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临床研究
2015-05-04汪惠勇
汪惠勇
上海浦东新区惠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1300
124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临床研究
汪惠勇
上海浦东新区惠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130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为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辨证施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2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让患者填写高血压患者登记表格和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表,将其划分为肝火上亢型、痰湿壅盛型、阴虚阳亢型和阴阳两虚型,分析本组患者证型的分布规律。结果:四种证型的发生率中,肝火上亢型的发病率最高,依次为痰湿壅盛型、阴虚阳亢型和阴阳两虚型。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疾病根据患者病情的延长,其病情的发展规律是由实向虚逐渐演变,因此采用中医辨证施治,能够采取最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
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分布规律
高血压是一种动脉血压持续过高的全身性、慢性疾病,原发性高血压疾病的致病因主要有遗传、生活环境等,同时非常容易造成患者的肾、脑、心等重要脏器的病变[1]。在采用中医治疗的过程中医首先会对患者的证型进行划分,确诊之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但是其各种证型的发生与患者的哪些指标密切相关一直是中医论治比较关注的问题,笔者对124例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的研究对象均是我院自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间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计124例。患者中男性65例,女性59例,年龄在56~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4±0.4)岁,病程在1~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2.7±0.5)年。本次研究对象均在知情并同意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均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排除患有严重的肝、肾等功能障碍的高血压患者。
1.2 诊断标准[2]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证候分型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相关标准。
1.3 方法
1.3.1 指标的检测 分别对每一位研究对象进行血压和心率的检测,每一位患者均连续测量5~6次手臂部的血压状况,每次间隔时间大约在1~2min之间,将多次测量的结果选平均值作为最终的血压值,袖带气囊的标准规格为12cm×22cm,在测量的过程中袖带气囊的大小根据患者的上臂周径来决定,袖带的放气速度尽量保持在2mmHg/s左右,在读数的过程中尾数一般取偶数;血压测量完毕之后测量患者的心率情况并作详细的统计记录。
1.3.2 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主要分两个部分,分别是高血压疾病患者登记表和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表,主要的内容有患者的家族病史、高血压患病史、心血管疾病史、抽烟酗酒时间、身高体重等信息,在填写调查问卷的过程中为确保其有效性,应该遵循认真负责的原则,不隐瞒、不做假,最后署上患者的姓名。
1.4 采集样本 在样本的采集时应该叮嘱受检者空腹进行检查,然后分别对每一位研究对象采集6ml的血液样本,并将血液进行分离处理得到血清和血浆再行生化指标的检测。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高血压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 124例患者中肝火上亢型高血压患者63例,所占比例为50.81%;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患者27例,所占比例为21.77%,阴虚阳亢型患者19例,所占比例为15.32%;阴阳两虚型患者12.10%。
2.2 各种证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情况 四种症型的患者中,肝火上亢、痰湿壅盛、阴虚阳亢三种症型的平均舒张压和收缩压、心率等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阳两虚型病症的平均舒张压和收缩压与其他症型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心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四种证型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的检测情况±s)
注:与其它症型比较,*P<0.05。
3 讨论
在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中医治疗过程中,医生首先要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然后对证施治。中医既往研究认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情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由实向虚进行演变,但是其主要的演变过程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次研究对高血压病证的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按照辨证诊断和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其中肝火上亢型的高血压患者所占比例为50.81%,依次是痰湿壅盛型(21.77%)、阴虚阳亢型(15.32%)、阴阳两虚型(12.10%)。肝火上亢型所占比例与其它三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病初期主要证候为肝火旺盛,所谓火上而阴湿趋下,脾胃运化失调造成痰湿壅盛型高血压,脾胃的运化功能和输布津液的功能受到影响,故阴虚阳亢,久而久之转化为阴阳两虚型的证候[3]。
同时分别检测患者血压和心率的情况,结果阴阳两虚型的患者其收缩压明显低于其他三种分型的患者,相应的其舒张压也稍高于其他的集中分型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情况数据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分布中,肝火上亢型的发生率最高,而阴阳两虚型发生率最低,其病情随时间的推移由实向虚发展,本研究可为以后高血压病的中医诊断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侯丕华,陈改玲,谷万里,等.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13(05):47-48.
[2]杨国棠,黄金花.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3,5(12):34-35.
[3]张骞,杨学信,李志明,等.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临床研究[J].陕西中医,2013,33(12):1161-1162.
R259.441
A
1007-8517(2015)08-0111-01
2015.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