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并列结构对比分析
2015-05-04李迺茜
李迺茜
摘 要:本文在沃尔夫的对比研究理论和相对论思想的指导下,对莫言的《师傅越来越幽默》及其英文译本中的并列结构作了句法和语义两个层面的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汉语是意合语言,而英语是形合语言,同时反映出汉语的柔性和英语的刚性,进一步揭示了汉语民族和英语民族的思维差异。
关键词:汉英对比;并列结构;思维差异
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3-0133-02
由于跨文化交流近年来日益频繁,关于语言与文化的研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特别是对比语言学家的关注。对比语言研究也开始重视语言的语境与文化,而不只是表层的语言现象。
作为一个极小的语言范畴,并列结构似乎微不足道,汉英并列结构的对比看起来似乎也很琐碎,不被大家重视。但经过细致的观察和研究,还是能够发现其独特之处,同时反映汉英语言的一些特点,进而体现汉语民族和英语民族所特有的思维方式。本文在沃尔夫的对比研究理论和相对论思想的指导下,选取莫言的中篇小说《师傅越来越幽默》和葛浩文的英文译本中的并列结构为语料,试图从句法和语义两个层面作对比分析,希望能帮助大家更透彻地理解英汉并列结构的特点,从而对语言教学和翻译实践有一些指导作用。
一、沃尔夫的对比研究理论和相对论
沃尔夫首次提出“对比语言学”这个概念。与比较语言学不同,对比语言学是一种共时的研究,分析不同语言间语法、逻辑以及规则的区别,进而揭示思维的差异。在对比研究中,他给出了两个非常重要的术语:“显性范畴”和“隐性范畴”。他将显性范畴定义为有着明显意义和标记的语言范畴,因此清晰的意义和形式上的标记是显性范畴不可或缺的因素。而隐性范畴没有明显的语法标记,因此其表达的意义是微妙的、难以捉摸的。
语言相对论或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是沃尔夫在研究霍皮语等原始语言时提出的。他发现一种语言特有的语法和表达方式代表了该族人特殊的思维方式。换句话说,语言是对现实世界的重组,影响着人们对世界的感知,即语言影响思维。
二、句法层面的对比
事实上,汉英并列结构在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第一,汉英并列结构中的句法地位通常是平等的。如:
(1a)男女
(1b)male and female
(2a)挣钱养家
(2b)make a living and take care of his family
(3a)她的脸红扑扑,眼睛晶晶发亮……
(3b)Her face was red, her eyes bright……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发现“男”和“女”(“male”和“female”),“挣钱”和“养家”(“make a living”和“take care of his family”)等的位置可以互换而不改变意义。同时,我们也发现汉英并列结构都可以是词的并列、词组的并列或分句的并列。
第二,汉英并列结构中都存在着有标并列和无标并列。所谓有标,就是成分之间有明显的标记,即连词连接,即上文提到的显性范畴。反之,无标并列中成分之间没有连词连接,属于隐性范畴。例如:
(4a)牛奶和面包
(4b)milk and bread
(5a)有些悲伤,但不严重
(5b)……heavy, but not too heavy
(6a)先进工作者或是劳动模范
(6b)an advanced or model worker
(7a)亲爹亲娘亲老祖宗
(7b)daddy, mommy, dear ancestors
(8a)忐忑不安
(8b)uncomfortable, uncertain
(4a)(5a)(6a)中的标记为“和”、“但”、“或”,(4b)(5b)(6b)的标记为“and”、“but”、“or”,属于有标并列;而(7a)(8a)(7b)(8b)中没有连词,属于无标并列。进一步观察发现,汉英语中的无标并列还可以用分号来连接,用冒号来引导。如:
(9a)卖给别人,每头三百;卖给您嘛,两头五百!
(9b)One old Ding wanted only to get out of there as quickly as possible; a second old Ding couldnt tear himself away.
(10a)男人的形象也同样历历在目:竖起的风衣领子遮住他的双腮,鼻子很高,下巴发青,眉毛很浓,双目阴沉,门牙旁边镶着一颗金色假牙…
(10b)And he couldnt miss the womans heavy fragrance: sweeter smelling than the jasmine tea hed been given in the factory reception room, sweeter smelling than the perfume the factory reception room, so sweet smelling it made him giddy.
第三,许多词类都可以作汉英并列结构的成分,如:“自己的儿子与临家的儿子”(his son and a neighbor boy)由名词构成,“狂呼乱叫”(shouting and crying)由动词构成,“整齐而娴熟”(practiced and orderly)由形容词构成,“前前后后”(forward and backward)由副词构成等。
此外,汉英并列结构也可作各种语法成分,如:“他与吕小胡回了一趟农机厂”(He and Lü Xiaohu had gone back to the factory)中作主语,“他们放肆地喊叫、呻吟”(Old Ding just smiled and shook his head)中作谓语,“他诉说了自己的痛苦和困难”(He talked about his suffering and his troubles)中作宾语,“当时的主要产品是菜刀和镰刀”(Their movements were practiced and orderly)中作表语,“那些由吕小胡创作、自己反复背诵了许多遍的广告词儿一个字儿也吐不出来”(His restless, seething fellow workers began to calm down…)中作定语,“它前前后后地冲撞了几下”(the piglets started scurrying back and forth)中作状语,以及在“……清凉的水气钻进房屋,使屋子里的气氛暧昧而温暖……”(The two men spent the next two days repairing and cleaning up the dilapidated bus bulk.)中作补语。
虽然汉英并列结构在句法上很相似,它们之间也还是存在一些差异。首先,英语中并列连词的使用频率比汉语并列连词的使用频率高得多。换句话说,英语中的有标并列居多,而汉语中的无标并列居多。经统计,在《师傅越来越幽默》及其英文译本中的有标并列和无标关列的使用频率如下表:
这一现象表明汉语的并列结构大多是隐性的,英语的并列结构大多是显性的。这验证了英汉对比语言学家们已经得出的结论:汉语是意合语言,英语是形合语言。汉语和英语正如中国山水画和西方的油画,前者注重对整体的理解和感知,而后者重视细节和形式。这反映出汉语民族与英语民族不同的思维特点:汉语思维如行云流水,其语法规则通常是隐性的、意会的、感性的;英语思维则像一张网,有着严密的规则,强调逻辑、理性和形式。
其次,从语料中发现汉语较之英语更讲究语言之美、音律之美。这反映在分句的并列上,如:
(11a)厂长脸上流着汗,眼里沁着泪……
(11b)The factory manger was sweating, his eyes tear- filled.
(12a)车壳子里一点声音也没有,一丝声音也没有……
(12b)but no sound inside, not even a whisper……
(11a)中“脸上”与“眼里”,“流着”与“沁着”,“汗”与“泪”一一对应,是非常公整的对仗;而在英文译本中,前半句用了过去进行时,后半句用了被动态且省略了be动词。(12a)中“声音”的重复给人以韵律感,而(12b)中“sound”被换成了“whisper”。英语的结构很紧凑,极力避免冗长和重复,但汉语的对仗与重复中节奏的跳跃感,给人以美的感受。这一点也说明了汉语是感性的,而英语是理性的。
三、语义层面的对比
从语义关系来看,汉英并列结构中最基本的关系都是:合取、析取和转折。
在合取关系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同时存在。如在语料中“痛苦和困难”(suffering and troubles)、“你跟小胡”(you and little Hu)、“面子与肚子”(face and belly)、“食物和饮料以及其他”(drinks, snacks and other items)、“烟递给他并帮他点燃”(handed it to old Ding, and lit it for him)、“一边狠命地砸门一边大喊”(he pounded with all his might and shouted at the top of his lungs)、“又黑又顽固”(black and obstinate)、“整齐而娴熟”(practiced and orderly)”。从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同样是合取关系,英语一律用“and”体现,而汉语却可以用不同的连词,且存在一些规律。“和”、“跟”、“与”和“以及”通常用来连接有并列关系的名词;“并”和“一边……一边”连接动词;“又……又”和“而”一般连接形容词。当然,汉语语料中还有一些表合取关系的连词,如:“既……也”和“既……又”等。
析取关系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中选其一。语料中英语表析取关系的连词为“or”和“either……or”,汉语一般为“或”。但汉语析取关系也可以用其他形式来表达:(1)无连词,如:“一男半女”;(2)用通常表递进关系的连词“还”,如:“是在造孽还是在积德”;(3)重复,如:“你们可以到树上去上吊,可以到湖边去跳水,可以到铁道上去卧轨……”
转折关系是指并列结构中成分之间的意义相反或相对。同样,我们发现在英语中表达转折关系的连词通常是“but”,而在汉语中的表达形式很多。如:“胖子一大把年龄了,但撒起尿来还是童趣盎然……”中的“但”,“本来想往前,反而退了后”中的“反而”,“铁壳子岿然不动,他却被反弹出三米多远……”中的“却”和“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报德”中的“不是……而是”;在“人穷志不穷”中没有用连词;表递进的连词“也”和“还”也可以引导转析关系,如:“表弟大幅度地扭动着车把,也难以免除摩托的颠簸”和“任他把嗓子喊哑,铁壳小屋里还是寂静无声”;还可以用时间副词的对比来体现,如:“过去他一直抽不带过滤嘴的金城,现在他抽带过滤嘴的飞燕。”
除了这三种关系,汉英并列结构还可以表达加合(附加)、顺序、递进等关系。通过观察,这几种关系英语都用“and”来体现;而汉语用“还”和“都”等来表加合,“还”、“也”以及“并且”等来表递进,表顺序时一般没有连词,只用逗号连接,如:“他扔掉木拐,走出了家门。”
总之,汉英并列结构所体现的的语义关系大致相同,但英语表达语义关系的形式较单一,而汉语的表现方式却非常丰富。汉语并列结构中的每种语义关系都有多样的连词来体现,也可以没有连词,还可以是词语的重复等。同时,根据语境,表示一种语义关系的连词可以用来表示另外一种语义关系。因此,汉语比英语要灵活得多。这体现了汉语的柔性和英语的刚性,也进一步反映了汉语民族和英语民族的思维差异。
参考文献:
〔1〕Mo Yan. Shifu, Youll Do Anything for a laugh [M].(H. Goldblatt, Trans.) New York:Academic Publishing,2001/2011.
〔2〕Whorf, B. L. Language, Thought and Reality: Selected Writings of Benjamin Lee Whorf [M]. ed. & introd. by Carroll J. B.,Cambridge,Massachusetts:MIT Press,1956.
〔3〕莫言.师傅越来越幽默[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
〔4〕潘文国.汉英语对比纲要[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7.(责任编辑 张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