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中学德育导师制的实践图景、理论脉胳及其启示

2015-04-30刘长海张思

世界教育信息 2015年6期

刘长海 张思

摘 要:美国中学普遍推行全员德育导师制,在学生走班上课的背景下,每位教师均要担任一组学生的导师,并对学生进行常规性辅导和教育。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美国教育工作者对于导师职责、辅导活动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索。我国学校有必要立足本国国情,借鉴美国经验,开展务实实验,通过德育导师制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

关键词:德育导师制;美国中学;中国中学

2014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改进管理育人,探索推行德育导师制,体现了其有力、有序推进中小学德育创新的坚定决心和科学态度。在中国,班主任向来是中小学德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然而,班主任工作制度往往成为某些任课教师忽视德育、拒绝承担德育责任的借口。促使每一位教师成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直接责任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和人生导师,是德育创新工作应该重视的现实问题。欧美中学一般推行的是学生走班上课、班级不设班主任前提下的德育导师制,我国某些中学试行的是班主任和导师相互配合的德育导师制。在全面推行德育导师制前,我国还需要加强理论与实践探索,找到可行的方案。

笔者在美国访学期间,跟踪了解了当地两所中学德育导师制的实践情况,根据一手材料和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结合国内学校开展德育导师制实验的情况,对我国中学如何推行德育导师制进行了探索。

一、实践图景

笔者在哥伦比亚大学访学期间,主要跟踪研究了当地两所中学德育导师制的实施情况。第一所学校是位于华尔街的千禧高中(Millennium High School),第二所学校是哥伦比亚大学附近的哥伦比亚中学(Columbia Secondary School)。两所学校的每位教师除了承担教学任务外,还要担任一组学生(每个教学班分为两个小组,每组约15位学生)的导师。学生在校就读期间,将一直在同一小组接受同一位导师的指导,即使在某些学年该导师并不承担这部分学生的教学任务。

高中学生每天有30分钟接受辅导的时间,九年级和十一年级学生在午餐之前接受辅导,十年级和十二年级的学生在午餐之后接受辅导,学生轮流使用教室和餐厅。周一和周五,导师会就班级管理和学生发展问题进行主题辅导;周二至周四,学生则会在导师的陪伴下进行自主阅读,有需要的学生可以与导师单独交流。初中学生每周有两次接受辅导的机会,每次40分钟,占用正常教学时间。例如,七年级的辅导时间是周二上午第二节课和周四下午第一节课。

为了与导师制相配合,学校设有家庭教室(home room)。每组师生的辅导课会在一间固定的教室进行,这间教室就是这一组师生的家庭教室。从数量上看,辅导小组是教学班的两倍,学校无法提供足够的教室让全校学生同时上辅导课。为了避免教室数量不足的问题,各年级的辅导课被安排在不同的时间,这样,同一间教室在不同的时间段就会被不同年级的小组使用,高中的错峰辅导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此外,不同年级的学生因为共用一间家庭教室面向国旗宣誓而有可能相遇,甚至成为朋友。

辅导小组的活动形式多样。导师与学生每周都会以研讨会的形式开展一些类似于我国中小学举办的主题班会活动,活动涉及社会和人生的各个方面,包括辅导小组建设、公民指导、职业指导等。学校会为各周活动的主题提供参考建议,但主题活动的最终选择权属于导师。在笔者访学期间,两所学校的学生在导师的组织下开展过团队拓展、毕业典礼节目编排等活动。值得一提的是,像参加正规学科教学一样,学生们会真诚地投入到这些活动中,即使在高中的自主阅读时间里,学生也都会挑选一些人文性的书籍来阅读,而不会利用这个时间赶写作业。

辅导小组可以看作是一个小型社会。家庭教室的某个区域可以供小组张贴规章、生日表、特色装饰品等。导师会和学生一起讨论、制订小组章程,常见的章程包括相互尊重、自我表达、相互信任等。导师把得到学生一致认可的章程写在一张纸上,每名学生在纸上签名,之后张贴在墙上。导师还会带领学生讨论学校章程和纪律、重大政治和社会事件等,引导学生学会理性思考,并处理各种问题。同时,小组还会统计每名学生的生日,在聚会时进行简单的生日庆祝活动。

二、理论脉胳

担任导师是每位美国中学教师习以为常的工作之一。笔者就中学德育导师制的相关问题求教于美国德育研究专家戴维·汉森(David Hansen)教授。汉森教授推荐笔者阅读一本名为《家庭教室指南》(Home Room Guidance)的书,该书出版于1946年,是作者在500多所学校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完成的,内容厚实、注重实际操作性,详细分析了德育导师制(或家庭教室)的工作内容、实施原则等,对于全面把握美国多数中学的德育导师制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1]

(一)目标与职则

《家庭教室指南》对家庭教室进行了界定,认为家庭教室为学生与教师的良好接触提供了传统教学之外的一种方式——固定的在校时间里,教师与一批学生见面、相互了解,并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形成特定的观念和习惯。仅通过传统教学往往达不到这样的目标。这种界定下的家庭教室的含义就是本文所研究的德育导师制,下文将书中的家庭教室与德育导师制看作相近的概念。为了符合国人的认知,更多地把家庭教室看作一个地理概念。

德育导师制在美国中学教育中的全面推行,缘于社会对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视。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需要接受精神教育、健康教育、社会教育、伦理道德教育、公民教育、文明礼貌教育等。作者指出,个体生活在物理的、社会的、民族的、公民的、情感的、精神的、职业的关系中,如果没有以上几方面的适当培养,则很难全面扮演其人生角色。

德育导师制将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的兴趣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协调,有助于培育重视责任与权利、具有宽广视野的理智公民。德育导师制涉及较多领域,能够达到较多目标,这方面仅靠其他的科目教学是难以达到的。作者在整理了研究者关于德育导师制的100多种目标的表述之后,将德育导师制的目标和职责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发展和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家庭教室中,教师有机会全面地了解每一名学生。家庭教室的师生关系与普通课堂的师生关系不同。在普通课堂上,师生交流以知识学习为纽带;在家庭教室中,师生交流是全面的、充满人文关怀的。

2.指导学生

教育和指导不仅是为了帮助学生在毕业后找到一份工作,还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的指导,更多的是对学生进行协助,尤其在解决问题和生涯规划方面。导师对学生的指导可以细分为教育指导、个人指导、生理指导、社会性指导、道德指导、职业指导和闲暇指导。

3.发展社会所期望的公民理念和习惯

社会所期望的公民理念和习惯包括与民主社会有关的知识、理念和态度,以及对本地社区和全国事务的兴趣。家庭教室能够为学生提供发展此类习惯的机会。

4.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常规管理

家庭教室设有各种管理活动,这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如担任主席或某方面的负责人。

(二)实施原则

作者从组织管理、活动策划等方面提出了德育导师制的若干实施原则,本文试概括如下。

1.制定全校德育导师制的工作计划

一个核心办公室或者委员会要制定全校德育导师制的工作计划,且工作计划要适应当地和学校的环境与具体条件。

2.在常规在校时间进行辅导活动

辅导活动不应在课外进行,以免学生和教师对辅导活动不够重视,而应在恰当的学校时间进行,时长为30~45分钟较为合适。

3.辅导活动要有适当的频率

在辅导过程中,师生不得进行其他学科的教学。师生不应因为其他缘故而缺席辅导活动。没有特殊原因,辅导活动不能被取消或暂停。

4.家庭教室的装扮要有吸引力

家庭教室要装扮得像家一样。必要的设备及资料(如供学生扩展阅读的书籍、彩笔等)应配备齐全。

5.导师要拥有组织活动的自主和自由

尽管学校有统一的计划和必要的规范,但每一个家庭教室的活动应该有其特色。辅导活动的规划应该有持续关注的要点,从细节开始,慢慢发展成较大的项目。不同小组之间可以相互学习,较好的活动项目应该在校内得到表彰,每个小组要定期向委员会提交活动报告。

6.辅导活动要重视培养团队精神和独立个性

辅导小组要建立师生、同学之间的亲密关系,确认每个成员在团队活动中的责任,鼓励、期待学生履行责任。团队成员之间要学会相互欣赏,为他人提出建设性建议;同时,培养自身兴趣,自信、忠诚待人。家庭教室应该能促进每名学生的精神成长,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地方。

7.辅导小组的成员(包括教师和学生)不宜经常变动

导师遴选要慎重。辅导小组人数不宜太多,应该限定在35人以内。小组的构成因素应该是自然的,就读年级、所修课程、兴趣爱好、性别等因素都要考虑在内,学校要依据最自然、最合适的方式进行分组。小组内的学生要进行适当的分工,对干部进行培训,明确各自职责。

8.不同年级的辅导活动不同

在该书调研写作时期,美国的学制是七至九年级为初中,十至十二年级为高中。七年级的辅导活动的重点是适应与调整、辅导小组建设与规章学习、中学学习适应、学校常规学习。八年级的重点是职业游戏、各学科学习方式指导、品格教育、个人行动。九年级的重点是生涯选择、毕业辅导、职业信息、高中课程了解、公民实践。十年级的重点是适应与调整、了解高中要求、学习方式调整。十一年级的重点是个别问题处理、社会责任认知、职业标准。十二年级的重点是职业或学业预备、未来教育选择、公民实践、自我分析、职业面试。不同类型的活动要适当安排,如有机安排生日庆祝、纪念日和节日、季节性活动。

9.辅导活动的设计要科学

每个活动要有清晰、值得期望、有针对性的目标;要有教育性和吸引力,重视学生的现实需要;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量使所有成员参与活动;连续活动要回顾之前的活动,不宜简单照搬学校其他地方正在做的事情;要广泛利用来自学生、教师、导师、行政人员的资源,重视团队精神;活动要有时间限制,导师、干部或者成员的致辞要尽可能简短,以确保活动时间;要建立辅导活动评价标准,对各位成员的工作进行适当的评定;活动委员会要承担活动材料的设计责任,力求活动材料适当且充分,并对所有的活动过程和活动材料进行完整的档案保存;要及时了解活动效果和学生对辅导活动的评价意见,并适当调整。

10.导师要正确认识自身角色,积极履行职责

导师要做活动中的积极成员,在面对学生时不应有私心或者偏见,这一点,在导师同时担任这些学生的课程教师时尤其需要注意;导师要得到相应的训练,以更好地承担他们的责任。

三、启示

(一)重视中学教育的全面育人职责

在我国,在些学校的小学科(如音乐、美术等)课时被抢占,课外活动、社团活动仅是偶尔开展的点缀。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没有机会展现自己的特长和风采,其归属感、自尊心无法得到满足。

新时期,我国中学教育应该进一步弘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2]。一线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应该认识到,教育的责任不只是传递各学科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成为社会的有效成员。学校应该适度变革,减轻应试压力和书本知识学习任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二)为教师公平分配育人责任

我国学校一向倡导“全员育人”,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育人责任较多地落在班主任的身上,班主任工作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面临很多困境。例如,班主任工作制度往往成为某些任课教师忽视德育、拒绝承担德育责任的借口,“全员育人”成为空洞的口号;由于班主任实际承担的工作量远远超过普通任课教师,担任班主任成为教师眼中的苦差事。

相比之下,美国中学德育导师制有如下优点。第一,强调每位教师都是学生的成长导师。因为每位教师都要担任一组学生的导师,每位教师都清楚学校的德育安排,这样不仅能够促使教师对自己的小组进行指导,而且能够促使教师对自己所教的所有学生进行相应的德育渗透。第二,所有教师的工作量大致相同。在美国这种不设班主任的全员导师制度中,教师的工作量是大致相当的,即每位教师除了完成本学科的教学任务外,都要担任一组学生的导师。

四、我国中学试行德育导师制的可行性分析

目前,我国已有部分中学开始试行德育导师制。这些中学为学生配备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交往和职业选择的帮助与指导,引导全体学生主动、持续、和谐发展。部分中学的全体教师都要担任学生导师,体现了“全员育人”的原则。研究显示,导师制的推行可以帮助中学生解决学习、成长中的困惑与矛盾,从而有利于实施个别化教育。同时,导师的言传身教,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相关信息显示,南京一中、深圳桂园中学、湖北夷陵中学先后实行过德育导师制,浙江省湖州市、山东省沂源县曾在辖区中小学推行德育导师制[3]。在深入了解我国各中学的德育导师制之后,笔者发现这些学校的德育导师制是在班主任工作制度的基础上开展的。虽然报道显示导师对学生进行悉心教导,但事实上仍然是班主任承担着主要的德育责任。班主任工作制度和导师制的叠加,看似加强了德育力量,实则可能造成班主任与导师之间相互推诿的局面。

我国中学有没有可能在不设班主任的情况下实施德育导师制呢?笔者认为,这是可以实验、试行的。

我国中学实行导师制需要重视如下国情:第一,我国中学班额较大,学生和导师的生师比要比欧美学校大;第二,我国中学主要推行固定教室上课制度,涉及学生座位编排问题;第三,我国中学生在校期间除了上课之外,还要在固定教室上自习,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如班会课)。

笔者认为,可以选择条件适合的学校进行实验,实验方案如下所述。第一,实验学校实行导师制,不设班主任,每位教师担任20名左右学生的导师,组成一个小组,两组构成一个教学班。第二,实验学校德育主任与实验指导专家共同编制德育规划,将每周或每阶段的德育方案提供给各位导师,帮助导师更好地承担德育责任。第三,一个教学班的两位导师协商决定教学班座位编排,每位导师轮值一周,处理自习秩序等事务。如果实验班能同时推行学生走班上课,则座位编排问题就不存在。第四,在辅导时间公用各班教室,以初一、初二为例,初二学生提前就餐半小时,初一每组学生各占用一间教室,导师对学生进行辅导;半小时后,对初二师生进行辅导,初一学生去食堂就餐。学校应在教学楼或者教室为学生配备储物柜,以方便学生使用教室及课桌椅。第五,就辅导内容安排来看,可采用周一和周五进行主题辅导、周二至周四进行自主阅读的方式。第六,以教学班为单位继续参加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班级评比等,两位导师共同负责指导学生。

德育导师制实验应该科学谨慎、有序推进,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委托德育研究人员在基础较好、改革意愿强烈的学校进行试点,并及时总结经验,探索在不设班主任的情况下做好德育和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对德育导师制的不同运作方式及其德育效果进行细致地比较分析。在试验学校经验成熟并且得到充分论证后,再向其他学校逐步推广。

参考文献:

[1]Harry C McKown.Home Room Guidance[M].New York: McGraw-Hill Book Company,inc.1946:1-98.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N].中国教育报,2014,6(15):8.

[3]杨碧君.夷陵中学实施德育导师制的相关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3-8.

编辑 朱婷婷 校对 吴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