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语学习者动名搭配使用特点的语料库研究

2015-05-04曹忠芹

关键词:二语语料库英语专业

曹忠芹

(广东药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二语学习者动名搭配使用特点的语料库研究

曹忠芹

(广东药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运用语料库方法考察非英语专业二语学习者及本族语者英语作文中动名搭配的使用情况发现,二语学习者使用的动名搭配数量少,名词搭配词的种类单一,而且倾向于过度使用高频动词。不同英语水平的学习者动名搭配的使用在数量上没有显著差异,但高水平的二语学习者能运用更加多样化的名词搭配词。

二语学习;动名搭配;语料库

一、相关文献综述

Firth于1957年提出了搭配的概念,认为搭配是词项习惯性地结伴使用。[1]Halliday进一步阐释了Firth的结伴说,将搭配界定为“体现词项在某种显著的临近范围内组合关系的线性共现”。[2]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很多学者对词语搭配进行了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有研究表明,词语搭配能力与写作能力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3-4]有些研究者专门对动词与名词的搭配进行了调查。张军、李文中通过错误赋码检索,分析学习者英语语料库中典型的动名搭配,发现英语学习者使用动名搭配时,与动词搭配的名词自由多变, 造成语用失当, 语义表述含混, 体现出词汇运用的主要中介语特征。[5]张文忠、杨士超对CLEC语料库中的动名搭配错误做了描写及诊断分析,发现:第一,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的动名搭配错误呈现出多样化、无特定模式的特点;第二,不同水平的学习者对母语都有较强的依赖性;第三,学习者写作中出现如此多的动名搭配错误与他们的搭配意识不强有关。[6]王海华、周秀娟从搭配的多样性、典型性和准确性三个角度对比分析高中、大学非英语专业和大学英语专业三个不同水平学习者的动名搭配行为,探讨处于不同水平的英语学习者使用动名词搭配的特点。结果显示,非英语专业学习者所使用动名搭配的形符数量和类符数量都多于高中和大学英语专业学习者, 但前者呈现显著性差异, 而后两者没有显著性差异。三个层次学习者典型词语搭配的使用频率较低。随着学习者语言水平的提高, 他们所使用搭配种类的准确性虽呈上升趋势, 但进步程度未达到显著性差异。[7]缪海燕、孙蓝考察了非英语专业学习者对高频动词与名词搭配的掌握情况。发现学习者倾向于过度使用那些中学阶段就要求掌握的高频搭配, 较少或避免使用那些大学阶段要求掌握、出现频率相对较低的搭配。高频动词与搭配词之间共现频率的高低决定学习者是否能够将这些搭配当成语块来储存、提取和使用。[8]以上针对动名搭配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动名搭配的特征、使用错误及错误原因分析。

本族语语料库中高频出现的动词,是本族语者频繁使用的词。二语学习者不仅要掌握这些高频动词的意义,还要熟悉其用法及搭配。Gitsaki的研究发现,“动词+宾语”型搭配是二语学习者最难掌握的。[9]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以我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作文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本族语语料库中的动词进行检索,检索出频率最高的10个实义动词,并提取高频动词构成的动名搭配。从学习者语料库中提取相同动词的动名搭配进行分析,对比两个语料库中动名搭配的使用特点和差异。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从语料库语言学的角度来探究二语学习者和本族语者英语作文中动名搭配的使用情况,试图回答以下问题:非英语专业二语学习者和本族语者的英语作文中高频动词、动名搭配的使用及名词搭配词的种类是否存在差异?不同水平的二语学习者在这些动名搭配的使用及名词搭配词的选择上有何不同?

(二)研究语料

本研究所用的二语学习者书面语料选自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C)的子语料库——大学英语学习者语料库(COLEC)中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文,共计约42万个词。参照语料库为NESSIE语料库(Native English Speakers’ Essays),该语料库所收集的书面语料主要是英美本族语者依照中国大学英语四、六级和英语专业四、八级作文题所撰写的英语作文,约32万个词。

(三) 数据收集与分析

高频动词的提取:在线提取NESSIE语料库中的所有动词(本研究中的动词为实义动词),创建词频列表。然后,从列表中选出出现频率最高的10个动词,如表1所示。

表1 NESSIE语料库中出现频率最高的10个动词

动名搭配的提取:从NESSIE在线语料库中提取由这10个动词构成的动名搭配。提取结果通过两个搭配词典进行鉴别:The BBI Dictionary of English Word Combinations (Benson,Benson, & Ilson,1997)和The LTP Dictionary of Selected collocations(Hill and Morgan,1977)。提取的搭配在上述任何一个词典中能够查询到,即确定为搭配。

使用Antconc3.2.4软件,从COLEC语料库中提取由上述10个动词构成的动名搭配。用相同的方法对提取结果进行人工验证。应用SPSS13.0软件对收集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显著性水平设定为α=0.05。

三、结果与讨论

(一)高频动词构成的动名搭配及搭配名词的种类

为便于比较,将两个语料库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处理后的两个语料库库容均为10万个词,表2是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该表列出了NESSIE语料库和COLEC语料库中高频动词的总形符、构成动名搭配的数量及卡方检验结果。

表2 标准化处理后的NESSIE和COLEC语料库中的动名搭配

为比较高频动词构成搭配的比率,将每个语料库中动名搭配的数量与高频动词的总形符进行了比较,括号中的数字为搭配数量与高频动词总形符的百分比。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显示,本族语者使用的动名搭配数目占所有高频动词总形符的23.2%,1 390个高频动词中有322个与名词构成了搭配。而二语学习者使用的动名搭配数量只占高频动词总形符的15.7%,2 372个高频动词中有372个与名词构成了搭配。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两个语料库中高频动词构成搭配的比率存在显著差异(X2=32.616, P=0.000)。然而,对比两个语料库中高频动词的总形符,不难发现二语学习者所使用的高频动词的频率比本族语者高得多。

通过分析两个语料库中与高频动词搭配的名词搭配词发现,本族语者使用了90个不同的名词构成322个搭配,而二语学习者只选择了37个名词构成372个搭配。卡方检验结果表明,两个语料库在名词种类的丰富性上存在显著差异(X2=37.421, P=0.000),见表3。可见,同样多的搭配中,本族语者倾向于使用更多种的名词搭配词。

表3 标准化处理后的NESSIE和COLEC语料库中的名词搭配词

上述结果表明,二语学习者在写作的过程中过度借助高频动词,反映了二语学习者语言输出的词汇量有限,还不能像本族语者那样用更丰富的词汇来表达。王立非、张岩的研究也表明高频动词的使用情况反映出中国学生动词词汇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不够,使用某些高频动词的倾向具有中介语发展的特点和明显的母语影响。[10]

本族语语料库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动词在本族语中使用得很频繁,这些词的用法及与之搭配的词汇,二语学习者都应该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但受英语水平的影响,在搭配词的选择上,中国学习者并没有本族语者那样丰富。[11]在搭配数量及名词搭配词的多样性上,二语学习者还存在不足,对这些高频动词的用法尤其是搭配知识的掌握还存在欠缺,词语搭配的意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不同水平的二语学习者作文中动名搭配的使用及名词搭配词的种类

对COLEC4(低水平学习者语料库)和COLEC6(高水平学习者语料库)两个学习者子语料库中的动名搭配进行了分析。同样,为方便比较,将两个二语学习者子语料库标准化处理成10万个词库容,表4为经过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该表列出了两个子语料库的高频动词总形符、构成动名搭配的数量及卡方检验结果。

表4 标准化处理后的COLEC4和COLEC6子语料库中的动名搭配

数据分析显示,两个学习者子语料库中,低水平学习者使用高频动词的频率要略高于高水平学习者,分别为2 444个形符和2 303个形符。高频动词构成的动名搭配的比率略有不同,高水平学习者为15.2%,低水平学习者为16.1%。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卡方检验,结果表明动名搭配的比率并没有显著差异(X2=0.759, P=0.384)。

表5列出了经过标准化处理后的两个学习者子语料库中的高频动词总形符、动名搭配数量及名词搭配词的种类。通过分析两个学习者子语料库中的名词搭配词发现,高水平学习者在351个动名搭配中使用了58个不同的名词,而低水平学习者使用的395个动名搭配中只用了45种名词。可见,同样多的动名搭配中,高水平学习者使用的名词更多样化。对数据进行卡方检验显示,两者有显著的差异(X2=4.113, P=0.043)。

表5 标准化处理后的COLEC4和COLEC6语料库中的名词搭配词

不同水平的二语学习者使用高频动词及动名搭配数量上的差异表明,在语言能力发展的过程中,因为词汇量的限制,低水平学习者更多地借助学习过程中经常接触并熟悉的高频动词以及搭配来表达。在名词搭配词的选择上,高水平学习者的选择更多样化。这表明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二语学习者的词汇量也随之增加,搭配能力进一步提高,语言运用更加灵活、自如,对名词搭配词有更多的选择,能够使用更多种类的名词与高频动词构成搭配。

四、结语

与本族语者相比,二语学习者使用的动名搭配数量少,名词搭配词的种类单一,而且倾向于过度使用高频动词。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动名搭配的使用在数量上没有显著差异,但高水平的二语学习者能运用更加多样化的名词搭配词。本研究结果表明,二语学习者动名搭配知识的掌握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因此,为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地道性和准确性,教师应在教学中加强搭配知识的讲授。同时,在教材的编写上,应该综合考虑学生语言能力的不同发展阶段。

[1]Firth, J. R.PapersinLinguistics1934-1951[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7:12.

[2]Halliday. M. A. K. Lexical Relations [M]∥SystemandFunctioninLanguage. Ed. Kres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6: 73-83.

[3]陆军. 一项基于语料库的英语写作研究——大学英语写作中词语搭配的实证研究 [J]. 外国语言文学,2006(3): 171-176.

[4]方娣. 基于在线语料库的动——搭配教学的实证研究[J]. 外语电化教学,2008(11): 22-27.

[5]张军,李文中. COLEC中动名搭配模式及失误分析 [J]. 外语教学,2004(4): 30-32.

[6]张文忠,杨士超. 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中动名搭配错误研究 [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2): 39-44.

[7]王海华,周秀娟. 中国英语学习者动名词搭配行为的发展特点研究——语料库驱动的研究方法[J]. 外语学刊,2009(6): 59-62.

[8]缪海燕,孙蓝. 非词汇化高频动词搭配的组块效应——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 [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 (3): 40-44.

[9]Gitsaki, C.SecondLanguageCollocationalAcquisitionResearch[D].Brisbane:Queensland University, Australia, 1996.

[10]王立非,张岩. 大学生英语议论文中高频动词使用的语料库研究 [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2):110-116.

[11]张莎. 高频动词经验类型及其搭配型式的语料库研究——以make和find为例 [J]. 外语学刊,2011(03):36-41.

(责任编辑 文双全)

A Corpus-Based Study on Verb-Noun Collocations in English Writing of EFL Learners

CAO Zhong-qi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Teaching,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6, Guangdong, China)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use of verb-noun collocations in English essays by EFL learners and native speakers shows that EFL learners produce fewer verb-noun collocations, with few varieties of noun collocations and a tendency of over-use of high-frequency verb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quantity of verb-noun collocations used by high- and low-proficiency learners, whereas high-proficiency learners were found with more varieties of verb-noun collocations.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verb-noun collocations; corpus

2014-11-13

2013年度广东省高等学校学科与专业建设专项资金科研类项目: 语料库语言学视角下的SCI生物医学论文作者立场表达语言研究(2013WYXM0064);广东药学院人文思政研究专项课题:基于语料库的SCI医学论文中立场词块的研究(RWSZB201304)

曹忠芹(1975-),女,河北乐亭人,广东药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

H319

A

1671-9247(2015)02-0061-03

猜你喜欢

二语语料库英语专业
二语习得理论对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语料库的清末民初日源外来词汉化研究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An Analysis Study of how social school differs from cognitive school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action from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 in English Teaching Classroom
TheRelationshipbetweenLanguageandSociety
Pragmatic Analysis of Cat in the rain
The Role of Native Languag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