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昏收集者

2015-05-05徐江宁

美文 2015年8期
关键词:太平间小楠老大爷

徐江宁

入秋之后的北京,虽然北风瑟瑟,却依旧吹不走头顶上连续几日黑压压的雾霾。

小楠就是在透着教室的窗户,望着外面雾霾的状态下,焦躁地熬完了下午无聊的英语课。如果不是因为是主修课,年末考试有学分的话,她这会儿早已翘课,提前去养老院看望张奶奶了。

在老师宣布下课的一刹那,小楠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第一个跑出教室,留下其他同学目瞪口呆地盯着门口她瞬间消失的背影。老师摇了摇头,自言自语道:“现在的小姑娘,见男朋友比见自己亲爹都兴奋。”

小楠没有听到老师的这句话,即使听到了,她也只会微微一笑,不作任何辩解。就连和小楠同一寝室的几个姑娘,都不晓得她近几个月经常早出晚归、甚至夜不归宿,到底在外边忙些什么。

其实这一切的缘由,是因为小楠在一家养老院,照顾一个与自己没什么关系的老太太。也没有人知道,小楠交往了一年的男朋友,在陪她去养老院看望老太太的时候,因为了解到要帮助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的老太太清理个人卫生,便喝令小楠不许做这些伺候人的活儿。小楠觉得这个男生如此没有爱心,也走不进她的世界,最终提出分手。两人就这样分道扬镳。

失去爱情后的小楠,把更多精力放在了老太太身上。老太太姓张,没退休的时候,是位语文教师。她早年丧夫,晚年又丧独子,身世悲苦。退休后,张老太太住进了这家养老院,一住就是十来年。老太太没有什么亲戚,所以在没认识小楠之前,从来没有人看望过她。

小楠并非和张老太太有什么私交,也并非心血来潮做好事。她是参加了一个民间公益组织,这个组织做的公益主题叫“临终关怀”。

小楠喜欢叫老太太“张奶奶”,她的声音很好听,所以这样叫起来,既礼貌得体又不会拉远彼此的距离。

冲出教室后,小楠先赶回寝室,取了给张奶奶买好的毛衣和水果,然后从学校一路小跑到地铁站。

小楠的学校在通州,而张奶奶的养老院在大兴。在北京生活的人,一定知道这并不是一段很近的距离。得乘地铁八通线换1号线,1号线换4号线,然后再一路向南到终点站,还得换公交车走一段路。

平时,从通州赶过去大概得两个多小时。但今天小楠出发时,正是下班高峰期,没三个多小时是绝对到不了的。她还想照顾完张奶奶后,连忙赶回寝室,一来在养老院没住的地方,二来和张奶奶挤一张床,也会影响老人的休息。

所以,当小楠到西单之后,在地铁1号线换地铁4号线的通道里拥挤时,她万分焦躁,却只能耐着性子,咬着嘴唇,一小步一小步跟着缓慢移动的人群向前挪动。小楠恨不得一脚把前面的人都踹倒,或者像段誉那般使出凌波微步的绝技,踩着人头飞过去。

小楠到养老院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

她下了公交车,一口气跑到养老院门前。她没有急着进去,而是弯着腰、双手撑住膝盖,一个劲儿地喘着粗气。呼吸均匀后,小楠又用衣袖擦拭了一下额头的汗水——她要缓一缓再进去见张奶奶。她不想让张奶奶看到她着急焦躁的模样。张奶奶人特别好,心地很善良,若是看到自己这么狼狈,心里一定会自责不已。

稳住神态后,小楠走进养老院的大门。看她现在挺胸抬头、满面春光,似有无限活力的样子,其实肚子里咕咕的叫声,一直反复地提醒她,午饭和晚饭都还没有吃呢。

小楠一手拎着水果,一手拎着装毛衣的纸袋子,来到张奶奶的房门前。她一边嘻嘻哈哈地笑着,快活地说道:“张奶奶,我来看你了!”一边用肩膀推开门。

然而,屋内的情景让她目瞪口呆。房间里空空如也,什么都不在了:张奶奶衣服、被褥、衣柜……一切物品全都不见了,就连人也踪迹全无。屋子打扫得很干净,床上,连床垫都没有。

小楠急忙退出门外,仔细看了看房号,确认自己没走错屋子,然后再进屋,呆呆地立在那里。

就在这时,保洁阿姨从走廊的一侧走了过来,经过张奶奶房间的时候,发现小楠站在屋里。她一把把小楠从屋子里拽了出来,惊讶地说道:“你咋进这个屋子呢?屋里下午才死了人,小姑娘别染着晦气。”

小楠如梦初醒,瞪大眼睛看着保洁阿姨,几乎哭喊道:“死人?难道是张奶奶?”

“我也是新来的,听说好像是个姓张的老太太,是养老院的老人了。”保洁阿姨一字一顿地对小楠说。

或许人和人之间真的有所谓的“第六感”。往日坐地铁来养老院,换乘的时候,通道口的人比这次要多很多。小楠的脾气不温不火,温柔如水,再多的人推搡着,她也总是温顺地随着人流移向出口。可是今天来养老院的一路上,小楠的内心却是异常地烦躁。

“这怎么可能!”小楠的泪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姑娘,你冷静冷静。姑娘,你听我说。”然而,不管保洁阿姨说什么,小楠此刻觉得身体像抽空了一样,陷入虚空的状态。她把水果扔在一旁,蹲在地上,双手举过头顶,用毛衣蒙住头,号啕大哭起来。

“姑娘,你听我说。养老院最后面有个太平间,好像尸体还没拉去火化呢。你没准儿能见她最后一面。”保洁阿姨在一旁好心地劝道。

小楠站起身,顾不得自己的物品全都丢在地上散落一地,连忙向养老院的后面跑去。太平间由一位老大爷负责管理。他在太平间门口搭建了一座带窗户的小屋,此时,老大爷正在灯下喝着茶水、看着报纸。

老大爷听到一阵脚步声离自己越来越近,急忙出了小屋,正好与迎面跑来的小楠撞个正着。小楠只想着要见张奶奶最后一面,完全没有注意旁边的景象。太平间附近,除了大爷的小屋有点微光外,四下都是黑漆漆的。北京最近都是雾霾天,根本看不到月亮和星星。所以,当小楠突然看到老大爷出现在自己面前时,吓得尖叫起来。

尖叫声把老大爷也吓坏了,他严肃地问道:“你是谁?大晚上的,一个姑娘家跑到这种鬼地方来干什么?”

小楠定了定神,带着哭腔哀求道:“大爷,您别吓我。他们说张奶奶走了,我不相信,我要见张奶奶。”

大爷听到面前的小楠提起“张奶奶”,大概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是当地村民,自打养老院建立起,就一直在这里打工。张奶奶是最早一批住进来的老人,所以他们之间很熟络。

大爷把小楠领进自己的小屋,让她坐下来,先缓一缓情绪。小屋里有个电暖气,这让小楠觉得暖和多了。大爷给小楠倒了一杯茶水,笑道:“姑娘,你和老张是什么关系?我在这里好多年了,据我所知,她好像没什么亲戚啊!”

小楠双手握着茶杯,一听提到“张奶奶”,她又止不住地想哭:“我是志愿者,‘临终关怀’的义工。几个月来,我一直在照顾张奶奶。”

老大爷叹了一口气:“你是好孩子,谢谢你。我们这帮老家伙,都活到这把年纪了,为社会也算做了贡献。生老病死,自然规律,没啥可伤心的?”

小楠恳求老大爷打开太平间的门,她想见张奶奶最后一面。大爷苦口婆心地解释:“你的心情,我能理解。但是养老院有养老院的规矩,这么晚了,不能随便开门的。再说,你还是个孩子,经历的事儿少,怕把你吓着。”

可是小楠却一再坚持。她跑出小屋,来到太平间门口,站在那里一动不动。老大爷拿着手电筒跟了过来,叹气道:“你这孩子,怎么犯拧呢?”

小楠不再理会老大爷,固执地站在太平间门口。老大爷无奈地摇了摇头:“你要非得这么闹,我只能给院领导打电话,看他们意见了。”说完,他把手电筒递给小楠,自己一人回到了小屋。

不到二十分钟,院领导和大爷一起来到太平间门口。院领导愤愤地对小楠说:“破次例,带你进去。你做好心理准备,我们不是怕坏了规矩,是那里面躺着好几具死尸呢!”

太平间的门打开了。老大爷摁下电灯开关,昏黄色的灯光模糊地照着屋子的四下。几具尸体躺在冰冷的钢床上,是那么凄寒彻骨。太平间内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小楠在院领导和老大爷的带领下,走到张奶奶面前。院领导对小楠说:“尸体已经做过消毒处理,但你不能与尸体直接接触,就这样看看吧。”大爷也在一边劝道:“人死不能复生。孩子,你要冷静。”

小楠望着张奶奶的面容,沉静慈祥,想来离世之前是没有遗憾的。她看到张奶奶右手上的紫檀佛珠手链,眼泪止不住地又流了下来。张奶奶晚年开始礼佛,唯一去过的佛山,就是离北京最近的山西五台山。她一直想去舟山的普陀山,无奈年老体衰,一直没有去成。

小楠有位在出版社工作的朋友,正好前阵子去舟山出差,顺便去普陀山玩,她就托朋友从普陀山带回一个佛珠手链。小楠记得她把这个佛珠手链送给张奶奶时,张奶奶喜出望外,高兴得不得了。

小楠记得,那天的北京天空格外晴朗。夕阳西下,西面的天空霞云满天,云火缭绕。张奶奶让小楠陪她出去看看夕阳,小楠点点头,把张奶奶扶上轮椅,一老一少就在养老院的小园子里看夕阳。

小楠站在张奶奶的轮椅后面,搂着张奶奶问道:“奶奶,你说什么叫幸福呀?”

张奶奶轻轻拍着小楠的手掌,笑了笑,说道:“幸福就是能找个不嫌自己烦的人絮叨。”

“那我总跟您絮叨,您嫌我烦不?”

张奶奶慈祥地笑道:“傻姑娘,奶奶高兴还来不及,怎么会嫌烦呢!”

说完后,张奶奶忽地叹气道:“可是,奶奶这么大岁数了,一辈子对我来说,也没有多少日子了。你还年轻,应该找一个真正对你好的小子絮叨。”

张奶奶曾经说:黄昏之所以美丽,不是你看到的那一瞬间,而是它永驻在你内心深处的一隅。

由于天色已晚,加之小楠的状态不太好,院领导担心出意外,便没有同意让小楠独自打车回学校,而是让她留在养老院住一宿,明天一早再去院办公室,取走张奶奶遗物中的一本日记本。之所以让小楠取,是因为日记本的正面留了一句话:“我的大孙女小楠亲启。”

小楠坚持要住在张奶奶的房间,院领导只好随她去。几个月以来,她与张奶奶在一起的每一帧画面,过电影般一一浮现出来。张奶奶的一颦一笑,已经深深扎根在她记忆最深处。小楠深知,她从事的公益活动是“临终关怀”,这是一项专注于在患者在将要逝世前的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内,减轻其疾病症状、延缓疾病发展的医疗护理。

可是,当她见到张奶奶第一面时,她从未想过,这是一个即将逝去的生命。彼时,死亡离她是那么遥远。从短短几个月前的有说有笑,到今天的阴阳相隔,小楠蓦地发现,死神原来就在自己身边,如此之近,近到她还未做好思想准备,就与它短兵相接,擦肩而过。生死分别之痛绝非是说说那么简单,而生死分别之情更非是哭哭那么随性。

第二天,小楠拖着疲惫的身体,走进院领导的办公室。他们告诉小楠,院方已经把情况通知了安排她来做志愿者的公益机构。公益机构让院方转告小楠,谢谢她这阵子的坚持与努力。死者已矣,生者能做的,是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公益机构希望小楠好好休息一段时间,若还想继续做“临终关怀”的公益活动,可以再联系他们。

院领导也代表养老院向小楠致谢。他们也是近日从其他老人那里得知,小楠和张奶奶已经建立起深厚的感情。院方承诺要给小楠送一面锦旗,而且要送到学校去。小楠委婉但坚决地拒绝了院方的好意。她举起张奶奶的日记本,在院领导眼前晃了晃,说:“我已经得到了一面可以珍藏一生的锦旗了。”

张奶奶的最后一篇日记,写于去世的前三天。那天本来是小楠看望张奶奶的时间,无奈学校有个招聘会,没有去成。当时,小楠还给张奶奶打电话,说自己不想参加校园招聘会,准备来看望张奶奶。张奶奶断然回绝,并批评小楠,要以正事为主,看不看她这个半埋黄土的老太太都是次要的。

这篇日记中的一段,被小楠发在了微信朋友圈里,原文是这样的:

不要为我的离去而感到伤悲,死亡本身并没有什么恐惧的。所谓的恐惧,源于人们对它的未知。活着本身就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免费馈赠,而死亡只是连本带息地把自己奉还回大自然。孩子,谢谢你陪奶奶走完人生这最后一程。记住:黄昏之所以美丽,不是你看到的那一瞬间,而是它永驻在你内心深处的一隅。

在我眼中,你是一个黄昏收集者,送走了鲜活的生命,却收集下了只属于我们的记忆和羁绊。

谢谢你,好孩子。

来世,希望我们还能再遇见。

猜你喜欢

太平间小楠老大爷
爱洗澡的猫小咪
瓷枕,透心凉
我们班的“小霸王”
测试听力
瞌睡虫
奖励
买草莓
在太平间里睡午觉
在太平间睡觉
瞄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