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英语有效课堂的几点思考
2015-05-04蔡晶晶
蔡晶晶
摘要:笔者所在的学校正在进行“提高课堂效率”的课题研究,我校英语教师在积极尝试以活动为中心、以任务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模式。本文从师生和谐、目标明确、活动有效和评价适度四个方面入手,探讨了提高小学英语有效课堂教学的途径。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提高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5-069-1
一、师生和谐——为有效课堂奠基
1.课伊始,情已生。在课堂热身和启动阶段,教师要充分利用歌曲、游戏、谜语、故事、表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为载体,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弦,吸引学生注意,调控学生情绪,让他们尽快进入学习的状态,使课堂教学更具艺术性。
2.课进行,情更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语言学习中大胆尝试,特别要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当然要善待学生的错误,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培养他们乐于模仿、敢于开口、积极参与、主动请教的学习习惯,将自主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教师的启发、引导、点拨下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让学生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的同时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从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实现课堂有效教学奠定基础。
二、目标明确——为有效课堂导航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个精准的教学预设,必须首先“定标”,即确定一组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实施课堂有效教学导航。因此,我们在“定标”时,不仅要看到教材所显见的认知目标(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还要明确教材所隐含的能力(功能),更要挖掘教材所蕴含的情感目标,这样,课堂教学才能有明确的方向。
当然,新课标强调生成,呼唤生成的课堂。但预设和生成,并不是井水不犯河水或水火不容,而是水乳交融,和谐共生。生成离不开科学的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只要我们因势利导、点拨导航,巧妙解决“生成”,就不会置“动态生成资源”于不顾,不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反而能使教学沿着更佳的轨迹运行,体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教学境界。例如,笔者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5AUnit 4重点句型“What do you like? I like...”时,课堂上出现了意外,请看下面的教学片段:
T: Hello, S1. What do you like?
S1: I like money very much. Id like lots of money.(学生哄堂大笑)
T: Wow! Money? Is that a good idea?(学生情绪高涨,各抒己见,课堂气氛热烈)
S2: Yes, I like money, too.
S3: Yes, we cant live without money.
S4: I dont think so, money is not good for us.
S5: No,虽然money is not good, but its very 重要。
……
T: Well, we all need money, but its not everything.(此时,那位学生惭愧地低下了头)
以上学生的讨论看似偏离了教学目标,但实质上教师并没有把预设完全摈弃,而是及时调整教学航向,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深入地交流讨论、探究,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又进行了一次有关金钱价值观的思想品德教育,这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显然是无疑的。
三、活动有效——为有效课堂铺路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活动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多数教师能够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但在设计时往往只注重了活动的趣味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而忽视了活动的有效性,从而导致活动流行于形式,表里不一,这样不但学生基本能力得不到培养,而且教学任务也难以完成。
例如,在教完《牛津小学英语》3A Unit3水果类单词后,一位教师在巩固环节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教师把全班分成8个小组,分别用8种水果给小组命名,然后在小组之间展开拔河比赛,最后评出“大力水果奖”,奖励他们各种水果,并一一上台用英语展示他们的奖品,如“This is my apple / orange...”整个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参与积极,但活动后学生还是没能熟练地说出各种水果的名称。这位教师并不是缺少先进的教学理念,活动形式很好,创意很新颖,但在利用上很遗憾,由于学生在拔河比赛的过程中只注重结果,而忽视了语言知识的训练过程,形式没有为内容服务,从而导致活动缺乏语言知识作支撑,使活动失去了意义。同样的活动,如果教师稍作调整,教学效果可能会迥然不同。在学生拔河时,教师可以让下台的学生英语为他们呐喊助威,如apple、apple加油!……这样学生边拔河边巩固单词,语言知识目标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中得以顺利达成,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四、评价适度——为有效课堂助推
评价是小学英语课堂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从而为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评价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体现尊重和赏识。”但要注意,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适度客观与公正。例如,在一堂三年级的英语课堂上,一位教师让一组学生“开火车”式朗读新单词,同时教师也作出了Yes / OK / Good / Super / Wonderful / Great / Clever等不同程度的及时评价,由于学生朗读得并无太大差别,所以学生也对这位教师丰富的评价语言迷惑不解,从而弄不清孰好孰坏,这种模糊、超值的表扬只会使学生对评价产生惰性,长此以往,评价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如果教师让学生参与评价,采用师生共同评价的方法评出最佳朗读者,这样既体现了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又认识了自己在朗读中的优势与不足,明确了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