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查格亚CFRD的主要设计特点
2015-05-01秘鲁卡尔齐纳
[秘鲁]A.M.卡尔齐纳 等
查格亚(Chaglla)电站坐落于瓦努科,地处安第斯山脉和秘鲁亚马逊河流域之间。电站装机容量为456 MW,其发电量占秘鲁发电量的10%。工程于2011年4月开工,预计2016年2月完建。
工程主要建筑物为高211 m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CFRD),水库库容为815万m3,坝顶长270m。左岸布置有一条1113 m长的发电引水隧洞,3条总长为2518 m的泄洪洞,由下游闸门控制,最大泄洪能力为5630m3/s。另外还布置有一座装机6 MW的小水电站,此电站的发电引水隧洞毗邻泄洪洞,从进口到电站主厂房约14.5 km。
鉴于查格亚CFRD的某些特征,采用了类似于新建高坝工程(150m至200m以上)的设计准则,以保证大坝良好的性能。本文给出了三维有限元分析结果及其在大坝设计中所起的作用,同时提出了接缝和止水的设计与布设理念。
1 地质与建基面特征
从地质的角度来看,坝区属于普卡拉(Pucará)组,主要由石灰岩组成。
坝址区的瓦亚加河谷是不对称的,河床附近左侧边缘为一狭窄的冲积台地,而右侧边缘直接形成峭壁。由于岩壁陡峭,没有多的覆盖层形成。
现场调查表明,河床有20m厚的冲积层,但随着继续开挖,证明平均厚度仅为10m。基于此,将趾板改为修建在18 m高的混凝土块上。
混凝土块前20m坐落在风化的灰岩上,在坝肩部位,趾板建在弱风化岩石上,根据RMR比尼奥斯基(Bieniawski)分类法为Ⅱ和Ⅲ类岩石。
坝肩部位的地基处理,考虑采用加密灌浆孔间距的方法进行灌浆。河床部位的灌浆帷幕延伸到混凝土块。
2 大坝简介
趾板根据基岩的质量和水力梯度进行设计,并受山谷形状的制约,特别是右岸。左右坝肩的坡度分别为50°和70°,不容许趾板延伸到下游段。为了维持约H/15的水力梯度 (H为库水位),并减少开挖量,与水平段相连的趾板需与灌浆帷幕相适应,而垂直段满足其所需宽度。在右坝肩,从El.1080.0处开始,趾板变为垂直方向,不仅减少了开挖量,最重要的是减少了开挖高度。沿此轮廓线,施工人员利用悬挂的绳索进行趾板的开挖。
为得到期望的堆石变形模量,采用重型碾压机械(介于18~21 t之间,超过49 kN/m)进行薄层碾压,加水量为150~200L/m3。
根据设计,大坝按渐进的刚度进行材料分区,面板下填筑2B区材料形成一个较硬的区域和一个填筑砾石的区域,此区域砾石比临近右坝肩堆石料的模量更高,如图1所示。
图1 大坝过渡区
大坝填筑料采自河床和采石场,通过爆破或开挖获得。鉴于查格亚坝址形貌和陡峭的峡谷,石料的开采方式为从斜坡的上部爆破,向山下倾倒石料,使其自然成堆,然后应用到不同的大坝分区。
考虑到堆石料生产的难度,大坝中部采用特殊材料,形成占大坝总体积约20%的T区。T区材料由破碎岩石外加部分风化料,形成良好的级配曲线,其不均匀系数高于40且细骨料少于15%。
T区材料孔隙率约为0.2,是目前所得材料中最低的,材料模量预计可达到80MPa。
T区材料铺筑在反滤层上,目的是防止细骨料被带入邻近材料中。
3 三维有限元分析
为了评估大坝性状和山谷形状,采用MIDAS GTS软件进行三维有限元模拟,基于承包商提供的施工工序计划和水库蓄水方案,用增量法作为分析标准,采用线弹性本构模型。
分析结果得出了两种主要的趋向,面板应力状态和堆石体拱效应,据此需对设计进行调整。
图2给出了面板的压应力区和拉应力区,可用于划分受压面板、受拉面板和接缝。
图2 面板的拉应力和压应力
可以看出,右坝肩的拉应力较高,因此在右坝肩处增加了部分砾石(见图1),使趾板基础和面板之间形成渐进的刚度,从而减少不均匀沉降。
尽管山谷高陡,但由于河床的宽度为30~40m,观测到的堆石体的拱效应低于预期。
4 接缝与止水
为保证防渗控制系统的安全性,需进行接缝和止水系统设计,可参考水布垭坝等高CFRD的成功经验。
(1)周边缝。周边缝主要采用了两种不透水构件作为保护系统,同时将缝密封。这两种构件为“D”型铜止水和波纹状橡胶止水,分别置于面板的底部和顶部。
(2)垂直压缝。通过观测近期所建大坝的力学性状,设计了此类缝。
(3)垂直拉伸缝。两种主要的止水层用于拉伸缝。这种构件由安装在顶部的波纹状止水构成,长为30cm。同时,“D”型铜止水安装在底部,此止水部件允许缝间出现25.2 cm的位移,从而避免了铜止水中出现拉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