
春光明媚的日子,我组织学生到野外踏青。一路上,随机指点学生观赏:嫩绿的小草,草丛中五颜六色的野花,微风拂过麦田的情景,油菜田里一片金黄的景象……孩子们投进春的怀抱,饱览春光,习作中,鲜活的语言自然就会在笔下流淌,激发了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体验生活,表达生活
孩子的课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节假日,他们结伴野炊、钓鱼,有些能干的孩子还帮大人做玩具,做电子产品,做家务,有的甚至还会帮大人干农活。我鼓励他们把做的事写下来,并指导写法。如做电子产品:先仔细观察,这种电子产品是什么样的?初见时感觉怎样?开始做时有无难度?长时间做又有何感觉?做许多个心情怎样?做的时候有没有受伤过?产品是不是都合格?再想一想,自己只是偶尔做做,而妈妈每天都要重复这样枯燥、单调的的劳动,日日夜夜,起早贪黑,每天累得腰酸背痛,有的手指头都磨破了。在体验中学生又切身感受到大人们的辛劳,感恩之心油然而生。
插秧季节,忍不住要去尝试。有的孩子参与了插秧。在习作中写到,给插秧的妈妈送水,起初是因为好奇下田,可是过了一会儿就坚持不了。妈妈插的秧,纵横交错,插得那么快,那么整齐。而自己,水漫过了膝盖,每走一步都那么艰难,一行只插了几棵,没走多远,就累得不行了,险些跌倒。在劳动中,体会到母亲的辛劳,也领悟了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内涵。有了生活经验,有了切身体验,学生就有表达的欲望,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也写得真实、生动、有趣,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三、借鉴赏读,领悟创造
新课标指出:“阅读要为作文打好基础,既要把写的训练贯穿于学生生活之中,也要贯穿在阅读教学之中。”在阅读教学中,借助具体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模仿练笔。仿写句式,仿写段落,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修辞手法的形象,布局谋篇的独特,激发想象创造。
学习《广玉兰》后,要求学生写熟悉的一种花。首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广玉兰的?写出了什么特点?正巧校园内有两棵广玉兰,我让学生仔细观察,比如,叶片正面和背面的区别:正面深绿而富有光泽,好像涂了层蜡。背面铁锈色,短柔毛。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形象。通过回读课文,学生明白了写一种花,要写出这种花的特点,花的色泽、质感、花开的不同形态,叶片的形态。恰当地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句描写更加生动传神。有学生写了海棠花:“一朵朵海棠花,张开红扑扑的笑脸,她们挨挨挤挤的,好像在争着比美呢!”有的写迎春花:“春天来了,迎春花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向人们报告春天的喜讯呢!……”为了让学生积累生活素材,我还指导学生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小动物,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陶冶性情,培养爱心及生活情趣;了解家乡生态环境的变化,增强环保意识。
学习《望月》一课,外甥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将学生带入了一个神奇的境界中。我引导学生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感情,浮想联翩。蝴蝶、燕子、蜻蜓等全都成了美丽的姑娘,富有感情。学生的创作让我欣喜,我感叹孩子们无穷的创造力。在孩子们的眼里,“彩虹”是仙人搭起的桥,他们向往人间,喜爱人间的美丽,喜爱勤劳的人们,所以悄悄地来,又悄悄地走。“彩虹”又好比天空中的画师用七彩笔打扮天空,给百姓一个惊喜。“彩虹”更像七仙女织的锦缎,因怕王母娘娘怪罪,所以她们很快又收回去了。“雷”是天公给大地的警告,告诫人们,有爱心,不做违法的事。“雨”是天公落下的泪,因为有些人不爱护地球,不爱护周围的环境……在想像练笔中,学生敢想敢说,加深了对课文的印象,培养了想象力,感受到创作的乐趣。
四、课外阅读,丰富积累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大多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广泛的阅读使学生视野开阔,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不动笔墨不读书”。每个学期开始,我都要求学生准备一本“采蜜本”,随看随记。发现好词、好句、精美的段落,抄下来,念一念,背一背,写作文的时候,可以灵活运用。也可以摘抄一些与各学科相关的知识等。
每天课前指名一名学生背诵一段摘抄下来的精美片段,随机点名,适时评价。这样,每个学生为了课前两分钟的展示,他们会去认真阅读,投入到读书活动中。活动形式不受限制,学生可以尽情展示,更好的表现自己。交流前积极准备,交流中快乐共享读书的收获,既增长了知识,又促进了阅读。
总之,习作来源于生活。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精心指点,为学生创造习作的氛围,丰富学生的积累,引流习作之源,就能激活学生思维,增长学生智慧,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习作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市香沟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