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赏析
2015-05-04李春妹
李春妹
摘 要:《浮云》是日本作家二叶亭四迷的小说作品,作者通过明治初期的一个小人物文三丢了工作、失去恋人,小小的愿望被无情地粉碎后,成为了社会上多余的人的遭遇,反映了明治初期日本知识分子的苦恼,揭露了明治时代官场的黑暗和世态的炎凉,批判了当时社会中单纯模仿西方社会的种种浅薄的所谓“文明开化”的现象。小说的写作深受俄国文学的影响,运用了追求内容与表现一致的言文一致体,以及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将作品中的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是近代文学作品中第一部反应知识分子生活的作品。
关键词:二叶亭四迷;《浮云》;文学;知识分子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3-0191-02
一、作者简介
二叶亭四迷,小说家、翻译家,原名长谷川辰之助。在明治维新“开化革新”的社会变革中成长起来,从小接受汉学教育,深受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他为人正直,把“俯仰无愧于天地”当做自己的座右铭。1881年考入东京外国语学校俄文科学习俄语。学习期间,二叶亭四迷大量阅读了19世纪俄国优秀作家的文学作品,接触到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对他的人生观与文艺观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886年,二叶亭四迷发表了第一篇文学评论《小说总论》,针对当时日本文坛占主导地位的娱乐文学与单纯描写现实的创作方法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主张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小说应该是直接表现和宣传真理的手段,在创作方法上应通过现象描写现实中的本质,在日本首先倡导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1887年,发表处女作《浮云》,以此实践自己的文学观,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奠定了二叶亭四迷在日本文学界的地位。此后,他认为文学不是大丈夫的终身事业而停止了文学创作,直到1906年才发表第二部长篇小说《面影》。1907年发表了最后一部小说《平凡》。他一生追求的现实主义手法与“言文一致”的文体给日本近代文学的发展以极大的影响,被誉为日本近代文学的先驱者。
二、小说概要
出生在静冈县的内海文三从小聪明好学,15岁时由于父亲离世,被迫寄宿在叔父孙兵卫家,婶母阿政是个非常精明的势力小人,家中的大事小情都由她一人操持,虽然文三非常尊重婶母,但还是经常受到婶母的厌恶。文三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可以寄宿的大学,文三的刻苦学习成绩优异,受到了学校老师们的赞扬。期满学成后,文三又回到了叔父家,在找工作的半年里一直忍受着婶母的排斥。不久,文三在机关里找到了一份工作,生活开始走上正轨。文三稳定的工作使势利的婶母阿政开始转变对他的态度。同时,文三爱上了叔父和婶母的女儿阿势。天生丽质的阿势是阿政的掌上明珠,虽然接受了明治时期新时代的教育,看上去聪明伶俐、学艺兼优,实际上是一个很浅薄的女孩。文三在一个美丽的月夜和阿势独处时,深深地被她的美丽所吸引并爱上了她,但文三一直不敢表白自己的心情。两年后,阿政打算将自己的女儿嫁给老实稳重的文三,但就在这时,机关实行行政改革,平时不善于巴结上司的文三被免了职。这使阿政大失所望,转将女儿的终身寄托在文三的同事本田身上。本田是一个老于世故、蝇营狗苟的卑鄙小人,在改革中,它不但没有被免职,反而升了官,当上了科长。阿政对文三的态度又回到了从前,开始时阿政还为文三辩护几句,但不久阿势就与本田走到了一起。本田与阿政母女的交往日渐频繁,他还示意文三如果愿意,自己可以向上级疏通一下恢复文三的官职,但却遭到了文三的拒绝。文三已经无法再住在这个家中,但为了自己所爱的人不被本田这种只知道向上级献媚求宠的庸俗之辈所伤害,决定找阿势好好地谈一次话,然后坚决离开这个家。
三、作品评析
(一)言文一致体
言文一致体,是指使用日常生活中的口语来写文章,追求内容与表现一致。在日语中,古典的文体在平安时代之前就已经完成。中世纪以后,逐渐与口语背离。到了明治时代,很多文学家兴起了改革运动。《浮云》等作品成为言文一致小说的开端。二叶亭四迷在写《浮云》时,参照了第一代单口相声演员三游亭元朝的单口相声演说笔记。他在翻译俄罗斯作品时,试着从文言体中脱离出来。当时除了二叶亭四迷之外的很多作家也在摸索着言文一致的新文体。其中,山田美妙的《蝴蝶》中的“です、ます体”、尾崎红叶的《多情多恨》中的“である体”都可以视为言文一致运动的成果。《浮云》中的“だ体”,为近代日语文体的形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成了日本近代文学中的基础文体。
(二)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
小说《浮云》写作于日本明治维新后,日本刚刚走上新兴资本主义道路的时期,它以现实主义的手法真实地描写出新旧思想的碰撞与矛盾。表面上看,小说的主人公是代表资本主义新思想的内海文三,但实质上,小说的核心人物是游离于内海文三和本田之间的女主人公阿势。内海文三鄙视虚伪的人际关系,憎恶靠恶意奉承的“厚黑”手段在官场上获得地位与利益的行为,代表新资本主义健康向上、欲以自己的真才实学实现理想抱负的一代有志青年,这也是作者四迷想要歌颂的人物。相反,本田则是八面玲珑的官场高手,貌似具有新思想,实际上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旧思想的卫道士。但作者并没有将小说描写成赞美文三否定本田的爱憎分明的说教,深受俄国文学影响的二叶亭四迷熟练运用俄国文学中现实主义的手法,准确写实地描写了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小说《浮云》虽然历时三载完成了三部,但仍没有最终完成。根据二叶亭四迷的写作预想本田在玩弄了阿势后最终抛弃了他,文三在自身的绝望和爱人的不幸中最终精神崩溃。这种悲剧性的结尾具有深刻的现实性,印证了小说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
(三)人物的塑造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四个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如果我们把阿政的功利主义看作是封建时代的旧思想的代表,而把文三的鄙视虚伪看作是资本主义初期新思想的代表,那么,本田就是一个貌似具有新思想、实为地道的旧思想的卫道士,而阿势正是游弋在这几者之间的一朵浮云。女主人公阿势是小说的核心人物,同时也是小说人物关系中的一面镜子。小说细腻地描写了介于文三和本田之间的阿势的心理,她那种没有主见、易受他人思想影响的性格使读者在她的身上既能找到文三,又能找到本田的成像。同时,阿势的性格特点正代表了日本青年男女的精神倾向。在这里,二叶亭四迷又一次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将当时处于新旧思想交替、心中没有坚定信念而动摇不定的青年一代展现在读者面前。矢崎嵯峨分析道:“像阿势这样天真单纯,因周围的人而能轻易改变自己的性格,正是日本人的性格。换言之,她的行动不是‘自动而是‘他动。因此,如果受到好的影响她会愈好,相反则愈坏。小说《浮云》正是将阿势作为日本人的代表来描写的。”
(四)细腻的心理描写
作者将主人公内在的心理活动,通过近代现实主义的手法进行了细腻的描写。其中,在对与周围人物的不融洽以及对立关系上,进行了深入的展开,这些周围人物都已被官僚主义所包围。另外,对有深深觉悟的主人公陷入深深孤独的经过也做了详实的心理描写。作者的这种对人物做精确心理追究的精神,对后来的心理学家夏目簌石的《明暗》等心理小说产生了很大影响。同时,也成为石川啄木的优秀小说的先驱。
(五)与俄国小说的关联
《浮云》受俄国文学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从小说的构思来看是受俄国文学主题的影响,从人物的刻画来看,是直接以19世纪俄国一系列长篇小说的“多余的人”的形象作为参照系,来塑造自己的人物形象。比如屠格涅夫的《罗亭》中的罗亭,冈察洛夫的《悬崖》中所描写的俄国新青年一代的“多余的人”,都可以从文三这个人物身上找到他们的影子。其次,丛书名来看,二叶亭四迷翻译屠格涅夫的长篇小说《罗亭》时,书名译作《罗萍》,表示了小说中罗亭这个人物是个“多余的人”的意义。他写《浮云》采用了近似的主题和描绘了相同的“多余的人”,所以取了一个与《罗萍》近似的名字。从这几点可以看出《浮云》与俄国写实主义文学的密切联系。
四、结论
《浮云》是近代文学作品中第一步反应知识分子生活的作品。小说描写了当时在腐败的半封建明治官僚政府的专制下,一个平凡而正直的近代知识分子,在成长的初期就遭到残酷的蹂躏而痛苦挣扎的过程;揭露了明治官僚社会的腐朽,抨击了卖身求荣的新型官僚的卑鄙无耻以及小市民贪财俯势的庸俗心理。但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小说揭示了封建落后性与近代自我觉醒的矛盾,对日本近代社会的阴暗现实进行了批判。
参考文献:
〔1〕孟庆枢.小森阳一关于《浮云》的新阐释[J].外国问题研究,2009(3).
〔2〕于九涛.二叶亭四迷与鲁迅的关系考辨[J].日本文学论坛,2003(2).
〔3〕高宁.试论《浮云》在日本文学史上的地位[J].南开学报,1999(3).
〔4〕杨再明.《浮云》的产生及其思想内容[J].榆林高专学报,1995(4).
〔5〕李亚白.论二叶亭四迷的文学贡献[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1984(4).
〔6〕李均洋.《浮云》对国内外文学遗产的继承与借鉴[J].西北大学学报,1984(3).
(责任编辑 张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