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的台式私房菜
2015-05-04王春子
王春子
婆婆从嘉义嫁来台北,也生活了近五十年,不知不觉比在故乡的时间还久。问她北部菜和嘉义菜口味上有什么不同,刚嫁来时有什么不习惯的,她笑着说,觉得都差不多,没什么不一样。或许就像提起南部菜,大家都知道偏甜,但问起什么是北部菜的特色,有时候还真的不知道。台北是个大都市,住着从台湾各地来讨生活的人,因此台北包容和综合了各地方来的口味。
婆婆出生在50年代的嘉义乡下,当时的台湾还很贫困,她还是小女孩时就去当帮佣顾杂货店,老板夫妻是当时村里少数受过日本教育的知识分子,很照顾她。太太常带着她买菜、教她煮菜,她也就一边看一边学。现在的买菜、煮菜习惯就是那时候养成的。婆婆笑说:“煮菜也煮四十几年了,我好像出生就是为了要来煮菜。不过我好爱煮,每次看到大家吃得眉开眼笑也就跟着很开心了。”
在台北101旁边买菜
一大早,我就跟着婆婆到吴兴商圈的传统菜市场买菜。小小不到五百公尺的商圈,一大早挤满了逛街的人潮,路上还穿插着骑摩托车来采买的主妇和做生意的店家。像我这代女性,大概都有点怕去传统市场买菜。不同于一般超市,传统市场里小小的摊位上各种食材一字排开,通常都没有标价,每买一样菜就得问老板一次,有时候也念不出是什么菜名,只能用手比划着,“这菜怎么卖?”老板就回答一斤多少钱。但老实说,一斤多少的这种估价方式,每次买起来总是模模糊糊,经验不足加上害羞不敢多问,总是猜不到一斤有多少份量,最后价钱总是和心里想的不太一样。
吴兴商圈在信义区里面,每天早上七点半开市,白天是传统市场,到了晚上就变成零星的夜市。现在提到台北市的信义区,大家第一个就联想到台北101或者地价最高的高级豪宅,但在过去信义区一点都不高级,到处都是田园景色。商圈的发展,最早从日据时期开始,当时吴兴街是三张里的唯一联外道路。日据时代四兽山煤矿陆续开采,当年的煤矿就由轻便车先运到吴兴街,再进入台北城。矿产和农作物是当时的两大主要经济,到了五十年代左右,因为都市发展,原本周遭的农田,慢慢转变成公寓、高级住宅,后来捷运也开通了,盖了新的百货公司、台北101,吴兴商圈又因为临近台北医学院,来看病的人潮加上医学院的学生,市场也就越来越热闹,目前已经是信义区最热闹的传统市集。
一踏进市场就遇见两家海鲜摊,两个摊位就隔个几步,一点也不避讳会抢了对方的生意。婆婆介绍,第一家卖的比较便宜,但她都买第二家,因为他们卖的是现捞仔(指当天现捕的海鲜,渔民刚捞上岸后,没有经过冷冻的新鲜海产),老板夫妻俩每天清晨去基隆渔港批来的,虽然比较贵一些,但现捞仔比较好吃。市场中央里还有另一间海鲜摊,婆婆问,“今天有没有鮸鱼?”,老板说没有,婆婆失望地转身就走,一边走一边说,“很奇怪只有这家的鮸鱼特别大只,品种跟别人不太一样,超好吃的,但不是时常有,只要一有捕到,我就一定会买,先冰起来冷藏,想要时再煮来吃。”描述鮸鱼时,她的眼神闪烁发亮。
和婆婆开玩笑,和她一起逛市场,像拥有了一张通行证VIP,每一个熟识的店家们都笑容满面,热情的打招呼,询问今天要煮什么,介绍当季刚推出的食材,有时候遇到不知怎么料理的,还可以请教老板。或者像卖辛香料的阿伯,拿着一袋蒜头说,“新鲜的蒜头只剩这礼拜有,再来就只剩冷冻过的喔。”
婆婆买菜的速度也很快,几乎不挑,利落地从摊位上抓起要的数量,交给老板装袋,问她怎么能这么快分辨出哪一个好,她开朗地大笑说,“都一样好吃啦!老板进货时就已经先挑选过了”。因为她只跟信任、固定的店家买,算一算和同一群人买菜也三十几年,这些年来几乎两到三天见一次面,老板了解她爱吃的口味,她也信任老板的选货能力。
一座市场包办了日常生活
婆婆说,她从以前就只买台东鸡,因为台东放山鸡特别好吃,肉质结实,又没有肉鸡腥味。“今天要煮什么?”“要煮麻油鸡的腿肉。老板,那天买的那只不好吃,口感太幼了,我们不喜欢吃”。“那种肉质就是比较幼,要不然你吃这个黑脚鸡”。买菜的那一天,刚好台湾禽流感的疫情爆发。其他摊位卖熟食的烟熏鹅肝、白斩鸡,老板们都说因为禽流感,暂时没货要休息到过年后。问台东鸡有没有影响,老板很有自信地摇手,“禽流感是肉鸡、生蛋鸡,在嘉南那一带,台东、花莲都是放山鸡没有影响”。他又说,“台东产的鸡和其他的差别在,一般中南部会分饲养和放山,但台东只有放山鸡,饲养的要养一个半月,围起来三个半月,放山鸡一定至少要五个半月。如果投机取巧少一个月,熟客一吃就知道,有甜没香味。质量要顾好大家才会继续买,不是写台东鸡人家就买单。”
买完鸡,和婆婆来到巷子尾最后一家蔬菜摊。婆婆想买冬笋。“因为冬笋现在价格太高不好卖,要等到下礼拜价格比较好,才会放到摊位上,现在只卖熟客而已。”老板说。婆婆说她每次到了过年前,只要闻到菜头味,就会开始找冬笋,一般竹笋的产季大多集中在春夏,在冬季只有南投孟竹能产冬笋,蒸煮时有一股独特的香味,在农历年前香味最浓,过年后香味就越来淡。而且因为冬笋不冒出土面,采收非常费事,季节又短,因此单价也很高。婆婆拿着老板刚送来,还沾着土的冬笋给我看,笋皮有一圈金黄色的绒毛,“很漂亮吧!”老板又推荐,“要不要来一颗花莲种的栗子南瓜,口感桑桑,吃起来有栗子香味。”接着送了一大把的葱,“赶快吃完,再来买喔!”
市场里除了卖蔬菜、海鲜、牛猪鸡肉、熟食外,同时也包办了日常生活的小百货,从五金杂货,生活用品、到服饰、甚至是珠宝。因为妈妈们常带小孩一起逛街,也有小孩的玩具。难怪在嘉义长大的婆婆说,她已经离不开台北了,这里有她的菜市场,生活了三十几年,来这里不只买菜、生活用品,也是她和姐妹淘相约聊天,交流情报的地方。提着满袋的食材往回走的路上,婆婆又遇到朋友,这次是向她邀约要不要去游览,发给她一张最新的旅游传单,原来市场里连旅游也包办了。
嘉义记忆的台式私房菜
今天的菜单是婆婆从小吃到大的台式家常菜。约好了六点半宴客,四点就开始准备,先是洗菜,用菜刀侧边将最后要炒的青花笋皮刮一刮,顺便也想下今天要煮的菜,在心里过一次顺序,这样上菜吃饭时才能吃到刚好的火候,菜不会凉掉。料理时只用一个火炉和一个从吴兴市场买来的日本制中式黑铁锅,从炒菜、油炸到煮汤,都是用同一个锅。她满意地说,“这锅煮起来肉质特别好吃”,所以就算是煮汤,也是先用黑铁锅料理好,再装到一般锅子里加热。
主食是南瓜炒米粉。先把新竹米粉用滚水烫过,倒掉后浸泡冷水,这样吃起口感比较Q。干香菇、金钩虾泡水泡软后切好在一旁备料。高丽菜用手剥丝,栗子南瓜切块后,把材料都放入锅子里,用酱油拌炒,然后加入大量的水把料滚烂。再撒上一把自己做的油葱酥,油葱酥是平常就先将红葱头炸好放在冰箱,随时都可以用。水滚了放入米粉,最后加豆芽菜、芹菜再用筷子搅拌均匀。将米粉装盘时,婆婆说要先将米粉铺在最下面,料放在上面装饰,这是古早的习惯,那时候料很少,这样摆盘才会好看澎湃。
麻油鸡汤是婆婆的拿手菜。先用菜刀将老姜皮刮一刮,要煮麻油鸡的姜皮不能去太干净,然后切片。接着婆婆拿出一罐没贴标签的私家麻油。“这不是在市场买的,是邻居做窗帘布的阿姨,在台南乡下的亲家母,自己榨油做的,她先做好后再问有没有人要买。”麻油倒入锅里炒姜,再加鸡肉大火拌炒,直到鸡肉结实,才倒入红标米酒,先开大火把酒精滚掉后,才转小火加盖子焖熟。婆婆说冬天一定要吃麻油鸡进补,才不会怕冷。这时她突然打开盖子,“让它喘气一下”,这样酒气才会挥发掉。
然后婆婆开始做赤瓜丸仔。以前只要人家对她好,她就会做赤瓜丸仔送朋友当礼物。因为做这个很费时。婆婆的赤瓜丸仔是在嘉义老家学的,台北很少有人会做,虽然市场也有卖现成的,可是价格贵。要做赤瓜丸仔,一定要买青种,而且要小条才好挖洞。切块后,用汤匙去籽变空心。就可以准备中间的馅料,红萝卜削成细条剁碎,不用太多,压味(闽南语)有味道就好。再加入猪绞肉、鳕鱼浆、红葱头,撕开、剁碎的日本珠贝、金钩虾后,装在碗里用手把它搅均匀,再倒上一些麻油、酱油膏、盐巴。然后将馅料塞在赤瓜中间,抹的扎实均匀,就可以下锅煮了。煮赤瓜丸仔时,婆婆剥了冬笋,切大薄片,放到汤里一起煮了。她说,年轻时从来没有吃过冬笋,当日子好过后一吃就上瘾了,冬笋有独特的气味,一年又只有这时候才有,有时候煮简单的大锅菜加一只冬笋,就整锅香起来。
紧接着是古早味菜脯蛋。过去每天都能吃的家常菜菜脯蛋,做法很简单,先将葱切成葱花、菜脯泡水直到生吃都不咸才可以,加一点白胡椒粉、和几滴香油,再打三颗蛋搅拌搅拌,下锅煎一下就好了。煮到这里时,大约六点,客人们也陆续来了,家里是热热闹闹的聊天声,小孩也在一旁游戏。
最后是清蒸破布子鲈鱼。鲈鱼先在表面切斜纹,才能入味熟透,撒上盐巴、淋香油、米酒,铺上切好姜片,整颗只用菜刀侧面压破的蒜头,再加上一些葱、腌破布子。锅子里放水,把盘子装鱼直接放上去,用大火蒸,一下子就熟透了。问婆婆手上那罐腌破布子是买来的吗?婆婆说也是邻居阿姨自己做的。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冰箱里一罐罐的腌渍物,从红酒糟酱、腌破布子、泡菜,每一罐都是平常时,婆婆妈妈们各自做好自家擅长的腌渍物交换来的。妈妈们每次腌渍的分量都会多一点,分送大家,交流不同的自家风味。
转眼间就到了约好的时间,客人们也准备陆续就坐,这时候婆婆将炸好的油装起来,再炒两道青菜,就可以准备吃饭。餐桌上满满澎湃的料理,食材从台北、宜兰、南投到台东,有着婆婆嘉义记忆的台式私房菜,那其中也包含着其他婆婆妈妈的私家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