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及预防后遗神经痛
2015-05-04辛玉甫荣姗姗
辛玉甫,荣姗姗
综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及预防后遗神经痛
Comprehensive Therapy for Herpes Zoster and Alleviation Postherapeutic Neuralgia
辛玉甫,荣姗姗
目的 为探讨综合疗法与常规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注射阿昔洛韦配合红外线照射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火针、围刺、浮针及红外线照射的综合疗法。治疗10 d后进行疗效的综合评价。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均有改善,经秩和检验两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半年回访结果显示,治疗组PHN发生率为3%,而对照组为20%,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结论 综合疗法与阿昔洛韦常规治疗带状疱疹及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方面相比疗效显著。
带状疱疹;针灸;红外线治疗;综合疗法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ZVZ)所引起的水痘疼痛性皮肤病,好发于春秋季,以头颈、胸肋部多见。本病初次感染时表现为水痘,以后病毒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免疫功能减弱可诱发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度活动、生长繁殖,沿周围神经波及皮肤,发生带状疱疹。中医称之为“蛇串疮”、“蜘蛛疮”等,并认为本病多由情志不遂、肝胆经火盛或饮食失调而致脾失健运、湿浊内停、郁而化热、湿热搏结、外感毒邪郁于皮肤而发病。临床常注射阿昔洛韦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带状疱疹,但其对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效果不甚理想,我科采用火针点刺结合浮针疗法等综合疗法治疗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病例选自2013年10月至2014年5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门诊或住院病例,共60例。应用SAS软件由计算机产生随机表进行随机化分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入选标准符合《现代皮肤病学》诊断标准[1]。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并有典型发作的疼痛性的皮肤黏膜损害;②病程在7 d以内,1周内未服用过或外用过抗病毒药物;③年龄在15~65岁之间;④能够接受本疗法,在治疗当中不接受其他疗法者。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病例纳入标准者;②有严重心脑血管、肝、肾、血液等系统疾病者,免疫功能低下及全身衰竭者;③妊娠期妇女及哺乳期妇女;④治疗期间不能按时复诊或失访者;⑤对阿昔洛韦过敏或者不耐受者。病情评分标准[2]:将所纳入的病患根据表1进行评分。
表1 病情评分标准
1.2 一般情况比较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症状体征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t检验及秩和检验)(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火针点刺及围刺疗法:选择体位,充分暴露患部,碘酊消毒患部,依据患者体质及病变位置,选择贺氏火针型号。医者一手持酒精灯,一手持贺氏火针,在距离患者病变部位较近的位置,将针身烧灼致白亮,并在病变部位迅速进针,即刻出针。点刺针数及针刺深度根据患者耐受度及病程情况灵活选择。点刺过后,用1寸毫针围刺病损区域(间隔约2~3 cm)。红外线治疗:上述疗法之后,在病损密集处特定电磁波理疗仪照射30 min(仙鹤牌立式神灯,型号CQ-29P TDP)。浮针疗法:红外线治疗结束后,沿患者病损所累及的神经分布方向,在病损处相应神经线的前端部分,寻找并标记患者疼痛点(即相应阿是穴),在此点外约5 cm处(需仍处于病损所在的神经线上)常规消毒后,用大号一次性浮针(南京派福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平刺入患者皮下浅筋膜层,针尖朝向疼痛点方向,针刺过程中无疼痛、无得气感,待针尖到达疼痛点后,采用扫散法在局部行扫散治疗(即以进针点为圆心,向疼痛点所在处进行皮下平行扇形划拨),然后将针心抽出,软管留置皮下,医用胶布固定。若疱疹发生面积较大,可按上述方法在病损密集处加刺几针浮针。
1.3.2 对照组治疗方法 阿昔洛韦注射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0.25 g,1次/8 h静脉滴注。红外线治疗:在病损密集处特定电磁波理疗仪照射30 min(仙鹤牌立式神灯,型号CQ-29P TDP)。两组治疗,1次/d,10 d为1个疗程。治疗过程中及疗程结束后观察及记录患者止痛、消疱、结痂及不良反应等情况,并对患者定期回访半年以上,以掌握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为皮疹完全消退;显效为皮疹大部分消退局部疼痛明显减轻,疗效指数>60%;有效为皮疹部分消退,局部疼痛减轻,疗效指数>20%;无效为皮疹小部分消退或加重,局部疼痛无减轻,疗效指数<20%。疗效指数=(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3]。止痛为疼痛消失,止疱为无新水疱出现,原有的水疱不增大;结痂为水疱全部干涸。总有效率以痊愈加显效计。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结果见表3,经秩和检验,P=0.00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另外通过半年回访,治疗组30例患者在出院后仅有1例(3%)出现PHN。而对照组有6例(20%)在出院后出现PHN,在减轻出院后发生PHN方面,治疗组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3 综合疗效比较 例(%)
2.2 典型病例 常某,男,37岁,某高校教师。2012年12月10日前来就诊,主诉左侧胁肋部现粟米样疱疹伴捆绑疼痛感1 d。经查,其左胸胁肋部从前正中线起至后正中线部,沿第5、6肋间方向分布有较多半透明粟米样疱疹,基底部较红。以带状疱疹采用上述综合疗法治疗,治疗1 d后,疼痛大大减轻,次日就诊时见大部分疱疹塌陷,5 d后痊愈,疱疹结痂,并且未遗留神经痛,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
3 讨论
带状疱疹可发生于任何感觉神经分布区,但以脊髓神经胸段最常见,其次为三叉神经第一支常受侵犯,亦可见于腰腹部,上肢及耳部。发病前常有全身不适,可有皮肤刺痛或烧灼感,2~7 d后皮肤出现群集小水疱或血疱疹,沿神经走向呈带状排列,基底常绕以红晕。目前带状疱疹临床发病率较高,病程长,一般可持续2~3周,有部分遗留有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
本病的病因现代医学认为在水痘原发感染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隐藏在感觉神经节中并且终身潜伏。当人体的抵抗力下降时,它被激发活化,在感觉神经节神经元和卫星细胞中再现,并通过周围神经传播到皮肤,就引起带状疱疹。劳累、创伤、手术、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均可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住院患者多数患有基础疾病,接受了各种治疗后,免疫力较前下降,激活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导致带状疱疹的发生[4]。本病虽可发生在各年龄段,但因为随年龄增大,针对病毒的T细胞免疫功能减退,故而老年病人更常见[5]。康复科所收纳的患者多为自发性脑血管病后遗症期的患者,大多数兼有糖尿病、心血管病等各种基础病,且年龄在5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居多,故而本科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带状疱疹的几率很高。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且延误了患者的康复治疗,故而预防及治疗本病显得相当迫切与重要。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情志内伤、肝失疏泄或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湿热内蕴、兼感毒邪以致湿热火毒蕴积肌肤而成。由于湿热毒邪阻滞经脉,不通则痛,故而患者疼痛剧烈。在本病的预防及治疗方面,西医常选用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配合红外线局部照射治疗法。本文中对照组即采用此法治疗。此方法在缩短本病的病程及止痛的疗程方面有效,但对于PHN方面的效果不明显。本文采用火针疗法、围刺以及浮针疗法等综合治疗方法。火针刺法是一种古老的针刺方法,是将特制的金属粗针,用火烧红后刺入一定部位治疗疾病的方法,火针古称“燔针”,火针刺法古称“焠刺”。根据《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轻者毒气随火气而散,重者拨引毒通彻内外”的理论,以热引热,使火热毒邪得以外泄,机体气血通畅,营卫调和,阴平阳秘,正胜邪去。火针点刺肌肤,能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加快局部新陈代谢,有激发经气、温通经络、化湿止痛之功。同时,火针烧红时温度达800℃,高温对病毒有直接杀害作用。围刺法属于多针刺疗法,其与《灵枢·官针》的傍针刺、齐刺、扬刺等刺法类似,多针刺疗法又称为“群针术”,是指采用常规毫针刺法,取体表某区的某经或该穴周围邻近的多个输穴进行针刺,取穴多而成群集状,特点是“多而密、密而浅”。其主要依靠局部经脉之间的相互协调,沟通经脉,调和气血,从而达到止痛且限制疱疹向周边皮肤扩散的目的。红外线灯局部照射是利用光化学作用,促进胶原组织再生,松弛肌肉,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抑制神经兴奋,改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和加速疼痛物质代谢[6]。红外线能增强细胞新陈代谢,促进皮损愈合,加快受损神经的再生[7]。同时也能穿透深达真皮和皮下组织层,对皮肤有消炎、消肿及止痛作用,可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促进炎症的消散及疼痛缓解。本治疗方法中的浮针疗法可能对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作用显著。浮针的主要结构是外置的软套管和内部的不锈钢内芯,其疗法主要作用于人体浅筋膜层,具有疗效好,方便安全的特点。浮针所特有的外置软套管在治疗结束时留置于病人体内,可以起到类似埋线的作用,相当于延长了治疗时间,有效缓解了病患的痛苦,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有显著作用。三法结合,在治疗带状疱疹的同时,也有效防治了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本研究显示综合疗法优于阿昔洛韦常规治疗带状疱疹,而在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方面疗效显著。
[1] 杨国亮,王侠生.现代皮肤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621-623.
[2] 戴慎,薛建国,岳沛平.中医病证诊疗标准与方剂选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34-837.
[3] 杨森,林国书,周文明,等.更昔洛韦与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评价[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2,16(2):33-34.
[4] 孙晓燕,张美芳,马小萍,等.住院患者发生带状疱疹87例临床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26(1):36-37.
[5] 高地,李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及其防治[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2,28(3):182-184.
[6] 付敏,谭志勇,姜功平.红光照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1,14(5):514-515.
[7] 彭丽蓉,袁秀红,秦燕.红光综合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2,41(5):502-503.
2015-01-28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洛阳 471003
辛玉甫(1975-),男,河南濮阳人,主治医师,从事康复医学临床工作。
R752.1+2
B
1672-688X(2015)02-01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