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秉行可持续发展教育提升“六一教育”质量

2015-04-30王京兰

世界教育信息 2015年6期
关键词:学苑育人课堂

王京兰

一、可持续发展教育解读

儿童教育如鸿蒙初开,少壮失之毫厘,老大谬之千里。正确的育人价值观一旦升华为学校自觉的追求,就能成为一种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源泉。2010年,“重视可持续发展教育”被写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战略主题部分;2012年联合国的报告《塑造明天的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过程和学习》提到:“越来越多的教育有识之士认为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一种让我们对教育与学习进行重新思考的机制,可持续发展教育可以成为教与学的创新之源,发挥巨大的价值。不少国家的案例表明,可持续发展教育带来了教学法的演变发展,成为教育变革与创新的催化剂。”

我们也随之逐渐意识到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促进教育走向优质的重要途径,为了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我们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念融入六一小学沉淀了近五十年的育人思路及目标之中,即真正实现教育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作用,使得小学六年的教育在人一生的发展与抉择之中留下不可或缺的烙印。我们通过六年的教育虽无法完全决定学生的人生走向,但我们可以让他们建立起一种独立思考又能心性豁达、基础扎实又能自主探究、脚踏实地而又能仰望星空的时代性格。

基于此,结合六一小学的校名,我们提出了“六一教育”,确定“六年为一生奠基”的总体育人目标。“六年为一生奠基”中的“六”和 “一”正是小学六年教育同为学生一生接受更多后续教育奠基的关系,正是小学六年成长和学生一生可持续成长与发展奠基的关系。我们将“六年为一生奠基”的宏观育人目标分解为了全面发展的“六个一”育人目标和个性发展的“六个一”特色目标。

全面发展的“六个一”育人目标,即收获一生受用的习惯、修得一身文雅的气质、拥有一个善思的头脑、练就一副健康的体魄、保持一种阳光的心态、践行一种低碳的生活方式。此系列目标更加关注学生是否更具可持续性的世界所需的技能和能力,为未来创新型人才的形成奠定基础。

个性发展的“六个一”特色目标,即练就一笔漂亮的字、修完一门国学课程、培养一种艺术爱好、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完成一项科技创意、参与一系列实践活动。此系列目标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实施过程中可充分发挥师生的特长,开发创造性课程。

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践探索

(一)可持续发展教育在德育中的体现

在可持续发展教育“四个尊重”之倡导尊重传统文化与个体差异性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不仅要培养具有文化底蕴、优雅情怀和民族精神的人,还要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空间。21世纪的小学生是伴随互联网成长的一代,他们的思考方式呈现明显的去中心化特点,对单向、线性的授受方式存在着天然的抵触和叛逆,且内容和形式往往是不可分割的。这要求我们必须打破传统教育的单向、静态的树状传播拓扑结构,代之以交互式、浸润式、动态体验式的双向网状互联教育结构。

基于以上背景,2011年我校自主开发了“3D六一国学苑”网络学习平台。“3D六一国学苑”是首次运用3D技术实现网络学习及评价的国学教育平台,学生以3D游戏中角色扮演的方式在古香古色的场景中学习,按照自己的兴趣、以自己特有的学习节奏从“童生”成长为“状元”。在网络环境中还可实现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与竞赛,教师可通过网络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及时评价。“3D六一国学苑”区别于以内容为中心和以教育主线为顺序的传统教学辅助系统,它是一套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可以自主定制学习内容和学习路径的交互式自学习平台。该平台把中国几千年来优秀的文化研磨成有机营养成分,让学生自主地汲取养分,在学海中徜徉遨游,在不知不觉中全面提升了国学素养,潜移默化地接受尊重传统文化与个体差异性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观。

此研究在课程建设方面也取得良好效果并获基础教育部门及相关专家认可,“基于网络环境下的‘3D国学苑教学资源运用的研究”被立项为市规划办课题。在第五届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际论坛上展示的运用“3D六一国学苑”进行网上国学学习的《探访李白》一课吸引了许多来宾,来自美国的两位专家也戴上耳机和学生们一起朗读古诗。

(二)可持续发展教育与教学方式

1.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传统教学中,教师基本上都是按照“情境导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过程引导学生经历课内短短的40分钟,却很难让学生深入思维过程之中,因此课上的某些环节就会按照教师设定的轨迹进行推导,出现了“伪探究”的现象。

上学期,六年级组实验教师运用学习探究作业对《节约用水》数学实践课进行“一课多研”的教研活动,也更加认识到可持续发展教育倡导的16字原则、教学流程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其中一位教师在课前设计中,把“引导学生调查身边浪费水的现象,能用数学的眼光发现、提出、分析、解决与水有关的实际问题,感受节水的重要意义,学会关注与低碳环保有关的实际问题”作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把“学生能将实践活动中掌握的研究方法和活动经验灵活运用到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作为本节课的难点,在课堂上结合生活实际算一笔经济账,让学生了解这些浪费的水或钱还可以做哪些有意义的事情,增强他们的节约意识和面临资源枯竭的危机意识。这节课提升了学生对节约资源、尊重自然的认识,一位学生在课后感慨道:“我真正意识到了我国水资源还是非常稀少的。尤其是当我们看到那些西部缺水地区的图片,更是让我感到害怕!我希望大家能珍惜每一滴水,好好利用这些宝贵的水资源,珍惜现在美好的幸福生活!”

由于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学生上完课后还意犹未尽地谈及这堂课:“针对水龙头流失水这一问题,我们班老师和同学展开了一项综合性的数学调查研究。课前,我们班每名同学都进行了调查:上网查找资料,采访学校领导等;还有一些同学找校园里漏水的水龙头,计算它的滴水量。调查完后,进行资料的分类、汇总、整理。同学在一起探究分析,绘制成多种多样的统计图,积极讨论。在课堂上,同学们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研究。不仅如此,我们还学会了发现和研究身边问题的方法。”

2.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可持续教学模式下的课堂对学生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学生预习汇报作为课堂导入;学生回答问题时要主动面向全体同学;愿意认真听取他人不同的观点;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将讲台让给学生展示和阐述观点,教师只做点拨和提升总结。看似只是课堂上几个学习方式的转变,但带给学生的是自主探究意识的增强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3.学生学习效果的变化

第一,促进了学生新的价值观与行为习惯的形成。“践行一种低碳的生活方式”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通过利用身边的市级社会大课堂教育资源——八大处公园,开展“植绿护绿”专题教育活动,使学生们深切感受到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重要性,也感到作为祖国的希望应担起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责任。

第二,更新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对3~6年级学生进行学习方式变革调查的先后数据对比发现,经常进行课前自主预习的学生,由15.79%上升到73.68%;在课堂上大胆提出自己疑问的学生从23.68%上升到51.89%;敢于在同学面前介绍自己的发现的学生从25.67%上升到81.25%。这一结果说明了我校学生学习能力、预习习惯等均得到提升和巩固。学生表示,课前探究性的预习作业比课后的大量复习式练习更有意思、更有意义。

在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指导下,学习方式的变革也促进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我校的两届毕业生的成绩呈稳定发展趋势,所有科目高于全区平均分。

“六一育人模式”的着眼点是学生的现实发展和终生可持续发展,让可持续发展教育进一步提升六一小学的教育质量,帮助万千学子扎实奠定一生可持续学习与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让每一个走出六一校园的孩子都能坚定地走向未来。

编辑 潘雅 校对 郭伟

猜你喜欢

学苑育人课堂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欢乐的课堂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会发光的鲯鳅
与家有关的字
写字大课堂
我的家乡最美之梧州