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课堂讨论的实效性的策略
2015-05-05聂文娟
聂文娟
【内容摘要】课堂讨论学习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精神。小学语文课堂讨论要提高实效,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精心设计问题,准确把握讨论时机,并要及时做好总结,给予适当评价,以激励学生。
【关键词】语文课堂讨论 精心设计问题 把握准确时机
“讨论”是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知识的最佳手段,小组合作讨论是当前徐州市倡导“学讲计划”的重要理论支撑。但如果教师运用不当,则会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抓好课堂讨论就成了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才能让课堂讨论真正有效呢?
一、合理分组和分工
良好的分组以及小组内的分工与合作是实现课堂讨论的实效性的前提与基石。小组的规模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4~6人较为适宜,分组要兼顾男女比例,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小组内要合理分工,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分工还可以一段时间进行调整。
二、要精心设计问题
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如何在规定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讨论效果,就成了衡量课堂讨论成败的首要标准。所以对于任何一个问题的设计和引导,教师都要做好准备工作,力争使学生的讨论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1.设计问题时要求“粗”与“全”
在略读课文,整体感知阶段,学生只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领悟文章大概主旨就行了。初读课文时,设计问题要“粗”、“少”,降低问题的门槛,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话可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兴趣与信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不是指几个优生活少数学生的积极表现,而是指全体学生的参与。所以,在设计问题时我们还应该兼顾全部学生,分层设计问题,力求让更多的学生能成为参与者。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既要深入挖掘课文内涵或延伸拓展,追求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又要兼顾不同层面的学生,使得全体同学主动参与。
2.设计问题时要求“精”
讨论话题是决定课堂讨论是否有效的基础因素。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拿到课堂上讨论的,也不是所有的讨论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在设计问题时,我们要做到“精”。
(1)设计的问题应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课堂讨论是解读文本的钥匙,是鉴赏文本的关键,讨论的应是应该讨论也值得讨论的东西。因此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应是讨论的重点。如教《鞋匠的儿子》一文时,在导入后,播放一段介绍林肯的视频,让学生朗读后思考:林肯面对态度傲慢的上流社会议员的嘲讽,他凭什么来捍卫自己的尊严,赢得大家的信任和爱戴呢?答案有很多:宽容、仁爱、正义、自信……但最重要的一个核心因素是“智慧”。这个智慧就体现在林肯说话的语言中,体现在“艺术”、“伟大”等词语中,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我充分挖掘并放大了这些词,在我的有效追问下让学生感悟、赏析这些词。特别是“艺术”一词林肯用的最妙。林肯不说“从小跟父亲学到的是做鞋子‘技术”而说“艺术”,既表明自己能够当好美国总统的自信和决心,有婉转的反驳了“上流社会”,同时还表明自己对父亲的缅怀和敬重。对于学生的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2)设计的问题应是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
讨论的内容要针对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以引起每一个同学的注意和思索,讨论中老师也可以给予适当的点拨,便于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形成共识。
3.把握讨论的恰当时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教师除了要在课前精心设计好问题之外,还要根据课题的实际情况把握住恰当的时机,以求让讨论取得最佳效果。
(1)当学生的思维不畅时,教师要灵活机动的设计问题,让学生产生疑问,及时组织讨论,达到缓和气氛的作用。如在学习《七律长征》时学生对诗中如何体现“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缺乏深刻体会,我通过引导学生红军面对的是什么恶劣环境,学生结果讨论指出“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金沙水拍云崖”、“铁锁寒”,那红军是怎么样的一种态度呢,大家通过讨论有找到了“不怕”、“只等闲”、“更喜”、“尽开颜”。通过强烈的对比,红军面对那么巨大的困难也压不垮,从而更加突出了主题。通过我不断地围绕核心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的思维层层深入,学生讨论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了。
(2)在学生遇到有争论价值的问题时,也要适时展开讨论,这样便于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开阔学生的视野。如学习《赤壁之战》中谈到曹操用“铁索连船”的“弊与利”时,从最后结果是“弊大于利”很多同学还因此嘲笑曹操的智慧,但是有的同学通过对课文的仔细分析与讨论的出:不连船,曹军多是北方人,会晕船;关于火攻曹操已经注意但是冬天东南风罕见,火攻机会很小;铁索连船可以增加曹军的战斗力,这个词质疑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显具有发散性思维的要求,便于学生进一步拓展课文的主题。
三、进行讨论反思与总结
在讨论中学生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分析,进行了积极地讨论和发言,这时候学生最关心的是老师对他们的评价。因此,教师在每次讨论后都要认真对待学生的观点,给予恰当的评价和积极地引导。教师应简要概括讨论的情况,充分肯定正确的观点,给予鼓励和赞扬,以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不正确的观点,要引导学生纠正错误、片面或模糊的认识。也要善于在学生的错误中发现激励点,给予积极地评价。针对学生讨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把学生理解不深刻、不正确的问题给予补充、纠正与深化,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茅村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