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抢先插旗物联网超商机

2015-05-02

海外星云 2015年23期
关键词:戴姆勒米其林云端

抢先插旗物联网超商机

●林宏达

在德国,奔驰和宝马抢用物联网,抢占租车市场;在美国,爱迪生创立的通用电气,靠物联网赚大钱;在西班牙,ZARA集团靠物联网提高营运效率,去年获利创五年新高。现在,新一波的物联网争夺赛正在开打。

台北市晴光市场今年安装『微定位』系统

今年,全世界的大公司,都在疯物联网。原因很简单,靠物联网赚到钱或推出全新商业模式的公司越来越多,打破了原有的游戏规则,完全颠覆你我的想象!

哪些柜位最热门?物联网微定位装置会“告诉”业者

今年8月底,台湾台北市晴光商圈成为第一个集体装设物联网感应器做营销、导览的商圈,总共有14个地点装设了感应装置。这种感应技术叫“微定位”(Beacon),最大的特色就是能知道顾客在店面里的精确位置,甚至连逛街路线也能了解,从而主动出击邀请顾客上门。

安装一个叫“FootPoint踩点趣”的App,系统就会告诉你,哪些店家愿意花钱请你去逛街(注:走进店里即可累积点数,这些点数可免费兑换商品)。你走进店内后,物联网装置会认出你,帮你“打卡”,逛完一圈晴光商圈,什么都不买,就能累积700点,足够换到一个免费的小披萨。

看来不起眼的技术,百货业者却有高度兴趣。有物联网技术后,使用者在卖场里怎么逛,哪些柜位最热门,以前,这些数据要发问卷才能知道,现在可以第一手直接观察。

这是美国最热门的物联网零售应用。去年,美国梅西百货宣布,跟App公司Shopkick合作,在4000家店面布建微定位系统,是美国零售业最大的微定位系统应用;3C卖场Best Buy、百货商场JCPenny等也都纷纷采用。今年,脸书还宣布免费对全美国店家发送微定位系统。推动这套系统最成功的公司——Shopkick,去年以二亿美元被韩国公司收购。

在服饰业,投资物联网的竞争,也已经展开。

走进ZARA台北的一家店,每件衣服上都附有小型天线的无线标签RFID(无线射频技术);这个小小的标签,只比手机SIM卡大一点,藏在防盗扣里。这个标签像是衣服的身份证,每件衣服的材质、样式等信息,都能透过标签识别,再连上云端。

以前,ZARA以快闻名,一件衣服从绘图制版,到送至全世界6000家店面的货架,只要两个星期。问题是,制造速度越快,越可能制造更多的滞销库存,ZARA找到的答案,是用物联网去管理每一件衣服。

去年,ZARA在西班牙马德里郊外,投资1.5亿欧元的新物流中心正式落成。每年上亿件商品出货时,小到每一件衣服的材质,大至要送到哪家店,都清楚标记在标签里。ZARA店员找衣服不需要再一件一件地找,只要打开感应器,一次就能扫描几十件衣服,连哪件衣服放错货架,都能立刻发现。

这对ZARA的库存管理、店面日常流程、客户服务,都带来巨大改变。以前,ZARA在马德里的旗舰店,盘点一次要40名员工清点五个小时才能完成;现在,只需要九名员工,拿着感应器扫描,二个半小时就能清查完毕。去年,ZARA的净利,创下五年新高。

足球明星,物联网来评分今年,国际足联允许球员在比赛中穿上物联网背心,包括、陀螺仪和加速计

哪件衣服差点就卖出去了?只要有人试穿就会“告诉”店家

今年,UNIQLO加入竞争。《日本经济新闻》报道,UNIQLO正在兴建能和无线标签整合的新仓库,一完成,就会快速推广到UNIQLO全日本400家店面使用。这种新的仓库,上万件商品进出,能透过感应器实时连上云端,完成登账和盘点。今年2月到8月,UNIQLO旗下副牌GU开始在店面摆上自动结账机,刷一下衣服上的芯片,不用排队,一分钟内就能结账走人。

物联网还能帮忙卖衣服。今年,在台北西门町的汉中街上,也出现一家用物联网技术管理的实验店。这家店里,每件衣服都装有和ZARA类似的无线标签,挂衣服的吊杆背后、试衣间的墙壁里,都装上了天线。

消费者每次拿起衣服浏览、试穿,天线就会自动读取衣服里的“身份证”上传云端,比对结账资料,立马知道哪款衣服能吸引消费者的眼光,却没有被买走,就能随时推出新的促销方案,拉高购买率。

全世界都在疯物联网,有三个新趋势,值得关注。

上亿件产品中,一秒就能掌握衣服在哪在,每件衣服从制造完成那一刻起就有了身份,一秒钟就能查出来

趋势一:提供服务者,才最赚钱戴姆勒集团改做服务营收大爆发

物联网正在改写产业的游戏规则,它们重新塑造产业界限,并创造出全新的产业。

奔驰汽车所属的母公司德国戴姆勒集团,2009年就利用物联网重新定义自己,从汽车制造商变成运输服务公司。

戴姆勒推出“CAR2GO BLACK”服务,只要下载App,就可以在德国八个城市租到附有卫星导航系统的奔驰B Class汽车,按小时计费,一小时收费14.9欧元,这笔钱包括了油料、维修和保险的费用。

整个租车过程里,不用排队、填表格。先在手机上预约指定地点的车,当你找到车时,车里会显示一组密码,只要在你的手机里输入密码,云端系统就会指示汽车打开车门。而且,你只要开到目的地的指定停车格,就能马上还车。换句话说,你只须为你开车的时间付租金。

在德国之外,戴姆勒集团还在全世界31个城市提供Smart电动车出租服务。

2011年,宝马也跟进,推出共乘服务系统“DriveNow”,每分钟只需花费0.34欧元,就能租到一辆宝马i3。这个费用,同样包括油钱、停车费和保险费。

根据戴姆勒的新闻稿,戴姆勒的租车服务,去年营收首次达一亿欧元;且部分城市已出现获利。

趋势二:你想不到的东西,都上网了从数据分析来赚聪明财

2013年,轮胎大厂米其林把轮胎也连上了物联网,做服务。

米其林的盘算是,在轮胎里装置感应器,连上云端,米其林就能追踪货运车队的使用状况;等到车队轮胎该换的时候,就主动提醒。而且,米其林因为掌握了消费者的动向,还可以预估使用者何时会大量需要轮胎,以便调节产能。

米其林还能用轮胎搜集到的资料,知道货运车队里,每一个司机的驾驶习惯。不但能提供计算碳足迹的环保服务,还能帮忙训练司机的驾驶习惯,节省油钱。

在美国加州,出口最多红酒的嘉露酒庄,也用物联网提高产能。他们认为,每一块土地的特质都不一样,用同样的方法施肥、灌溉,只会产生同样质量的酒。

他们在葡萄园里布下物联网系统,搜集雨量、叶片湿度、气温等资料,结合卫星照片、地图,分析不同地形的农田,再用智能型灌溉系统,精确灌溉经过精密计算的水量。这个酒庄的葡萄酒,不但质量更佳,营业收入更增加一到二成,用水量还下降二成。

在日本,富士通还开发出“牛联网”,在牛身上绑上无线装置,自动测量牛的体温,提高繁殖成功率。以前繁殖小牛需要技术,成功率只有三成,用这种方法,电脑会在正确的时间通知兽医来配种,成功率提高到六成五。

物联网也能帮忙种葡萄用物联网侦测葡萄园的温湿度,再传上云端,分析未来虫害爆发的可能性

趋势三:越老企业,越要跟上脚步

越传统产业,改善效益就越明显

印度软件代工大厂塔塔调查,厂商生产的产品越贵,越有兴趣投资物联网。报告中指出,产品价格超过1000万美元的公司,如飞机引擎制造商,对物联网的技资,比起产品价格低于100美元的公司,高出8.5倍。

这一波因物联网获益的公司,许多都是百年老公司。

像美国通用电气公司,2003年时金融事业占营业收入比率高达56%,今年却宣布出售1000亿美元金融资产,重新拥抱传统制造业。促使其回归传统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物联网技术。

今年开始,靠物联网赚到钱的公司越来越多。懂得运用物联网的公司,能逆势扩大市场,死守旧思维的公司将逐渐被淘汰。谁能用物联网提供新服务,谁就能重启成长引擎。■(摘自台湾《今周刊》)(编辑/袁红)

猜你喜欢

戴姆勒米其林云端
四海心连·云端汇聚
米其林行政主厨的GENTLEL
在云端永生
云端之城
戴姆勒裁八成短期工 将被裁员工介绍给保时捷
蔡澈否认奔驰将与宝马合并,戴姆勒与吉利可能有更多合作
戴姆勒将迎首位外籍CEO
米其林两款高性能轮胎登陆中国
在云端
米其林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