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合作已成为推进中日韩合作的新亮点
2015-05-04陈红娜
张 琦,陈红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对外经济研究部,北京 100010)
旅游合作已成为推进中日韩合作的新亮点
张 琦,陈红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对外经济研究部,北京 100010)
近年来,跨国旅游发展迅速,旅游产业对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也日渐突出。中日韩地缘相近、文化相通、经贸关系密切,加上三国政府的积极推进,区域内旅游迅速升温,互为彼此重要的旅游客源国和目的地,其中,中国增长最快、韩国对中日客源依赖最大。但在三国旅游产业合作不断加强的同时,也受到经济减速和政治、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的干扰。中日韩应通过多领域、多方式、多层次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三国旅游向纵深发展。
旅游业;中日韩;区域一体化;产业合作
旅游业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也是推进区域融合与合作的重要推动力。中日韩应将旅游产业合作作为促进区域一体化和产业合作的突破点,促进文化交流与沟通,强化区域旅游合作机制,推进信息交流和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挖掘区域内旅游市场潜力,为三国经济发展和区域合作注入新动力。
一、中日韩旅游呈现快速发展新趋势
1. 全球旅游发展呈现新趋势
过去20年来,由于生活水平提高,交通工具更加便捷,旅游产品和服务不断提升,尤其是近年来在线旅游市场日渐成熟等原因,国际旅游产业得到持续蓬勃发展。以入境旅游人数计算,1990年全球旅游规模仅为4.35亿人次,2000年增至6.75亿人次,2013年则高达10.87亿人次。世界旅游组织(UNWTO)预计,到2030年国际入境旅游人数将增加到每年18亿人次。
在国际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有两大趋势值得关注:一是邻近区域内的旅游在全球跨境旅游中占据重要地位。根据《世界旅游组织2013年报告》,全球跨境旅游中约有80%属于区域内的跨境旅游。二是旅游产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提升。据世界旅行和旅游理事会(World Travel and Tourism Council)统计,2013年全球旅游业直接和间接产生的增加值为6.8万亿美元,约占全球GDP的9.3%,高于汽车产业的8.0%、采矿业的8.7%和化工制造业的8.7%,与教育及银行业所占比重几乎相同(见图1),连续第三年超越制造、零售、分销、公共服务、金融和商业服务业等行业的增速。该理事会预计,未来旅游产业将实现更高速增长,2024年产业规模将达到10.97万亿美元,对全球GDP的贡献率将达到10.3%,年均增长率预计为5.2%。
图1 2013年全球各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数据来源:World Travel & Tourism Council(WTTC)
2. 中国旅游业发展明显快于日韩
国际经验表明,国际旅游消费通常在高增长的经济体呈现快速发展态势。这一点在中国表现尤为突出:2000—2013年,中国出境游客增长9.38倍,出境旅游人数增至9 819万人次;若按海外旅游消费额计算,2012年中国人在海外消费达1 02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占国际市场9.5%的份额,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消费国。同期,日本和韩国仅增长0.98倍和2.69倍,2013年两国出境游客数量分别为1 849万人次和1 485万人次(见文末图2)。
接待入境游客意味着服务出口,世界各国都把旅游业作为重要的新兴产业予以重视。2013年中国入境外国游客人数为2 629万、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为517亿美元,国际排名均有很大上升,成为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目的地。中国入境游不仅市场规模和潜力巨大,而且从趋势上看,2000—2013年,中国入境游客数增长2.58倍,增速明显高于日本(1.36倍)和韩国(1.28倍)。
二、区域内旅游快速增长成为中日韩经济关系中的新亮点
旅游和人员往来,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增进民众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沟通。中日韩地缘相近、文化相通、经贸关系密切,三国政府对加强旅游合作、实现互利发展持积极态度,推动了区域内旅游的快速发展。
1. 中日韩双边旅游快速发展*本文的中国入境旅游总人数不包括港澳台游客。
21世纪以来,日韩赴中国旅游人数增长迅速,虽然总人数在2011年达到峰值后略有下降,但与21世纪初相比增长近1倍(93.1%),两国合计在中国入境游客中占比26%,是中国最为重要的外国游客来源国之一。但是,两国来华游客呈现不同的发展趋势,2000年以来,日本来华旅游逐年提高,但2013年出现显著下降,占中国入境旅客总人数的比重从21.7%降至10.9%;21世纪初,韩国来华游客数量不及日本,但在双边政治和经贸关系发展的带动下,来华旅游人数增速迅猛,所占比重提高到15%左右,年度规模从2000年的134万人迅速发展到目前的400万人,远超日本(287.7万人)。
日本是中韩两国游客海外旅游的重要目的地。在日本的国际入境游客总数中,中国和韩国游客所占比重持续提升,2000—2010年,两国合计占比从27.5%提高到44.7%,成为日本最为重要的海外游客来源地。但受政治关系紧张的影响,2013年中国赴日游人数大幅下降近1/3,占比降为8.7%;韩国赴日旅游人数虽有上升,但相比其他地区游客的快速增长,韩国在日本入境游客中的占比也降至20.4%。
对韩国来讲,日本原是其最大的海外游客来源国,2000年,日本在韩国入境游客总数中占比达46.5%,此后一路下滑,2013年占比降至22.6%。与此形成明显反差的是,同期中国游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韩国入境游客中的占比从8.3%增长为35.5%。中日两国合计在韩国旅游市场上始终占据重要地位,处于稳步上升态势。
2. 三国间跨境旅游发展出现新特点
中日韩互为重要的出境旅游目的地和境外游客来源地,区域内旅游的快速发展为三国旅游服务出口提供了重要的收入来源。近年来,区域内旅游出现新的趋势。一是中国旅游消费潜力巨大,旅游市场日益多元化。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中国出境游发展迅猛,无论赴日韩旅游人数还是在日韩入境旅客中的占比均快速上升,反映出中国作为旅游消费国所蕴含的巨大潜力。同时,由于中国旅游市场的逐步开放和服务改善,对全球游客的吸引力日益提升,在游客来源更加多元、丰富的情况下,日韩游客在中国入境中的合计占比从高峰时的34%降至目前的26%。二是中日对韩国的旅游偏好持续上升。按照国际通行计算方法,强度系数可以反映区域内游客对一国旅游市场的偏好程度。文末图3显示,中日两国在韩国入境游中的强度系数稳步提高,作为韩国最为重要的入境游客来源,2013年中日合计占韩国入境游客总数的58.1%,主要原因是韩国旅游市场、产品和服务对中日游客的吸引力稳步提升。
三是日本旅游市场已受到与中韩政治关系紧张的显著影响。从区域内游客在日本入境游中的比重看,中韩合计份额已从2010年的48.3%降至2013年的29.1%(见文末图3);从双边旅游强度的变化趋势看,中韩双边旅游强度逐年提升。相比之下,韩国赴日旅游的市场占比自2011年后即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而受2013年中日钓鱼岛争端的影响,中国赴日游客锐减,改变了长期以来人数和占比稳步增长的态势(见文末图4)。
3. 三国旅游合作机制曲折中前行
自中日韩建立旅游部长会议机制以来,已召开了六次会议,为促进三国发挥旅游优势和共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因政治关系紧张,近两年三国旅游部长年度会议已搁置。不过在2014年1月举办的东盟与中日韩的“10+3”旅游部长会议期间,中韩两国达成新的共识,双方将致力于加强各层面的旅游交流与合作,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产品和更加优质的服务,为实现双向旅游往来1 000万人次的目标共同努力。
三、中日韩区域内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新增长点
根据三国旅游部长会议发布的《2020中日韩旅游展望》(Vision 2020),东亚将是全球旅游业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且三国希望,区域内旅游交流人数2015年达到2 600万人次。但是,2013年区域内游客数量仅为1 720万人次,与此目标仍有一定差距。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点。
第一,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影响。旅游业的兴起和发展,是以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为基础条件的。目前,世界经济缓慢复苏,结构性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就业和可支配收入也未得到有效恢复。在东北亚区域内,中国经济正在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阶段转换;日本经济虽在“安倍经济学”刺激下略有起色,但仍难以快速步出停滞局面;韩国经济也尚未恢复到危机前的增长水平。这些都将影响到区域内旅游产业的发展潜力。
第二,目的地多样化有可能降低三国对区域内旅游的偏好。相互毗邻,是中日韩互为重要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原因。但随着经济发展和游客旅游目的地多样化趋势的增强,有可能引起东北亚区域内旅游强度系数的下降。以中国出境游为例,2000年,中国赴韩日人数在中国因私出境总人数中所占的比重为14.7%,但到2013年,这一比例已下降到5.7%。
第三,自然灾害和政治等其他因素的干扰不可忽视。2011年日本遭受严重地震袭击和海啸灾害后,中、韩赴日游客数量急剧下降26%和32%。中日、韩日岛屿争端升级后,许多市场调查表明,中日国民对对方国家的好感和认识的变化,已对相互之间的人员往来造成负面影响。2013年,中国赴日旅游人数下降31%,而日本赴华的人数也减少18%。这一点反映出,双边政治关系的紧张对区域内旅游市场影响巨大。
第四,存在汇率变化和相互竞争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近年来,中日韩三国汇率波动较大,人民币持续升值刺激中国出境游的快速提升,日韩货币贬值则对其居民的旅游计划产生一定不利影响。此外,中日韩三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风俗文化具有相似性,旅游产品开发深度不够,导致竞争日趋激烈。
当然,三国旅游产业发展与合作也出现了一些新趋势和新增长点。一是旅游产品不断丰富。旅游不仅仅指观光度假,还包括一些新兴的旅游产品,如与投资相伴的商务游、健康疗养和文体科技交流等,这有助于促进资源整合和旅游业新发展。例如,韩国凭借在整容外科、牙科和眼科方面的国际领先技术与相对低廉的成本,吸引大量中日游客。这种内容丰富、不断创新的旅游形式和项目,会不断激发旅游消费热情,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二是跨国合作异军突起。中日韩地域相邻,在人文环境上又具有风格各异、相互融合的传统魅力,旅游合作蕴含着巨大商机和潜力,合作项目受到市场的欢迎。如中国上海、日本福冈、韩国釜山三地开通邮船,共同对外促销;中国海南省、韩国济州岛、日本冲绳县建立的“岛屿观光伙伴关系”以及图们江地区的次区域旅游合作等。未来,跨境农业旅游、文化旅游、宗教旅游、医疗旅游等都具有广阔的市场开发潜能。
四、加强三国旅游产业合作的政策建议
1.应充分认识跨境旅游发展的重要性
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十年来,中国、日本和韩国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旅游产业地位不断提升,对各自经济增长和就业的贡献持续提高。
根据世界旅行和旅游理事会预测,到2024年,旅游对中日韩三国将带来更为显著的经济收益。以中国为例,旅游产业带来的直接增加值将从2014年的1.6万亿元人民币提高到3.3万亿人民币,增长约1倍;旅游产业带动的就业在中国就业总量中的比重也将进一步提高到3.4%。
一方面,旅游产业合作既可以吸引区域内的游客,也可以通过加强合作、联合营销,吸引区域外的游客资源。例如,欧盟国家签署申根协定,极大方便了申根国家之间的贸易、人员、教育、资金等交流,也受到了外国游客的极大欢迎。中日韩三国旅游业如能开展更为深入的合作和制度性安排,不仅有助于推动三国旅游业的发展,也将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旅游产业合作可成为推进区域合作的突破点。在世界经济陷入长期低速增长、各国积极构建区域集团的形势下,加快推进区域合作成为中日韩的必然选择。2013年三国启动CJKFTA正式谈判,标志着东北亚区域经济制度性合作取得了显著突破,但经济一体化、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制度性安排,需要地区认同感和政治互信,政治关系紧张对谈判的顺利推进造成不利影响,这是我们必须坦诚面对的问题。建立自由贸易区等制度性安排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方式,但决非唯一内容,应通过多领域合作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
为深化区域合作、满足各国自身发展和应对外部压力的现实需要,应积极寻找产业合作的突破点。旅游业发展有助于保持和增强民众之间的互动交流和相互理解,具有对文化和社会领域的显著溢出效应。加强旅游业合作,促进三国人民相似但又各具特色的文化沟通、人员往来,不仅可以使三国人民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也可以为加强区域合作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为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和地区和平稳定提供新动力。
2.政策建议
旅游业是互动性很强的产业。中日韩旅游合作极具地缘优势,加上文化传统相通和政府积极推动,三国互为重要客源国与旅游目的地,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和巨大潜力。当然,中日韩旅游产业合作与三国的经济发展形势、双边政治关系、贸易投资联系的密切程度、文化传统等密切相关,同时也会受区域外国家吸引力和政策变化等影响。
中日韩三国间的旅游发展与合作,是区域合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区域经济融合的重要推动力和基础。三国需要积极推动多方式、多层次的合作,以实现更大程度、更高水平的互利互惠和共同发展。
首先,加强文化交流,为旅游合作奠定坚实基础。文化交流所带来的认同感,是国家与国家之间进行一切合作的必要前提。根据国际经验,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5 000美元时,旅游消费将实现一个跨越式发展。中日韩早已进入这一阶段,但如果缺乏文化的交流与沟通搭台,三国旅游合作很难拓展广度和深度。中日韩三国文化既有共通基础又兼具特色,只有通过不断的交流合作,才能为深层次沟通与合作奠定基础、打开通道。因此,中日韩应把文化交流合作作为重要的切入点,着力推动三国旅游合作深入发展。
其次,增强区域旅游合作机制。一是应切实促进旅游组织间的合作,包括位于旅游价值链不同环节的各类旅游企业的合作;二是提高旅游和人员往来的便利化程度、降低旅行成本,如可考虑放宽旅游签证的要求条件、加快入境手续的办理、解决跨国交通与国内交通联运的衔接问题、改进免税制度、降低银行存款最低限额等自助行的资质门槛等;三是加强对三国旅游管理部门和从业人员的培训;四是加强灾害应急协调机制,应对可能的风险。
再次,加强信息交流,改善旅游数据收集体系。相关信息和数据的缺乏,对政策制定和推进区域合作都是重大障碍。三国旅游主管部门和相关机构应加强对旅游客源和市场信息的交流,协调三国旅游统计体系,以增强对三国旅游、教育和文化等产业数据的收集能力。
最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挖掘区域内旅游市场潜力。可根据三国旅游资源、经贸关系和市场需求的特点进行资源整合,加强多式联运等基础设施建设;共同开发如商务、培训、教育和美容医疗等服务项目;通过联合营销、提升服务质量,拓展区域内外的旅游消费,实现合作共赢。此外,可考虑通过区域内旅游管理一体化和整体形象的塑造,打造新的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产品,面向世界推介东北亚旅游品牌。
图2 中日韩出境游人数增长趋势(单位:千人)
数据来源:联合国数据库,中国国家统计局,日本旅游业协会,日本国家旅游局,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
图3 中日韩——区域内入境游强度系数变化(%)
图4 中日韩——双边入境游强度系数变化(%)
[责任编辑:房宏琳]
2015-04-17
张琦(1969—),女,副部长,研究员,从事国际经济研究;陈红娜(1988—),女,实习研究员,从事国际贸易研究。
F592
A
1002-462X(2015)08-01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