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地质浅埋暗挖取水隧道施工技术浅析
2015-05-04陈戴文
陈戴文 靳 旭
(海南核电有限公司 海南昌江)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地质概况
CB2隧道是海南昌江核电厂1#、2#机组循环水和重要厂用水取水工程。两条取水隧道闸门井以内至PX泵房部分长度分别为:CB2-1#(西侧隧道)隧道长1645.185 m,CB2-2#(东侧隧道)隧道长1652.843 m,属于中长隧道,其中Ⅲ类围岩1096 m(33.2%)、Ⅳ类围岩558 m(16.9%)、Ⅴ类围岩1622 m(49.9%);根据不同围岩类别隧道衬砌断面尺寸分别为 6 m、6.42 m、6.76 m、7.32 m,开挖面积30~50 m2不等,二衬设计内径为5 m。隧洞中心线纵坡由南向北逐渐降低,CB2隧洞纵坡从PX泵房(中心标高-7 m)至取水闸门井段(中心标高-14.5 m)坡度约为0.45%,设计为倒坡。
取水隧洞工程地质分段中靠近海域及海域部分,尤其是海域部分的B、C段(养虾塘范围)中顶板较薄地段,顶板以上强风化岩体厚度 8 m,全风化岩体 4 m,残积层、砂砾层约 6.4 m,渗水量大,成洞条件差。根据隧道开挖暴露情况,隧道中心以下基本属于中风化岩体,中心以上左侧强风化岩体,整体结构较完整,中心贯穿一条构造带,岩体较破碎,渗水量大。隧道中心标高-14.5 m,地面标高逐渐降低,隧道施工至K0+885 m进入虾塘区域,隧洞顶部覆盖层总体厚度 9~20 m,属于浅埋暗挖隧道。
2.隧道与虾塘位置关系
隧道进入养虾塘,虾塘由几十个规模大小相似的养虾池组成,总长约460 m,人工抽取海水用作海产养殖,池底有简单隔水措施。进入虾塘后,养虾池底部地面高程约6.35 m,两隧道从养虾池底部穿过。
根据地勘资料显示,隧道施工至虾塘底部K1+027 m(勘点:QP53)后进入V类围岩段,隧道顶部分布围岩中逐渐出现珊瑚礁混砂层,混砂层下部分布强风化花岗岩或闪长岩,一直贯通至海边,由于海岸一带均为海积砂层和珊瑚礁混砂层,透水性较好,易造成塌方、海水倒灌等事故。
3.CB2取水隧道所采用的施工方法
本隧道进口段围岩主要为Ⅲ类围岩,围岩稳定性较好,与地质勘察报告基本相符,故采用全断面爆破开挖方案进行施工,施工较为顺利。但施工至K0+600 m左右时,地质勘查报告与实际开挖所揭露的岩体情况相差很大,大部分为Ⅳ、Ⅴ类围岩,加上施工承包商未采取超前地质预报及超前探孔措施,对隧道开挖前方的地质情况并未真正掌握,只是认为该工程隧道洞径小,安全风险比较小,片面的考虑施工进度的因素,故对各类围岩均采用全断面的开挖方式进行掘进。由此而导致在掘进过程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塌方、片帮等安全事故。
二、隧道开挖施工方法及适用条件
1.全断面法
全断面法,即按隧道设计断面轮廓一次开挖成形的施工方法。适用于Ⅰ~Ⅲ类围岩自稳性较好的石质隧道,可采用深孔爆破施工。其优点是有较大的作业空间,有利于采用大型配套机械化作业,提高施工速度,且工序少,干扰少,采用深孔爆破时,可加快掘进速度,且爆破队围岩震动次数较少,有利于围岩稳定。缺点是要求施工单位有较强的开挖、出渣和运输及支护能力,采用深孔爆破时,对钻爆设计和控制爆破作业要求较高。
2.台阶法
台阶法是将设计断面分成上、下断面先上后下分次开挖成形的施工方法。比较适于Ⅳ、Ⅴ类自稳性差、成洞条件差的围岩隧洞中,同时台阶长度不宜超过隧道开挖宽度的1.5倍。
3.单侧壁导坑法
单侧壁导坑法,即一条侧壁导坑超前,另一侧断面跟进施工。特点是每个开挖断面跨度小,断面受力合理,使隧道开挖更安全、可靠。但工序复杂,不利于机械化作业,施工速度较慢。比较适于围岩差、隧道跨度大、地表沉降难于控制等地段。
4.双侧壁导坑法
双侧壁导坑法是先开挖隧道两侧的导坑,并进行初期支护,再分部开挖剩余部分。比较适于隧道形状近似于椭圆形断面,同时导坑跨度宜为整个隧道跨度的1/3,适用于地铁隧道施工。
5.预留核心土环形开挖法
预留核心土环形开挖法是先开挖上部环形导坑,并进行支护、再分部开挖中部核心土、两侧边墙的施工方法。适用于围岩地质条件差,自稳性时间短,开挖前应按设计要求进行超前支护,同时核心土面积应不小于整个断面面积的50%。
三、隧道V类围岩全断面法施工出现的问题
1.浅埋软弱V类围岩段施工出现问题分析
CB2取水隧道浅埋软弱V类围岩段最初施工中,采取超前小导管注浆支护加固拱顶后,按全断面法施工,该施工工艺起到了稳定掌子面,加固拱部地层的作用,但因隧道位于珊瑚礁混砂层,混砂层下部分布强风化花岗岩或闪长岩,且混砂层松软、松散、含水,地基承载力低,不能形成有效地基承载结构而出现隧道拱顶下沉、围岩收敛量超出设计预留量,地表出现不同塌方、塌腔现象。从超前支护结构看,隧道掌子面拱顶出现不规则掉块现象,超前支护小导管基本随塌体塌落、压弯。这说明拱顶的垂直压力通过拱顶超前支护整体下沉进行释放,且临空面大,同时隧道拱顶土体松软无法提供足够水平摩擦力,导致拱顶出现不同(程度)塌方、塌腔现象。
2.隧道前期发生事件统计
自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发生塌方、片帮及掉块事件统计情况,详见表1。从该统计表中可见2012年2月份以后CB2隧道发生掉块及片帮等事件的频率突然升高,现场施工难度增大。经分析,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围岩突变为V类围岩岩体破碎程度严重、掌子面渗水严重、围岩自稳性差。
四、隧道V类围岩预留核心土环形开挖施工方法的提出
1.预留核心土环形开挖法及其研究现状
实践证明,在隧道施工中,预留核心土法是增强掌子面稳定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施工方法,现已广泛应用于铁路、公路等隧道建设中。优点是①核心土支挡掌子面,提高了掌子面稳定性;②拱部初期支护及时,施工安全性较好;③施工难度小,工序简单;④不需要临时支撑,作业空间能满足机械化要求,施工较快。缺陷是①对隧道断面下半部围岩条件有一定要求,有时需在拱脚和墙脚围岩进行注浆加固或增设锁脚锚杆;②需有强支护、辅助施工、监控量测、合理布距等相应的保证措施。
对于预留核心土环形开挖法,迄今已在众多隧道中取得成功应用,包括彭水隧道、河源洞隧道、磨子潭I#隧道、鹅岭隧道等。该工法常用在力学性质差的围岩段,核心土长度多为2~4 m,一次环形进尺一般为0.5~1 m,常采用挖掘机、人工辅助及弱爆破开挖。例如,在IV类围岩和V类较好围岩段,常用超前锚杆或超前小导管;在V级较差围岩段,常用套拱。
表1 CB2隧道发生塌方、片帮及掉块等事件统计
2.与全断面开挖法对比分析
在浅埋隧道的受力共同点是:①拱顶部分的锚杆、超前小导管与钢支撑在不同的施工阶段受力都很大;②完工后受压较大的拱底所承受的围岩应力最大,而且拱底往往都是应力集中的地方;③锚杆、超前小导管与钢支撑的受力在施工中间阶段往往是两侧受力稍大,而完工后则拱底最大。不同点是:锚杆、超前小导管所受轴力、钢拱架所受轴力和弯矩以全断面法施工最大,预留核心土环形施工法最小。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相比全断面法,预留核心土环形开挖法有利于控制隧道拱顶沉降,同时提高了隧道稳定性。结合预留核心土环形开挖法的施工特点和力学性能,并充分考虑到该隧道的地质条件、特点,以及安全性和工期要求等,最终决定采用预留核心土环形开挖法作为Ⅴ类围岩的施工方法。
3.预留核心土环形施工法施工工艺简易描述
(1)留核心土环形开挖法施工步骤。①拱部安设超前小导管或超前锚杆,然后预注浆;②开挖上台阶Ⅰ,施作拱部初期支护,打锁脚锚杆;③开挖下台阶Ⅱ,Ⅰ部与Ⅱ部开挖间距保持2~5 m,最后施作边墙、仰拱初期支护封闭成环。
(2)V类围岩拱顶小导管加强技术措施。V类围岩采用预留核心土环形施工法法施工时,对于正常V类围岩施工段,超前小导管纵向排距为2 m一循环,小导管长度为4.5 m,搭接长度2.5 m,环向间距为0.25~0.35 m,一环25根,约127°范围。对于风化严重的V类围岩,超前小导管纵向排距加强到1.5 m一循环,小导管搭接长度增加到3 m,其他参数不变。
V类围岩在进行支护施工时,上台阶高度以拱架能够安设高度为宜(尽量设置在起拱线位置),因施工环境受限,为兼顾施工进度,上下台阶距离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必须确保上台阶掌子面与下台阶掌子面距离在1 m左右。上台阶开挖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掘进0.5~1 cm后,及时进行钢拱架、网片、喷砼封闭工作,缩短掌子面与已支护段距离,减少开挖临空面。
针对V类围岩风化严重岩性软弱,尤其是虾塘区域范围,岩体破碎程度严重,洞内掌子面渗水严重,围岩自稳性差,所以在施工过程中,把确保围岩稳定、杜绝坍塌放在首位,一般采用机械辅助爆破开挖,严格控制装单洞单段装药量,并不断修正爆破参数。及时有效地做好初期支护工作,严禁盲目掘进。施工原则是弱爆破、强支护、短进尺、多循环和勤量测。
五、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及时对已开挖裸露的围岩进行喷射砼封闭,在提高围岩强度的同时,隔绝水和空气与岩层的接触,使裂隙填充物不至于软化、解体,失去围岩的自稳性。
(2)提前预测开挖面前方的地质情况,包括围岩的整体性以及断层、软弱破碎带在前方的位置和对施工的影响,地下水情况等,以便及时了解预开挖的围岩情况,并及时调整爆破参数及开挖支护方式。
(3)加强对隧道围岩的监控量测工作,根据监控量测的数据,对围岩的变形趋势做出准确地分析判断,据此指导现场施工。
(4)结合现场实际围岩情况,加大超前支护强度,增加超前小导管的搭接长度及加密施打间距,及时对临空面进行支护封闭,形成有效的拱形防护,确保施工安全。
(5)加强洞内防排水工作,给隧道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加快施工循环作业,减少围岩暴露时间。
(6)加强现场安全监督工作,开挖与支护施工过程中加强安全监督等管理工作,发现围岩有异常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及时撤离施工人员。
(7)顶部出现异常塌方时,在超导上层铺设钢筋网片并喷射砼,形成临时拱顶壳体,对施工人员形成安全的保护层。
(8)在塌方严重地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用异型轻型拱架,及时对围岩进行顶撑,形成支护层对施工人员进行防护。
CB2隧道自开工截止到全面贯通,历经2年多时间,因受地质条件等因素影响,施工中存在片帮、掉块、冒顶等安全风险,通过从安全管理、安全技术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化解了这些安全风险,施工过程中不但安全、质量得到可控,也确保了CB2取水隧道开挖和安全贯通。
六、结束语
本隧道工程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保质保量的如期完工,说明针对V类围岩风化严重岩性软弱,尤其是虾塘区域范围调整施工方法及工艺是合理的,预留核心土环形施工法,不仅为超前支护提供了有利基础,还能超前探明地质情况。为安全施工创造了条件,也为类似的地下工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