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视听角度阐释《为奴十二年》对奴隶制度的反抗

2015-05-03熊千淇

戏剧之家 2015年19期
关键词:所罗门黑奴帕特

熊千淇

(辽宁师范大学 辽宁 大连 116000)

一、运用镜头语言诉说苦难

(一)从画面构图和位置关系看

通过构图传递导演意图。影片的第一个镜头在众多黑奴中主人公所罗门身处画面正中,用位置关系交代了影片的主人公所罗门。影片中导演运用位置关系诉说所罗门被奴役后的痛苦,在遭受贩卖者殴打时,处于画面中心位置的他伴随不断地殴打逐渐移向画面下方,最终完全位于画面下方位置,甚至快被挤出画面无力反抗失去了自由之身。当奴隶们下船后静止坐在地上等待,透过车轮拍摄,预示着他们将被贩卖的悲惨命运与影片结尾部分所罗门获救坐上马车时形成反差。结尾他在画面中的位置高于黑奴甚至高于奴隶主,而与身边的自由人平等,虽然没有语言但导演运用构图传达的信息说明最终所罗门重获自由之身。然而在马车后追逐的黑人姑娘帕特茜最终停在原地离马车越来越远、离自由越来越远,类似的构图在影片中比比皆是。

(二)从形象元素的运用上看

首先小提琴这一元素是主人公身份和能力的象征,也正是这把小提琴不断地改变着所罗门的命运。在沦为黑奴之前,他靠这把小提琴维持生计受到尊重,也是由于他会演奏小提琴被人贩子盯上变卖为奴。被贩卖为黑奴后他的一技之长曾被奴隶主认同也曾被记恨,可见小提琴在整部影片中的重要性。其次香皂这一元素关系着另一主角女奴帕特茜的命运。在最后一位农场主人称“黑人终结者”的埃德温·艾普斯庄园中所罗门结识了黑人女奴帕特茜,她年轻能干因此得到主人关注,可是并没有改变她的悲惨命运。埃德温·艾普斯越是喜欢她女主人越憎恨并百般折磨她,最终帕特茜因为一块香皂被打的遍体鳞伤。然而香皂这个元素在影片中所代表的也正是帕特茜所阐述的,象征着清洁、干净。帕特茜每日的工作量是其他奴隶两倍,并且顺从听话,而她所想要的也只不过是能够让自己干净整洁,这样的梦想却变得如此奢侈,无论多努力仍然能狼狈不堪。

(三)从影片镜头的运用上看

影片中不乏残酷的长镜头,这种镜头的巧妙运用自然离不开导演多年来对视觉艺术的研究。影片中大胆的运用长镜头和动静结合的画面,刻意延长时间给观众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并感同身受。许多导演都尽量避开的这种拍摄方法但在麦奎因影片中却成为风格化的一部分,他并非是在炫技而是用镜头在讲故事。这种长却不拖沓的镜头在整部影片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所罗门被拴在树上时脚尖的特写,脚下是一片泥潭,背后的环境是静止的,使人物置身于一种无助的状态,其他黑奴在其身后漠视一切的走过表现了他们的冷漠和对命运的屈服。画面里只有所罗门在动,虽然动作不大却是最自然的求生意识和无声的挣扎。

二、音乐埋下的心理暗示

影视艺术作为一种视听艺术,声音是其重要元素之一。一部影片中的主题曲往往是传递主旨、契合主题,而插曲则是起到补充说明带动情绪的作用。在观看影片时人们偶尔会忽略音乐但又不得不承认没有音乐的影视作品未免显得苍白,视觉与听觉的双重震撼更能加深人们的印象与切身体验,画面与声音二者相辅相成。《为奴十二年》的配乐是由著名的配乐大师汉斯·弗洛里安·季默完成。主题曲《Solomon》在影片中的重要性堪比主角,在整部影片中出现16次,高潮后的音乐以无声源的形式出现,创作者通过不同配器演绎更好的服务于剧情,配合专场的需要营造氛围、抒发人物情绪。

(一)营造氛围

不同的配器或是通过变调变奏配合画面都会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如打击乐带动情绪与心跳,高潮的推进往往有音乐的带动,如影片中工头唱的“pettyrollers”这首歌听上去节奏欢快但是歌词却句句戳进黑奴的心里,工头唱到:“Ran nigger ran well the patty-roller will get you”(只要逃跑鬼就来找),其中充满了对黑人的讽刺和警告。这段音乐还与黑奴音乐发展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的特点相契合即表现在身体上的律动,跟着节奏拍手或跺脚以及暗示非洲文化的存在。[2]被孤立在种植园中的黑奴们就这样在讽刺中为奴隶主卖命,即便是手中拿着可以捍卫自己的劳动工具,也因这长久以来的心理暗示产生恐惧而无心奋起反击。再配合上电钻声嘈杂的声音身为观者心中都久久无法平静,更不用说身处这种环境中的奴隶们是怎样纠结的心情了。影片中两种声音的叠加更使人压抑,工头的歌作为背景音并未停止然而奴隶主诵读圣经新约马太福音的声音同时出现时,不禁使人反思什么才是真正的平等与自由?是对宗教信仰的误读和曲解。

(二)抒发情绪

所罗门的身份属性是一名小提琴手,主角本身通过音乐抒发自己的情绪。同时黑奴们大多学识平平甚至知识文化浅薄,因而在压抑的劳动生活过后往往通过歌唱来抒发愤懑的情绪,同时黑人先天的音乐天赋也促使他们用音乐的形式表达对奴隶主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在种植园中采棉花时,黑奴们伴随我们熟知的音乐形式蓝调布鲁斯由一个妇女开始起唱最终变成合唱,所罗门也自然而然加入其中表现了想成为自由人的愿望,与其所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

(三)转场

影片中的转折点配合音乐的推进,所罗门被骗子贩卖前后的转场音乐,由前一晚晚会上演奏的欢快的音乐转变成低沉的弦乐预示着身份和命运的改变。当所罗门被毒打后,在铁窗里呼救,主题曲《Solomon》随即响起,大提琴缓慢的演奏,配合所罗门无助的哀鸣,音乐节奏缓慢且音量小,表现其呼救的无力和以后命运的不确定性。

三、结语

整部影片虽叙事为主,但却很好地利用视听语言等使其获得极高的艺术成就,与时代主题紧密联系,同时也是对人性的思考,正如Cinema World中所说:“暴力是最高级的人类身上最低级的人性表现。”[3]整部影片中并没有英雄式人物,却在不断的积淀下完成最后的反转,达到观影人对历史、人性和社会的思考,以一个个体的视角辐射整个社会,将身体作为思考社会问题的手段,不单是要反映奴隶制度,更关乎当下社会。曾经的奴隶制度如同一面镜子,时刻警示世人奴隶社会无法弥补的原罪,曾经的暴烈行径带给人们的伤害。如今的歧视不单是种族之间还有贫富、美丑等等,即便无法做到完全的平等但至少也应学会尊重。

[1]李松瑞.印刻在身体上的暴行——以史蒂夫·麦奎因的电影《为奴十二载》为中心[J].北京电影学报,2014(3).

[2]迟莹.内战前美国黑奴音乐文化内涵解析[J].Music Life, 2009(03).

[3]文翘.史蒂夫·麦奎因:冷暴力大师[J]. Cinema World, 2014(02).

猜你喜欢

所罗门黑奴帕特
回头一笑
2021年8月4日,一架MH-60S海鹰直升机准备在所罗门海的美国号航空母舰上起飞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种族歧视观
警钟
教学数字
胆小的巨人
谈非洲黑奴贸易中非洲角色定位
《所罗门之歌》的文本图像特征
你是他的亲戚吗?
所罗门的财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