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
2015-05-04施昱倩
施昱倩
在伊斯坦布尔的时候,我最热衷干的一件事,就是搭乘轮渡,从欧洲飘到亚洲,再从亚洲漂到欧洲。
在伊斯坦布尔的时候,我最热衷干的一件事,就是搭乘轮渡,从欧洲飘到亚洲,再从亚洲漂到欧洲。这个海上漂的过程大概需要15~20分钟,在博斯普鲁斯海岸的两端,连接两岸的渡口超过十几个,每段旅程的价格都差不多,3里拉左右,刷伊斯坦布尔的交通卡亦能给你来个六折或七折的优惠。营业时间有长有短,最长的,还是加拉桥下的两个渡口,每天晚上11点,这里最后一班轮船拉着下班的市民和微醺的游客,在流光四溢的水上,驰向亚洲。
只是博斯普鲁斯海峡有这样的魅力,金海湾同样如是。说起来,热那亚人修建的加拉塔,以及塔下海湾上的加拉桥就像是君士坦丁堡的定海神针,每个抵达伊斯坦布尔的人都会来到这座桥上,吃鱼,附庸风雅逛桥下鱼市,试图寻找叙利亚人、威尼斯人、热那亚人、希腊人乃至亚美尼亚人的痕迹,看金海湾两岸巍峨的拜占庭城墙和妖异的奥斯曼晚期欧式殿堂,夜晚金角湾如虹的地铁桥横贯两岸,深吸一口凉风,仿佛是一场预订中呼来的愁。
如果想小小地离开伊斯坦布尔几小时,最美妙的船旅也是从这个渡口启程。我在码头搭乘开往海峡北岸的船,看着两岸山坡上的树林,水边的宫殿和城堡像电影放映机卡壳一样缓缓拉过,大约一个小时后,到达终点站,也即亚洲侧的A.KAVAI。
这不是博斯普鲁斯最北的村庄,更北靠黑海处还有一个叫波伊拉兹(Poyraz)的波兰裔定居点,在土耳其共和国建立后,绝大部分非穆斯林开始离开已不存在的帝国。往小村山顶上走一段山路,便可以看到拜占庭帝国时期之前就有的Yoros Castle遗址。城堡遗址正对着壮阔的黑海入海口,我略微走过了路,在山峦上看到了一排排朝向海峡尽头的墓地,不由莞尔。原来土耳其人对身后风水的重视,并不比中国人逊色。
望去黑海,市区里碧绿的海水在这里已经变得蔚蓝,可惜两岸高大的桥桩已经树起,很快,第三座博斯普鲁斯大桥将成为黑海的门户。
伊斯坦布尔第一座横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大桥于1973年落成,名字便叫作博斯普鲁斯大桥,离市中心最近,连接了欧洲的Ortakoy和亚洲的Beylerbeyi。自那时起,轮渡这一海峡两岸最重要的交通工具的重要性逐年下降,到了2013年,一条海底铁路连接了老城和亚洲区最有生活趣味的Kadikoy,连接欧亚不再只是轮渡的事了。
共和国驱逐了奥斯曼王室的后代,却又念念不忘他们祖先的丰迹。在第一座跨海峡大桥落成15年以后,1988年,第二座跨海大桥法提苏丹穆罕默德大桥亦出现在海峡之上。名字乃是纪念15世纪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正是他最终攻陷了拜占庭,使得奥斯曼的成功日成了欧洲史家念念不忘的“沦陷日”。
而我眼前这座直面黑海的未来之桥,也将会有一个奥斯曼名字——苏丹塞利姆大桥。16世纪,极力扩张帝国版图的塞利姆一世曾经亲兵多瑙河畔的布达城下。这座桥的动工日期2013年5月29日也像是在跟欧洲人挑衅,它正是奥斯曼征服君士坦丁堡560周年纪念日。开工典礼邀请了末代苏丹的孙子。皇孙建议如果建造第四座大桥,继续用苏莱曼大帝命名。共和革命将近百年,土耳其又殷勤迎接这些被流放世界的苏丹后裔,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
在面朝海峡的餐厅吃了午餐后返航。十分钟已到欧洲侧的R..KAVAI。即使在离开市区已超过20公里的地盘,R..KAVAI却仍有如渔人码头一样繁忙的海槟咖啡馆区,红绿灯、家乐福和公交站人来人往,你可以理解为,那个曾经只在金角湾南的,地中海曾经的领袖城市,已经扩张到黑海边了。
黑海的这个入口,曾经被无数北方的民族觊觎,却也是君士坦丁堡向北方传播文明的一个重要关口。11世纪,基督教世界的罗马和君士坦丁堡教区大分裂之后,东正教的文明便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向北方传播,斯拉夫文明的起点,很大程度来源于君士坦丁堡的基督教以及拜占庭对古希腊文化的诠释。以至于在15世纪拜占庭陷落于异教徒土耳其人手里之后,俄罗斯俨然以拜占庭的继承者身份自居,甚至把莫斯科称为“第三罗马”,一直到1917年革命。
我沿着海峡边的公路一路南下。走过一道道海湾后,黑海已经无法看见。倒是南边的海峡深处若隐若现,马路对面的山林下,春天的树叶嫩黄粉绿,给那些传说中的雅郦(Yali,木制别墅,从奥斯曼帝国后期起,伊斯坦布尔的富裕阶层在海峡两岸建造度假别墅蔚为风潮)增加了存活的可信度;海边几艘正在修补的渔船和渔民打破了木屋别墅的中高阶级趣味,提醒海峡仍是生产的地方;草地上盛开的郁金香已过丰期,晚春五月将到,这海峡的夏天又别是一景。
此刻已接近五点,绕过一间摩登的高楼饭店后,跑到了塔拉巴雅湾。这是一处私人码头停泊处,满满的游艇停在湾中,时髦的女郎绅士正要出海。往海峡望去,一艘艘更大的船艇正向黑海驰去,听得到节奏的鼓乐和年轻人的欢呼,蓝色的海上已隐约有淡淡晚霞。这才是伊斯坦布尔式的周末。跑步的人和骑自行车的人从我身边擦过,留下远远超越我的那种对路径和环境的熟悉自信,到底,他们才是这个城市的主人。
绕过塔拉巴雅湾,远远处已经可以看到法提苏丹穆罕默德大桥的身影,桥旁边的如梅利堡垒依然壮阔。它由默哈默特在伊斯坦布尔被攻占前的1452年仅用4个月时间建成,连同海峡对岸和金角湾的要塞,封锁了君士坦丁堡的的所有海路。这些中亚来的突厥人最终从这个城堡占领了中世纪欧洲的精神中心,也为欧洲增添了无与伦比的东方色彩。从这里望去亚洲,堡垒青山,庞然海天,很难想象草原漫长的来路。土耳其人学会了驾驶轮船,从而征服了这个城市,最终却也告别了轮船,用海上的大桥和海底的铁道重塑了这个亚欧的中心。
我决定搭乘一段巴士以赶在天黑前回到市中心。在法提苏丹穆罕默德大桥前跳下,去找传说中满是郁金香的埃米尔格公园。可惜寻人未果,倒是去了桥边山丘上的海峡大学看了看,古木参天,繁花似锦下西化的女生在抽烟,在这一宗教背景的土地,多少增添了性感的意味。无聊的我坐在门口数进校的女生有几人戴头巾,结果一个也没有,和老城区的伊斯坦布尔一个样。这就是伊斯坦布尔,它真的无法代表土耳其。
出了校园,蜿蜒公路外水天愈来愈红霞满天,游艇和海鸟在桥下穿过,勾肩搭臂的人在窃窃私语,有人在吃着鱼面包,有人坐在木头椅子上发呆,还有老头子们围坐一起下国际象棋。永远不变的是垂钓的人,他们简直占领了这永不停止的、宁静又喧嚣的水域,俨然成了控制黑海与地中海的威严主人。
我在漫天红霞中走去如梅利堡垒。登上夜行的公共汽车,在凯宾斯基酒店下车,这里是奥斯曼末年皇亲国戚热衷的行宫区域,包括这座酒店,如今已是凡人可触的海峡套房,灯光穿过宫殿打到海上,璀璨如星。往前走到Besiktas区的主要街道,所有的人们举着啤酒在为欧洲杯上的土耳其球员加油,只有这样的时刻,他们才会忽略海峡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