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游记》海斯译本研究

2015-05-04

关键词:海斯译本章节

陈 琳

(安徽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



《西游记》海斯译本研究

陈 琳

(安徽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

1930年出版的《西游记》海斯译本迄今仅限文献提及,第一手资料严重不足。海斯译本在整体内容编排、部分译文引用等方面借鉴吸收了李提摩太《西游记》译本,但同时,海斯译本在句式措辞、章节内容详简安排等方面富有创新。

《西游记》;海斯译本;李提摩太译本

作为我国古典章回体白话小说典范,《西游记》在世界文坛享有盛誉。从1895年首次出现《西游记》片断英译文开始,《西游记》不断以各种形式介绍给西方读者。[1]1913年《西游记》第一个英译本——李提摩太译本(Timothy Richard,后文简称李译本)诞生,[2]1930 年海斯(Helen M. Hayes)译本出版。[3]针对李译本已有部分研究成果,但是海斯译本迄今为止基本限于文献提及,详细情况鲜有文章具体介绍,成为《西游记》英译研究中一个盲点。因此,本文从外观到内容,将海斯译本详介如下,以飨读者;并比较李译本,从两者异同探讨海斯译本特色。

一、译本外观

1930 年,约翰·默里(John Murray)出版社将《西游记》海斯译本——《佛教徒朝圣历程》(TheBuddhistPilgrim’sProgress),列入“东方智慧”丛书在伦敦出版。该译本为40开硬装本,藏青色封皮。封面上方印有唐三藏双手合十图像,头戴五佛冠身穿锦襕袈裟,图像右上角还附有“唐三藏”三个汉字。图像下方分两行印有译名THEBUDDHISTPILGRIM’SPROGRESS。

翻开硬壳封皮,扉页最上方为系列丛书名——“东方智慧”(WISDOMOFTHEEAST),其下依旧分两行出现译本题名(同上),下方有译者名姓(BY HELEN M.HAYES)。扉页中央清晰注明“译自吴承恩著《西游记》”(FROM THE SHI YEU KI “THE RECORDS OF THE JOURNEY TO THE WESTERN PARADIES” BY WU CH’ENG-EN)。稍下方是一幅微型海上日出图,半个太阳从海平面上升起,霞光万丈,扉页下端印有出版社及地址。①

二、译本内容

海斯译本共包括编者按(EDITORIAL NOTE)、导言(INTRODUCTION)、正文章节(CHAPTER)等三部分内容,共105页。

(一)编者按和导言

“编者按”很简短,明确表达出版此套系列丛书的目的和良好愿望,希望这套丛书成为中西“友好使者”,认为只有排除相互鄙视,对东方加深了解,才能更好复兴基督教精神。[3]7“导言”长达12页,篇幅甚至超过部分正文章节(如第二章仅占10页)。“导言”大体包括三方面内容,即原著作者生平、小说主要人物简介、《西游记》寓意与影响等。译本用6页篇幅描述作者生平,指出吴承恩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学者”和“绅士”,曾经辞官不做,纵情山水写下优美诗篇,译本选取《射阳先生存稿》(collectionof“ShootingattheSun”)中几首诗词介绍给读者。[3]711-16

“导言”简介《西游记》主要人物,包括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等。译本对原著给予很高评价,认为小说基于公元七世纪大唐高僧玄奘前往印度求取真经的历史故事,富有深刻寓意。总体上说,《西游记》是一部伟大的精神戏仿作品,象征人类追求精神完满的艰辛历程。同时,每个人物均含有不同寓意,譬如唐僧象征人类精神求真求善、猪八戒代表感官享受、白龙马象征忠贞不二的心灵等。[3]17-19虽然“导言”部分内容较为丰富,但有关翻译工作和译本情况,包括翻译目的、底本选择、如何选材、如何翻译等英译研究者感兴趣的话题却只字未提,颇为令人遗憾。

(二)正文章节

海斯译本正文共包括六个章节,每章节篇幅在10~17页之间,其中第一章和最后一章篇幅稍长。从第一章到第六章,章节标题分别为:THE STONE MONKEY(石猴),THE MONKEY KING IN PARADISE(猴王在天宫),AN EMPEROR VISITS THE UNDERWORLD(皇帝游地府),THE MASTER PILGRIMS(法师朝圣),THE PILGRIMS’ PROGRESS(朝圣历程),THE CROWN OF BUDDHAHOOD(修成正果)。从第一章开始,奇数页页眉是相关内容的简略概括,颇具参考价值,因此也一并介绍如下。

译本第一章囊括《西游记》原著前4回内容,其中前两回是重点。原著情节包括东胜神洲、傲来国、石猴出世、花果山定居、拜师学艺、遣回花果山、闹地府、齐天大圣等。此章奇数页出现八处页眉,分别是A CHINESE PARADISE(中国天宫),THE BEAUTIFUL MONKEY KING(美猴王),A TAOIST SONG(道教曲),LAO TSǜ(老祖),THE PAIRS OF OPPOSITES(相克成对),THE HONOURABLE ANCESTOR(受人尊敬的祖先),THE RECORDS OF THE UNDERWORLD(地府记录),“THE EQUAL OF HEAVEN”(“齐天大圣”)。

上述页眉中,美猴王、道教曲、老祖、受人尊敬的祖先、地府记录、“齐天大圣”等,都可以从原著找到对应情节,但“中国天宫”和“相克成对”,则是译者对相关内容的阐释说明。海斯认为“中国天宫”的概念源自西藏、日本和印度,而在《西游记》这部书里,“天宫”有具体和抽象双重内涵。[3]23“相克成对”是译者阐发自己对于佛教和道教中普遍存在的阴阳两面相生相克原理的理解。[3]31

译本第二章选自《西游记》原著第五至第七回,涉及蟠桃会、八卦炉、悟空如来斗法、五行山受罚等故事情节。此章奇数页出现五处页眉,分别是A BANQUET(盛宴),THE THIRST FOR DIVINITY(渴望成仙),THE CRUCIBLE OF PAIN(炉中受难),THE CHALLENGE(挑战),THE SENTENCE(判刑)。但原著第六回中大圣勇斗天兵,包括大战二郎神等名段,译文中全部删除。同时,此回观音降服大圣只一笔带过,但孙悟空与如来斗法这一段,却出现部分精彩对白(详见下文)。[3]44-47

译本第三章选自原著第八至第十一回,内容包括观音奉旨去东土、唐王游地府、水陆大会等,但第九回内容全部删除。此章奇数页出现七处页眉,分别是KWANYIN’S MISSION TO CHINA(观音奉旨去东土),THE TRUE UNDERWORLD(真正地下世界),MR. JUSTICE WEI-WEI(正义先生魏征),SOUTHERN MELONS(南瓜),MOTHERS-IN-LAW(婆婆们),THE SEARCH FOR THE MASTER(寻找法师),THE BUDDHIST ALL SOULS(水陆大会)。

其中,“观音奉旨去东土”选自原著第八回,海斯译本一句话交代观音奉旨上长安之后,大段篇幅介绍唐僧四个随从,并重申他们各自寓意。译本用两页篇幅介绍“真正地下世界”,即阴曹地府,其间涉及“地府”与“西天”对比,以及中西地府概念对比,如“阎罗殿”与“地狱”和“炼狱”对比,指出阎罗殿富有中国特色,并从大乘佛教(Mahayana)来解释肉体与灵魂的关系,但有关唐王遵善果送“南瓜”情节则略写,“婆婆们”是对“奈何桥”的详细描述。[3]48-60

译本第四章涵盖原著第十三至第三十一回内容。本章奇数页出现六处页眉,分别是HIUEN TSIANG(玄奘),THE FOUR DISCIPLES(四位徒弟),THE FIRST ADVENTURE(首次历险),THE PILGRIM WAY(朝圣之路),MADAM BUBBLE(骊山老母),THE RAGING TIGER(愤怒猛虎)。本章较为详细的情节包括:唐僧和悟空首次历险路遇六个强盗、骊山老母测试唐僧师徒禅心、唐僧受难变成斑斓猛虎等。

此章开篇连用四个问句试图探明《西游记》主题宗旨,重申吴承恩在《西域记》基础上改编而成《西游记》,再次谈到唐僧原型,并用三页篇幅对玄奘进行具体介绍。[3]62-64同时,本章对八戒猪头拱嘴的外貌特征和贪婪懒惰的脾气特性进行详细描写。[3]67-74

译本第五章基本涵盖原著第三十二至第九十七回,原著内容在译本中高度概括,少数重点描述。本章奇数页出现六处页眉,分别是TAOIST MAGIC(道家魔力),“IN OUR NEXT CHAPTER”(“且听下文分解”),HIUEN TSIANG IN LANKA(玄奘在锡兰),THE HEART CREED(心经),HIUEN TSIANG AT GAYA(玄奘在加雅),JAYASENA(胜军大师)。

“道家魔力”讲述道教神力如腾云驾雾、七十二变、如意金箍棒、宝葫芦、芭蕉扇、幌金绳等,其中精选情节包括第四十五回中猴王与国师比赛求雨片段,第五十七回中真假美猴王故事等。[3]78-80“且听下文分解”与原著小说叙述特色相关。海斯认为原著每章结束必有一句套语提醒读者继续阅读,是作者用来“刺激读者兴趣”(stimulate interest in the reader)的手段。[3]79“玄奘在锡兰”、“玄奘在加雅”、“胜军大师”等相关内容,是本章夹杂的三段玄奘西行经历,分别描述玄奘参拜佛牙寺院,[3]145元宵盛会观看舍利子,[3]156以及与辞官归隐得道高僧相处的经历。[3]153-155海斯译本中不断出现唐僧取经情节和玄奘西行经历的穿插杂糅,构成海斯译本一个独特亮点(另文详述)。

译本第六章包括原著最后三回内容,涉及凌云渡、无底船、35部经卷、《圣教序》等内容。本章奇数页出现八处页眉,分别是THE RAFT OF THE GOOD LAW(无底船),THE BODHISATTVA IDEAHL(菩萨完满),THE TREASURES OF THE MASTERS(大师宝藏),THE EMPEROR T'AI TSUNG(太宗皇帝),THE PHILOSOPHY OF THE BUDDHA(佛旨),THE GREAT PILGRIMAGE(伟大朝圣),THE CROWN OF BUDDHAHOOD(修成正果),THE MANIFESTATION TO COME(如来现身),②其中“佛旨”和“伟大朝圣”均对应太宗所撰《圣教序》。

三、对于李译本的借鉴

作为《西游记》第二个英文变译本,海斯译本对于第一个英译本难免有借鉴参照之处,对于此点译者毫不讳言,译本中明确表示对于李提摩太的感谢之情。[3]15具体来看,海斯译本对于李译本的借鉴主要表现在内容整体编排和译文引用参照两个方面。

(一)内容整体编排

按照情节安排,《西游记》百回本大体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前12回,主要内容为猴王出世和唐僧取经背景介绍;第二部分包括第十三至第九十七回,师徒历经八十一难和降妖捉怪全过程;第三部分包括最后三回,师徒修成正果径回东土。与原著相比,海斯译本具有“重头尾”特色。一方面,译本六个章节中原著头尾所占篇幅比例明显超出中间章节,即仅用两章涵盖原著85回(第十三至第九十七回)内容。另外,从诗歌选译情况来看,译本从《西游记》原著节选诗词共25首,其中22首选自原著前20回和最后5回。

海斯译本这种“重头尾”的内容整体编排,与李译本非常相似。李译本正文包括一百章,基本对应百回保存原著面貌,但并非平分笔墨,有全译和节译之分。其中全译章回集中在原著首尾,包括前7回、第十一回和最后3回,有关唐僧师徒经历的八十一难皆作节译处理,有的章节内容删除幅度很大,譬如原著第六十七回在李译本中仅剩小段文字。究其原因,至少有两点值得一提。其一,从篇幅而论,海斯译本不到李译本一半,需要删除的情节相对更多,在保持原貌和删除情节之间如何找寻平衡点,李译本不啻为一个很好范例。其二,两译本在内容编排上“重头尾”特色,与原著中间章节存在的“程式化模式”不无关系,即八十一难皆遵循“遇难-解救-脱险”模式,大同小异中容易产生“冗赘繁复的印象”,易被忽略删除。[4]36但无论缘由如何,两译本内容编排上“重头尾”特色如出一辙。

(二)译文引用参照

除了内容整体编排,海斯译本对于李译本的借鉴,还表现在对于部分李译文的直接引用和参照修改。譬如,对于原著第十回“十八层地狱”的描述,海斯译本中例举的地狱名称与李译本完全相同,分别是the hell of hanging by the muscles(吊筋狱),the dark mad hell(幽枉狱),the deep furnaces(火坑狱),the tongue-pulling place(拔舌狱),the dark hell(黑暗狱),the balancing hell(秤杆狱)。再如,原著第十四回唐僧师徒路遇六个毛贼的英译名,两者也完全一致,分别是Mr. Eye who loved change(眼看喜),Mr. Ear who easily became angry(耳听怒),Mr. Nose who smelt love(鼻嗅爱),Mr. Tongue the Taster(舌尝思),Mr. Thought the coveter(意见欲),Mr. Sad the dissatisfied(身本忧)。③

其次,海斯译本对于李译本进行部分参照修改。且以诗词翻译为例,海斯译本中至少5首诗词与李译本有很大相似度。譬如,原著第四回中描写天堂盛况的几句诗词,海斯译文与李译文仅标点符号稍有差异;原著第九十六回回首词翻译,两段译文也大同小异。④下面另举几例详述。

第一例选自原著第四回回末诗句。两段译文从句法上来看并无二致,但措辞有些改动,譬如第一行lasting life换为life eternal,第二行the round 改为the circle,最后一行endless transmigration 变成rebirth and mortal life。第二例选自原著第七回赞美悟空的一首诗词。两段译文第二行完全一致,其余三行海斯译文通过增减替换和颠倒句序等,进行不同程度修改,如将第一行“摩尼珠”英译由泛指a Mani jewel替换为特指the Jewel of the Lotus,将swords and spears简化为swords,并将最后两行顺序颠倒(见表1)。

表1 海斯译本与李译本对照表⑤

四、海斯译本的创新

虽然海斯译本在内容整体编排,以及部分译文引用等方面表现出对于李译本的借鉴,但是相比之下,海斯译本不乏诸多创新,彰显自身译本特色。限于篇幅,以下仅从句式措辞和章节内容详简夹杂两个方面加以阐释。

(一)句式措辞

海斯译本中不乏独创译文,譬如原著第九十七回回末诗词翻译。

例4:地辟能存凶恶事,天高不负善心人。逍遥稳步如来径,只到灵山极乐门。[5]1165

海斯译文:The earth is so broad that all evil can exist on it.

The sky so high that even the hypocrite may walk beneath it.

Calmly and quietly must the way be taken along the road of He Who has thus come

—the Tahtagata!—

Even to the Gate of the Blessed Land at the foot of the Peak of Vultures.[3]88

此首诗词李译本没有相关译文,而海斯译本却提供详尽翻译,对原文未做任何删减,属于忠实直译。此外,海斯译本多数译文与李译文措辞不一,仍以诗词翻译举例说明。表1中例3选自原著第五十四回。如果说前两句还有借鉴迹象,后两句中海斯译文不仅在选词上出现不同,譬如李译本选用God,而海斯译本选用Zen,句式也存在明显差异。海斯译本自始至终以第三人称单数作为句子主语,而李译文则由物称trouble转换到第二人称you。相似译例不再详述。

(二)详简夹杂

余国藩曾在《西游记》英译本序言中同时提到李译本和海斯译本,认为两者仅是“简要解释和改编”,[6]ix但两译本中除了简写和改编之外,均含有一定成分的详尽翻译。与李译本明确分为全译章节和变译章节不同,海斯译本每个章节编排均简述为主,详述为辅。

上文已述,海斯译本第四章和第五章涵盖原著85个章回内容,其中简略程度可见一斑。但译本中也有较为详尽译文,包括一些具体动作描述,譬如原著第一回描述众猴“掩面悲啼”,[5]6海斯译文为covered their faces and wept。[3]26还有原文中比喻的翻译,如原著第二十三回唐僧被比喻成“雨淋的蛤蟆”,[5]277海斯译本将其直译为sitting silent as frogs after rain。[3]70同时,海斯译本时而出现一些精彩人物对白,譬如译本第二章节选原著第七回悟空与如来斗法时一段对话:

例5 佛祖道:“我与你打个赌赛:你若有本事,一筋斗打出我这右手掌中,算你赢,再不用动刀兵苦争战,就请玉帝到西方居住,把天宫让你;若不能打出手掌,你还下界为妖,再修几劫,却来争吵。”那大圣闻言,暗笑道:“这如来十分好呆!我老孙一筋斗去十万八千里。他那手掌,方圆不满一尺,如何跳不出去?”[5]77

海斯译文:“Suppose you try your skill,”replied the Buddha.“Here is the palm of my hand.Since you have such skill in leaping through the clouds,try to leap out of it.If you can, then certainly I will acknowledge you the Equal of Heaven,and the Celestial Emperor will yield up his throne and depart.But if you fail-you will have to descend and practise virtue for a thousand kalpas before you come back again.”

“Easy! Certainly I will show you!” cried the Monkey,thinking to himself—“This Buddha must be a great fool! Jump out of his palm? It is not one foot,and I can jump eighteen thousand li at once!”[3]45

仔细对比原文与译文,虽然没有做到完全直译,但译文已展现悟空与如来对话精彩之处。这样的译例还有一些,恕不赘叙。因此,与李译本首尾全译、中间节译不同,海斯译本每一章节都有详有简,详简夹杂。当然,海斯译本特色还体现在别的方面,譬如译者可见性、宗教多元化倾向、异化阐释策略等,限于篇幅另文阐释。

五、结语

综上述,本文旨在提供海斯译本第一手详细资料,包括译本外观、译本内容和部分特色。作为《西游记》第二个英译本,海斯译本对李提摩太译本进行了一定程度吸收借鉴,主要表现在内容整体编排呈现“重头尾”特点;部分译文直接援引李译本,或适度参照修改等。但在借鉴同时,海斯译本从文本措辞、句式安排、内容详简上富有创新,展现自身特色。因此,海斯译本与李译本同中有异,借鉴与创新并存。

注释:

①这副图是“东方智慧”丛书的标志性图案,出版社信息为LONDON / JOHN MURRAY,ALBEMARLE STREET, W.

②页眉中IDEAHL疑为IDEAL,详见海斯译本第93页。页眉标题THE MANIFESTATION TO COME译为“如来现身”,基于原文…he rests in the Western Paradise awaiting the manifestation of the Buddha who is to Come,详见海斯译本第105页。

③两例分别详见海斯译本第56、67页,李译本第121~122、140页。

④本段第一例原文为“初登上界,乍入天堂。金光万道滚红霓,瑞气千条喷紫雾。”参见《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下同)第39页。两段译文详见海斯译本第36页和李译本第47页。第二例原文为“色色原无色,空空亦非空。静喧语默本来同,梦里何劳说梦。有用用中无用,无功功里施功。还如果熟自然红,莫问如何修种。”参见《西游记》第1143页。两段译文详见海斯译本第87页和李译本第325页。

⑤表中第一例原文参见《西游记》第49页。两段译文分别详见海斯译本第37页,李提摩太译本第61页。第二例原文参见《西游记》第75页。两段译文详见海斯译本第44页,李提摩太译本第95页。第三例原文参见《西游记》第708页。两段译文详见海斯译本第80页,李译本第241页。

[1]郑锦怀,吴永昇. 《西游记》百年英译的描述性研究[J]. 广西社会科学,2012(10):148-153.

[2]Ch’iu Ch’ang Ch’un.AMissiontoHeaven[M]. Trans., Timothy Richard. Shanghai: The Christian Literature Society’s Depot, 1913.

[3]Wu, Ch’eng-en.TheBuddhistPilgrim’sProgressfromTHESHIYEUKI“TheRecordsoftheJourneytotheWesternParadise”[M]. Trans.,Helen M. Hayes. London: John Murray, 1930.

[4]于怀瑾. 论李提摩太对《西游记》的诠释[D].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

[5]吴承恩. 西游记[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

[6]Wu, Ch’eng-en.TheJourneytotheWest(I-IV)[M].Trans.,Anthony C. Yu. Chicago &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7.

(责任编辑 汪继友)

A Study ofJourneytotheWestTranslated by Hayes

CHEN Li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anshan 243002,Anhui,China)

Published in 1930, Hayes’ version ofJourneytotheWestis only mentioned in literature so far,with a serious lack of first-hand information. Hayes’ translation referred to Timothy Richard’s translation in terms of overall content arrangement, and some translation references.In the meantime,Hayes’ translation is creative in sentence wording,and section simplicity arrangement.

JourneytotheWest;Hayes’ translation;Timothy Richard’s translation

2014-09-22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四大古典名著章回标记语及章回体英译研究(2013M540318);国家留学基金资助(留金发〔2014〕3012号)。

陈 琳(1971-),女,安徽当涂人, 安徽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博士,复旦大学在站博士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访问学者(2014~2015)。

H315.9

A

1671-9247(2015)02-0053-04

猜你喜欢

海斯译本章节
三明市海斯福化公有限责任公司
《邓小平文选》日译本的回顾与思考——著名翻译家吉田富夫先生访谈录
高中数学章节易错点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
德译本《牡丹亭》赴欧演出考论——以1936年奥地利“六幕”演出为中心
《红楼梦》霍克思译本中的古诗词增译策略及启示
《佛说四人出现世间经》的西夏译本
利用“骨架突破法”,提高复习效率
英国101岁老人高空跳伞破世界纪录
贾哈娜·海斯:激励“处于危险”的学生改变人生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