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LC控制系统的电磁干扰来源和抗干扰设计

2015-05-04赵剑孙晓琳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年13期
关键词:PLC控制系统抗干扰措施

赵剑 孙晓琳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PIC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PLC控制系统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到工业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济运行,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是关系到整个系统可靠运行的关键。文章主要论述了PLC在运行过程中所受到的干扰来源,以及解决这些干扰的一些措施,另外还对变频器的抗干扰问题进行了一系列讨论。

关键词:PLC控制系统;抗干扰;措施

1 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PIC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PLC控制系统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到工业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济运行,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是关系到整个系统可靠运行的关键。自动化系统中所使用的各类型PLC,有的是集中安装在控制室,有的是安装在生产现场和各电机设备上,它们大多处在强电电路和强电设备所形成的恶劣电磁环境中。要提高PLC控制系统可靠性,一方面要求PLC生产厂家用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另一方面要求工程设计、安装施工和使用维护中引起高度重视,多方配合才能完善解决问题,有效地增强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因此,研究PLC控制系统抗干扰信号的来源、成因及其抑制措施,对于提高PLC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及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提高系统抗干扰能力措施

抗干扰的措施主要分为两种:一是硬件方面;二是从软件方面。下面逐一对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2.1 硬件方面

从硬件方面来说,在设计PLC控制系统时,通过在正确选择PLC、正确选择接地点,接地方式、合理配置供电电源和I/O端的接线等措施,可有效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2.1.1 PLC的选择

选用PLC时,要选择有较高抗干扰能力、尤其是外部抗干扰能力以及包括电磁兼容性(EMC)好的产品,如采用浮地技术、隔离性能好的PLC品牌。同时要根据应用的具体环境(电磁环境)合理选择PLC,由于我国采用的是220V高内阻电网制式,而欧美地区是110V低内阻电网,我国电网内阻大,零点电位漂移大,地电位变化也就大,工业企业现场的电磁干扰至少要比欧美地区高4倍以上,因而对系统抗干扰能力也就更高,在国外能正常工作的PLC产品在国内就不一定能可靠运行,因此在采用国外PLC产品时应按我国的标准(GB/T13926)合理选择。

2.1.2 正确选择接地点,完善接地系统

接地的目的通常有两个,其一为了安全,其二是为了抑制干扰。完善的接地系统是PLC控制系统抗电磁干扰的重要措施之一。

系统接地方式有:浮地方式、直接接地方式和电容接地三种方式。对PLC控制系统而言,它属高速低电平控制装置,应采用直接接地方式。由于信号电缆分布电容和输入装置滤波等的影响,装置之间的信号交换频率一般都低于1MHz,所以PLC控制系统接地线采用一点接地和串联一点接地方式。集中布置的PLC系统适于并联一点接地方式,各装置的柜体中心接地点以单独的接地线引向接地极。如果装置间距较大,应采用串联一点接地方式。

信号源接地时,屏蔽层应在信号侧接地;不接地时,应在PLC侧接地;信号线中间有接头时,屏蔽层应牢固连接并进行绝缘处理,一定要避免多点接地;多个测点信号的屏蔽双绞线与多芯对绞总屏电缆连接时,各屏蔽层应相互连接好,并经绝缘处理。选择适当的接地处单点接点。

2.1.3 电源部分的抗干扰方法

电源变压器是电源部分的主要元件,为了抑制电网中的干扰,一般选用隔离变压器,且变压器容量应比实际需要大1.2~1.5倍左右。在使用中应要求变压器的屏蔽层良好接地,次级线圈连接线要使用双绞线,以减少电源线间干扰。对于PLC的控制器电源,如果条件许可,还可在隔离变压器前加入滤波器,此时变压器的初级和次级连接线均要使用双绞线,这样干扰信号经滤波隔离后可大大减弱,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

PLC供电系统可采用如下方式,控制器和I/O系统分别由各自的隔离变压器供电,并与主电路电源分开。当某一部分电源出了故障时,而不会影响其他部分,如输入、输出供电中断时,控制器仍能继续供电,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2.1.4 I/O端的接线

输入接线:(1)输入接线一般不要太长。但如果环境干扰较小,电压降不大时,输入接线可适当长些。(2)输入/输出线不能用同一根电缆,输入/输出线要分开。(3)尽可能采用常开触点形式连接到输入端,使编制的梯形图与继电器原理图一致,便于阅读。

输出连接:(1)输出端接线分为独立输出和公共输出。在不同组中,可采用不同类型和电压等级的输出电压。但在同一组中的输出只能用同一类型、同一电压等级的电源。(2)由于PLC的输出元件被封装在印制电路板上,并且连接至端子板,若将连接输出元件的负载短路,将烧毁印制电路板。(3)采用继电器输出时,所承受的电感性负载的大小,会影响到继电器的使用寿命,因此,使用电感性负载时应合理选择,或加隔离继电器。(4)PLC的输出负载可能产生干扰,因此要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如直流输出的续流管保护,交流输出的阻容吸收电路,晶体管及双向晶闸管输出的旁路电阻保护。

2.2 软件方面

从软件设计方面提高系统抗干扰能力,PLC内部具有丰富的软元件,如定时器、计数器、辅助继电器等,利用它们设计一些程序,可以屏蔽输入元件的误信号,防止输出元件的误动作,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2.2.1 延时控制

控制器的外部开关量和模拟量输入信号,由于噪声、干扰、开关的误动作、模拟信号误差等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会形成输入信号的错误,引起程序判断失误,造成事故。当按钮、开关作为输入信号时,则不可避免产生抖动。输入信号是继电器触点,有时会产生瞬间跳动,将会引起系统误动作。在这种情况下,可采用定时器延时来去掉抖动,定时时间根据触点抖动情况和系统要求的响应速度而定,这样可保证触点确实稳定闭合(或断开后)才执行。

2.2.2 软件滤波

对于模拟信号,可采用多种软件滤波方法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连续采样多次,采样间隔根据A/D转换时间和信号的频率而定。采样数据先后存放在不同的数据寄存器中,经比较后取中间值或平均值作为当前输入值。常用的滤波方法有:(1)程序判断滤波;(2)中值滤波;(3)滑动平均值滤波;(4)去极值平均滤波;(5)算术平均值滤波;(6)防脉冲干扰平均值滤波。

2.2.3 封锁控制

某些干扰是可以预知的,例如可编程序控制器的输出命令驱动大功率器件动作,常常会伴随产生火花、电弧等干扰信号,它们产生的干扰信号可能使可编程序控制器接收错误的信息。在容易产生这些干扰的时间内,可用软件封锁可编程序控制器的某些输入信号,适当延时,在干扰消除后,再取消封锁。

3 结束语

以上的措施,经若干PLC控制系统现场实际运行表明,能够消除现场干扰信号的影响,保证系统的可靠运行。PLC控制系统中的干扰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因此在抗干扰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合理有效地抑制抗干扰,对有些干扰情况还需做具体分析,采取对症下药的方法,才能够使PLC控制系统正常工作。

参考文献

[1]陈宇.可编程序控制器基础及编程技巧[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2]陈在平,赵相宾.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与应用系统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3]郭宗仁,等.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通讯网络技术[M].北京:邮电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PLC控制系统抗干扰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基于组态软件的PLC仿真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PLC控制系统干扰源分析与抗干扰策略探讨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舰载雷达面临的电子对抗威胁及防范措施分析
变频器控制回路抗干扰措施及调试故障处理
基于PLC控制的局部通风机变频调速系统的研究
卷烟机组的PLC控制系统开发及应用实践研究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